我們家是種植鐵皮石斛的,對這個有所了解。
先說說鐵皮楓斗的質量吧,鐵皮楓斗質量的好壞實際上就是看鐵皮石斛的品相,質量好第一點鐵皮石斛要新,怎麼說呢兩個同樣的鐵皮楓斗,一個是陳貨,一個是新貨。一個賣1000,一個賣1200。你要哪個?有些人肯定會說當然要新貨1200的那個啊。可是當你跟人家在交談的過程中往往看重的就是1000的那個,因為葯材你根本就不清楚哪個是好的哪個是壞的,看中的是他的價格,值看中價格你是永遠買不到好的東西的。第二點看顏色,鐵皮楓斗的顏色一般為綠色、青綠色、綠黃色、淺黃色為主,這個根據鐵皮石斛鮮條的成熟期時間決定的,但要是你看到什麼蠟黃色或是深黃色的鐵皮楓斗,那質量實際上不會很好。第三個看重量,鐵皮楓斗是越重質量越好。
再來說說怎麼去分辨鐵皮楓斗的真假吧,實際上如果拿兩類楓斗過來區分我這邊都是分辨的出來,但實際上很多賣便宜的鐵皮楓斗的商家都是參雜著其他便宜的楓斗放入鐵皮楓斗中混著賣這個誰都看不出,所以我想說的是買葯材不要一味的追求價格的便宜。鐵皮楓斗的辨別,主要有三樣看、聞、嚼;看就是上面的看顏色,這個不多說;聞,鐵皮楓斗帶著甘草的香氣,紫皮楓斗是帶著草葯的氣味,水草石斛沒有氣味;嚼,鐵皮楓斗黏牙,甘微甜,紫皮楓斗黏牙無味,水草楓斗微苦。
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Ⅱ 怎樣區分鐵皮石斛的真假
您對於鐵皮楓鬥了解多少,知道該怎麼識別它嗎?可能大多數人對石斛的多重功效比較清楚,但真要辨別其真偽恐怕就有點問題了。主要是有一些不法分子用其他的手段對它進行了「改裝」,用劣質的或者用報紙來冒充楓斗,這才攪亂了人們的視線。下面,就為您分享幾種區別鐵皮石斛的方法。
方法/步驟
1
看
我們在識別鐵皮楓斗真假時,可以先通過看。對於加工成型的石斛而言,會有一層細毛,這是因為其莖桿表皮纖維經過烘乾後而形成的。其次,它的形狀做工方面應該精細、大小也應當均勻、顆粒比較飽滿。再來說說它是什麼顏色的吧,真品楓斗因其含較高的糖份,色澤會偏深些,會呈現黃綠色。若是經過打蠟處理的,則有反光現象。而用報紙灰搓的石斛用手就可以摸出來,在手指上就會留下灰跡。
2
聞
其次,還可以用鼻嗅。拿一粒放在鼻子周圍聞一下它的味道,正品楓斗會發出淡淡的草香味,而不是其他的異味。這是由於在加工石斛時,是用炭火慢慢烘烤而成的,並經過揉搓之後,捲成彈簧狀而成為最終的形態。因此,如果聞到的是一股怪怪氣味很可能不是鐵皮楓斗。
3
拉
再介紹一個分辨石斛的方法,即用手拉。將楓斗從中間的位置往兩邊拉,一般含糖比較高的話,只要輕輕一拉,就會從中間斷裂。若您可以將它拉得很長,也沒有斷的跡象,可以判定為假的鐵皮石斛,這是識別其真偽比較重要的一個方法。
4
咀嚼
那它吃著有什麼味道呢?這是我要給您說的另外一個方式了,將一粒楓斗放在嘴巴里嚼一下,在一開始會感覺比較干、硬,剛開始就是這樣,需要您用點力氣嚼才行。慢慢地會感覺到它在發生變化,會越來越粘,也不再像剛放進口中那樣硬了,比較舒服。到最後,幾乎整顆石斛都被融化在了自己的嘴裡。這才是鐵皮楓斗比較神奇的一點,「看似一棵草,嚼時一粒糖」。
5
價格
說了這么多,還有一點就是石斛的價格,這也可以判斷出它的真假。出現在市場上的許多楓斗都稱作鐵皮石斛,而實際情況多數是用紫皮或者是水草石斛充當鐵皮來賣。殊不知,真正鐵皮楓斗是種一分價錢一分貨的葯材,其價格也與當時的市場行情成正比,若偏低的話就絕對不可能為鐵皮石斛。
隨著時間的不斷流失,楓斗的顏色也會變深,但絕不會變黑哦。石斛的質地比較堅硬,所以在煎它的時間就要長些。
注意事項
Ⅲ 鐵皮石斛,紫皮石斛,水草石斛有何不同
都一樣,葯用價值差,葯性寒 三個裡面 最好的是 鐵皮石斛~其它 沒啥葯用~
Ⅳ 鐵皮石斛怎麼辨別真假
我們家是種植鐵皮石斛的,對這個有所了解。
先說說鐵皮楓斗的質量吧,鐵皮楓斗質量的好壞實際上就是看鐵皮石斛的品相,質量好第一點鐵皮石斛要新,怎麼說呢兩個同樣的鐵皮楓斗,一個是陳貨,一個是新貨。一個賣1000,一個賣1200。你要哪個?有些人肯定會說當然要新貨1200的那個啊。可是當你跟人家在交談的過程中往往看重的就是1000的那個,因為葯材你根本就不清楚哪個是好的哪個是壞的,看中的是他的價格,值看中價格你是永遠買不到好的東西的。第二點看顏色,鐵皮楓斗的顏色一般為綠色、青綠色、綠黃色、淺黃色為主,這個根據鐵皮石斛鮮條的成熟期時間決定的,但要是你看到什麼蠟黃色或是深黃色的鐵皮楓斗,那質量實際上不會很好。第三個看重量,鐵皮楓斗是越重質量越好。
再來說說怎麼去分辨鐵皮楓斗的真假吧,實際上如果拿兩類楓斗過來區分我這邊都是分辨的出來,但實際上很多賣便宜的鐵皮楓斗的商家都是參雜著其他便宜的楓斗放入鐵皮楓斗中混著賣這個誰都看不出,所以我想說的是買葯材不要一味的追求價格的便宜。鐵皮楓斗的辨別,主要有三樣看、聞、嚼;看就是上面的看顏色,這個不多說;聞,鐵皮楓斗帶著甘草的香氣,紫皮楓斗是帶著草葯的氣味,水草石斛沒有氣味;嚼,鐵皮楓斗黏牙,甘微甜,紫皮楓斗黏牙無味,水草楓斗微苦。
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Ⅳ 怎樣辨別鐵皮石斛苗真偽
方法/步驟
1
看
我們在識別鐵皮楓斗真假時,可以先通過看。對於加工成型的石斛而言,會有一層細毛,這是因為其莖桿表皮纖維經過烘乾後而形成的。其次,它的形狀做工方面應該精細、大小也應當均勻、顆粒比較飽滿。再來說說它是什麼顏色的吧,真品楓斗因其含較高的糖份,色澤會偏深些,會呈現黃綠色。若是經過打蠟處理的,則有反光現象。而用報紙灰搓的石斛用手就可以摸出來,在手指上就會留下灰跡。
2
聞
其次,還可以用鼻嗅。拿一粒放在鼻子周圍聞一下它的味道,正品楓斗會發出淡淡的草香味,而不是其他的異味。這是由於在加工石斛時,是用炭火慢慢烘烤而成的,並經過揉搓之後,捲成彈簧狀而成為最終的形態。因此,如果聞到的是一股怪怪氣味很可能不是鐵皮楓斗。
3
拉
再介紹一個分辨石斛的方法,即用手拉。將楓斗從中間的位置往兩邊拉,一般含糖比較高的話,只要輕輕一拉,就會從中間斷裂。若您可以將它拉得很長,也沒有斷的跡象,可以判定為假的鐵皮石斛,這是識別其真偽比較重要的一個方法。
4
咀嚼
那它吃著有什麼味道呢?這是我要給您說的另外一個方式了,將一粒楓斗放在嘴巴里嚼一下,在一開始會感覺比較干、硬,剛開始就是這樣,需要您用點力氣嚼才行。慢慢地會感覺到它在發生變化,會越來越粘,也不再像剛放進口中那樣硬了,比較舒服。到最後,幾乎整顆石斛都被融化在了自己的嘴裡。這才是鐵皮楓斗比較神奇的一點,「看似一棵草,嚼時一粒糖」。
5
價格
說了這么多,還有一點就是石斛的價格,這也可以判斷出它的真假。出現在市場上的許多楓斗都稱作鐵皮石斛,而實際情況多數是用紫皮或者是水草石斛充當鐵皮來賣。殊不知,真正鐵皮楓斗是種一分價錢一分貨的葯材,其價格也與當時的市場行情成正比,若偏低的話就絕對不可能為鐵皮石斛。
END
注意事項
隨著時間的不斷流失,楓斗的顏色也會變深,但絕不會變黑哦。石斛的質地比較堅硬,所以在煎它的時間就要長些。
Ⅵ 水草楓斗和鐵皮楓斗的區別
從基本的生物學特徵形態上看,兩者區別不大,成長後的長度是最大的區別,鐵皮石斛一般最長不過35CM,而紫皮石斛則可以超過40CM,而且紫皮石斛的莖較細。由於在加工成楓斗後較難區別,因此,很多的加工企業更喜歡用紫皮石斛來冒充鐵皮石斛。 最簡單的區別方式就是親自將採下的鮮條放在口中嚼碎,您會發現:紫皮石斛比較澀口,殘渣數量和鮮條差不多,還會塞牙;而鐵皮石斛入口很糯,莖稈內的物質逐步會溶解在唾液中,留下的殘渣只是一點表皮的留存。
Ⅶ 水草石斛真假怎麼辨別 鐵皮石斛怎麼辨別
鑒別鐵皮石斛真偽的三個常用方法
1、性狀鑒別
鮮品:莖細長圓柱形,長15-25厘米或更長,粗0.4-0.66厘米,外表淡灰綠色。上部常可見殘存的花序,葉鞘膜質鞘頂部邊緣平截,通常低於上一環節,以致裸露一段環形、色略深的莖部,有時葉鞘頂部邊緣可超出上一莖節。質地柔韌或略堅脆,易折斷,斷而綠色,呈細顆粒粘質狀物。較新鮮品外表呈灰白色,葉鞘有紋,無嗅,嚼之味淡,無渣或少渣,之後具強黏滯感。
干品(鐵皮楓斗):本品為緊密環繞成彈簧狀團物,長1-1.4厘米,粗0.7-1厘米,每團3到5圈不等。呈暗黃綠色至金黃綠色,常可見殘留的葉鞘纖維。團狀物的一端常有根頭的殘留部分,有時並有須根殘留,長1-10毫米;另端或為莖的類端(「龍頭鳳尾」規格,但很少見)或為莖的切斷部分;即一端為根頭或莖頭,另一端為剪口者,稱「頭楓斗」或「尾楓斗」,但大多商品兩端均為莖的切斷部分,為「無頭無尾」楓部。莖粗2-4毫米,表面可見斜行的細皺紋;質堅實,略韌,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但不呈纖維狀。略具青草香氣;嚼之味淡,初有黏滑感,久之則有濃厚黏滯感。
2、顯微鑒別
新鮮莖橫切面直徑2.8-3.1毫米,呈圓形,邊緣有不規則波狀,每2-3個波狀中夾有1個深波狀彎曲。角質層厚約6.5微米,有層紋;表面細胞1 列,扁平,外壁及側壁稍增厚,木化,切向7.9-26.3微米,徑向4至8.4微米;皮下層有1-2列細胞壁稍厚。薄壁組織細胞大小近似,圍繞維管束的一圈細胞較小,其外緣嵌有細小薄壁細胞,有的含硅質體碎塊;管孔直徑至15.7微米,內側具1至2列纖維群,纖維直徑18.4微米,壁厚1.3-5.2微米。
3、泡製鑒別
目前市場上與鐵皮石斛最容易混淆的楓斗是紫皮楓斗,兩者均無苦味,嚼之有黏滑感。兩者的主要區別是,鐵皮楓斗熱水浸泡後湯色淡黃,節間長在2厘米以內,而紫皮楓斗熱水浸泡後湯色淡紫紅,節間長在2.5厘米以上。兩者的市場價格存在巨大差別,鐵皮楓斗是紫皮楓斗的5-10倍。
Ⅷ 水草楓斗和石斛的區別
一樣的,楓斗就是石斛,鐵皮是比較好的品種 性味歸經:微寒;甘;歸胃、腎經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干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鮮品加倍),宜久煎;或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熱病早期陰未傷者,濕溫病未化燥者,脾胃虛寒者(指胃酸分泌過少者),均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