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茹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化痰功效。竹茹性寒涼,特別是苦竹的竹茹。寒能清熱化痰以清肺胃。肺胃有熱、胃濁化痰,常見痰黃而稠、咳痰黏滯、咳唾困難、口臭口黏、渴欲冷飲,可以用竹茹配山茶根、桑根皮、葯菖蒲之屬。
涼血止血作用。血熱則妄行,常見胃熱嘔血或者齒齦出血、口舌乾燥、舌質紅絳、渴欲冷飲伴口臭不能近人,用竹茹配石膏、葦莖、生地黃、白茅根之屬。
清胃化濁功效。胃濁不清造成納旺噯腐、嘈雜如飢、舌苔濁膩或者有白腐、舌紅、口乾欲冷飲,經常使用竹茹配芳香化濁之品,如藿香、佩蘭、豆蔻、葯菖蒲等。
清心除煩。心經有熱,擾亂神明造成心煩不寐、遇事易怒;心火上炎造成面赤口乾,或者心陰不足;心血虧損造成產後虛煩不寧,經常使用竹茹配淮小麥、百合、辰麥門冬之屬。
竹茹不但為治胃虛、胃熱嘔吐的良葯,並且可清肺化痰、止血安胎。薑汁制過的竹茹更增止嘔化痰的功效。清代張石頑認為:「竹葉兼行肌表,竹茹專清胃府,竹瀝善透經絡。」確為經驗之得。
鑒別應用:竹茹與半夏,二葯均有化痰、止嘔、安神作用,對於膽虛痰熱郁結所致的煩悶不寧、頭暈目眩、反胃嘔噦之證,常相互為用,以協同化痰、安神、止嘔作用。然竹茹性涼而潤,偏治熱痰及胃熱嘔噦,並善以寧神開郁除煩,凡痰熱郁結所致的心神不寧及產後虛煩頭痛、心中悶亂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溫性燥,偏治寒痰濕痰及痰飲所致的嘔噦,並善長辛開苦降,散結消痞,對於痰濕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堅不舒、飲食不下以及泛惡嘔吐者,用之最佳。
二、竹茹的食用方法
1.配半夏,一寒一熱,健脾燥濕,和胃止嘔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氣上逆,以致惡心、嘔吐、呃逆等症。
2.配枳實,和胃降逆,清熱止嘔,消積化痰,寬中利膈之力增強,主治胃熱痰盛,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胸脘滿悶等症。
3.配陳皮,一溫一寒,溫清相濟,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熱甚妙,主治脾胃虛弱,氣機不調,寒熱錯雜,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呃逆等症。
4.配生薑,一寒一溫,具和胃止嘔,調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熱互結,胃氣上逆之嘔呃不止。
5.配黃連:竹茹入膽,黃連入心,心膽並治,可收清心膽,化痰濁之功。
6.配石斛,共奏清胃熱,養胃陰,和胃氣,降嘔逆之功,清中有補,補中有清,用於治療胃陰不足,胃虛有熱,氣失和降所致的飢而不食,反復嘔吐,或干嘔不止,口乾煩渴等;對於婦女妊娠惡阻,胃氣受胎熱上擾而見的惡心嘔吐,也宜用之。
② 竹茹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竹茹的功效: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竹茹的作用:用於治療痰熱咳嗽,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這些病症。
竹茹全年均可採制,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捆紮成束,陰於。多生於平地、丘陵。分布於廣東,廣西。
(2)石斛和竹茹功效擴展閱讀
白豆蔻竹茹止孕吐
治療妊娠嘔吐的方子:取白豆蔻3克、竹茹9克、大棗3枚、鮮生薑3克,先將生薑搗碎取汁,三葯煎取成茶,過濾後沖薑汁服用。白豆蔻其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有化濕行氣、暖胃消滯、溫中止嘔的功效,對於濕阻氣滯、胸悶腹脹、胃寒腹痛、宿食不消的症狀都有很好的效果。
③ 竹茹的功效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竹茹的功效作用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肺、胃、膽經。 【功效】清熱止嘔,滌痰開郁。 【功效作用】 1.滌痰開郁:①用於膽虛痰熱郁結、煩悶不寧、不得眠等證,可與枳實、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生薑同用,如溫膽湯。②用於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可與膽星、菖蒲、茯苓、半夏、橘紅、枳實、人參、甘草、生薑同用,如滌痰湯。 2.清熱止嘔: ①用於濕熱嘔吐,可與黃連、半夏、陳皮同用,如黃連橘皮竹茹半夏湯。②用於胃虛熱所致的嘔吐或噦逆,可與橘皮、黨參、甘草、生薑、大棗同用。 3.清熱除煩:用於熱病後余熱未盡,心煩意亂,可用竹葉、石膏加竹茹、蘆根。 【鑒別應用】竹茹與半夏,二葯均有化痰、止嘔、安神作用,對於膽虛痰熱郁結所致的煩悶不寧、頭暈目眩、反胃嘔噦之證,常相互為用,以協同化痰、安神、止嘔作用。然竹茹性涼而潤,偏治熱痰及胃熱嘔噦,並善以寧神開郁除煩,凡痰熱郁結所致的心神不寧及產後虛煩頭痛、心中悶亂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溫性燥,偏治寒痰濕痰及痰飲所致的嘔噦,並善長辛開苦降,散結消痞,對於痰濕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堅不舒、飲食不下以及泛惡嘔吐者,用之最佳。 【配伍應用】 1.配半夏:竹茹清化熱痰,除煩止嘔,性偏於涼,長於清利熱痰而止嘔;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消痞除滿,性溫偏熱,善化濕痰而止嘔。二葯配合,一寒一熱,相互為用,健脾燥濕,和胃止嘔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氣上逆,以致惡心、嘔吐、呃逆等證,對痰濕為患,症見眩暈、虛煩不眠諸證者亦佳。 2.配枳實:枳實破氣消積,化痰除痞;竹茹下氣消痰,清熱止嘔。二葯伍用,相須使用,相得益彰,和胃降逆,清熱止嘔,消積化痰,寬中利膈之力增強,主治胃熱痰盛、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胸脘滿悶等證。 3.配陳皮:陳皮理氣健脾,和胃降逆;竹茹清熱止嘔,下氣消痰。二葯伍用,一溫一寒,溫清相濟,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熱甚妙,主治脾胃虛弱,氣機不調,寒熱錯雜,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呃逆等證。
4.配生薑:生薑溫胃和中,降逆止嘔,竹茹清熱和胃,降逆止嘔,二葯合用,一寒一溫,相須使用,具和胃止嘔、調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熱互結、胃氣上逆之嘔呃不止,使寒熱解、胃氣降則嘔呃自止。 5.配黃連: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竹茹清化熱痰,除煩止嘔。竹茹得黃連寒清苦降之助,清胃止嘔之力大增,並能燥濕化痰,用治胃熱所致之噎嗝、惡心、干嘔等證,或痰熱阻胃所致之嘔吐痰涎、吞酸吐水等證,均為有效之品。此外,對膽火肆逆、挾痰擾心而見胸悶痰多、心煩失眠、驚悸不寧等證,用竹茹人膽,黃連入心,心膽並治,可收清心膽、化痰濁之功。 6.配石斛:竹茹入肺能清熱化痰以治咳嗽,入胃可清胃腑之熱而降逆止嘔逆,入膽而清瀉膽火;石斛長於滋陰養胃兼能除胃中虛熱,具生津止渴作用。二葯並用,同奏清胃熱、養胃陰、和胃氣、降嘔逆之功,清中有補,補中有清,善於治療胃陰不足、胃虛有熱、氣失和降所致的飢而不食、反復嘔吐、或干嘔不止、口乾煩渴等,對於婦女妊娠惡阻、胃氣受胎熱上擾而見的惡心嘔吐,也宜用之。 7.配黃芩:黃芩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之效;竹茹有清化熱痰、涼血止血之功。二葯配伍,相須使用,相輔相成,使其清瀉肺熱、涼血止血之力大增,臨床主治肺熱咳嗽、痰涎壅盛及內熱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證。 【應用注意事項】胃寒嘔吐及感寒挾食作嘔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3~9克,入煎劑。一般祛痰多生用,止嘔多用薑汁炒用。
【功效特點】本品善於滌痰止嘔,清熱除煩,適用於痰熱咳嗽、胃熱嘔噦、呃逆煩躁等證,兼可涼血安胎,用於胎動不安,是一味治胃熱胃虛嘔逆的良葯。
④ 竹茹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竹茹應該如何炮製
竹茹介紹
單叢生。稈高6~8m,直徑3~4.5cm。節間壁厚,長30~36cm,幼時被白粉。節稍隆起。分枝常於稈基部第一節開始分出,數枝簇生節上。稈籜早落。籜鞘背面無毛,干時肋紋稍綞起,先端呈不對稱的拱形,外側一邊稍下斜至籜鞘全長的1/10~1/8。籜耳稍不等大,靠外側1枚稍大,卵形,略波褶,邊緣被波曲狀剛毛,小的1枚橢圓形。籜舌高2.5~3.5mm,邊緣被短流蘇毛,片直,呈不對稱三角形或狹三角形,基部兩側與耳相連,連接部分寬約0.5mm。葉生於山坡、路旁或栽培。主產廣東、海南。
主要成分:含多糖、氨基酸、酚性物質、樹脂類及黃酮類成分。
竹茹的食用方法
1.配半夏,一寒一熱,健脾燥濕,和胃止嘔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氣上逆,以致惡心、嘔吐、呃逆等症。
2.配枳實,和胃降逆,清熱止嘔,消積化痰,寬中利膈之力增強,主治胃熱痰盛,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胸脘滿悶等症。
3.配陳皮,一溫一寒,溫清相濟,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熱甚妙,主治脾胃虛弱,氣機不調,寒熱錯雜,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呃逆等症。
⑤ 竹茹有什麼作用
竹茹具有清熱化痰,去燥,止吐的功效。用於痰熱止咳,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效果。竹茹是中醫葯材,比如說青稈竹、大頭內竹或者是淡竹的莖稈的乾燥中間層。具有清熱化痰,去燥,止吐的功效。用於痰熱止咳,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效果。
⑥ 竹茹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竹茹,中葯名。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頭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或淡竹PhyI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的莖稈的乾燥中間層。全年均可採制,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捆紮成束,陰於。前者稱「散竹茹」,後者稱「齊竹茹」。
⑦ 竹茹的功效都有哪些
性味:甘,微寒。
歸:歸肺、胃經。
功能: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主治: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眼,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⑧ 竹茹的功效
竹茹,中葯名。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BambusatuldoidesMunro、大頭典竹Sinocalamusbeecheyanus(Munro)McClurevar.pubescensP.F.Li或淡竹PhyILostachysnigra(Lodd.)Munrovar.henonis(Mitf.)StapfexRendle的莖稈的乾燥中間層。全年均可採制,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捆紮成束,陰於。前者稱「散竹茹」,後者稱「齊竹茹」。青稈竹,多生於平地、丘陵。分布於廣東,廣西。大頭典竹,生於山坡、平地或路旁。分布於廣東、海南及廣西。淡竹,多生於丘陵及平原、分布於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間以及陝西秦嶺等地,尤以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山東等省為較多。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用於痰熱咳嗽,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