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斛方法 » 山野石斛
擴展閱讀
剛種的石斛怎樣澆水 2021-08-17 15:41:52

山野石斛

發布時間: 2021-06-30 16:37:21

① 去芽庄旅遊,一般都需要注意什麼,有旅遊攻略么

自認為的是越南本土的水果,和特產,但是大家切記,不要相信導游推薦的什麼什麼海關倉庫去買東西,那真是太坑人了,價格翻了三倍,要買就到附近的大超市去買,千萬別信這幫地接導游的誘惑,騙人,騙人

② 種子植物的第一大科是哪一科

菊科植物約有1100屬,20000-25000種,是被子植物中物種數量最多的一科。
菊科是比較年青而進化程度較高的一個大科。雖然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較晚,但由於該科植物在形態結構上先進,對環境適應能力強,使這個年青的科在較短的時間內,不論在種的數量上還是分布范圍上,均躍居世界種子植物之冠。許多植物分類專家和系統演化專家都一致認為它在被子植物(尤其是雙子葉植物)系統演化中的地位,發展到了最高階段。菊科植物的絕大部分屬、種的營養體都是草本,木本者甚少,僅旦攻測紀爻慌詫葦超倆占本科植物種數的1.5%。從進化角度看,草本植物以種子或地下器官(根、根莖、塊莖、球莖等)度過環境的不良時期,比木本植物適應性強,因而較木本植物進化。菊科植物除少數種類(如百日草、鬼針草)為對生葉外,多為互生單葉。

③ 您好老師,這個是石斛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叫豆蘭,不是石斛。

豆蘭是對蘭科石豆蘭屬植物的泛稱 。多年生常綠匍匐草本。氣生根須狀,白色。根莖纖細橫生、具節,節上著生假鱗莖,綠色,具棱。

每假鱗莖頂部著生葉l片。有花4-6朵:花淡黃色。蒴果卵形。花期6-8月。生於山野陰山岩石及樹幹上。

④ 臨安哪些景點好玩

臨安
臨安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端的一顆綠色明珠,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東臨杭州市餘杭區,南連富陽,桐廬和淳安,西接安徽歙縣,寧國和績溪,北靠安吉。
臨安是首批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市,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竹子之鄉」「中國山核桃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國綠化造林先進縣」等稱號。
秀麗的山水吸引來眾多名人墨客。謝安、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郁達夫、周恩來等曾留下他們的足跡和詩文,給臨安的山水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臨安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西漢佛教初傳中國時就有印度僧人入天目山播教,天目山被尊為韋馱菩薩的道場。歷代高僧輩出,在東南亞尤其是日本影響深遠。
臨安旅遊景點呈現出獨特的魅力,生態資源豐富,山清水秀,風光迷人。臨安旅遊資源品位較高,有古陵、湖泊、奇峰、峽谷、山寺、幽洞、雄關,目前已形成天目山、青山湖、大明山等六大旅遊區,20多個別具一格的景點。2001年到臨安旅遊的海內外遊客突破200萬。

臨安氣候
臨安地處浙江省西北部、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緣,屬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613.9毫米,降水日158天,無霜期年平均為237天,受台風、寒潮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影響。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地勢自西向東南傾斜,立體氣候明顯,從海拔不足50米的錦城至1500米的天目山頂,年平均氣溫由16℃降至9℃,年溫差7℃,相當橫跨亞熱帶和溫帶兩個氣候帶。

著名景點

浙西大峽谷
浙西大峽谷位於浙皖接壤的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域內。地處浙江西北部而名"浙西"。峽谷境內山高水急,山為黃山延伸的余脈水為錢塘江水系的源流。峽谷旅遊區為線型環帶狀,全長80公里,共分三個景段。第一景段自龍崗地塔起至魚跳八仙潭止,俗稱"龍井峽"為巨溪流經的塢谷,長約18公里。
龍井峽內奇峰秀瀑,危岩多峭,有"白馬岩中出,黃牛壁上耕"之譽。第二景段自魚跳華光橋起至上溪太子尖止, 臨安浙西大峽谷稱之"上溪峽",長約26公里,峽谷地勢高峻,水流湍急,山石奇趣,又是國寶雞血石的唯一產區;第三景段稱"浙門峽",自太子尖起至馬嘯獅石壠村止,全長近30公里,峽谷內山瀑疊生,石嵐爭俏擁有大小石門等知名度極高的奇觀妙景。浙西大峽谷一經發現,就得到旅遊界的首肯,浙江省旅遊局的專家稱之為"華東第一旅遊峽谷"。具有五個之最的優勢:即在華東地區內,浙西大峽谷是"峽谷最長;植被保護最好;山水風光最佳;峽谷區內居住人口最少和離開滬杭大都市距離最近"。目前已建成開放,接待遊客的僅是第一景段"龍井峽"。主要景點是:柘林瀑、劍門關、嬉水灘、社門灣、老碓溪、婚育風情文化苑\獅象灣、白馬崖等。

天目山
天目山鐵皮石斛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浙江省臨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劃定天目山鐵皮石斛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域的函》(臨政發〔2007〕156號)提出的范圍為准,
為浙江省臨安市所轄行政區域。天目山雄踞黃山與東海之間。龍飛鳳舞俯控吳越,獅蹲象立威鎮東南。東西兩峰遙相對峙。東峰大仙頂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兩峰之巔各天成一池。宛若雙眸仰望蒼穹,因而得名。天目山為江南宗教名山。東漢道教大宗張道陵在此修道,史稱三十四洞天。佛教始於晉。梁昭明分經著文於此。元獅子正宗禪寺祖師高峰、中峰尊為"江南活佛"。清玉琳國師創建禪源寺,弘揚臨濟宗風,遂為中國東南名剎。乾隆帝兩度巡山,欽賜《無量壽經》、御筆《心經》,刺封"大樹王"。

大明山
大明山,浙西臨安唯一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距杭州116公里,緊靠杭昱一級公路, 大明山風景是鑲嵌在杭州至黃山黃金旅遊線上一顆璀璨明珠。大明山景區面積29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的核心景區有15.18平方公里,最高峰大明頂海拔1489.9米,擁有32奇峰、13幽澗、8條飛瀑、3個千畝以上的高山草甸,橫貫六座山體的萬米岩洞,共有大小景點96個,以朱元璋屯兵千畝田、起兵反元建立大明王朝的史話為文化依託,以「一泓碧湖、十里幽谷、百丈飛瀑、千畝草甸、萬米岩洞、群峰嘯天、林海無邊」的絕勝風光而名聞遐邇,原始、神奇、險峻、古幽,被譽為「浙江黃山」。

太湖源
太湖源位於東天目山自然生態區,太湖水系主河流東苕溪的源頭,人稱「小九寨溝」。景區植被覆蓋率為98%,植物種類豐富,野生景觀植物遍布山野,四季景色迷人,又是一個野生動物的天堂,生活著黑麂、獼猴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景區內峭壁陡崖,綠樹成蔭,山花爛漫,清溪長歌,懸瀑飛瀉,原始自然。
景區又是一個野生動物的天堂,生活著雲豹、黑麂、獼猴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太湖源年平均氣溫21攝 太湖源風景氏度,夏季清涼,是理想的避暑勝地。景區距臨安市區20公里,距杭州65公里,離上海、南京、蘇州等大城市景約三小時車程,區位優勢明顯,是一個旅遊休閑的極佳去處。因養育千百萬江浙滬人民的浩淼太湖的源頭坐落於此,景區故名太湖源。

⑤ 普洱茶的種類

一 歷史上的普洱茶種類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說》中有「二月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茶;采而蒸之揉為茶餅,其葉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於三四月者名小滿茶;采於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圓者名緊團茶;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於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圓茶也」的記載。由此可知,普洱茶在歷史上即分為散茶(即毛尖,粗葉)和緊壓茶(芽茶,女兒茶)兩大類。
二 現代普洱茶的種類
由於流傳久遠,品賞,收藏者眾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藝的發展變化,普洱茶的分類已漸趨復雜。
(一)依製法分類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後,以自然方式發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單寧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後,茶性才會轉為較為溫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種製法製成,並利用時間的延伸,產生越陳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現代科學基礎上,利用人工陳化工藝,通過調配合適的溫度,濕度,加速茶葉的發酵過程,使茶性變得溫和,茶味得到改變。
(二)依保存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茶:是指茶葉存放在干凈通風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具有樟樹香。如果經過自然陳放10-20年並妥善保存,就能越陳越香,成為珍品。
濕倉普洱茶:是指將茶葉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較濕熱不通風的地方,加快其發酵的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喝起來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謂「濕倉」,是指投機商將年份比較短的普洱茶成品陳置於濕度較高的環境中,利用高濕度或潑水,使新茶快速陳變,外觀上可以偽充陳年茶以應市。用這種方法催化,加工出來的茶品容易產生霉變,而且禁不住高溫沖泡,更對人體健康不利。
(三)依外形分類
茶餅: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g,每7個為一筒,每筒凈重2500g,故名「七子餅」。
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g,250g,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g-5g.
磚茶: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運輸方便。
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g到數千克均有。
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每條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張茶葉製成的條索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了解普洱茶的分類,我們就會很容易發現,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三 普洱茶樹
雲南大茶樹包括野生大茶樹和栽培大茶樹。
適宜制菁的茶樹種類:
1 野生型喬木茶樹:這種樹的高一般在3m以上,出於原始森林中,承自然雨露。茶菁嫩葉無毛或少毛,葉緣有稀鈍齒,半展未開的三級芽葉長5cm-20cm.因葉片革質肥厚,揉捻不易成條索,毛茶顏色多呈墨綠色。茶性滑柔而質重,香氣深沉而特異,口感刺激性很弱,但水甜回甘長且穩定。
許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當地少數民族稱之為苦茶,這種茶容易導致腹瀉,並不適合飲用。
2 栽培型野生古茶樹:這種茶樹以灌木或小喬木居多,樹枝多開展或半開展,樹高1.5-3m.茶菁嫩葉多銀毫,葉緣細銳齒,半展未開的三級芽葉長3-5cm,成葉長可達6-15cm.葉身較喬木葉片薄,毛茶顏色多呈深綠或黃綠色,主副葉脈明顯。
茶性較野生型強烈而茶質相當,香氣高揚,口感較野生型略水薄而剛烈。
3 茶園野放型:雲南許多曬青茶來源多屬於野放茶。這種茶經茶園栽種後少有人工管理,不灑人工化肥與農葯,只稍微鋤草與整理。野放茶茶齡在50年以上,樹高約1.5m-2m.
此茶香氣,口感介於栽培型野生茶與茶園茶之間。
4 茶園茶:茶園茶是我國茶業界公認的好茶種,茶葉中內含物濃度高,目前以勐海大葉茶,景谷大白茶,雲抗10號等作為主要推廣種植的普洱茶種,一般採取灌木茶園生產管理。茶園茶越原始,茶種葉脈越明顯,茶質也越重。
茶園茶的茶性最烈,茶質則多數較薄,香氣最揚,口感刺激性也最強,回甘快且留存時間較短,水薄甜而較不穩定。
適制普洱茶的茶樹品種:
1 勐海大葉茶,2 易武綠芽茶, 3 元江糯茶, 4 景谷大白茶, 5 雲抗10號 , 6 雲抗14 號, 7 雲選9號, 8 雙江勐庫大葉種, 9 鳳慶大葉種

⑥ 普洱為什麼沒有屬於名山的茶

(四)依產地山頭分類——臨滄、普洱、西雙版納
普洱古茶山以瀾滄江為界劃分為江內(即瀾滄江以東)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即現在通常說的「易武茶產地」;江外(即瀾滄江以西)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
古六大茶山現今還有不同說法: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是歷史上所稱的「六大茶山」,現在改為:易武、攸樂、革登、倚邦、蠻磚、漫撒。原因是道光年間(1821—1850)隨著蠻枝、架布、熠空等茶山的逐漸衰退,易武茶山崛起,遂取而代之。
臨滄區:
(1)、勐庫:雲南省臨滄雙江地區。雲南大葉種野生茶。特有勐庫種。勐庫古樹茶還有一大特點:持嫩性強,芽葉肥壯重實。一芽四葉還很柔嫩,不象某些良種茶一芽二葉就顯老相(硬葉硬梗)。茶質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勁揚,不如六大茶山茶區湯質滑柔,舌面甘韻與上顎中後段香氣飽滿,口感刺激性稍高。
(2)、冰島:冰島(當地人也稱「丙島」)冰島村距離勐庫鎮約四十公里,是雙江縣著名的古代產茶村,以盛產冰島大葉種茶而聞名,是該縣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樹的地方之一。冰島茶種是著名的勐庫大葉種的主要組成部分,冰島村是勐庫茶種的主要發源地。勐庫大葉喬木樹,長大葉,墨綠色,葉質肥厚柔軟,葉背隆起,葉脈明顯。毛茶外形粗老,黑條白芽。春茶湯色金黃透亮,香氣柔和,掛杯持久而不事張揚,以花果香為主。生津快速,口腔內回甘部位較深。十分耐泡。
(3)、昔歸:臨滄邦東鄉邦東村芒綠山(忙麓山)。湯色明亮清澈、香高氣揚、滋味微澀甘甜,喉韻沉香鮮爽、茶氣醇厚、回甘生津。茶氣強烈卻又湯感柔順,水路細膩並伴隨著濃強的回甘與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此茶年產量極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極少有售,彌足珍貴。
(4)、忙肺:雲南省永德縣,永德縣市世界茶樹的發源地之一,至今還生長著中華木蘭以及大面積的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的古樹茶,除名氣外不輸任何名山茶。難怪多年來一直受台灣普洱茶人重視。此茶以栽培型勐板忙肺大葉群體種的百年古樹茶為原料,湯色清澈明亮,滋味厚重,刺激性強,香氣馥郁高揚,口感飽滿協調,甘醇順滑帶微澀、舌底生津明顯,喉韻甘潤持久。
(5)、壩糯:勐庫古茶山以冰島為界分東、西半山,所產之茶各具特色。壩糯大寨是勐庫東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現存古茶樹最多的寨子。品茗雲南大葉種野生茶。此茶湯質充滿陽剛之氣,高香、勁揚、味剛,口感豐富飽滿,甘甜質厚,茶氣強而有力,氣足韻長。不輸易武正山。
(6)、勐庫大雪山:大雪山野生古茶樹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葉茶種群落。生長群落地處雙江縣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此茶採摘極難、產量極低,彌足珍貴。該茶屬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葉質肥厚寬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帶蘭香,勁揚質厚,微苦回甘轉甜,沉雄霸道。舌面甘韻與上顎中後段香氣飽滿,口感刺激性強。
(7)、懂過:懂過茶山位於勐庫茶山的西半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森林覆蓋指數高,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懂過的古樹茶葉形略小,是否有勐庫大雪山野生茶變種而成,有待考證。屬雲南大葉種野生茶。此茶香高味濃,苦底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協調不若冰島、壩糯,而質量氣強則過之。在勐庫大葉茶中,風格自成一派。
(8)、白鶯山:位於臨滄雲縣漫灣鎮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隔江與無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樹群落,位於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間,南北縱距6000米,東西橫距1.6千米,目前仍保留自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樹180多萬株,分布在12400面山地和村落。白鶯山古茶樹種類多樣,變異繁多,不僅是茶樹種質資源的寶庫,而且展示了野生茶樹成為栽培作物的不同階段,是茶的起源的歷史見證,是開展茶樹起源與演化研究的天然實驗室。(9)、鳳慶香竹箐:專家考證,香竹箐1號大茶樹有明顯的人工栽培的跡象,位於鳳慶縣小灣鎮錦綉村香竹箐,是世界上現存的最粗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樹,有專家推測樹齡超過3200多年。
(10)、永德大雪山: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分布於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原始森林中,分布總面積10.05萬畝,平均樹高5米左右,樹干基圍最大的一棵達215厘米,樹干最高的一棵達25米。
普洱(原思茅):
(1)、景邁:瀾滄縣惠民鄉,惠民鄉與勐海縣勐滿鄉相鄰。現存有千年萬畝古茶園,芒景(布朗族寨)和景邁(傣族寨)是雲南所有古茶園中連片面積最大的,十分壯觀。主要分布在景邁、芒景、芒洪、翁居、翁窪等村寨。古茶園為布朗族所種,居住已有1300多年。老茶樹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腳,成為茶區另一特色產品。景邁茶茶菁顏色青綠,條索較短,以輕發酵甜香著稱之茶區,上顎中後段的清甜略帶花香為其特色,與舌面中段甘韻表現佳,湯質滑、較薄。入口即甜,杯底留香,回甘快且持久。與勐海茶的苦底相比,景邁茶屬澀底茶,景邁古樹茶入口澀味化的很快,回甘也很快,台地茶入口澀感掛在舌面,久久不能化去回甘也很慢,苦味有但不強,是澀味較為明顯;春茶有十分明顯的花香蘭香,秋茶卻蜜香濃郁。
(2)、景谷:古稱「勐卧」,意為「有鹽井之地」景谷縣,地處無量山脈西南側,歷史悠久,是唯一發現茶樹起源始祖寬葉木蘭化石的地方,至今約3540萬年。全縣栽培百年以上古茶園3萬畝,野生茶群落面積6.2萬畝,主要分布在正興鎮黃草壩、通達,益智鄉曼竜、蘇家山,鳳山鄉順南光山,景谷鄉文山、文東等地,其中又以景谷鄉(小景谷)古茶園面積為最多,品質也列於前茅。小景谷各村基本都有古茶園分布,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名氣最大的是苦竹山(也叫金竹山千家寨)和文山頂兩處古茶園片區。景谷茶的芽、葉肥厚壯實,均有白豪覆蓋,泡之湯色略顯黃綠、清亮透明、清香持久、飲之生津、回甘持久、回味悠長。只是湯味顯薄,不耐泡。
(3)、困鹿山:寧洱縣鳳陽鄉,地處無量山系南段。困鹿山古茶園在清代曾是清宮貢茶的指定生產地,故又稱「困鹿山皇家古茶園」。困鹿山古茶樹群落地跨鳳陽、把邊兩鄉,總面積1萬畝,其中鳳陽鄉寬宏村的困鹿山境內有1939畝,屬半栽培型茶樹群落與闊葉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是目前寧洱縣境內發現的面積最大、保護最完整的古茶樹群落。著名影星張國立出資認養了三號古茶樹。困鹿山古茶園有兩大特點。一是與村寨共生,構成茶樹在村中,村在茶園中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二是栽培型古茶園野生古茶林相連。困鹿山喬木茶的特點是:條索好,顯毫,一年的茶湯色黃綠,香不強但持久,有蒼老強勁的感覺,苦不重,苦化甘快,回甘久,澀不強,能化生津,湯飽滿,缺山野氣韻。
(4)、鎮沅千家寨:千家寨茶山位於鎮沅縣九甲鄉和平村原始森林,屬哀牢山系,野生茶樹群落萬余畝,集中連片的4200畝。著名的2700年千家寨1號古茶樹,系目前發現的最大最老的野生古茶樹。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茶青揉不成條是其早年特色。上顎中後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質較淡薄
(5)、景東:「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姜、椒、桂和烹而飲之」,這是普洱茶也是雲南茶見諸於史籍最早最確切最可靠的記載。唐南詔國銀生城所在地即現在的景東,銀生府管轄范圍即當今普洱、版納、臨滄等普洱茶產地。普洱茶已名揚天下,景東無量山、哀牢山是茶起源的搖籃,是普洱茶的古老故鄉,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之一。目前所謂下關茶區為晚期順寧及景谷茶區,也就是現今思茅區域、保山與臨滄區域北部,涵蓋保山、昌寧、雲縣、景東、景谷、墨江、鎮沅、思茅等縣市。(即無量山、哀牢山區域的普洱茶區,該茶區屬普洱茶的邊緣茶區,後續另作專題版塊,本篇不再祥述)此茶區的配合點為高緯度與高海拔,氣溫低、雨量較少,質重、水甜柔、香氣較沉、帶微苦、微酸,是此茶區荼菁的特色
(6)、邦崴:位於讕滄富東鄉邦崴村。屬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樹齡在1000餘年的邦崴過渡型古茶樹的發現,徹底改變了茶葉原產地的傳統學說,改寫了人類種茶的歷史。邦崴茶條索不長,葉質厚,內質飽滿,口感刺激性強而集中,舌面與上顎中後段偏苦為其特色,時有輕發酵香甜味,香型層次明顯。
(7)、江城:三江環繞,故名「江城」。江城縣,與越南、寮國國境相連歷史上,江城茶葉生產經過了一個萌芽、興盛、衰落又到發展的過程。以牛洛河茶廠等為龍頭,現代茶園面積達到12.8萬畝(未含大樹茶),出口歐洲,暢銷國內。大葉種野生野放茶特色:因氣候地理條件,江城野生茶菁一般較為香柔甜滑,然口感偏淡,類似近年易武茶。這也是近年易武野生茶時有以江城茶及勐宋茶拼配的主因。
(8)、佛殿山:位於西盟縣,西盟縣境內存活有古茶樹共五大群落總面積2.85萬畝,佛殿山野生古茶樹群落最大有9000畝。佛殿山擁有野生古生物茶樹群落19.5平方公里(28500)畝,自古以來被譽為普洱府的八大茶山之一。該地茶具有回甘持久,經久耐泡的特點。
(9)、營盤山:位於思茅區城區東南郊十餘公里。營盤山萬畝有機茶園2.4萬畝,被建設成為觀光旅遊的「中華普洱茶博覽苑」。營盤山茶園是雲南省內最大的連片萬畝生態茶園,總面積達二萬畝。
(10)、板山:位於寧洱縣勐先鄉原始林帶。清代較早的貢茶產地,在板山金竹林箐、茶山箐及白草地一帶發現大量栽培型茶樹群落。屬茶園小喬木,茶特點是:苦澀易化,生津快。(11)、秧塔:雲南景谷秧塔大白茶種植歷史始於清道光二十年,在清代製成【白龍須貢茶】(把把茶的前身)向朝廷納貢、首創「二度漿」(分兩次輕揉捻)的做工方式,以減低大葉種茶的苦澀度。為雲南八大名茶之一。名聲遠揚乃茶中佳品。雲南大葉種茶,芽葉披滿茸毛,成茶肥碩重實,白毫顯露、條索白、獨有橄欖清香回甘,茶湯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
(12)、景谷苦竹山:位於雲南省景谷鄉(小景谷)。小景谷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現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樹群落絕大多數直徑有碗口粗細,樹齡約200年以上。雲南大葉種茶。此茶香高揚、水甜柔,甘醇順滑回甘綿長與易武茶品相近。
(13)、馬鄧茶山:鎮沅縣者東鄉馬鄧村位於哀牢山西坡,海拔1780米,馬鄧先民種茶歷史悠久,史料記載已有800多年。現存栽培型古茶樹約有500多畝,均為喬木型古茶樹,當地農民歷來都在採摘利用馬鄧茶,歷史上馬鄧茶是用馬鄧特有的古茶樹品種的原料加工曬青茶,是鎮沅的歷史名茶,雲南大葉種茶。茶葉質量順滑,香型獨特,帶野生茶的甜香,上顎中後段清甜香,舌面後段與兩頰甘韻明顯。喉韻甘潤綿長。
西雙版納:
(1)、古六大茶山:
⑴革登山:屬喬木中小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快,香氣呈淡清香,湯色深桔黃。⑵莽枝山:屬喬木中小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快,香氣較淡,湯色深桔黃。現今已沒落,茶山圖片難尋。
⑶倚邦山:屬喬木小葉種,回甘快、生津較好,香氣幽香如瀾,湯色深桔黃。歷史上著名的清宮貢茶多出自此山。
⑷蠻磚山:屬喬木大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好,香氣呈梅子香,湯色深黃。在歷史上有喝蠻磚看倚邦一說。
⑸曼撒山(易武山):屬喬木大葉種,微苦澀,香氣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著一股幽瀾香,穀雨前後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強烈生津好,易武正山歷史上就是聞名中外的茶山。
⑹悠樂山:屬喬木大葉種,苦澀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氣一般,湯色淡桔黃。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產茶量已漸少,產茶重心已移至新六大茶山(江外六大茶山):
(2)、新六大茶山:
⑴南糯山:屬喬木大葉種,微苦澀,回甘、生津好,湯色桔黃、透亮。透著蜜香、瀾香,谷花茶淡香如荷。歷史上是聞名遐邇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著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樹。
⑵布朗山:屬喬木大葉種,較苦澀,回甘快、生津強,湯色桔黃透亮。香氣獨特,有梅子香、花蜜香、蘭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愛好者夢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⑶巴達山:屬喬木大葉種,這里生長著成片的栽培型茶樹和野生茶樹林。賀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長著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樹。此山茶葉味苦澀,回甘、生津快,湯色桔黃晶瑩、透亮,條索墨綠油亮。香氣好,有梅子香、蜜香。
⑷南嶠(勐遮)茶山:屬喬木中葉種,喬木茶樹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湯色深桔黃,香氣一般,茶葉等級低。
⑸勐宋茶山(勐海區域):屬喬木中葉種,喬木茶樹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澀,微回甘、生津一般,湯色深黃,條索墨黑。
⑹惠明景邁山:屬喬木大葉種,十二大茶山中喬木樹最大的一片集中在這里,號稱「萬畝喬木古茶園」。苦澀重、回甘生津強,湯色桔黃剔透。這里的喬木茶樹上還生長著一種寄生物俗稱「螃蟹腳」,可消炎怯痰、對治療胃病和糖尿病較有效。(說明:景邁茶山屬普洱區,因劃歸新六大茶山,故排在版納區內)

中葯材鐵什麼

有關鐵字的中葯材:鐵棒錘|鐵棒錘莖葉|鐵包金|鐵角鳳尾草|鐵筷子|鐵落|鐵籬笆果|鐵力木|鐵皮石斛|鐵線草|,等。

⑧ 農村一種山野珍品石木耳,為什麼一斤200農民不願意賣,想吃只能自己采

鄉下有山,山裡有岩石。許多人因與岩石的聯系而聞名。例如,《西遊記》跳出岩石的猴子是著名的,《紅樓夢》含玉出生的「寶玉」也是著名的。金釵石斛、鐵皮石斛和霍山石斛都很出名。以上,所有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今天,我將告訴你一個與石頭有關的罕見的山野寶藏。山野的珍寶不是翡翠或翡翠瑪瑙,而是可以吃的東西。我相信對於普通人來說,吃比任何寶石都好。

因此,傳統的農民,對吃石耳、泥鰍、黃鱔、螃蟹等。就是抗拒!到目前為止,在農村通常不可能烹飪出稀有的野味,因為老一代的農民不允許他們吃這么亂的東西,泥鰍和鰻魚不允許你把它們放進鍋里。因此,像石耳這樣的山野珍寶已經被遺忘了

⑨ 薄荷什麼樣 圖片

薄荷,土名叫「銀丹草」,為唇形科植物,即同屬其他乾燥全草,多生於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多生於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長,是一種有特種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後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葯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葯,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光朋溫室採摘的薄荷又是春節餐桌上的鮮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在中國,薄荷主要以江蘇、安徽兩省產量最大。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60厘米, 下部數節具纖細的須根及水平匍匐根狀莖,銳四稜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僅沿稜上被微柔毛,多分枝。

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稀長圓形,長3-5(7)厘米,寬0.8-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齒狀鋸齒,側脈約5-6對,與中肋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顯著,上面綠色;沿脈上密生余部疏生微柔毛,或除脈外余部近於無毛,上面淡綠色,通常沿脈上密生微柔毛;葉柄長2-10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輪傘花序腋生,輪廓球形,花時徑約18毫米,具梗或無梗,具梗時梗可長達3毫米,被微柔毛;花梗纖細,長2.5毫米,被微柔毛或近於無毛。花萼管狀鍾形,長約2.5毫米,外被微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10脈,不明顯,萼齒5,狹三角狀鑽形,先端長銳尖,長1毫米。花冠淡紫,長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內面在喉部以下被微柔毛,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較大,其餘3裂片近等大,長圓形,先端鈍。雄蕊4,前對較長,長約5毫米,均伸出於花冠之外,花絲絲狀,無毛,花葯卵圓形,2室,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平頂。

【生長環境】

薄荷對環境條件適應能力較強,在海拔2100米以下地區可生長,生於水旁潮濕地,海拔可高達3500米。

【溫度】

薄荷對溫度適應能力較強,其根莖宿存越冬,能耐-15℃低溫。其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5℃-30℃。氣溫低於15℃時生長緩慢,高於20℃時生長加快。在20℃-30℃時,只要水肥適宜,溫度越高生長越快。

【光照】

薄荷為長日照作物,性喜陽光。日照長,可促進薄荷開花,且利於薄荷油、薄荷腦的積累。

【土壤】

薄荷對土壤的要求不十分嚴格,除過砂、過黏、酸鹼度過重以及低窪排水不良的土壤外,一般土壤均能種植,以砂質壤土、沖積土為好。土壤酸鹼度以pH值為6-7.5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