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斛方法 » 石斛花茶泡
擴展閱讀
剛種的石斛怎樣澆水 2021-08-17 15:41:52

石斛花茶泡

發布時間: 2021-07-01 11:40:24

1. 鐵皮石斛花茶怎麼吃,一次吃多少

鐵皮石斛花的食用方法

1
開水沖泡
取10-15朵靈享鐵皮石斛花,加入350ml開水,反復沖泡飲。
提示:待石斛花茶放溫,可加入蜂蜜,口感更佳。切勿和其他的茶葉一起沖泡。

2
煮飲
取靈享鐵皮石斛花少許,洗凈,加冰糖少許,微火煮20-30分鍾,可熱飲,或放入冰箱冷藏飲用,特別適合炎熱的夏天飲用。簡直是味清甜,口清香。

3
煲湯
鐵皮石斛花清水清洗一下,肉類飛水(飛水:把肉放到剛好淹沒肉的沸水中稍滾3~5分鍾,取出用清水再洗凈,去其污血、肉腥),其他材料洗凈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電燉煲中,加入適量清水燉3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4
鐵皮石斛花炒雞蛋
【原料】雞蛋4個(兩人份)、靈享鐵皮石斛花、油、鹽適量。
【做法】鐵皮石斛花洗凈,雞蛋打散;將鮮鐵皮石斛花加入打好的蛋液中,攪拌均勻;鍋燒熱,放適量油入鍋;待油熱後倒入蛋液,翻炒大約一分鍾後,趕緊出鍋即可。

5
鐵皮石斛鮮花餅
【原料】麵粉、靈享鐵皮石斛花、鹽、油適量。
【做法】鐵皮石斛花洗凈備用,麵粉調成糊狀,不要太稠;麵粉糊中加入鐵皮石斛花和鹽;平底鍋中加油燒熱,倒入麵糊,攤平;小火慢煎,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6
鐵皮石斛蒸肉餅
【原料】豬瘦肉200克、靈享鐵皮石斛花,生粉1大勺、黃酒適量、生抽1小勺、食鹽少許。
【做法】把豬瘦肉剁碎,鐵皮石斛花少許,加入生粉、黃酒、生抽、食鹽拌勻,弄成餅狀用碟子蒸,蒸熟即後食用。

7
石斛花燉豆腐
【原料】靈享石斛花15朵,豆腐一塊,豬瘦肉50克,生薑2片
【做法】豬瘦肉剁碎為末,鐵皮石斛花洗凈備用,把所有東西放入燉盅,加入適量開水燉3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石斛花配以豆腐燉制,可突出石斛花的濃香,該湯品具有降血脂、血壓、防止內障、潤燥通便的作用,為夏日清潤燉湯,特別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END
鐵皮石斛花的最佳食用時間

1
傳統中醫認為,鐵皮石斛花最好在早晚空腹食用,吸收效果最佳。晚上臨睡前空腹食用石斛花,既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又可幫助睡眠,且有美容滋養的效果。

2. 石斛花泡水喝的功效

1、石斛花,即鐵皮石斛,又名萬丈須,石斛載於《神農本草經》,並被列為上品。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石斛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及相類似的溫暖濕潤的環境,多附生於大的樹干或岩石上。

有抗腫瘤、提高人體免疫力、治療胃腸道疾病、抗衰老、抗氧化、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糖和治療白內障等方面均有良好療效。鐵皮石斛花為鐵皮石斛所結的花,5~7月最茂盛,非常美麗。金釵石斛花為金釵石斛所結的花。

老雁山鐵皮石斛產於浙江雁盪山,是中國國家保護二類珍稀瀕危植物,與雪蓮、人參、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葯材並稱為"九大仙草",被國際葯用植物界稱為"葯界大熊貓",為多年生草本。莖叢生,上部稍扁而稍彎曲上升;葉近革質,長圓形或長橢圓形,花期有葉或無葉。

總狀花序有花1~4朵;花大,下垂,花被片白色帶淺紫色,先端紫紅色;唇瓣倒卵狀矩圓形;蒴果,花期4~6月。其莖可入葯,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用於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後虛熱等功效。

2、主要價值

理氣:氣清而不濁,和而不猛,疏暢氣機,宣通窒滯而無辛溫剛燥之弊,改善調節功能,舒緩胸臆。

安神:神安則不亂,則精不妄耗。減緩壓力,恢復身體的應變能力。

益血:氣行則行,氣滯則血滯,以先天之精,養後天之氣血。

3. 石斛花泡茶有什麼用處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干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1,石斛麥冬茶:石斛、麥冬、谷芽各10g。沸水浸泡,代茶飲。
00本方以石斛、麥冬養陰清熱、益胃生津,谷芽消食和中。用於陰虛胃熱,嘔逆少食,咽干口渴,舌光少苔。
002,石斛蔗漿飲:石斛30g,甘蔗500g。石斛煎水取汁;甘蔗去皮,切碎略搗,絞取汁液。兩汁混合。頻頻飲用。
00本方以石斛養陰清熱、益胃生津,甘蔗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用於熱傷津液,煩熱口渴,舌紅少苔。
003,石斛杞菊湯:石斛、枸杞子、女貞子各15g,菊花10g。煎湯飲。
00本方以石斛、菊花養陰清熱、明目,枸杞子、女貞子補養肝腎。用於肝腎陰虛,目昏眼花,視力減退。

4. 石斛花可以直接泡水喝嗎

可以的,石斛曬干切段可以沏茶,可以養陰清熱利尿

5. 石斛花泡水喝的功效是什麼

可抑制胃黏膜損傷,調節胃腸運動及消化液與消化酶的分泌,改善腸道菌群失調

石斛葯性甘而微寒,善養陰生津,主入胃經,尤善養胃陰、清胃熱,為養胃陰之要葯,主治胃陰不足之口渴咽干、食少干嘔、胃脘疼痛不適、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可單用,或與麥冬、生地、天花粉等養陰清熱之品配伍。《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現代研究顯示,石斛可抑制胃黏膜損傷,調節胃腸運動及消化液與消化酶的分泌,改善腸道菌群失調。

(5)石斛花茶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現代中醫葯膳食療中,石斛是常用食材,可鮮用、干用、熬膏、泡酒、水煎代茶或煮食粥湯服用。但需注意,石斛甘寒滋膩,故有助濕斂邪,不宜長期大量服用,脾胃虛寒、溫熱病早期、濕溫病尚未化燥傷津者忌用,孕婦慎用。

6. 石斛和玫瑰花一起泡茶好嗎

石斛茶玫瑰小心
1.鐵皮石斛干品需要我們很久之後才能泡出味道,直接加玫瑰花進行泡茶方法效果也是很不發展理想,通常的做法是,將鐵皮石斛楓斗解開洗盡後,在電磁爐上加熱10分鍾以上,然後在加入中國玫瑰就是花中泡飲,這就能泡出色而且香味更加俱全的花茶啦。
2.玫瑰和鐵皮石斛茶的容器選擇,玫瑰和鐵皮石斛的成分容易與金屬器皿發生反應,導致口感不佳,所以製作花茶一般選擇玻璃或陶瓷器皿。
圖3。玫瑰和鐵皮石斛茶飲用時間點,特別適合下午或晚上的季節。花茶清香裊裊,十分浪漫,花茶抑鬱,飲用有助於傍晚睡眠。
4.除泡在一起,兩者的粉末混合物也是不錯的選擇哦,雖然茶葉的粉末後,沒有心情,但很多便利。
石斛與玫瑰花進行泡茶,更好的搭配方面還是和鐵皮石斛花一起,小編就喜歡在敲代碼工作勞累生活之餘自己泡上一杯玫瑰石斛花茶,清香裊裊,安神愜意,其意境也是不可通過言傳。

7. 泡石斛花的水多少溫度

石斛花單獨泡水,8-10朵就能很好的品嘗到石斛花茶的味道,如是搭配其它花類可以適當減少。為了避免花中的結構被高溫破壞,浸泡花茶的水溫不宜過高,通常是將開水靜置兩分鍾,水溫在80多度的時候後再泡。石斛花茶可反復泡飲3次以上,然後取出石斛花嚼食。

8. 石斛花茶有什麼作用

「養陰清熱,生津利咽、潤燥通便、清肺毒。 鮮石斛清熱生津力強,溫熱病邪入營血,高熱煩熱者當用,干石斛滋陰清補為長,熱病後期,陰虧虛熱者適宜。鐵皮石斛、金釵石斛,葯力較強;福臨門鐵皮石斛在石斛中產品是最好的,但是生長環境苛刻,產量稀少。霍山石斛,適於老人虛人,陰液不足者,耳環石斛,生津而不寒涼,以之代茶,開胃健脾。石斛與玉竹,均有養陰生津作用,功能近似。但石斛甘咸而寒,補中有清,以養胃腎之陰為長,玉竹甘平質潤,補而不膩,以養肺胃之陰為二優。二葯同中有異,各具偏長。」

9. 石斛花茶該怎麼泡啊,請教大神

煮飲:取鐵皮石斛花少許,洗凈,加冰糖少許,微火煮20-30分鍾,可熱飲。也可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早晚服用兩次。

榨汁:取適量鮮鐵皮石斛花,清洗干凈;放入榨汁機中加入水;榨汁機啟動工作3-5分鍾,使營養能夠充分榨出;倒出即可飲用,可根據個人愛好添加適量的蜂蜜或冰糖。

煲湯:所需原料,鮮鐵皮石斛花、土雞、枸杞,將所需材料洗凈備用;將土雞剁塊放入清水中煮沸,打去漂浮的血沫;大火燒開後改小火慢燉,待雞肉軟爛之後,加入鐵皮石斛花,加入鹽調味,慢燉30分鍾即可。

鐵皮石斛鮮花餅:原料麵粉、鮮鐵皮石斛花、鹽、油適量,鐵皮石斛花洗凈備用,麵粉調成糊狀,不要太稠;麵粉糊中加入鐵皮石斛花和鹽,平底鍋中加油燒熱,倒入麵糊,攤平,小火慢煎,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鐵皮石斛雞蛋羹:原料雞蛋4個(兩人份)、鮮鐵皮石斛花、油、蔥、鹽適量,鐵皮石斛花洗凈,雞蛋打散,將鮮鐵皮石斛花加入打好的蛋液中,攪拌均勻,鍋燒熱,放適量油入鍋;待油熱後倒入蛋液,翻炒大約一分鍾後,趕緊出鍋即可。

鐵皮石斛花蒸肉餅:精瘦肉2-3兩,鐵皮石斛花少許,加入食鹽少許拌勻。蒸熟後即可食用。

鐵皮石斛鮮花餅:原料麵粉、鮮鐵皮石斛花、鹽、油適量,鐵皮石斛花洗凈備用,麵粉調成糊狀,不要太稠;麵粉糊中加入鐵皮石斛花和鹽,平底鍋中加油燒熱,倒入麵糊,攤平,小火慢煎,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10. 石斛花可以泡水喝嗎

其實,比起鐵皮石斛,鐵皮石斛的花更適合日常的泡茶保健。鐵皮石斛花不僅保留了原植物鐵皮石斛的葯用價值,還有花草的特性,輕清疏達,能解郁,不傷正氣。
每到夏天,身體容易出現諸如怕熱、易怒、乏力、口乾咽痛等陰虛症狀,就需要進行清補調理。有條件的話,喝一些鐵皮石斛花也是不錯的選擇。鐵皮石斛花除了保存鐵皮石斛莖原有的葯效外,還有解郁功效。夏天天氣越來越炎熱,人的心情容易煩躁抑鬱,腸胃不暢,用鐵皮石斛花來泡茶喝,除了滋陰作用外,還能讓人心情變得開朗。
按中葯葯性分析,花類中葯有「輕揚升散」的特點。在現代看來,這既是因為它本身的質地輕,同時其所含的化學成分多屬揮發油,有揮發性。鐵皮石斛花能使用腦者頭腦清醒,使精神壓力得到舒緩,使心情抑鬱者得到舒展,心情煩躁者得到安寧。所以,腦力工作者、精神壓力大的人、心情抑鬱的人、心神煩躁的人、暑熱不適的人、胃口不好的人,都是適宜服用鐵皮石斛花的。
下面為您介紹一種石斛麥冬茶的做法。
取石斛、麥冬、谷芽各10克。沸水浸泡,代茶飲。本方以石斛、麥冬養陰清熱、益胃生津,谷芽消食和中。用於陰虛胃熱,嘔逆少食,咽干口渴,舌光少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