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斛方法 » 安徽石斛博物館簡介
擴展閱讀
剛種的石斛怎樣澆水 2021-08-17 15:41:52

安徽石斛博物館簡介

發布時間: 2021-08-12 20:06:48

⑴ 石斛的植物文化

中國石斛博物館是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國中醫葯研究促進會的指導下,由現代聯合集團傾力打造的國內首家石斛行業規模最大的交易中心,是「中國現代·健康世界」健康文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板塊。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為國內首家「品類最齊全,品種最正宗,品質最標准,價格最透明」的石斛交易平台。
中國石斛博物館擁有珍品石斛拍賣所、石斛檢測中心、石斛產品電子商務平台、石斛物價指數中心等,其規模之大,配套之齊全,開創國內行業之先河。 2013年12月14日,中國石斛博物館(現代石斛交易中心)開館,同時首屆中國·杭州石斛節在位於勾庄的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博園路1號的浙江食品市場會展中心三樓隆重開幕。
石斛節以中國·現代保健品城近萬米營業廳為平台,以石斛博物館為精品區,來自雲南、安徽、貴州、浙江等地的商戶展出了霍山石斛、鐵皮石斛、銅皮石斛、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金釵石斛等50多個珍貴品種及系列產品。

⑵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的介紹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新館坐落於安徽省省會合肥市美麗的天鵝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園。其總建築面積26495平方米1, 陳列面積16902平方米1;新館設有序廳、地球廳、生命演化廳、恐龍廳、礦物岩石廳、資源與環境廳六個常設展廳,附設中庭休閑區、4D科普影院、多功能學術報告廳、臨時展廳及室外景觀區。2004年2月26日經安徽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學研究所)正式組建成立。2008年4月1日,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新館正式開工建設。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新館建設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被列入省「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安徽「861」行動計劃。2012年10月10日,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並免費對外開放。該館於2013年7月19日臨時閉館,進行了整改和完善,新館於2014-11-2重新開館,免費對外開放。1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新館是全國最大的地質博物館、安徽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是安徽省最重要的文化工程之一,是一個具有現代化、高科技、獨具特色的地質古生物專業博物館,是珍稀地質礦產標本收藏、研究中心,是國土資源知識普及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它填補了安徽省大型和一流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的空白。

⑶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的主要領導

職位 姓名 館長 胡雪松 副館長 胡遠超、許興春 信息截止2015年3月

⑷ 中國目前唯一的石斛博物館在哪主人是誰

在浙江食品市場會展中心三樓。是在現代聯合集團董事長章鵬飛帶領下創立的。

⑸ 安徽博物院和安徽省博物館的區別

安徽省博物館是老館,在市裡三孝口;安徽博物院是新館,在政務新區懷寧路。新館建立後,許多以前老館的文物都搬到這邊了,建議你去安徽博物院,能不停歇地看2個小時,去參觀時最好穿運動鞋,不然走路腳疼,呵呵。

⑹ 合肥博物館的導游詞

安徽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方綜合性博物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安慶路。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科學館、皖北文管會、蕪湖科學館、皖南文物館合並的基礎上籌備,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該館陳列大樓建築面積11580平方米,文物庫房4156平方米。館藏文物有歷代銅、陶、瓷、金、 銀、玉器、貨幣、書畫、民俗、磚雕石刻、文房四寶、革命文物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文物等,總計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冊 (其中善本書8000餘冊),一級藏品135件。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歷年來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如壽縣蔡侯墓出土的蓮瓣銅壺,通高80厘米,器形高大,蓋頂作鏤空的蓮瓣形,頸部有對稱的獸形雙耳,四獸作足,造型生動,為春秋時期少見的藝術珍品;壽縣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重約400千克,形體高大,是現存周代以來最大最重的鼎,僅次於1939年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鼎。該館珍藏的古代瓷器 有1963年宿松縣北宋(1087)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注子與注碗,注子高20.2厘米,碗高13.9厘米,是景德鎮青白瓷中少見的佳作,也是宋瓷斷代中的珍貴標准器物。鐵畫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一種,具有立體感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館藏清初鐵畫名家梁在邦的作品《蘆蟹圖》,是鐵畫中的代表作。 編輯本段 回目錄 安徽省博物館 - 博物館珍藏該館陳列以地方歷史為重點,有《安徽古代史》、《安徽革命史》和《安徽古生物化石》三個基本陳列。1981~1986年6月,該館先後舉辦各種展覽120多個,每年觀眾15~22萬人次。1984年4月,《安徽古代文房四寶展》曾在日本東京展出。 該館從事文物保護科研的人員,曾對青銅器防腐蝕進行研究,用局部電蝕法去除青銅器上的粉狀銹,並結合使用苯駢三氮唑化學浸蝕劑保護青銅器,已取得較好的效果。 科研室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的科研項目「激光全息文物 無損檢測」,獲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表揚獎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科技成果三等獎。 編輯本段 回目錄 安徽省博物館 - 博物館叢書該館編輯出版的書刊有《壽縣蔡□墓出土遺物》、《安徽名人畫選》、《毛主席視察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藏品選》、《安徽畫家匯編》、《安徽古代文房四寶展覽圖錄》、《明清徽州社會資料選編》、《歙事閑談》(校訂本)、《新四軍在皖南》及《安徽文博》等。

⑺ 參觀安徽省博物館

游安徽省博物新館有感

生命中必須有春天,才有萌芽時的歡欣;也必須有秋天,才有落葉時的惆悵。每當換季的時候,人們心中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這微妙的心境,正如人類歷史中形成的有機變化,使我們聽得見歲月流動的節奏和旋律,生命不會無聲無息地流失,安徽省博物新館的文物展示在人類的生命歷程中添加了色彩。
我最感興趣的是安徽省博物新館從遠古到近現代的雕塑藝術展示。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起源於原始社會的石器和陶器製作。戰國至秦漢時期出現的大量用於陪葬的陶質和木質的人物及動物俑像,展現了強烈本民族雕塑藝術的特色。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東漢至十六國時期的佛像作品,造型古樸。北魏的佛像製作在吸收外來藝術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傳統的雕刻技法,體現出華美,清新俊逸的漢文化特色。東魏和西魏的佛像,面容親切藹然,蘊含著深切的宗教含義;北齊,北周的作品,技法上更趨純熟,人物塑造比例得當,情態表現開始走向於世俗化。南朝的佛教藝術也形成了獨特而有影響力的風格,其形象上的「秀骨清像」和服飾上的「褒衣博帶」,隨著南北文化的交流,逐漸成為南北朝佛教造像的一個共性特徵。唐代是中國雕塑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唐代佛像雕塑在吸取了印度古典藝術精華的同時,結合本民族深厚的藝術傳統和人文思想,形成了雍容壯闊,庄嚴深沉的藝術風格。唐代的彩色陶俑以生物的造型和絢爛的色彩,多側面地反映出唐代豪華富麗的社會生活。宋代的佛教造像以彩塑和木雕為主,體現人物的情感和神態尤為細膩真實。元明清時期的佛教雕塑伴隨著技術上的高度成熟也帶來了造型上的陳陳相因,缺乏空氣,與此同時,中國的工藝雕塑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大千世界的神秘不屈從於任何公式,沒有一個體系能夠萬古長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會被體系的廢墟掩埋。在一件件的文物熏陶下,失落的記憶被找回,朦朧的思緒清晰了。安徽省博物新館的這些文物,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在我的心靈留下了刻痕。

⑻ 安徽省有多少博物館

安徽省文物局博物館管理處統計,目前,全省共有148家博物館,其中113家為國有博物館,實行免費對外開放,餘下35家則是民營博物館,門票價格由物價部門給予指導建議。

⑼ 安徽博物院的建築布局



安徽博物院新館位於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省文博園位於新區中軸線的西側,次景觀軸的一端。安徽博物院從多側面綜合展示安徽的歷史文化亮點,包括一個基本陳列——安徽歷史文化陳列和四大特色陳列。新館位於園區的用地中部,主入口朝東,東南、東北分別是古生物化石博物館與美術館,三個文化建築成品字形布局。整體布局突出公共空間從內部的中庭空間向建築外部延伸連通的空間效果。東北面有一座小山坡。安徽博物院陳列展覽大樓為仿蘇式建築,以大樓為主體的整個館區平面布局呈「中」字型。大樓為磚混結構,面南背北,建築面積11580平方米,展覽面積7826平方米,正中主樓五層(第五層為塔樓),兩側副樓兩層為展廳。造型呈U形,建築簡潔壯觀、平面規矩,中軸對稱,庄嚴肅穆。主樓高聳突出,迴廊寬緩伸展,是合肥市上世紀五十年代興建的三大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