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蒼術炒了之後他燥濕的作用會比較的強,如果患者平時的時候濕氣比較重,那麼最好食用炒蒼術的方法,基本上來說療效也差不多,平時的時候多吃一些蔬菜少吃一些肉最好是不要喝酒,還有吃海鮮,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休息,千萬不要熬夜,生蒼術的溫燥性比較強,主要是用來治療風濕,麻痹疼痛,而炒了之後的生蒼術乾燥性減弱新辛香醒脾效果會增強,主要是用來治療脾胃寒濕等眾多的脾胃症狀。
3、炒蒼術的其他功效
治濕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脹,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痹,足痿,夜盲。
Ⅱ 炒蒼術,炒白術,菖蒲加一起有什麼功效
你好,炒蒼術,炒白術,菖蒲具有健脾去濕的功效,祝你健康快樂!
Ⅲ 石斛能治哪些病
石斛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慢性咽炎、消化系統疾病、眼科疾病、血栓完備塞性疾病、關節炎、癌症的治療或輔助治療,特別是近年用於消除癌症放療、化療後的副作用和恢復體能,效果十分明顯。是石斛夜光丸、脈絡寧注射液、通塞脈片、清睛粉、清咽寧、石斛散、鮮石斛露、芪斛揸、養陰口服液等數十種中成葯及保健品的必要原料。石斛品種中的鐵皮石斛。因滋補作用強,適用於老人、虛人津液不足、不宜大寒者,已成為價值上萬元1公斤的珍品,以其加工的「楓斗」或「耳環石斛」,被稱為「金耳環」、
Ⅳ 胃下垂能治好嗎胃下垂康復湯真有那神奇嗎拜託了各位 謝謝
怎樣治療胃下垂?? (1)加強營養 胃下垂的孩子形體消瘦,營養不足,所以應該選用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質、脂肪的含量應豐富一些。由於小兒食量少,應該用少食多餐的辦法,逐漸適應胃的承受能力。進餐後應該有一段時間平卧,切不可暴飲暴食。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調養,身體會逐漸強壯起來,胃下垂的症狀也就會大大減輕了。 (2)全身性康復鍛煉 患兒午飯後取頭低位、墊高骨盆的姿勢仰卧床上20~30分鍾。仰卧後雙腿伸直,然後抬高、放下,反復進行數次,稍事休息,再重復做數次。也可在仰卧時,雙腿做仿蹬自行車的動作。晚飯後散散步,回家後再仰卧床上,自行按摩腹部,從臍下輕柔地向上按壓,然後在胃脘部做環行按摩。每天堅持可使胃逐漸上移。 (3)仰卧起坐鍛煉 患兒仰卧在硬板床上,頭部端正,雙腿伸直,足尖向上,雙手放在大腿兩側,全身肌肉放鬆,做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下陷,反復做數次。一呼一吸應保持每分鍾16~18次。吸氣時思想集中在下腹部的丹田穴(臍下1.5寸處) ,呼氣時思想也要集中,四肢肌肉隨呼氣而放鬆。15分鍾後做仰卧起坐,即身體平卧,雙手放於頭後,收縮腹部肌肉,上身由平卧位漸上抬,雙肘向膝部靠攏,隨後復位。仰卧起坐次數由少而多,逐漸增加,3個月為1療程。 康復鍛煉期間,嚴禁做跑跳動作,不要長時間站立或久坐。 中氣下陷型胃下垂有何臨床表現,如何施治? 臨床表現:形體消瘦,食慾不振,食後飽脹,呃逆,上腹部疼痛,身體乏力,舌體胖大苔白,脈沉無力。治以舉氣升陽。方選補中益氣湯,葯用炙黃芪、白術、陳皮、升麻、當歸、柴胡、黨參、焦三仙等。水煎,日1劑,分3次服。 脾胃陰虛型胃下垂有何臨床表現,如何施治? 臨床表現:形體乾瘦,口渴喜飲,飲後胃脘不適,不思飲食,食後倒飽,手足心熱,苔白少津,舌質紅,脈細無力。治以滋陰養胃,健脾益氣。葯用經驗方:山葯、黨參、黃精、玉竹、石斛、荷葉、柴胡、扁豆、佛手、焦三仙等。水煎,日1劑,分3次服。 脾腎陽虛型胃下垂有何臨床表現,如何施治? 臨床表現:形體消瘦,畏寒肢冷,渴不喜飲,胃脘不適,不思飲食,食後飽脹,腹脹矢氣,苔白而潤,舌體腫大,脈沉細弱。治以溫中健脾,補氣沖陽。方選附子理中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葯用附子、炮姜、炙黃芪、黨參、炙甘草、白術、柴胡、當歸、佛手、木香。水煎,日1劑,分3次服。 胃下垂有哪些外治法?? (1)推拿法 腹部取穴:鳩尾(劍突下0.5寸)、中脘、氣海、天樞,仰卧位,術者站於患者右側,以推揉鳩尾、中脘為重點,循序往下至腹部,以臍周天樞、氣海為重點按揉,並用托法,即醫者四指並攏,根據胃下垂的程度不同,自下而上托之。再以摩法在腹部治療(逆時針方向操作)14分鍾。 背部取穴:肝俞(背部第9胸椎旁1.5寸)、脾俞(背部第11胸椎旁1.5寸)、胃俞(背部第12胸椎旁1.5寸)。患者取俯卧位,以輕揉的滾法,沿脊椎兩側操作,重點在胸6~12兩旁的穴位,然後在脾俞、胃俞按揉10分鍾。 ( 2) 針灸法 取穴:中脘、天樞向下斜刺外陵,氣海向下斜刺關元。用補法,留針10~20分鍾。惡心嘔吐,配上脘、內關,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鍾,和中降逆;如合並有潰瘍病,可配巨闕、內關、公孫、脾俞、胃俞,用補法,留針10~20分鍾,以溫中止痛;陽虛灸關元、氣海;陰虛者加陰陵泉、太溪;氣虛加足三里。
Ⅳ 胃下垂的治療葯方有哪些
胃下垂是指人體直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的最低點降到髂嵴連線以下。是由多種因素導致胃組織及韌帶鬆弛和胃壁的遲緩而形成。輕者臨床表現不明顯。重者可見胃脘隱痛、腹脹,食後加重;消化不良,厭食、惡心,消瘦乏力,噯氣,便秘或溏;腹部有重墜感,平卧或以手托腹部則感舒適;脹痛以立位較重,卧位時即減輕或消失,勞累後加重。久病後可見心煩失眠、焦躁、心悸、眩暈、血壓低等症狀。亦可有其它內臟下垂表現。
中醫學無胃下垂病名,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胃痞」、「胃脘痛」、「胃緩」的范疇。近代醫家將本病的病機概括為脾胃失和,中氣下陷。病因有飲食不節、內傷七情、勞累過度或脾胃虛損等。治療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為基本方法,兼以消食導滯、養陰和胃、疏肝解郁、溫陽助運、活血化瘀等法。
【方一】補中益氣湯
【出處】李杲《脾胃論》
【組成】黃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參6克,當歸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術9克。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胃下垂。
【方解】方中重用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配人參、炙甘草、白術補氣健脾,與黃芪合用,增強其補中益氣之功;當歸養血和營;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葯補而不滯;少量升麻、柴胡升陽舉陷。諸葯合用,使氣虛者補之,氣陷者升之。
【葯理】黃芪具有增強小腸運動和平滑肌緊張度的效應。白術煎劑有明顯促進小鼠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當歸及其成分當歸多糖、阿魏酸均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作用。柴胡能調節胃腸運動機能,如柴胡粗皂苷能明顯增強乙醯膽鹼對豚鼠離體小腸和家兔離體腸肌的收縮作用。升麻提取物能輕度增強氯化乙醯膽鹼及血管收縮素引起的胃腸平滑肌收縮。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枳術湯
【出處】張仲景《金匱要略》
【組成】枳實30克,白術30克。
【功用】益氣健脾,行氣消痞。
【主治】胃下垂。症見脘腹脹滿隱痛,噯氣、納少。舌淡,苔薄膩,脈細。
【方解】方中枳實行氣導滯,消痞除脹;白術益氣健脾,燥濕和中。共奏消補兼施,升降並用之功效。
【葯理】葯理研究證明,枳實對動物胃腸有興奮作用,能使胃腸蠕動增強而有節律。白術可促使胃腸分泌旺盛,蠕動增速。
【用法】水煎服。
【方三】柴平湯
【出處】《湖南中醫雜志》
【組成】柴胡、枳實、黃芩、法半夏、厚朴、陳皮、蒼術各10克,大黃6克,白芍、蒲公英、蘆根各15克,甘草5克。
【功用】清熱燥濕,行氣止痛。
【主治】胃下垂。症見形體消瘦,臍下隆起,胃脘部痞滿,灼熱痛牽引兩脅肋,小腹墜脹,舌質紅、苔黃膩,脈弦細滑。
【方解】柴平湯是以大柴胡湯清肝膽郁熱;平胃散燥濕運脾健胃,行氣寬中;白芍、甘草緩急止痛;蒲公英清熱利濕;蘆根清熱生津和胃。諸葯合用,使郁熱得清,濕化熱退。
【葯理】柴胡粗皂苷能明顯增強乙醯膽鹼對豚鼠離體小腸和家兔離體腸肌的收縮作用。蒼術醇提液對正常大鼠胃平滑肌有輕度興奮作用。厚朴煎劑對家兔離體腸肌有明顯興奮作用。大黃小劑量對離體胃有促進胃運動的作用,還可興奮結腸平滑肌。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服。15天為1個療程,間隔3天,行下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方四】調中益氣湯
【出處】《新中醫》
【組成】黃芪45克,人參(另煎)、升麻各9克,蒼術、木香各30克,橘皮12克,甘草6克。
【功用】調中益氣,行氣降逆。
【主治】胃下垂。
【方解】方中黃芪、人參、柴胡、升麻、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木香、橘皮具有行氣、調中降逆之功;蒼術燥濕健脾。
【葯理】黃芪具有增強小腸運動和平滑肌緊張度的效應。人參對免疫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木香能使血中胃動素升高而促進胃排空,其提取液可使離體兔腸腸蠕動幅度和肌張力明顯增強。
【用法】水煎服,日1劑。15天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後,停葯3天,再進行第2個療程。治療期間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此外,葯渣趁熱用布包外敷於胃脘部,同時自行按順、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5分鍾,力量要適中,每天2次。
【按語】脾腎陽虛者,加熟附子、乾薑;胃陰虛者,加沙參、石斛;瘀血者,加蒲黃、五靈脂。
【方五】枳實理中湯
【出處】《吉林中醫葯》
【組成】枳實、白術各30克,茯苓、黨參各15克,柴胡、法半夏各10克,乾薑、甘草各6克。
【功用】溫補脾胃,消積逐飲。
【主治】胃下垂,證屬脾胃虛寒,飲濁內停者。症見脘脅痞滿,時有墜痛,空腹為輕,進食後加劇,時而泛吐清涎及飲食物,形體消瘦,舌質淡、苔薄膩,脈遲緩。
【方解】枳實理中湯以理中湯溫補脾胃,枳實、茯苓逐水化積、理氣消痞,再加法半夏合方中的茯苓化痰濕而和胃氣,加柴胡升提中氣,使清升濁降。諸葯合用,補中有消,降中有升,脾胃升降有序,胃復其位。
【葯理】枳實對動物胃腸有興奮作用,能使胃腸蠕動增強而有節律。白術煎劑有明顯促進小鼠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黨參可調整胃腸運動,黨參液使離體豚鼠回腸張力升高、收縮幅度增大。半夏能顯著增強家兔腸道輸送能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食積者,加萊菔子、炒山楂、神曲、麥芽;泛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脅肋脹痛者,加制香附、延胡索;便秘者,加大黃;血瘀者,加丹參;夾熱者,加黃連。
【方六】消補湯
【出處】《浙江中醫學院學報》
【組成】神曲、谷麥芽、山楂各30克,黃芪、柴胡各15克,黨參、白術各10克,枳殼、陳皮、升麻各5克。
【功用】消食除痞,益氣升陽。
【主治】胃下垂,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宿食停積者。
【方解】方中的山楂消肉食油膩,神曲消酒食陳腐,谷麥芽消穀食,陳皮理氣,枳殼下氣,增強氣機運動,共成消食除痞為主;再以黃芪、黨參、白術健脾益氣,升麻、柴胡升舉清陽為輔,使脾氣健旺,下垂之胃上升。
【葯理】神曲、谷麥芽促進消化。山楂對大鼠弛張狀態下的胃平滑肌具有促收縮作用。黨參可調整胃腸運動,黨參液使離體豚鼠回腸張力升高、收縮幅度增大。白術可促使胃腸分泌旺盛,蠕動增速。升麻提取物能輕度增強氯化乙醯膽鹼及血管收縮素引起的胃腸平滑肌收縮。
【用法】水煎服,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方七】化肝煎(蔡柳洲)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牡丹皮、梔子、川楝子、麥冬、黃芩各10克,白芍15克,代赭石30克。
【功用】疏肝清熱,降濁升清。
【主治】胃下垂,證屬肝胃郁熱,氣逆於上者。症見胃脘灼痛,氣上沖胸,口苦便秘,舌紅苔薄黃,脈弦。
【方解】方中牡丹皮清熱涼血;川楝子行氣止痛;黃芩、梔子清熱瀉火;麥冬、白芍養陰柔肝;代赭石降氣鎮逆。
【葯理】梔子乙醇提取液可使兔、大鼠離體腸管的緊張度增加,蠕動減少。川楝子能興奮腸管平滑肌,使其張力和收縮力增加。麥冬能明顯促進胃腸道推進功能。代赭石對腸管有興奮作用,使腸蠕動亢進。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八】旋覆代赭湯(蔡柳洲)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旋覆花12克,代赭石、黨參、法半夏、陳皮各10克,炙甘草6克,茯苓15克。
【功用】燥濕化痰,和胃降逆。
【主治】胃下垂,證屬脾失健運,痰阻氣逆者。症見胃脘痞滿疼痛,胸悶惡心,嘔吐痰涎,頭暈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滑。
【方解】方中代赭石、旋覆花降氣鎮逆;法半夏、陳皮、茯苓和胃化痰;黨參、炙甘草補益胃氣。
【葯理】代赭石對腸管有興奮作用,使腸蠕動亢進。黨參可調整胃腸運動,黨參液使離體豚鼠回腸張力升高、收縮幅度增大。半夏能顯著增強家兔腸道輸送能力。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九】胃下垂方(劉惠民)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人參50克,生白術90克,雞胚粉150克,雞內金120克,紅豆蔻45克,馬錢子粉。
【功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主治】胃下垂,證屬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症見上腹疼痛,悶脹,噯氣,食後尤甚,食慾不振,消瘦無力,面色黃,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
【方解】人參、白術益氣健脾,助其升清之力;雞胚、雞內金為血肉有情之品,補氣生血,且助脾運;豆蔻溫中健脾;合而用之,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葯理】人參對免疫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白術煎劑有明顯促進小鼠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馬錢子含番木鱉鹼,既能增強胃肌張力,又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為治療胃下垂的要葯。
【用法】上葯共研細粉,每30克葯粉加精製馬錢子粉1.5克,研勻,每次4.5克,每日2次,飯後服。
Ⅵ 胃下垂偏方
偏方一、蒼術茶
配方:蒼術15~20克
製法:將蒼術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每劑可煎煮兩次或沖泡2~3杯。
功效:升陽燥濕,可用於治療脾虛氣餡型胃下垂。
用法:代茶慢飲,每次1劑,可連續服用1~3個月。
偏方二、黃芪鯽魚湯
配方:鯽魚500克,黃芪40克,炒枳殼15克,精鹽少許。製法:將鯽魚洗凈,與黃芪,枳殼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水文火燉煮,至魚肉熟爛,揀去黃芪、枳殼,加鹽調味即成。功效:補中益氣,適用於脾虛氣餡型胃下垂。
用法:喝湯吃魚。
偏方三、砂仁丁香雞
配方:童子雞1隻,砂仁3克,乾薑3克,丁香3克,精鹽少許。
製法:將砂仁、干凈、丁香等益氣研成末;將童子雞宰殺後去毛,洗凈,保留心、肝,去掉其餘內臟,把雞切成小塊,放入砂鍋中加水,用文火燉煮至熟爛,然後將砂仁、乾薑、
丁香粉加入砂鍋內再煮10分鍾,加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適用於胃下垂。
用法:分2次吃完,每3天吃1隻雞,一般吃3~5隻即可見效。
偏方四、雙麻燉豬肚
配方:升麻15克,黑芝麻100克,豬肚1副,生薑、蔥白、紹酒、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升麻、黑芝麻裝入干凈的豬肚內,放入砂鍋中,加生薑、蔥白、紹酒、水,燉至豬肚熟爛。撈出豬肚,切片,加少許食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適用於脾虛下陷型胃下垂。
用法:揀去升麻,吃豬肚、黑芝麻,喝湯。
偏方五、黃芪燉母雞
配方:黃芪120克,母雞1隻,生薑、蔥、八角、紹酒、食鹽各適量。
製法:將母雞宰殺,去毛及內臟,洗凈;然後將黃芪洗凈,裝入雞腹內,用線縫合。將雞放入砂鍋內,加生薑、蔥、八角、紹酒、食鹽和適量的水,燉至雞肉熟爛即成。
功效:適用於脾虛下陷型胃下垂。
用法:揀去黃芪、八角,吃雞肉喝湯。
Ⅶ 炒蒼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1、芋頭質地細軟,有利腸道吸收,且易有飽足感,很適合老年人食用。2、淋巴結腫大、良性腫瘤,以及婦女乳腺增生之人尤其適宜食用芋頭。3、各種癌症患者宜食。
4、適宜慢性習慣性便秘之人食用。5、與大米煮粥食用很適宜,既寬腸胃,又令人不飢。
6、忌一次食用過多。7、糖尿病人忌食。8、忌生食,生則有毒,應煮熟或蒸熟食用。
消解癰腫毒痛。芋艿含有一種黏液蛋白,被人體吸收後能產生免疫球蛋白,或稱抗體球蛋白,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故中醫認為芋艿能解毒,對人體的癰腫毒痛包括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用來防治腫瘤及淋巴結核等病症。
Ⅷ 胃下垂是怎麼一回事,什麼原因形成的,應該怎麼治,求助,
胃下垂多為瘦長體型人發病,主要表現為腹脹(食後加重,平卧減輕)、惡心、噯氣、胃痛(無周期性及節律性,疼痛性質與程度變化很大),偶有便秘、腹瀉或交替性腹瀉及便秘,可伴有眩暈、乏力、心悸和直立性低血壓等全身症狀。體格檢查時上腹部可捫到強烈的主動脈搏動,可同時伴有其他內臟下垂(如腎下垂、肝下垂)的體征。通過胃腸鋇餐檢查可以明確診斷。西醫治療以調整飲食、腹肌鍛煉及放置胃托為主,必要時用促胃腸動力葯。 ' 胃下垂多屬於中醫"胃脹"范疇,一般認為由於中氣下陷所致。常用方為李東垣之補中益氣湯,至民國張錫純始創升陷湯,本為大氣下陷所立,使用本方加味治療胃下垂效果顯著。 升陷湯加味:生黃芪30克,人參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知母10克,桔梗6克,枳殼30克,炙甘草6克。 脘腹脹滿者,加木香6克,佛手12克,香櫞6克;大便溏薄,加山葯15克,扁豆15克,蓮子肉12克;惡心嘔吐者,合旋覆代赭湯;寒象明顯,加制附子6克,肉桂6克;兼有熱痰,加竹茹6克,膽南星6克,黃連6克;消化不良,加雞內金12克,焦山楂12克,炒麥芽15克,神曲12克;胃陰不足者,去人參,加石斛12克,麥門冬6克,沙參9克。 (1)根據《江蘇中醫》,1999,(8):36,陸機報道:運用升陷湯加味治療胃下垂療效顯著。其對於辨證屬於脾胃氣虛,大氣下陷者用升陷湯加味治療,處方:炙黃芪30克,潞黨參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桔梗5克,知母5克,炙甘草5克,生薑3片,紅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作者認為本方補脾胃,使清氣向上,濁氣向下,氣機通暢,疾病自愈。 (2)根據《北京中醫》,1998,(4):26,吳金龍報道:運用升陷湯加味治療胃下垂效果顯著。26例患者中,治療後症狀消失,復查臟器回納原位為治癒,計19例。症狀消失,未經復查,或自動終止治療者為好轉,計6例。其中1例僅就診1次,無法追訪,為無效。處方:生黃芪30克,知母10克,柴胡5克,桔梗3克,升麻5克,炒枳殼10克,太子參15克,炙甘草3克,生薑3片,大棗3枚。陽虛者,加制附子10克,肉桂5克;氣虛甚者,改太子參為大紅參10克;脾胃虛寒者,加炒白術10克,雲茯苓10克,桂枝10克,砂仁5克;腎虛者,加山萸肉10克,桑寄生10克,杜仲10克。
Ⅸ 治療胃下垂有哪些偏方
現代醫學認為,胃下垂是由於胃壁及腹部肌肉鬆弛的結果。中醫學則認為: 胃下垂是由於思慮傷脾,氣虛下陷所致。常用的臨床驗方、偏方主要如下:
1 .豬肚白鬍椒補益脾胃
[方 劑] 豬肚250克,白鬍椒15克。
[制用法] 豬肚洗凈切片,同白鬍椒共煮熟後分2或3次食用。
[功 效] 補益脾胃。治胃下垂及胃寒疼痛。
[驗 證] 劉xx ,男,29歲,經查患胃下垂,食用上方、痊癒。
[備 注] 牛肚可代替,功效相同。
2 .敷臍法治胃下垂
[方 劑] 蓖麻子仁3克(選飽滿潔白者為佳),五倍子1.5克。
[制用法] 上兩味料為1次用量。將兩味搗碎,研細,混勻後加水,製成形似荸薺狀、上尖下圓的葯團,大小可根據患者臍眼大小而定。將葯團對准臍眼塞上,外用橡皮膏固定,每日早中晚各1次。用熱水袋放於臍眼上熱敷,每次熱敷5 -10 分鍾,以感覺溫熱不燙皮膚為度。一般4天後取掉葯團。貼敷3次為一療程。一療程後可做x 線造影復查。如胃的位置已復原,應停止用葯;未復原,可再進行第二療程。
[功 效] 除濕通絡,斂肺澀腸。用治胃下垂。
[驗 證] 據編者調查、觀察,多名患者用上方治癒。
[備 注] 據《老年報》 介紹,採用此方治療期間,應注意:① 治療不宜在寒、署天進行,一般以室溫在20℃左右較好。② 治療期間應適當卧床休息,減少活動,適當減少茶、湯的飲用童,少吃水分量多的食物,飲食以少量多次為好。③ 禁房事。④ 熱敷時腹· 部可能出現較強的牽拉感,這是正常現象,不必驚慌,個別病;人可出現過敏反應,應引起注意,過敏者應停用。⑤ 吐血的病,人及孕婦,不宜採用此法治療。
3 .加味積術湯治胃下垂
[方 劑] 枳實15克、白術15克、生薑10克。
[加 減] 消化不良者加生三仙各10克,同煎。
[制用法] 煎l5Oml,日3次,食前半小時服之。
[功 效] 主治胃下垂弛緩無力、排空時間延長、水飲停留、上腹脹滿、動搖有聲(震水音)。
[驗 證] 周某,女,33歲,就診日期:1980年5月6日。患者上腹脹,滿,食後明顯,納差乏力1年余。曾住院診斷為胃下垂,近來;上腹脹滿加重,食後更甚,乃予上方加生三仙煎服,服2周後脹滿減輕,4周後食後無不適,胃納增加,體力亦好轉。
[備 注] 枳實理氣開胃、消食除滿,現代葯理研究認為時胃腸有一定的興奮作用,能使胃腸收縮節律有力。白術補脾益氣,燥濕和中,現代葯理研究有增加體重,增強肌力的作用,生薑溫中化飲、理氣健胃,故三葯合用相得益彰,能提高療效。加強腹肌鍛煉,,忌食油膩不易消化之食物。
4 . 蓖倍膏治胃下垂
[方 劑] 蓖麻子仁98% ,五倍子2%。
[制用法] 將蓖麻子外殼剝去,除癟的,灰的,選用飽滿而潔白的仁。將五倍子去除灰屑,研成細末過篩,然後將蓖麻仁和五倍子末按上述比例混合均勻,打成爛糊,製成每顆重約10克,直徑1.5厘米的葯餅收貯備用。成人每人用量1粒,點准百會穴(剃去一塊頭發,與葯餅等大),將葯餅緊貼百會穴上,用紗布綳帶固定,不使移動。每日早、中、晚各1次以搪瓷杯盛半杯開水、將杯底置於葯餅上進行熱熨,每次10次鍾左右,以感覺溫而不燙傷皮膚為度。一次貼上葯餅,可5晝夜不換。如第1次治療完畢,自覺症狀未見好,休息1天後,進行第2次治療,一般以10天為度。
[功 效] 收斂固脫。
[備 注] 引自1974年《四川中草葯通訊》 (3) 本方對子宮脫垂,脫肛也有一定療效。
[驗 證] 堅持用葯,效果甚佳。余精心治療6例,顯效28例,好轉18例,有效率為75.4%。
5 .二麻膏治胃下垂
[方 劑] 蓖麻子仁10克,升麻粉2克。
[制用法] 將蓖麻仁搗爛如泥後攔人升麻粉,製成直徑2厘米,厚1厘米圓餅備用。將患者百會穴周圍(直徑2厘米)頭發剃掉後,上置葯餅,用綳帶或其它方法固定。敷葯後讓患者取水平仰卧位、寬松褲帶,將鹽水瓶(80℃)熨燙葯餅,每日3次,每次3分鍾。每塊葯餅可連續使用5 天,休息1天後,更換葯餅。10天為l療程。治療以飯後2小時進行為宜。
[功 效] 升提固脫。
[驗 證] 治療268例。痊癒105例,顯效70例,好轉78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94.4%。
[備 注] 引自1987年,《上海中醫葯雜志》(8)。心臟病、高血壓、嘔吐、咯血患者及孕婦忌用。治療期間注意休息,不暴飲幕食,不作劇烈運動,禁止房事。葯餅切勿內服。以防中毒。如果胃的位置已在骼嵴連線6厘米以上,症狀基本消失,則不需繼續治療。用葯後患者胃蠕動增強,上升感越明顯,療效越好;個別患者用葯後有惡心、胸悶、小腹牽拉性或撕裂樣疼痛,一旦停止治療,症狀即消失。
6 .雲芩、黨參治胃下垂
[方 劑] 雲芩25克,黨參、黃芪、山葯、當歸、山楂各15克,柴胡、鬱金、白術、枳殼、雞內金各12克,升麻、陳皮、甘草各9克,大棗10枚。
[加 減] 若痛甚者,加元胡12克;若肝脾下垂者,加鱉甲31克,若潰瘍者,加白岌12克,烏賊骨15克。
[制用法] 將上葯水煎,分2次服。每日l劑。
[驗 證] 用上葯治療胃下垂103例,其中痊癒者54例;顯效者25例;有效者22例;無效者2例。用本方治胃下垂5-8cm的患者,一般服葯15劑即可獲痊癒。
7 .肉桂等治胃下垂
[方 劑] 肉桂1克(颳去粗皮),炒五倍子2克,炒何首烏3克。
[制用法] 將上葯分別研為細末,混勻,每日1劑,用涼開水送服,20天為1個療程。
[驗 證] 用上方治療胃下垂患者60多例,用葯l-2個療程後,自覺症狀消失,食慾正常,部分患者經x線復查,胃體上升3-5cm 。
8 .鮮仙人球瘦豬肉治胃下垂
[方 劑] 鮮仙人球50-60克,瘦豬肉30-50克。
[制用法] 先將瘦豬肉剁碎製成肉餅後,與仙人球一起煮熟,晚上睡前頓服,每日1劑。1個月為1個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
[驗 證] 用本方治療胃下垂患者腸例,均獲治癒。其中用葯1個療程治癒者20例;2個療程治癒者13例;3個療程治癒者3例。隨訪2年,均未見復發。
9 .西洋參等治胃下垂
[方 劑] 西洋參5-8克(磨汁沖服),生黃芪20-30克,白術、升麻、枳實、青皮、女貞子、枸杞子各10-12克,砂仁、甘草各8-10克。
[加 減] 若伴濕熱者,加川黃連6-8克,蒼術10-12克,藿香10克;若伴氣滯者,加蘇梗、廣木香各6-9克;若伴潰瘍者,加烏賊骨20克,白芨15克;若中氣下陷者,加葛根15-20克,炙甘草10-12克。
[制用法] 將上葯水煎,每日1劑,分3-4次口服10劑為1個療程。
[驗 證] 用上葯治療胃下垂患者101例,其中治癒者(胃下垂恢復正常,主症消失)95例;顯效者(主症基本消失,胃上提3 -5cm 以上)4例;無效者(治效前後無明顯變化)2例。服葯期最短者l個療程,最長者3個療程。治療中未見不良反應。
10 . 黃芪首烏治胃下垂
[方 劑] 生黃芪25克,何首烏、全當歸、雞血藤各15克,柴胡20克,炒葛根、升麻、山萸肉、香附各12克,生甘草10克。
[加 減] 若患者口苦泛酸者,加吳茱萸、川黃連各8-10克;若患者口淡無味者,加焦三仙、藿香各10-12克;若大便秘結者,加郁李仁、生川軍(後下)各8 -10 克;若大便稀溏者,加懷山葯、生薏苡仁、茯芩各10-15克。
[制用法] 將上葯水煎,每日1劑,分早、中、晚3 次口服,半個月為l個療程。
[驗 證] 用本方治療胃下垂患者45例,經用葯1-2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40例;顯效者3例;有效者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