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釵 拼音:jīn chāi 名稱:金釵(金釵) 1.石斛的別名。 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石斛》。 金釵,系蘭科石斛屬植物之一,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葯,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現代醫學和中醫葯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腫瘤、補五臟虛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民間有「救命仙草」之稱。 名貴中葯金釵石斛是怎樣形成的? 神農飛鼠是70年代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首次發現的, 神農架野生金釵
因為它比其他地方的飛鼠奇特,所以,被命名為「神農飛鼠」。 神農飛鼠個體大的叫紅白鼯鼠,個體小的叫橙走鼯鼠。它棲居於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崖密林間,以植物和昆蟲為食,是一種益獸,當地群眾又叫它「催生子」。神農飛鼠身長和尾長各半米左右,重達10千克。它的尾巴又粗又長,飛行時可作方向舵,到刮風下雨時又可將尾巴當傘,蓋在身上擋風遮雨。它的前後四肢間有蹼,能在高山、大樹間滑翔飛行,一般可滑翔飛行500米左右,飛行時尾巴略上翹,宛如收音機上的尾翼,格外漂亮。 神農飛鼠肉味鮮美,是神農架難得的山珍。它的皮毛呈現棕紅色或棕褐色,光亮美觀,製成的皮裘可與水獺皮、貂皮媲美。 那麼名貴的中葯金釵石斛和飛鼠是什麼關系呢?原來,飛鼠的糞便是名貴中葯五靈脂,呈現銀灰色,不僅可以治病,而且是名貴中草葯金釵石斛生長所必須的肥料。飛鼠的糞便滋養了金釵石斛,金釵石斛長大後又成為飛鼠的美食,於是組成了互相依存的食物鏈。所以,人們認為神農飛鼠「吃金拉銀」是一種神鼠,對它尤為珍視。 更為奇特的是,神農飛鼠面似狐,眼如貓,嘴如鼠,耳像兔,爪像鴨,這種「五不像」動物實屬珍稀,更使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2.借指婦女。 3.婦女插於發髻的金制首飾,由兩股合成。
❷ 葯用植物
人參 人發 卜芥 兒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乾薑 乾漆 廣白 廣角 廣丹 大 大戟 大棗 大蒜 大薊 小薊 小麥 小櫱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棗 山梔 山姜 山 山楂 川羌 川軍 川連 川朴 川烏 川柏 川穀 川斷 川椒 川貝 川芎 馬蘭 馬辛 馬菜 馬蓮 馬寶 馬勃 馬藺 衛茅 子苓 天冬 天蟲 天龍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參 木瓜 木耳 木蓮 木香 木通 木賊 木豆 木筆 木藍 牙皂 瓦松 瓦韋 貝子 貝母 貝齒 牛至 牛黃 牛膝 牛蒡 見愁 手參 毛雞 毛茛 毛薑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參 烏茜 烏韭 烏葯 烏頭 烏桕 烏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雙花 雙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葉 艾片 艾蒿 石韋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龍膽 龍齒 龍骨 龍葵 龍腦 龍眼 歸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薑 生軍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術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礬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參 白蘇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蘞 白微 玄參 半夏 地龍 地黃 地椒 地榆 地筍 地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當 百合 百部 當歸 當葯 中草 曲蓮 肉桂 肉果 硃砂 向前 竹葉 竹苓 竹瀝 竹菇 竹黃 血餘 血蠍 全蠍 全參 全草 合歡 合萌 守宮 冰片 決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燈草 防己 防風 紅花 紅根 紅粉 紅參 紅糖 紅藤 紅升 豆豉 麥冬 麥芽 赤芍 赤葯 赤箭 芫花 芫荽 蓯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蒼術 蕪荑 芹菜 芡實 蘆薈 蘆根 蘆丁 蘇子 蘇木 蘇葉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園參 旱芹 旱蓮 崗松 崗梅 牡蠣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條苓 龜甲 龜板 忘憂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遠志 連翹 沙參 沙棘 沉香 沒葯 訶子 沒石 陸英 靈芝 雞頭 阿膠 阿魏 陳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參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節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鬱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導 昆布 岩陀 知母 側柏 乳香 灸草 佩蘭 狗寶 狗脊 迭達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蔥 法夏 澤蘭 澤瀉 泡參 降香 飴糖 細辛 玳瑁 珍珠 荊芥 茜草 蓽拔 草烏 草果 茶油 茵陳 茯苓 茯神 薺菜 薺草 莎草 莽草 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礬 枯草 枯苓 柳葉 柳芽 柳枝 枳殼 枳實 桅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輕粉 虻蟲 胎盤 將軍 鉤藤 鉤吻 香附 香櫞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樓 膽木 膽礬 膽星 脈通 獨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針 食鹽 炮姜 姜黃 薑汁 姜皮 前胡 首烏 洪連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貫眾 貫仲 秦艽 秦皮 蓮子 蓮肉 蓮房 蓮芯 蓮須 莪術 荷葉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薺 莎草 惡實 桔梗 桃仁 桃汁 鹽蛇 柴胡 崖香 黨參 蚌花 鐵屑 鋁丹 蠶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參 益智 海馬 海龍 海芋 海藻 海蟄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葉 桑枝 桑皮 桑椹 黃芩 黃芪 黃連 黃櫨 黃柏 黃精 黃藤 黃丹 黃獨 黃杞 黃宣 黃蠟 黃櫱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營實 蘿卜 菘藍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膽 常山 野薑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蛻 蛇莓 蚯蚓 銀杏 銀耳 銀花 銀翹 豬苓 兜鈴 麻油 麻黃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陸 商枝 續斷 綏草 緣豆 琥珀 斑蟄 斑蟊 葫蘆 蔥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殼 硫磺 雄黃 喜樹 椒目 棕板 掌參 紫蘇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紺 紫葳 蛤殼 蛤蚧 黑丑 黑錫 黑鑽 黑菜 鎖陽 象貝 奧尕 猴頭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黃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實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蠟 蜂蜜 腰黃 錦紋 腹皮 榧子 檳榔 酸漿 酸模 鹼花 磁石 豆姜 蟬衣 熊膽 蟬蛻 辣蓼 赭石 蕤仁 蘄蛇 樟腦 稻芽 僵蠶 螻蛄 鯉魚 熟地 漏蘆 鶴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紅 橘核 燕窩 靛藍 糙蘇 鯪鯉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節 礞石 瞿麥 藿香 蘑菇 鱉甲 蟾酥 麝香 一見喜 一見消 一點紅 一枝香 一葉?1?7c 一條鞭 二葉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葉蓮 人參 卜芥 兒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乾薑 大黃 大棗 大蒜 大薊 山奈 山姜 山葯 山楂 川烏 川芎 馬寶 馬勃 天冬 天麻 元胡 元參 木瓜 木耳 木香 木通 木賊 牛黃 牛膝 升麻 丹皮 丹參 烏韭 烏葯 烏桕 烏梅 水蛭 巴豆 玉竹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葉 石韋 石斛 石膏 石燕 龍膽 龍齒 龍骨 龍葵 生地 生薑 仙茅 白芨 白術 白芍 白芷 白礬 白果 白前 白薇 瓜萎 玄參 半夏 地龍 地榆 芒硝 朴硝 百合 百部 當歸 肉桂 硃砂 竹葉 竹瀝 竹茹 竹黃 血餘 血竭 全蠍 冰片 防己 防風 紅花 紅粉 麥冬 麥芽 赤芍 芫花 砂仁 花椒 蒼術 芡實 蘆薈 蘆根 蘇子 蘇木 蘇葉 杏仁 杜仲 崗梅 牡蠣 佛手 龜板 羌活 遠志 連翹 沙參 沉香 沒葯 訶子 阿膠 阿魏 陳皮 附子 青皮 青蒿 青黛 苦參 鬱金 虎杖 虎骨 昆布 知母 乳香 佩蘭 狗脊 澤蘭 澤瀉 降香 細辛 玳瑁 珍珠 荊芥 茜草 篳撥 草烏 草果 茵陳 茯苓 枯礬 枳殼 枳實 梔子 杞子 柿蒂 厚朴 砂仁 輕粉 虻蟲 鉤藤 香附 香薷 重樓 膽木 膽礬 獨活 炮姜 姜黃 前胡 首烏 神曲 秦艽 秦皮 蓮子 蓮房 蓮須 莪術 荷葉 桂枝 桔梗 桃仁 鹽蛇 柴胡 黨參 鐵屑 射干 豹骨 狼毒 益智 海馬 海龍 海藻 浮萍 通草 桑葉 桑枝 黃芩 黃芪 黃連 黃柏 黃精 黃藤 菖蒲 菊花 雪膽 常山 蛇蛻 豬苓 麻黃 鹿角 鹿茸 商陸 續斷 琥珀 斑蟊 葫蘆 葛根 扁蓄 硫黃 雄黃 紫草 紫菀 貫眾 蛤殼 蛤蚧 黑丑 鎖陽 滑石 犀角 蒺藜 蒲黃 椿皮 槐米 槐花 槐角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蠟 蜂蜜 榧子 檳榔 磁石 蟬蛻 辣蓼 熊膽 赭石 蕤仁 蘄蛇 樟腦 稻芽 僵蠶 熟地 漏蘆 鶴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紅 橘核 紫蘇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節 礞石 瞿麥 藿香 蟾酥 麝香 一點紅 丁公藤 九里明 九香蟲 了哥王 二母寧 土茯苓 土鱉蟲 大頭陳 大腹皮 山芝麻 山萸肉 千斤拔 千年健 千里光 女貞子 山豆根 小飛揚 小茴 馬齒莧 馬錢子 馬兜鈴 馬鞭草 天花粉 天竺黃 天南星 木棉花 木蝴蝶 木患子 五加皮 五靈脂 五味子 五倍子 車前子 車前草 瓦楞子 牛大力 牛蒡子 毛冬青 月季花 烏梢蛇 鳳尾草 六月雪 火炭母 火麻仁 水蜈蚣 巴戟天 玉米須 石決明 石菖蒲 石榴皮 布渣葉 龍膽草 龍眼肉 龍(月利)葉 四方藤 仙鶴草 白頭翁 白芥子 白茅根 白蘚皮 白僵蠶 瓜萎仁 冬葵子 冬蟲草 冬瓜皮 玄明粉 半邊蓮 絲瓜絡 地膚子 地骨皮 地膽草 西瓜皮 西河柳 旱蓮草 肉豆蔻 肉蓯蓉 丟了棒 自然銅 血餘炭 合歡皮 決明子 燈心草 安息香 農吉利 陽起石 延胡索 豆豉姜 麥門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蕒菜 花蕊石 蒼耳子 蘇合香 兩面針 吳茱萸 牡丹皮 何首烏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龜板膠 辛夷花 連錢草 沙苑子 補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雞內金 雞血藤 雞冠花 雞骨草 青葙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葉 板栗殼 板藍根 松節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羅漢果 敗醬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錢草 金銀花 金櫻子 魚腥草 狗肝菜 鬧羊花 爐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靈仙 牽牛子 鴉膽子 骨碎補 鍾乳石 覆盆子 禹余糧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蓮 穿破石 孩兒參 絡石藤 素馨花 萊菔子 蓮子心 核桃仁 夏天無 夏枯草 鴨跖草 倒扣草 徐長卿 凌霄花 寬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風藤 海金沙 海螵蛸 海浮石 桑白皮 桑寄生 桑螵蛸 菟絲子 救必應 野菊花 桑寄生 桑螵蛸 菟絲子 救必應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膽汁 貓爪草 鹿角膠 鹿角霜 鹿銜草 旋復花 淮山葯 淫羊藿 淡竹葉 淡豆豉 羚羊角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蘆茶 葶藶子 紫河車 番瀉葉 寒水石 臘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麴草 蔓荊子 酸棗仁 (豕希)薟草 罌粟殼 薏苡仁 薄荷油 顛茄草 澎蜞菊 糯稻根 鷹不泊 十大功勞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羅布麻葉 臭梧桐葉 紫花杜鵑 紫背天葵 鵝不食草 打破碗花花 雪上一枝蒿
❸ 人參葉石斛浮小麥麻黃根的作用
人參葉:買新鮮人參可以去淘寶中華人參商行。
【性味】苦甘,寒。
①《綱目拾遺》:"味苦微甘。"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補氣益肺,祛暑生津。用於暑熱口渴;熱病傷津、胃陰不足、消渴;肺燥乾咳、氣虛咳嗽;虛火牙痛。
【用法用量】3~9g。
【食用注意】不宜與黎蘆、皂莢、五靈脂以及鞣酸含量高的食物同用。
❹ 十全大補湯怎麼做
做法一
材料
500-600克的有機雞腿肉/雞
一包十全大補湯葯包
3-4片 薑片
6-8隻紅棗/黑棗
10-15朵香菇 (洗凈泡發)
一把枸杞
鹽適量
做法
1、雞洗干凈汆燙,再洗干凈;
2、然後和十杯的水、薑片、香菇,加葯包燉兩個小時。
3、加入紅棗/黑棗再燉半個小時。
4、最後加入枸杞,加鹽調味即可。
做法二
材料
黨參10克 炙黃芪10克 炒白術10克 酒白勺10克 茯苓10克 肉桂3克當歸15克 熟地15克炒川芎6克 炙甘草6克羊脊骨500克 生薑30克 蔥、黃酒、花椒、食鹽、各適量
做法
1)將葯材放入紗布,聚攏紗布邊緣用線繩擠緊。過水沖洗待用。
2)羊脊骨清洗干凈。鍋中倒入清水,水開後,將羊脊骨放入水中汆燙,撈出備用。
3)砂鍋中注入清水,大火燒開,依次放入羊脊骨、蔥、姜、花椒和中葯包,再倒入一湯匙黃酒和少許鹽。蓋上蓋子文火煲2個小時。
4)服用時,將湯盛入碗中,可再加少許鹽調味。
小訣竅
【功效】:雙補氣血。適用於氣血虧虛,肝腎不足,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肢軟心悸,腰膝乏力等症。【服食禁忌】:風寒感冒者禁服。備註:早晚各食一碗,每天2次,全部服完後,隔5天再服。
十全大補烏雞湯
材料
烏雞1隻,西洋參1隻,靈芝2片,當歸5片,黃芪5片,紅棗8粒,枸杞20粒,甜玉米1支,火腿肉2片,香菇8粒,桂圓2粒,草果2粒,姜5片,蔥2節,黃酒3勺,鹽適量
做法
1.香菇干用水沖凈,加水泡發後(水量剛沒過香菇干即可)切蒂。
2.烏雞洗凈表面及腹腔,剪去指甲及雞尾。入砂鍋,水沒過整隻雞,大火煮開後,撇去血沫。
3.鍋里加入西洋參、靈芝、當歸、黃芪、紅棗、枸杞、火腿肉、去殼桂圓、香菇及香菇水、草果、姜、蔥、黃酒,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燉1.5小時。
4.玉米切五段,加入鍋中,繼續再燉半小時,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5.蘸雞肉的調料: 原湯兩勺、香菜小撮、上好生抽、香油少許、辣椒油少許,拌勻。
小訣竅
1、非常好做,但又非常能震住全場的湯。 2、因為加了枸杞紅棗,甜玉米(不能用其他品種的玉米),喝起來帶微微的甜,喝湯的那幾天,睡得很安穩。 3、我燉雞湯都是整隻下鍋,從不切塊。只要燉的時間夠,雞肉自然脫骨,用筷子就能很容易夾起肉來。
❺ 什麼是金釵
有三種意思
(1).婦女插於發髻的金制首飾,由兩股合成。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九:「還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 唐 溫庭筠 《懊惱曲》:「兩股金釵已相許,不令獨作空成塵。」《雍熙樂府·醉花陰·國祚風和太平了》:「兩行金釵,最宜素縞。」 清 黃遵憲 《九姓漁船曲》:「金釵敲斷都由我,團扇遮羞怕見郎。」
(2).借指婦女。 清 沉起鳳 《諧鐸·夢中夢》:「今富貴若此,何不廣列金釵,以充下陳。」 賀敬之 《放歌集·三門峽歌》:「烏雲遮明鏡,黃水吞金釵。」
(3).石斛的別名。
金釵,系蘭科石斛屬植物之一,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葯,又名「還魂草」。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現代醫學和中醫葯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腫瘤、補五臟虛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民間有「救命仙草」之稱。
❻ 金釵是指什麼意思
金釵 拼音:jīn chāi 名稱:金釵(金釵) 1.石斛的別名。 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石斛》。 金釵,系蘭科石斛屬植物之一,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葯,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現代醫學和中醫葯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腫瘤、補五臟虛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民間有「救命仙草」之稱。 名貴中葯金釵石斛是怎樣形成的? 神農飛鼠是70年代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首次發現的, 神農架野生金釵
因為它比其他地方的飛鼠奇特,所以,被命名為「神農飛鼠」。 神農飛鼠個體大的叫紅白鼯鼠,個體小的叫橙走鼯鼠。它棲居於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崖密林間,以植物和昆蟲為食,是一種益獸,當地群眾又叫它「催生子」。神農飛鼠身長和尾長各半米左右,重達10千克。它的尾巴又粗又長,飛行時可作方向舵,到刮風下雨時又可將尾巴當傘,蓋在身上擋風遮雨。它的前後四肢間有蹼,能在高山、大樹間滑翔飛行,一般可滑翔飛行500米左右,飛行時尾巴略上翹,宛如收音機上的尾翼,格外漂亮。 神農飛鼠肉味鮮美,是神農架難得的山珍。它的皮毛呈現棕紅色或棕褐色,光亮美觀,製成的皮裘可與水獺皮、貂皮媲美。 那麼名貴的中葯金釵石斛和飛鼠是什麼關系呢?原來,飛鼠的糞便是名貴中葯五靈脂,呈現銀灰色,不僅可以治病,而且是名貴中草葯金釵石斛生長所必須的肥料。飛鼠的糞便滋養了金釵石斛,金釵石斛長大後又成為飛鼠的美食,於是組成了互相依存的食物鏈。所以,人們認為神農飛鼠「吃金拉銀」是一種神鼠,對它尤為珍視。 更為奇特的是,神農飛鼠面似狐,眼如貓,嘴如鼠,耳像兔,爪像鴨,這種「五不像」動物實屬珍稀,更使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2.借指婦女。 3.婦女插於發髻的金制首飾,由兩股合成。
❼ 熟地黃24克,山葯、山茱萸各12克,茯苓、澤瀉、丹皮各9克。石斛12菊花9決明子12紅花12赤芍1
1、麻黃:生麻黃發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黃發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麻黃可用於上半身水腫明顯的頭面四肢水腫,或急性水腫兼表證,如越婢加術湯(麻黃生石膏蒼術甘草生薑大棗)加減治腎炎水腫;麻黃配熟地、白芥子、當歸散陰疽,消徵結,如陽和湯(麻黃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陰沮,痰核、流注結塊,故有「麻黃得熟地通絡而不發表,熟地得麻黃則補血而不膩膈」;麻黃配乾薑祛除深入肌腠中風寒之邪,治風寒痹症肢體疼痛。注意:肺虛作喘、外感風熱、單鼓脹、癰、癤等均不用。
2、桂枝:溫經、祛風寒、活血通絡、助心陽、溫化水飲。配茯苓、豬苓、澤瀉、白術、紫蘇、桑白皮、炙草治療水飲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腫;配瓜蔞、薤白、紅花、五靈脂治療心陽不振致的胸痹,常用於治療心功不全、心絞痛、心梗等。桂枝有橫通肢節的特點,引諸葯橫行至肩、臂、手指,故為上肢病的引經葯。桂枝配姜黃,可治肩臂痛,治風寒痹症肩臂疼痛。注意:陰血虛乏、素出血、身無寒邪、陽氣內盛者不用桂枝。
3、荊芥:風熱、風寒表證均可應用;配防風、當歸、川芎、蘇梗治產後受風;兼能清血分伏熱,理血止血。荊芥適用散全身風邪;荊芥穗適於散頭部風邪;荊芥炭適於止血,治產後失血過多和血暈症。荊芥去血中之風,故風病、血病、產後病常用;荊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脈之風邪,防風善治骨肉之風邪。荊芥穗引葯入腦,治腦血管病常加此葯。注意:用荊芥期間禁食魚蟹、河豚、驢肉等。
4、防風:祛風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荊芥好,荊芥祛風解表發汗作用比防風強,常荊芥、防風同用。防風有明顯的祛風解痙作用,治療肝風內動、風痰上擾、破傷風等常於全蠍同用,增強祛風解痙作用;防風能入肝經氣分,用於肝鬱傷脾致腹痛、腹瀉的治療,如痛瀉葯方(陳皮白術防風白芍);治療腸風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風有殺附子毒、增強黃芪作用。
5、紫蘇:解表散寒用紫蘇葉(後下),行氣寬中用紫蘇梗;和胃止嘔用紫蘇(葉、梗同用),降氣消痰用紫蘇子。蘇梗還有理氣安胎作用;蘇葉芳香辟穢,祛暑化濕,解魚蟹毒。
6、羌活:治風寒表證,對身冷無汗、頭痛明顯顯效,尤對夾濕邪的感冒特效;近年常配獨活、桂枝、赤芍、紅花、威靈仙、防風、附子、知母、薏仁、松節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羌活偏於祛上半身的風濕,善治脊、項、頭、背部的疼痛;獨活偏於祛下半身的風濕,善治腰、腿、足、脛的疼痛;羌活善祛散頭項背部風寒,桂枝善祛散肩臂手指風寒。羌活常用治療上半身疼痛侯後頭部疼痛的引經葯,有治療「督脈為病,脊強而厥」特點,常用治脊柱病。
7、獨活:治風濕性關節炎偏於虛寒性者配伍桑寄生、川斷、補骨脂、威靈仙、牛膝、紅花、澤蘭、附片等,尤其對腰腿痛效好;獨活配細辛治少陰頭痛;獨活配牛膝、木瓜、蒼術、地龍、五加皮、川斷治兩腿風濕痛,軟弱、行走困難。獨活外用於風濕痛,骨節痛熏洗常與桂枝、透骨草、烏頭、當歸、紅花、防風、生艾葉同用。注意:血虛頭痛、腎虛腰痛、陰津不足不宜用。
8、白芷:五大功效:散風、除濕、通竅、排膿、止痛。善治各種頭痛,尤其前頭痛或眉棱骨痛,還治牙痛、胃痛、瘡瘍痛;白芷與細辛均治牙痛,細辛偏於治齒髓痛或夜間痛,白芷偏於治齒齦連面頰部疼,血虛有熱或陰虛火旺忌用,癰疽已潰宜少用,以免耗傷氣血。
9、藁本:善治頭頂痛,為治頭頂部疾病的引經葯,也治風寒侵入腰部而致腰脊冷痛。羌活善治後頭疼,散太陽經風寒;白芷善治前頭痛、眉棱骨疼,散陽明經風寒;川芎善治兩側頭痛,搜少陽經風邪。
10、細辛:細辛有升浮之性,可用於頭面部諸風百疾。主要特點是竄透開滯的功效,開胸中滯氣,通肺竅,疏通關節,而治療咳逆上氣,寒痰喘嗽,眼風流淚,鼻塞不聞香臭,風寒痹痛等。細辛可入肝、心、腎、肺四經。蠶沙也能通凝滯,偏於祛風濕滯於肌肉而致的肌肉疼;細心主要搜風濕寒邪滯於肝腎而致的筋骨疼痛,對經久不愈疼痛常效果好。獨活善搜腎經氣分伏風;細辛善搜肝腎血分風寒。
11、辛夷:治鼻病的要葯,治風寒感冒鼻塞配荊防、細辛、蒼耳子;治鼻炎配白芷、細辛、蒼耳子、菊花、雙花、川芎。蒼耳子也治鼻病,偏散頭部風濕,兼治風頭痛,辛夷偏散上焦風寒,開宣肺竅。細辛也辛通走竄,可通全身之氣,偏於入心腎兩經;白芷也芳香通竅,主要散頭面風寒治前頭痛、鼻塞。注意:陰虛火旺忌用本品。
12、蒼耳子:祛風濕、通竅、散結功能,治皮膚病如各種癬、癢疹、麻風等。另秋季采鮮蒼耳子,連莖葉切碎,水煮取汁熬膏,攤於布上,貼於肚臍及囟門,治療小兒疳積,肚大黃瘦,兩目少神,消化不良等,也可用膏貼瘰癧、癤瘡腫毒。
13、香薷: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扁豆健脾化濕而消暑;荷葉升達清氣而消暑,香薷散風利濕濁而祛暑。冬季傷寒表證用麻黃,夏季傷暑表證用香薷。
14、生薑:解表發汗,發散風寒,可用單味生薑切碎加紅糖煮湯治療風寒感冒。生薑配半夏和胃止嘔,解半夏、南星毒;生薑汁可化痰止嘔治風痰口禁不語,風痰阻絡半身不遂配竹瀝汁。生薑發散風寒、止嘔;乾薑溫中祛寒、溫肺化飲;炮姜溫經止血;煨姜治胃寒腹痛,和中止嘔,比乾薑而不燥,比生薑而不散;生薑皮行水氣,消浮腫。
15、薄荷:為辛涼解表葯,常用治風熱感冒,頭暈頭痛,咽喉腫痛。具有發散風熱、清肝明目、還能消食下氣,消脹、除霍亂吐瀉作用。薄荷、桑葉都常用疏風清熱,桑葉偏於涼血清熱,疏風明目;薄荷偏入氣分,富有辛涼解散作用。注意:久病、大病之後,禁用薄荷,以免汗出不止。
16、菊花:疏風散熱,用於風溫初起治風熱感冒。也是眼科常用葯,主治肝經風熱、目赤腫痛,兩目昏花,見風流淚,目生雲翳,常配黃芩、密蒙花、青箱子、草決明、木賊草、桑葉、蟬蛻等;菊花、薄荷均散風熱、清頭目,但薄荷偏於發散,辛涼發汗力量大於菊花;菊花偏於清肝熱,祛肝風,有兼養肝明目作用,菊花可常用,薄荷不能久用。野菊花有清熱解毒治療疔瘡腫毒作用。
17、牛蒡子:辛苦性涼,散風除熱,宣肺透疹,清熱解毒,常用治療咽喉疼痛,與山豆根、玄參、桔梗、甘草、黃芩等同用;也可配銀花、連翹、苦參、歸尾、赤芍治療瘡瘍腫毒,促進癰結消散。牛蒡子還有「利腰膝凝滯之氣」作用,配川斷、牛膝、用於腰膝氣滯串走疼痛。
18、蔓荊子:散風清熱,涼肝明目,治頭痛,最大的特點是能散頭部風熱而治頭痛,尤其對發於頭部兩側近太陽穴處頭痛,常與荊防、菊花、白蒺藜同用。單用蔓荊子泡酒可治慢性頭痛;配養血祛風葯如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羌活、防風可治頭風頭痛。藁本治風寒頭痛,白芷治風濕頭痛,蔓荊子治風熱頭痛。蔓荊子偏於肝風上擾致眩暈頭痛,蔓荊子偏於風熱上攻之頭沉昏悶頭痛。注意:對血虛而致頭痛、目痛忌用。
19、浮萍:辛涼發汗葯,輕浮升散,用於風熱表證,本品疏風散熱,善達肌表,常用治熱邪郁於肌表而致麻疹不透者,與牛蒡子、蟬蛻、薄荷、葛根同用;也可治風熱癮疹(蕁麻疹等),還有宣肺利水、消水腫作用,用於全身水腫而兼發熱者,如急性腎炎水腫。注意:體虛自汗者忌用。
20、蟬蛻:四大功能:發散風熱、透發麻疹、祛風解痙、退翳明目。適於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對兼有喑啞,咽痛者效好,配射干、胖大海、桔梗,適於小兒麻疹發熱疹出不透者,用蟬蛻散熱透疹,防熱毒內陷,配牛蒡子、銀花、薄荷、蘆根、葛根等。配防風、荊芥、浮萍、白鮮皮、赤芍治療風疹;用於破傷風,對高熱驚厥、顏面神經麻痹有祛風止抽、緩解痙攣作用,常與全蠍、鉤藤、蜈蚣、僵蠶同用。適於風熱攻目之目赤目昏,目生雲翳之症;還可以治小兒夜啼,常在和胃、清熱、消食葯中加蟬蛻1.5—6克,往往收效。蟬蛻散風熱、退翳、透疹、祛風解痙;蛇蛻有小毒,善除風邪,亦善退翳膜,多用治皮膚疥癬、瘙癢與皮膚病。注意:虛證及孕婦及無風熱者不用。
21、柴胡:(1)和解少陽:能使外感侵入與半表半里之邪由半表半里出表而解,典型症狀: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食慾不振、心煩欲嘔,舌苔薄白,脈弦,用小柴胡湯,對急性發熱性疾病如流感、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大葉性肺炎等常以小柴胡湯加減;(2)疏肝解郁:肝氣郁結,人體陰陽、氣血不得正常升降流行,上可致頭痛、胸脹脅痛,下可致腹痛、臍痛,腹中結氣,經閉等,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3)升舉陽氣:能引清氣上行而治脾胃虛弱、清陽下陷所致氣短腹墜,瀉痢久久難愈,肛門下墜,腰腹沉重,月經過多,小便頻、臟器下垂、子宮脫垂等,如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柴胡用於升陽時,用量宜小。(4)治熱入血室:婦女外感發熱期間遇月經來潮或適遇月經剛完外邪乘血室空虛侵入,致寒熱發作,甚出現入夜高熱譫語等,可在應證用葯中加柴胡以開熱邪內閉,提邪氣由血分出氣分,從內而外,或用小柴胡湯加減。(5)治瘧疾:如先寒後熱,寒熱發作定時時,小柴胡湯加減;發時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者,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加減;如發熱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小柴胡湯合白虎湯加減,常在上方基礎上加常山、草果、檳榔常獲良效。用於慢性肝炎表現右脅隱痛或兩脅均痛,脘悶遲消,腹脹,尿黃,大便欠爽,食慾不振,舌上有苔或白或黃,脈弦滑,肝功化驗長時間不正常者可用:柴胡9—15 黃芩12 川楝子9—12 半夏10 紅花9 皂刺3—5 白蒺藜9—12 片姜黃9 劉寄奴9 焦四仙各10 炒萊菔子10 草豆蔻10 方明燮樞湯,加減抗肝臟損傷。柴胡配黃芩清散肝膽氣分熱結;柴胡配黃連清散心經血分郁熱;柴胡配白芍、當歸和血調經,治腹痛。柴胡先降後升,宣氣散結而開郁調經,前胡先升後降,下氣降火而化痰止咳。南柴胡葯力柔和,適疏肝解郁;銀柴胡性較涼,適退虛熱,治骨蒸;竹葉柴胡葯力最薄,只適用於氣郁輕症;北柴胡和解少陽,退熱升陽、疏肝治瘧。注意:陰虛內熱,陽氣易生動者忌用。
22、大黃:有瀉血分實熱、下腸胃積滯、推陳致新功能,常用通便瀉熱,消癰散結,清熱燥濕活血通絡。胃火熾盛的人口舌生瘡,口渴咽燥,齒齦腫痛,大便秘結,衄血、吐血者,可用生大黃3—6克,開水浸泡20—30分,服汁每天一次,連服三天,凡大便干結數日不行的實證均可用此法。熱痢初起,由腸胃濕熱積滯而里急後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黃配黃連、木香、檳榔瀉腸胃積滯,痢可止。大黃還可以清熱除濕,治陽黃,除茵陳、梔子、車前子、黃柏外,適當加大黃可加速清熱除濕退黃的效果。大黃粉外撒治黃水瘡、濕疹。婦女因血瘀而月經閉止,可在調經葯中加大黃活血通絡。生大黃配甘草止嘔,遇怵服湯葯,每喝湯葯即吐,把湯葯煎好後,各用1克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後15—20分鍾如不吐,趕緊服湯葯即可不吐,生大黃、生甘草、生赭石、旋復花、半夏、黨參、檳榔治神經性嘔吐效好。黑白丑瀉下有小毒,攻逐腹部積水,大黃瀉下推盪腸胃積滯、熱結;巴豆、大黃均為峻瀉葯,但巴豆性熱,大黃性寒。大黃生用瀉下力猛,酒炒則能達身體上部而驅熱下行,並助其瀉力,目赤、牙痛、口瘡、胸中焚熱者適用;熟大黃瀉力緩,使用老年人及體弱者;炒碳用於大腸有積滯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大黃合芒硝同用使瀉下之力增強且快速;大黃配黃芩、梔子瀉肺火;大黃配黃連瀉心火;大黃配龍膽草瀉肝火;大黃配生石膏瀉胃火。注意:元氣不足、胃虛血弱,病在氣分及陰虛便燥不宜用。
23、芒硝:為鹽類瀉下劑,主治一切熱邪熾盛致大便秘結,常與大黃同用,有軟堅破血作用,配當歸、紅花、桃仁、川芎治婦女血瘀經閉;治腹中症瘕配二術、三棱、莪術、牡蠣、鬱金、山楂核、丹參等;芒硝煎水外洗治療目赤、痔瘡;芒硝配硼砂、冰片研粉治療口舌生瘡,或吹喉用治咽喉腫痛。玄明粉瀉下作用緩和,多用熱較輕體弱者。
24、番瀉葉:治火熱內結便秘,5-7克開水浸30分,取汁分兩次服,4-5小時服一次,見瀉即止。習慣性便秘可與每日睡前或早晨服一次,本品小量清除胃內宿食而開胃進食,適量可瀉下,過量引起惡心、嘔吐。注意:哺乳期、孕期、婦女經期、痔瘡不宜用。
25、郁李仁:能開幽門之結氣,潤大腸之燥澀而行氣,潤燥、通腸並有利水消腫作用。火麻仁偏入脾與大腸血分,生津潤燥,增液緩脾而滑腸通便;郁李仁偏入脾與大腸氣分,通幽散結,行大腸氣而導滯潤腸。
26、蜂蜜:多用於老人、虛人、津液不足、腸道滯澀而致大便燥結。飴糖、蜂蜜、大棗均味甘補中,飴糖性微溫主入脾,能緩急止腹痛,滋潤滑腸之力不如蜂蜜,蜂蜜兼潤肺治肺燥咳嗽;大棗甘溫補中,專補脾胃,無潤腸通便之力。
27、川木通:利水通淋、導熱下行,通經下乳,臨床最常用利尿止淋葯。川木通能降泄心火,導心經濕熱由小便而出,如導赤散。川木通明顯利水清熱作用,治膀胱結熱而致熱淋、血淋等,如八正散。川木通與澤瀉都利尿去濕,但澤瀉偏於瀉利肝腎經之濕熱,川木通偏於瀉利心與小腸經之濕熱。川木通通利小便且能兼通大便,這也是川木通一個特點。近代報川木通有顯著利尿強心作用,配茯苓、豬苓、桑白皮、紫蘇子、澤瀉治療心功不全致小便不利、兩足浮腫、全身浮腫、煩悶喘促等。注意:內無濕熱、滑精、氣弱及孕婦忌用。
28、通草:利小便、下乳汁、寫肺熱、舒胃氣。川木通降心火引熱下行而利水,其性降中兼通(通血脈、通大便、通利關節);通草瀉肺熱助氣下降而利水,其性降中兼升(使胃氣上達而下乳汁)。燈芯草清心熱,引熱下行而利水;通草降肺氣,滲濕清熱而利水。王不留行、川木通主要行血脈,通瘀滯而下乳汁,通草主要使胃氣上達而下乳汁。一般用量3-9克,通乳可用15-18克或30克。注意:孕婦忌用。
29、茯苓:利水除濕、寧心安神、益脾止泄。凡五臟六腑各部出現水濕停留皆可用茯苓,配黨參、白術、半夏、陳皮、豬苓、澤瀉、桑白皮、冬瓜皮等治脾虛濕停而全身浮腫;苓桂術甘湯加炒白芍、木香、吳茱萸、肉豆蔻治療腸功能紊亂(出現脾虛、中焦水濕不化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用於心脾兩虛,心神不寧,失眠健忘之證,配當歸、白術、柏子仁、遠志、酸棗仁、硃砂0.6-0.9克。豬苓利水之力大於茯苓,但無補益之性,多用於祛邪,不用補正;茯苓淡滲利濕,益脾寧心,兼補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用。赤茯苓偏於清熱利濕,茯神偏於寧心安神;茯神木偏於舒筋止攣,茯苓皮利水消腫。茯神木治心掣痛,神驚,健忘並平肝祛風,治冠心病心絞痛時,在寬胸、通陽、活血、開竅劑中加茯神木15-30克,可收到止痛效果。
30、豬苓:利水滲濕,各種水腫、尿少、濕盛泄瀉、淋濁、黃疸等。豬苓配澤瀉增強利水效果。車前子利水不傷陰兼清熱,豬苓主專利水。
31、澤瀉:主瀉肝、腎二經之火,逐膀胱、三焦之水,主用於利尿,祛濕清熱葯。臨床常在補腎葯中佐用一些澤瀉,以防補葯生熱而致產生腎火。治療腎、膀胱或肝腎有火邪、濕熱時,澤瀉首選。澤瀉配白術,治支飲及胃內停飲而致頭目眩暈。澤瀉利尿消水,適用消水鼓之腹水,澤蘭行血消水,適於行血鼓之腹水。
32、車前子:利水清熱、通淋、益肝腎、明目、止泄瀉。可用於肝火上升而致目紅、目腫、目痛等急性眼痛,常與菊花、桑葉、草決明、黃連、黃芩、蔓荊子、銀花、密蒙花等清火、散風熱葯同用,還可用於肝腎陰虛致兩目昏暗,視力下降,有治療因濕盛引起水瀉,用「分利止瀉」法。夏季小兒腹瀉,大便如稀水狀,多日不止者,用五味異功散(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甘草)加車前子3-9克、桔梗0.9-1.5克效好。車前子清熱利水、明目止瀉;車前草利濕清熱兼涼血止血,可用於尿血、吐血、衄血。滑石與車前子均利水,滑石兼能祛暑,車前子兼益肝腎明目。
33、滑石:利水去濕、通淋滑竅,消暑止渴,常用治熱淋、血淋、砂淋等所致尿道疼痛,小便不利等。滑石粉外用滑潤皮膚,清熱祛濕,用於痱子、濕疹、腳趾濕癢,可單用,亦可配石膏、枯礬、薄荷。冬葵子與滑石都利尿滑竅,但冬葵子兼通乳汁,滑石兼清暑熱。通草、川木通、滑石皆利小便,通草能引肺熱下行而利小便,川木通導心火下行而利小便,滑石除膀胱濕熱利小便。
34、石韋:清肺經氣分之熱,利膀胱濕熱而利水通淋。海金沙與石韋都能清利膀胱濕熱而治淋,但海金沙偏入血分,石韋偏入氣分,海金沙多用於砂石淋,石韋多用於濕熱淋。
35、扁蓄:清利膀胱濕熱,主治熱淋,小便不利,近年常配黃柏、川木通、茯苓、澤瀉、瞿麥、石韋治療急性泌尿系感染、據實驗扁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皮膚黴菌有抑製作用。
36、瞿麥:清心熱,利小腸、膀胱濕熱,本品能入血分,清血熱,治血淋、尿血常用,並有活血化瘀作用。瞿麥穗利尿作用比莖效好。扁蓄清利膀胱濕熱為主,兼治黃疸、濕疹;石韋清肺與膀胱濕熱為主,偏入氣分,多用於濕熱淋;瞿麥清心與小腸、膀胱濕熱為主,偏入血分,多用於血淋。
37、海金沙:利尿、清利小腸與膀胱濕熱。海金沙配冬葵子、牛膝、金錢草、澤瀉、澤蘭、赤芍、檳榔(或沉香)、王不留行等治療泌尿系結石,腰痛明顯加桑寄生、續斷、狗脊、杜仲、乳香、沒葯等,瞿麥、萆薢、海金沙皆治淋,瞿麥多用治血淋,萆薢多用治膏淋,海金沙多用治石淋。
38、金錢草:利水排石,能清利肝、膽、膀胱、腎經濕熱,主用利尿通淋和排出結石。配柴胡、黃芩、半夏、枳實、檳榔、大黃、玄明粉、茵陳治膽結石;配豬苓、茯苓、冬葵子、滑石、牛膝、檳榔、海金沙、澤瀉、澤蘭用於治療泌尿系結石。
39、冬葵子:利尿、滑腸、通乳。治泌尿系結石方:冬葵子15 牛膝15、澤蘭12 黃柏12 澤瀉9 豬茯苓15 金錢草30 扁蓄12 生大黃6 烏葯6 瞿麥12 黃芩12;車前子清利濕熱通淋,兼利濕止瀉;冬葵子滑利達竅而通淋,兼滑腸通便。王不留行通行血脈而下乳,冬葵子滑利除滯下乳。
40、薏苡仁:微寒,生用利濕、排膿、舒筋,炒用健脾胃。木瓜與薏仁均能舒筋,木瓜偏於治寒濕所致筋脈拘急和腿肚轉筋;薏苡仁偏於治濕熱所致筋急拘攣,肢體難伸。扁豆、薏苡仁均健脾,扁豆偏於消暑除濕以健脾,薏苡仁偏於淡滲利濕以健脾。本品味淡力緩,病重者需重用和久服。注意:滑精及小便多不宜服用本品,孕婦忌用。
41、防己:利水、祛風、通行經絡、瀉下焦血分濕熱。漢防己、木方劑作用大致相同,漢防己偏於祛濕利水,治下焦濕熱,下半身水腫,濕腳氣時用;木防己偏於祛風通絡、止痛,治上半身水腫及風濕疼痛。通草甘淡,去氣分之濕熱,防己苦寒,瀉血分之濕熱。木瓜酸溫,化濕兼能舒筋活絡,善治筋攣、足痿;防己苦寒,利水兼通絡瀉熱,善治水腫腳氣。本品大苦大寒,不宜大量食用,恐害胃傷中。注意:陰虛及無濕熱實邪者忌用,熱在氣氛不宜用。
42、木瓜:利濕理脾,用於中焦濕盛致吐瀉、腹脹,也可治濕邪流注於小腿,足跗而致的濕腳氣;舒筋活絡,治筋病筋急者能緩,筋緩者能利,用於(1)暑濕傷中,發生吐瀉不止而致兩腿腓腸肌痙攣,與霍佩、扁豆、黨參、吳茱萸、白芍、甘草等同用。(2)因濕邪侵襲,經絡不和,筋攣關節不利,腫脹沉痛之濕痹,常與牛膝、五加皮、當歸、川芎、威靈仙、海風藤等同用。白芍治筋病,主要柔肝緩急而養筋;木瓜治筋病,主治利濕溫肝而舒筋。
對潰瘍病致長期胃痛,屬於虛實並見,寒熱夾雜,氣血皆病證候效好。
❽ 所有中草葯名中最好聽的名字是哪個
葯鋪裡面有欄櫃,那欄櫃三尺三寸三分三厘高。
一邊撂著軋葯碾,一邊供著鍘葯刀。
鍘葯刀,亮堂堂,幾味草葯您老先嘗。
先鍘這個牛黃與狗寶,後鍘檳榔與麝香。
桃仁陪著杏仁睡,二人躺在了沉香床。
睡到三更茭白葉,膽大的木賊跳進牆。
盜走了水銀五十兩,金毛的狗兒叫汪汪。
有丁香去送信,人參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棍棍打在了陳皮上。
打得這個陳皮流鮮血,鮮血甩在了木瓜上。
大風丸,小風丸,胖大海,滴溜圓,
狗皮膏葯貼傷寒。
看我們在識別鐵皮楓斗真假時,可以先通過看。對於加工成型的石斛而言,會有一層細毛,這是因為其莖桿表皮纖維經過烘乾後而形成的。其次,它的形狀做工方面應該精細、大小也應當均勻、顆粒比較飽滿。再來說說它是什麼顏色的吧,真品楓斗因其含較高的糖份,色澤會偏深些,會呈現黃綠色。若是經過打蠟處理的,則有反光現象。而用報紙灰搓的石斛用手就可以摸出來,在手指上就會留下灰跡。2聞其次,還可以用鼻嗅。拿一粒放在鼻子周圍聞一下它的味道,正品楓斗會發出淡淡的草香味,而不是其他的異味。這是由於在加工石斛時,是用炭火慢慢烘烤而成的,並經過揉搓之後,捲成彈簧狀而成為最終的形態。因此,如果聞到的是一股怪怪氣味很可能不是鐵皮楓斗。3拉再介紹一個分辨石斛的方法,即用手拉。將楓斗從中間的位置往兩邊拉,一般含糖比較高的話,只要輕輕一拉,就會從中間斷裂。若您可以將它拉得很長,也沒有斷的跡象,可以判定為假的鐵皮石斛,這是識別其真偽比較重要的一個方法。4咀嚼那它吃著有什麼味道呢?這是我要給您說的另外一個方式了,將一粒楓斗放在嘴巴里嚼一下,在一開始會感覺比較干、硬,剛開始就是這樣,需要您用點力氣嚼才行。慢慢地會感覺到它在發生變化,會越來越粘,也不再像剛放進口中那樣硬了,比較舒服。到最後,幾乎整顆石斛都被融化在了自己的嘴裡。這才是鐵皮楓斗比較神奇的一點,「看似一棵草,嚼時一粒糖」。5價格說了這么多,還有一點就是石斛的價格,這也可以判斷出它的真假。出現在市場上的許多楓斗都稱作鐵皮石斛,而實際情況多數是用紫皮或者是水草石斛充當鐵皮來賣。殊不知,真正鐵皮楓斗是種一分價錢一分貨的葯材,其價格也與當時的市場行情成正比,若偏低的話就絕對不可能為鐵皮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