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斛方法 » 牛蒡子石斛花
擴展閱讀
剛種的石斛怎樣澆水 2021-08-17 15:41:52

牛蒡子石斛花

發布時間: 2021-08-13 00:04:24

『壹』 支原體感染有哪些中葯效果好

支原體感染治療的葯物主要是大環內酯類葯物。常用的有阿奇黴素、羅紅黴素、紅黴素這三種。治療的途徑主要看支原體感染後疾病的嚴重程度。一般輕中度感染可以口服阿奇黴素或羅紅黴素治療,療程是2-3周;其中阿奇黴素是吃三天停四天,根據病情恢復的情況吃2-3個療程,羅紅黴素或紅黴素則要每天連續吃,總共吃2-3周,如果支原體感染引起的病情較重則需要輸液治療,療程是5-7天。

『貳』 黃芪 白術 防風 薄荷 黃連 黃芩 石斛 百合 玉竹 連翹 蘆根 玄參紫菀款冬川貝杏仁牛蒡子胖大海遠志酸棗仁甘

中葯方劑是以四大要素為准則,講究「君臣佐使」,你的方劑是針對那些疾病的?方子很亂不知對那些疾病。

『叄』 植物分類

中國有種子植物237科、2988屬、25734種。其中葯用種類有223科、1984屬、10153種(含種以下等級1103個)。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個亞門,其中被子植物亞門的葯用種數十分龐大,約占葯用總種數的99%。 1.裸子植物: 中國有裸子植物11科、42屬、243種,其中葯用種類有10科、27屬、126種:包括13個變種、4個變型。目前,只有引進的南洋杉科中尚未見葯用記載,其餘各科均含葯用植物。 裸子植物葯用資源近80%的種屬於針葉樹種,其中最重要的是松科。中國有松科植物10屬、113種、29變種,葯用種數佔40%。松屬是個較大的屬,含20種葯用植物,主要有油松、馬尾松、紅松、白皮鬆和雲南松等。本科其他屬的主要葯用種有冷杉、臭冷杉、油杉、落葉松、白扦、鐵杉,以及中國特有的金錢松(土荊皮)和水松等。 柏科中中國有8屬、29種、7變種,其中葯用資源以圓柏屬居多,共有10種,1變種,主要有圓柏、叉子圓柏和興安圓柏,以及柏木、朝鮮崖柏、刺柏等。柏科的常用葯材為側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許多種都含抗癌活性物質,近年來頗受關注。中國有三尖杉科植物:屬10種,均可葯用,主要有三尖杉、中國粗榧、海南粗榧和台灣粗榧等。 紅豆杉科中常用葯材種為榧(榧子),其他可供葯用的有東北紅豆杉。南方紅豆杉(血榧)、雲南紅豆杉和穗花杉等。杉科和羅漢松科中的葯用種較少,主要有羅漢松、百日青、杉木、柳杉及中國珍貴的子遺植物水杉等。 裸子植物的4個非針葉類型的科中,麻黃科的葯用種最多,共有11種、3變種、1變型。其中,草麻黃、中麻黃和木賊麻黃為葯典收載種,屬於地方慣用品的有麗江麻黃、山嶺麻、單子麻黃、雙穗麻黃和藏麻黃等。蘇鐵科葯用資源主要有蘇鐵、華南蘇鐵等。買麻藤科主要是買麻藤和垂子買麻藤。銀杏科僅銀杏1種,目前野生種只殘存於浙江天目山和雲南東北部等局部地段,其他地區均為栽培。 2.被子植物 中國現存被子植物共226科、2946屬、約25500種,其中葯用種類有213科、1957屬、10027種(含1063個種以下等級)。其中雙子葉植物179科、1606屬、8598種;單子葉植物34科、351屬、1429種。根據恩格勒系統,分科統計列出各科中我國現有的屬、種數及葯用屬、種數。被子植物各科的葯用種數相差很大,最多達778種,最少僅含1種。其中,含100種以上的有33科,50一99種的19科,10一49種的72科,10種以下的88科。在33個葯用大科中,雙子葉植物有27個科,即菊科、豆科、唇形科、毛茛科、薔薇科、傘形科、玄參科、茜草科、大戟科、虎耳草科、罌粟科、杜鵑花科、蓼科、報春花科、小檗科、蕁麻科、苦苣苔科、樟科、五加科、蘿摩科、桔梗科、龍膽科、葡萄科、忍冬科、馬鞭草科和芸香科。單子葉植物有6個科,即百合科、蘭科、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和姜科。上述33科約占葯用被子植物科數的16%,但所含葯用種數卻佔了65%。 葯用植物種數接近100種的科有衛矛科(99),夾竹桃科(95)和葫蘆科(92)。種數較多的科還有茄科(84)、木犀科(81)、鼠李科(77)、十字花科(77)、爵床科(71)、紫金牛科(72)、景天科(68)、茶科(66)、防己科(64)、馬兜鈴科(62)和紫草科(62)、堇菜科62)等。 葯用大科所集中的種數主要體現在一些較大的屬。被子植物中含50種以上葯用資源的屬有烏頭屬(103)、紫堇屬(86)、鐵線蓮屬(85)蓼屬(81)、蒿屬(72)、小檗屬(70)、馬先蒿屬(67)、杜鵑花屬(65)、懸鉤子屬(62)、鳳毛菊屬(58)、衛矛屬(57)、珍珠菜屬(56)、鼠尾草屬(53)、龍膽屬(52)和貝母屬(50)。這15個屬隸屬於12個科,僅占各科葯用總屬數的3%,而所含葯用種數卻達30%。 葯用種數接近50種的屬有大戟屬(49)、報春花屬(48)和紫金牛屬(46)。含30一49種的屬有薔薇屬(44)、唐松草屬(44)、忍冬屬(44)、翠雀屬(43)、黃芩屬(43)、莢蒾屬(42)、天南星屬(42)、獼猴桃屬(41)、柴胡屬(41),委陵菜屬(40)、橐吾屬(37)、石斛屬(36)、苔草屬(35)、馬兜鈴屬(35)、百合屬(34)、沙參屬(36)、黨參屬(34)、紫菀屬(34)、香茶菜屬(33)。山姜屬(32)、紫珠屬(31)、鳶尾屬(31)、香薷屬(31)、冷水花屬(31)、鵝絨藤屬(30)、銀蓮花屬(30)和花椒屬(30)。 葯用種數在20-29種以上的有71個屬,較重要的有細辛屬、木蘭屬、五加屬、紫雲英屬、遠志屬、砂仁屬、當歸屬、蠅子草屬、蔥屬、重樓屬、栝樓屬、酋草屬和千金藤屬等。 中國種子植物不僅種類豐富,而且有許多特有種屬。據統計,中國種子植物有196個特有屬,其中,被子植物有190個(裸子植物僅6個),含葯用資源的有60餘屬,如明黨參屬。羌活屬。川木香屬。知母屬、地構葉屬、通脫木屬、杜仲屬、枳屬、喜樹屬、珙桐屬、香果樹屬、獨葉草屬和太行花屬等。 由於被子植物葯用種類繁多,不能一一贅述,這里僅選取常用葯材比較集中的10個科為代表作一簡述。 菊科是中國被子植物第一大科,含葯用植物778種(包括724種,7亞種、44變種、3變型),葯用的屬數和種數分別占我國菊科植物的68%和33%。主要葯用屬除蒿屬、鳳毛菊屬、紫菀屬和橐吾屬外,還有蒲公英屬(26)、火絨草屬(19)、兔兒風屬(18),香青屬(18)。千里光屬(17)、艾納香屬(16)、斑鳩菊屬(16)、蟹甲草屬(16)、旋覆花屬(15)、薊屬(15)和苦蕒菜屬(15)等。 菊科中商品葯材較多,其中術類有白術和蒼術;木香類有雲木香和川木香;蒿類又可分為艾類和茵陳類,艾類中如艾、野艾蒿、蒙古蒿、陰地蒿、南艾蒿、五月艾等,茵陳類中除主要葯用茵陳蒿外,同屬的還有蒔蘿蒿、鹼蒿、冷蒿、矮蒿、白蓮蒿和青蒿等;薊類的刺兒菜和刻葉刺兒菜均作小薊用,作大薊用的主要有薊、野薊。兩面薊和煙管薊等。菊科中常用葯材還有菊花、紅花、旋覆花、款冬花、紫菀、漏蘆、天名精、佩蘭、牛蒡子,蒼耳子。蒲公英和鱧腸(墨旱蓮)等。此外,石胡荽。除蟲菊、雪蓮花、豨薟草。千里光、水飛薊、絲毛飛簾、甜葉菊、火絨草和鬼針草等亦可供葯用。 豆科是中國四個含干種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葯用的有490種(含461種、1亞種、23變種、5變型),僅次於菊科,居第二位。豆科較大的葯用屬除紫雲英屬外,還有槐藍屬(24)、錦雞兒屬(29)、崖豆藤屬(16)、棘豆屬(16)、山螞蝗屬(16)、岩黃芪屬(15)、胡枝子屬(14)和決明屬(13)等。 本科重要的葯用資源有甘草,脹果甘草、光果甘草、膜莢黃芪和蒙古黃芪等;常用的有扁莖黃芪(沙苑子)、苦參、槐、補骨脂、葛、兒茶、密花豆(雞血藤)、合歡、小決明、廣金錢草、白扁豆、多序岩黃芪(紅芪)和皂莢等。此外,紫荊、小花米口袋、截葉胡枝子(夜關門)。百脈根、輪葉棘豆(莪大夏)、黃花木、山野豌豆(透骨草),紫首蓿、雲實、紅車軸草等也是較常見的葯用植物。 毛茛科的葯用植物有420種(含329種、1亞種、85變種、5變型),葯用種數佔全科種數的58%,其中烏頭屬、鐵線蓮屬、翠雀屬、唐松草屬、銀蓮花屬包含了本科72%的葯用種類,此外,較重要的屬還有毛茛屬(19)、耬斗菜屬(12)和金蓮花屬(12)。中國有烏頭屬植物165種,其中葯用103種,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個葯用屬。該屬的常用葯材主要有烏頭(川烏)、北烏頭(草烏)、黃花烏頭(關白附)、短柄烏頭(雪上一枝蒿)和甘青烏頭。地方和民間慣用的葯用種主要有鐵棒錘、伏毛鐵棒錘、黃草烏、瓜葉烏頭和聚葉花葶烏頭(活血蓮)等。鐵線蓮屬常用葯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威靈仙,主要來源種有棉團鐵線蓮、辣蓼鐵線蓮和威靈仙等;另一類是川木通,主要來源種有小木通,綉球藤和鈍齒鐵線蓮等。本屬地方慣用種有柱果鐵線蓮、圓錐鐵線蓮(銅靈仙)、須蕊鐵線蓮和黃花鐵線蓮(鐵線透骨草)等。黃連屬的種數雖不多,但葯用價值較高;本屬6個種均可葯用,常用的有黃連、三角葉黃連和雲連,都是重要的商品葯材。 毛茛科其他屬的主要葯用種有白頭翁、升麻、阿爾泰銀蓮花(九節菖蒲)、側金盞花(福壽草)、耬斗菜、翠雀、類葉升麻(綠豆升麻)、鐵筷子、展枝唐松草、毛茛和金蓮花等。 唇形科有436種葯用植物(含355種、72變種、9變型),占本科植物種數的55%,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鼠尾草屬、黃芩屬、香茶菜屬、香薷屬、青蘭屬、筋骨草屬等,常用葯材主要有丹參、黃芩、藿香、廣藿香、紫蘇、益母草、薄荷、毛葉地筍(澤蘭)、香藿、荊芥和夏枯草等。其他常見種類有金瘡小草、筋骨草、風輪菜、活血丹、夏至草、羅勒、糙蘇、毛水蘇、海州香薷、百里香和牛至等。中國引進的唇形科植物薰衣草和留蘭香均作葯用。 薔薇科有360種葯用植物(包括301種、1亞種、53變種、5變型),約占本科植物種數的43%。薔薇屑、懸鉤子屬、委陵菜屬及綉線菊屬包括了本科47%的葯用種。葯用種數較多的屬還有旬子屬(17)、梨屬(15)、山楂屬(15)、櫻桃屬(13)和蘋果屬(13)等。 本科的常用葯用種多為木本植物,主要有烏梅、杏、桃、郁李、皺皮木瓜、枇杷、金櫻子、玫瑰及山楂等。本科草本植物中常用的有掌葉懸鉤子、地榆和龍牙草等。其他屬主要葯用種有委陵菜、石楠、扁核木(蕤仁)、假升麻、柔毛水楊梅、火棘、李、綉球綉線菊、雞麻和灰旬子等。 傘形科的葯用植物有234種(包括197種、25變種、9變型及3個栽培種),約占本科植物種數的44%。主要葯用屬除柴胡屬(41)和當歸屬(22)外,還有獨活屬和藁本屬(13)。上述4個屬的葯用種數占本科葯用種數的38%。 本科常用葯材主要有當歸、白芷、重齒毛當歸(獨活)、紫花前胡、遼藁本、川芎、羌活、珊瑚菜(北沙參)、明黨參、新疆阿魏、白花前胡、蛇床子和茴香等。柴胡是常用大宗葯材,中國共有柴胡屬植物36種、17變種,其中可供葯用的41種(含變種),較普遍應用的是北柴胡和狹葉柴胡。此外,地方葯用的主要有銀州柴胡、錐葉柴胡(陝西)、密花柴胡(新疆)、金黃柴胡(甘肅、新疆)、汶川柴胡、馬爾康柴胡(四川)、膜緣柴胡(四川、西藏)、長白柴胡(東北)及雲南柴胡(雲南)等。我國西北地區柴胡資源較為集中,共有42種(含變種),據報道,其中可供葯用的有21種。 本科主要葯用植物還有蕪荽、竊衣、稜子芹、峨參,野胡蘿卜(南鶴虱)、羊紅膻、天胡荽、鴨兒芹,毒芹、積雪草和葛縷子(藏茴香)等。 蓼科葯用植物共123種(包括104種、18變種。1變型),約占本科植物種數的53%。本科約92%的葯用種類都包含在下面3個屬中。 蓼屬(廣義屬),中國有120種,其中葯用81種,常用葯材有何首烏、拳參、紅蓼(水紅花子)、藍蓼(蓼大青)、扁蓄和虎杖等。民間慣用的有赤脛散、火炭母、杠板歸、分叉蓼、支柱蓼和水蓼等。 大黃屬,中國約有40種,據報道,葯用的有18種、2變種。《中國中葯資源志要》收載了14種(含1變種)。目前本屬比較重要的是掌葉組大黃,主要有掌葉大黃、葯用大黃及唐古特大黃。同屬其他葯用種都作為土大黃或山大黃入葯,主要有華北大黃、河套大黃和波葉大黃等。大黃是一味世界性葯物,現已被近20個國家的葯典收載。中國大黃的產量和質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應特別提及的是,藏葯擅長用大黃,不僅種數多,而且頗為講究。 酸模屬供葯用的有16種,多為民間慣用葯,常見的有酸模。皺葉酸模。巴天酸模(牛西西)和尼泊爾酸模(羊蹄)等。 本科其他屬主要葯用種有蕎麥、短毛金線草、腎葉山蓼。沙拐棗及栽培品種竹節蓼等。 五加科中葯用植物有112種(包括88種。23變種、1變型),約占本科植物種數的65%,主要葯用屬有五加屬、楤木屬(20)、鵝掌柴屬(17)及人參屬(10)等。特別是五加屬和人參屬中,有許多種重要的商品葯材。五加屬主要葯用種有五加、無梗五加、刺五加、三葉五加(白簕)和紅毛五加等。人參屬植物基本上都可葯用,最重要的是人參和三七,同屬中主要葯用植物還有竹節參、珠子參和參三七等。西洋參原產北美,中國現已引種成功,並形成一定的商品生產能力。 本科其他主要葯用種有楤木、遼東楤木、食用土當歸、柔毛九眼獨活、通脫木(通草)、鵝掌柴、刺楸、東北刺參、掌葉梁王茶、常春藤、樹參、羅傘、短梗大參和刺通草等。 百合科是單子葉植物葯用種類最多的科,有358種(包括301種。37變種、20個栽培種)。本科46個葯用屬中貝母屬、百合屬和黃精屬包括了1/3的葯用種。此外,含10種以上葯用屬還有蔥屬(28)、重樓屬、菝葜屬(21)、天冬屬(18)、沿階草屬(16)、蜘蛛抱蛋屬(13)、藜蘆屬(12)、萱草屬(10)和鹿葯屬(10)等。 本科常用葯材有浙貝母、川貝母、暗紫貝母、平貝母、伊貝母及百合、山丹、黃精、玉竹、天冬、知母、華重樓、麥冬、土菝葜(土茯苓)、藜蘆、萱草、小根蒜(薤白)和老鴉瓣(光慈菇)等。其他屬主要葯用種類有鈴蘭,綿棗兒、鹿葯、吉祥草、岩菖蒲,粉條兒菜(小肺筋草)、玉簪、萬年青、蜘蛛抱蛋、油點草及栽培種蘆薈和石刁柏等。 蘭科雖是中國被子植物第二大科,但葯用種數並不甚多,僅約占本科植物種數的28%。主要葯用屬有石斛屬、蝦脊蘭屬(19)、羊耳蒜屬(14)、玉風花屬(15)、杓蘭屬(13)和石豆蘭屬(11)等。 石斛是蘭科中的主要葯材,常用的種類有金釵石斛(石斛)、鐵皮石斛(黑節草)、黃草石斛(束花石斛)及環草石斛(美花石斛)等。此外,常用的葯材還有天麻和白及等。 本科其他葯用種,如手掌參、羊耳蒜、綬草、廣布紅門蘭、蝦脊蘭,杜鵑蘭(山慈菇)、伏生石豆蘭。角盤蘭、石仙桃、大花杓蘭、小斑葉蘭、貝母蘭和長距玉鳳花等,多為民間習慣用葯。 被子植物中,葯用種數不足10種的有88科,其中有27科僅各含1種葯用種。這些科有的是單種科,有的是寡種科。主要葯用植物有杜仲、馬尾樹、連香樹、伯樂樹、豬籠草、紅木、番木瓜、珙桐、鎖陽、田蔥、大血藤、旱金蓮、苦檻藍、透骨草等。

『肆』 麩炒枳殼。金銀花。地黃。玄參。石斛。浙貝母。黃連。菊花。蒲公英。牛蒡子。白花蛇舌草。黃芪。黨參。...

你有什麼病?!

『伍』 生地15連翹15銀花15牛蒡子10桑葉10麥冬15石斛10射干5花粉10桔梗15蘇子10,鬱金10,白芍10,板藍根12,訶子6

辛涼解表之劑!有清熱生津止咳作用

『陸』 沙參、玉竹、蘆根、百合、牛蒡子、連翹、黃芪、茵陳、益母草、石斛、麥冬、佩蘭的葯方,治什麼

意見建議:
中葯方劑是以四大要素為准則,講究「君臣佐使」,你的方劑是針對那些疾病的?方子很亂不知對那些疾病。

『柒』 求這副中葯的價格

你好,這副葯大部分都是常用葯,應該不是很貴,20元左右一副。

『捌』 咽喉炎,中醫給我開了一組葯吃完頭痛。胖大海蒲公英連翹桔梗甘草魚腥草前胡菊花山麥冬知母荊芥牛蒡子夏枯

病情分析: 你好,考慮咽喉炎,建議你最好是吃頭孢類消炎葯加含金嗓子喉寶片治療,效果挺好的,
意見建議:一定要忌口,不要吃辛辣食品,不要喝酒,多喝水,注意保暖,不要著涼。

『玖』 大力子 、重樓、蜂房、半枝蓮、白蘚皮、射干、石斛、黃芩玄參、玉竹參、柴胡

你好:大力子有叫牛蒡子,具有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利咽消腫的功效;重樓也叫蚤體,具有清熱解毒、止痙、止痛的功效;蜂房具有解毒療瘡、散結定痛、祛風定痛、興陽益腎的功效;半枝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白鮮皮清熱、燥濕;射干化痰、石斛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虛熱;黃芩清熱燥濕、玄參養陰;玉竹養陰潤肺;柴胡和解退熱;

『拾』 熟地黃24克,山葯、山茱萸各12克,茯苓、澤瀉、丹皮各9克。石斛12菊花9決明子12紅花12赤芍1

1、麻黃:生麻黃發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黃發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麻黃可用於上半身水腫明顯的頭面四肢水腫,或急性水腫兼表證,如越婢加術湯(麻黃生石膏蒼術甘草生薑大棗)加減治腎炎水腫;麻黃配熟地、白芥子、當歸散陰疽,消徵結,如陽和湯(麻黃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陰沮,痰核、流注結塊,故有「麻黃得熟地通絡而不發表,熟地得麻黃則補血而不膩膈」;麻黃配乾薑祛除深入肌腠中風寒之邪,治風寒痹症肢體疼痛。注意:肺虛作喘、外感風熱、單鼓脹、癰、癤等均不用。
2、桂枝:溫經、祛風寒、活血通絡、助心陽、溫化水飲。配茯苓、豬苓、澤瀉、白術、紫蘇、桑白皮、炙草治療水飲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腫;配瓜蔞、薤白、紅花、五靈脂治療心陽不振致的胸痹,常用於治療心功不全、心絞痛、心梗等。桂枝有橫通肢節的特點,引諸葯橫行至肩、臂、手指,故為上肢病的引經葯。桂枝配姜黃,可治肩臂痛,治風寒痹症肩臂疼痛。注意:陰血虛乏、素出血、身無寒邪、陽氣內盛者不用桂枝。
3、荊芥:風熱、風寒表證均可應用;配防風、當歸、川芎、蘇梗治產後受風;兼能清血分伏熱,理血止血。荊芥適用散全身風邪;荊芥穗適於散頭部風邪;荊芥炭適於止血,治產後失血過多和血暈症。荊芥去血中之風,故風病、血病、產後病常用;荊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脈之風邪,防風善治骨肉之風邪。荊芥穗引葯入腦,治腦血管病常加此葯。注意:用荊芥期間禁食魚蟹、河豚、驢肉等。
4、防風:祛風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荊芥好,荊芥祛風解表發汗作用比防風強,常荊芥、防風同用。防風有明顯的祛風解痙作用,治療肝風內動、風痰上擾、破傷風等常於全蠍同用,增強祛風解痙作用;防風能入肝經氣分,用於肝鬱傷脾致腹痛、腹瀉的治療,如痛瀉葯方(陳皮白術防風白芍);治療腸風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風有殺附子毒、增強黃芪作用。
5、紫蘇:解表散寒用紫蘇葉(後下),行氣寬中用紫蘇梗;和胃止嘔用紫蘇(葉、梗同用),降氣消痰用紫蘇子。蘇梗還有理氣安胎作用;蘇葉芳香辟穢,祛暑化濕,解魚蟹毒。
6、羌活:治風寒表證,對身冷無汗、頭痛明顯顯效,尤對夾濕邪的感冒特效;近年常配獨活、桂枝、赤芍、紅花、威靈仙、防風、附子、知母、薏仁、松節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羌活偏於祛上半身的風濕,善治脊、項、頭、背部的疼痛;獨活偏於祛下半身的風濕,善治腰、腿、足、脛的疼痛;羌活善祛散頭項背部風寒,桂枝善祛散肩臂手指風寒。羌活常用治療上半身疼痛侯後頭部疼痛的引經葯,有治療「督脈為病,脊強而厥」特點,常用治脊柱病。
7、獨活:治風濕性關節炎偏於虛寒性者配伍桑寄生、川斷、補骨脂、威靈仙、牛膝、紅花、澤蘭、附片等,尤其對腰腿痛效好;獨活配細辛治少陰頭痛;獨活配牛膝、木瓜、蒼術、地龍、五加皮、川斷治兩腿風濕痛,軟弱、行走困難。獨活外用於風濕痛,骨節痛熏洗常與桂枝、透骨草、烏頭、當歸、紅花、防風、生艾葉同用。注意:血虛頭痛、腎虛腰痛、陰津不足不宜用。
8、白芷:五大功效:散風、除濕、通竅、排膿、止痛。善治各種頭痛,尤其前頭痛或眉棱骨痛,還治牙痛、胃痛、瘡瘍痛;白芷與細辛均治牙痛,細辛偏於治齒髓痛或夜間痛,白芷偏於治齒齦連面頰部疼,血虛有熱或陰虛火旺忌用,癰疽已潰宜少用,以免耗傷氣血。
9、藁本:善治頭頂痛,為治頭頂部疾病的引經葯,也治風寒侵入腰部而致腰脊冷痛。羌活善治後頭疼,散太陽經風寒;白芷善治前頭痛、眉棱骨疼,散陽明經風寒;川芎善治兩側頭痛,搜少陽經風邪。
10、細辛:細辛有升浮之性,可用於頭面部諸風百疾。主要特點是竄透開滯的功效,開胸中滯氣,通肺竅,疏通關節,而治療咳逆上氣,寒痰喘嗽,眼風流淚,鼻塞不聞香臭,風寒痹痛等。細辛可入肝、心、腎、肺四經。蠶沙也能通凝滯,偏於祛風濕滯於肌肉而致的肌肉疼;細心主要搜風濕寒邪滯於肝腎而致的筋骨疼痛,對經久不愈疼痛常效果好。獨活善搜腎經氣分伏風;細辛善搜肝腎血分風寒。
11、辛夷:治鼻病的要葯,治風寒感冒鼻塞配荊防、細辛、蒼耳子;治鼻炎配白芷、細辛、蒼耳子、菊花、雙花、川芎。蒼耳子也治鼻病,偏散頭部風濕,兼治風頭痛,辛夷偏散上焦風寒,開宣肺竅。細辛也辛通走竄,可通全身之氣,偏於入心腎兩經;白芷也芳香通竅,主要散頭面風寒治前頭痛、鼻塞。注意:陰虛火旺忌用本品。
12、蒼耳子:祛風濕、通竅、散結功能,治皮膚病如各種癬、癢疹、麻風等。另秋季采鮮蒼耳子,連莖葉切碎,水煮取汁熬膏,攤於布上,貼於肚臍及囟門,治療小兒疳積,肚大黃瘦,兩目少神,消化不良等,也可用膏貼瘰癧、癤瘡腫毒。
13、香薷: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扁豆健脾化濕而消暑;荷葉升達清氣而消暑,香薷散風利濕濁而祛暑。冬季傷寒表證用麻黃,夏季傷暑表證用香薷。
14、生薑:解表發汗,發散風寒,可用單味生薑切碎加紅糖煮湯治療風寒感冒。生薑配半夏和胃止嘔,解半夏、南星毒;生薑汁可化痰止嘔治風痰口禁不語,風痰阻絡半身不遂配竹瀝汁。生薑發散風寒、止嘔;乾薑溫中祛寒、溫肺化飲;炮姜溫經止血;煨姜治胃寒腹痛,和中止嘔,比乾薑而不燥,比生薑而不散;生薑皮行水氣,消浮腫。
15、薄荷:為辛涼解表葯,常用治風熱感冒,頭暈頭痛,咽喉腫痛。具有發散風熱、清肝明目、還能消食下氣,消脹、除霍亂吐瀉作用。薄荷、桑葉都常用疏風清熱,桑葉偏於涼血清熱,疏風明目;薄荷偏入氣分,富有辛涼解散作用。注意:久病、大病之後,禁用薄荷,以免汗出不止。
16、菊花:疏風散熱,用於風溫初起治風熱感冒。也是眼科常用葯,主治肝經風熱、目赤腫痛,兩目昏花,見風流淚,目生雲翳,常配黃芩、密蒙花、青箱子、草決明、木賊草、桑葉、蟬蛻等;菊花、薄荷均散風熱、清頭目,但薄荷偏於發散,辛涼發汗力量大於菊花;菊花偏於清肝熱,祛肝風,有兼養肝明目作用,菊花可常用,薄荷不能久用。野菊花有清熱解毒治療疔瘡腫毒作用。
17、牛蒡子:辛苦性涼,散風除熱,宣肺透疹,清熱解毒,常用治療咽喉疼痛,與山豆根、玄參、桔梗、甘草、黃芩等同用;也可配銀花、連翹、苦參、歸尾、赤芍治療瘡瘍腫毒,促進癰結消散。牛蒡子還有「利腰膝凝滯之氣」作用,配川斷、牛膝、用於腰膝氣滯串走疼痛。
18、蔓荊子:散風清熱,涼肝明目,治頭痛,最大的特點是能散頭部風熱而治頭痛,尤其對發於頭部兩側近太陽穴處頭痛,常與荊防、菊花、白蒺藜同用。單用蔓荊子泡酒可治慢性頭痛;配養血祛風葯如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羌活、防風可治頭風頭痛。藁本治風寒頭痛,白芷治風濕頭痛,蔓荊子治風熱頭痛。蔓荊子偏於肝風上擾致眩暈頭痛,蔓荊子偏於風熱上攻之頭沉昏悶頭痛。注意:對血虛而致頭痛、目痛忌用。
19、浮萍:辛涼發汗葯,輕浮升散,用於風熱表證,本品疏風散熱,善達肌表,常用治熱邪郁於肌表而致麻疹不透者,與牛蒡子、蟬蛻、薄荷、葛根同用;也可治風熱癮疹(蕁麻疹等),還有宣肺利水、消水腫作用,用於全身水腫而兼發熱者,如急性腎炎水腫。注意:體虛自汗者忌用。
20、蟬蛻:四大功能:發散風熱、透發麻疹、祛風解痙、退翳明目。適於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對兼有喑啞,咽痛者效好,配射干、胖大海、桔梗,適於小兒麻疹發熱疹出不透者,用蟬蛻散熱透疹,防熱毒內陷,配牛蒡子、銀花、薄荷、蘆根、葛根等。配防風、荊芥、浮萍、白鮮皮、赤芍治療風疹;用於破傷風,對高熱驚厥、顏面神經麻痹有祛風止抽、緩解痙攣作用,常與全蠍、鉤藤、蜈蚣、僵蠶同用。適於風熱攻目之目赤目昏,目生雲翳之症;還可以治小兒夜啼,常在和胃、清熱、消食葯中加蟬蛻1.5—6克,往往收效。蟬蛻散風熱、退翳、透疹、祛風解痙;蛇蛻有小毒,善除風邪,亦善退翳膜,多用治皮膚疥癬、瘙癢與皮膚病。注意:虛證及孕婦及無風熱者不用。
21、柴胡:(1)和解少陽:能使外感侵入與半表半里之邪由半表半里出表而解,典型症狀: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食慾不振、心煩欲嘔,舌苔薄白,脈弦,用小柴胡湯,對急性發熱性疾病如流感、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大葉性肺炎等常以小柴胡湯加減;(2)疏肝解郁:肝氣郁結,人體陰陽、氣血不得正常升降流行,上可致頭痛、胸脹脅痛,下可致腹痛、臍痛,腹中結氣,經閉等,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3)升舉陽氣:能引清氣上行而治脾胃虛弱、清陽下陷所致氣短腹墜,瀉痢久久難愈,肛門下墜,腰腹沉重,月經過多,小便頻、臟器下垂、子宮脫垂等,如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柴胡用於升陽時,用量宜小。(4)治熱入血室:婦女外感發熱期間遇月經來潮或適遇月經剛完外邪乘血室空虛侵入,致寒熱發作,甚出現入夜高熱譫語等,可在應證用葯中加柴胡以開熱邪內閉,提邪氣由血分出氣分,從內而外,或用小柴胡湯加減。(5)治瘧疾:如先寒後熱,寒熱發作定時時,小柴胡湯加減;發時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者,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加減;如發熱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小柴胡湯合白虎湯加減,常在上方基礎上加常山、草果、檳榔常獲良效。用於慢性肝炎表現右脅隱痛或兩脅均痛,脘悶遲消,腹脹,尿黃,大便欠爽,食慾不振,舌上有苔或白或黃,脈弦滑,肝功化驗長時間不正常者可用:柴胡9—15 黃芩12 川楝子9—12 半夏10 紅花9 皂刺3—5 白蒺藜9—12 片姜黃9 劉寄奴9 焦四仙各10 炒萊菔子10 草豆蔻10 方明燮樞湯,加減抗肝臟損傷。柴胡配黃芩清散肝膽氣分熱結;柴胡配黃連清散心經血分郁熱;柴胡配白芍、當歸和血調經,治腹痛。柴胡先降後升,宣氣散結而開郁調經,前胡先升後降,下氣降火而化痰止咳。南柴胡葯力柔和,適疏肝解郁;銀柴胡性較涼,適退虛熱,治骨蒸;竹葉柴胡葯力最薄,只適用於氣郁輕症;北柴胡和解少陽,退熱升陽、疏肝治瘧。注意:陰虛內熱,陽氣易生動者忌用。
22、大黃:有瀉血分實熱、下腸胃積滯、推陳致新功能,常用通便瀉熱,消癰散結,清熱燥濕活血通絡。胃火熾盛的人口舌生瘡,口渴咽燥,齒齦腫痛,大便秘結,衄血、吐血者,可用生大黃3—6克,開水浸泡20—30分,服汁每天一次,連服三天,凡大便干結數日不行的實證均可用此法。熱痢初起,由腸胃濕熱積滯而里急後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黃配黃連、木香、檳榔瀉腸胃積滯,痢可止。大黃還可以清熱除濕,治陽黃,除茵陳、梔子、車前子、黃柏外,適當加大黃可加速清熱除濕退黃的效果。大黃粉外撒治黃水瘡、濕疹。婦女因血瘀而月經閉止,可在調經葯中加大黃活血通絡。生大黃配甘草止嘔,遇怵服湯葯,每喝湯葯即吐,把湯葯煎好後,各用1克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後15—20分鍾如不吐,趕緊服湯葯即可不吐,生大黃、生甘草、生赭石、旋復花、半夏、黨參、檳榔治神經性嘔吐效好。黑白丑瀉下有小毒,攻逐腹部積水,大黃瀉下推盪腸胃積滯、熱結;巴豆、大黃均為峻瀉葯,但巴豆性熱,大黃性寒。大黃生用瀉下力猛,酒炒則能達身體上部而驅熱下行,並助其瀉力,目赤、牙痛、口瘡、胸中焚熱者適用;熟大黃瀉力緩,使用老年人及體弱者;炒碳用於大腸有積滯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大黃合芒硝同用使瀉下之力增強且快速;大黃配黃芩、梔子瀉肺火;大黃配黃連瀉心火;大黃配龍膽草瀉肝火;大黃配生石膏瀉胃火。注意:元氣不足、胃虛血弱,病在氣分及陰虛便燥不宜用。
23、芒硝:為鹽類瀉下劑,主治一切熱邪熾盛致大便秘結,常與大黃同用,有軟堅破血作用,配當歸、紅花、桃仁、川芎治婦女血瘀經閉;治腹中症瘕配二術、三棱、莪術、牡蠣、鬱金、山楂核、丹參等;芒硝煎水外洗治療目赤、痔瘡;芒硝配硼砂、冰片研粉治療口舌生瘡,或吹喉用治咽喉腫痛。玄明粉瀉下作用緩和,多用熱較輕體弱者。
24、番瀉葉:治火熱內結便秘,5-7克開水浸30分,取汁分兩次服,4-5小時服一次,見瀉即止。習慣性便秘可與每日睡前或早晨服一次,本品小量清除胃內宿食而開胃進食,適量可瀉下,過量引起惡心、嘔吐。注意:哺乳期、孕期、婦女經期、痔瘡不宜用。
25、郁李仁:能開幽門之結氣,潤大腸之燥澀而行氣,潤燥、通腸並有利水消腫作用。火麻仁偏入脾與大腸血分,生津潤燥,增液緩脾而滑腸通便;郁李仁偏入脾與大腸氣分,通幽散結,行大腸氣而導滯潤腸。
26、蜂蜜:多用於老人、虛人、津液不足、腸道滯澀而致大便燥結。飴糖、蜂蜜、大棗均味甘補中,飴糖性微溫主入脾,能緩急止腹痛,滋潤滑腸之力不如蜂蜜,蜂蜜兼潤肺治肺燥咳嗽;大棗甘溫補中,專補脾胃,無潤腸通便之力。
27、川木通:利水通淋、導熱下行,通經下乳,臨床最常用利尿止淋葯。川木通能降泄心火,導心經濕熱由小便而出,如導赤散。川木通明顯利水清熱作用,治膀胱結熱而致熱淋、血淋等,如八正散。川木通與澤瀉都利尿去濕,但澤瀉偏於瀉利肝腎經之濕熱,川木通偏於瀉利心與小腸經之濕熱。川木通通利小便且能兼通大便,這也是川木通一個特點。近代報川木通有顯著利尿強心作用,配茯苓、豬苓、桑白皮、紫蘇子、澤瀉治療心功不全致小便不利、兩足浮腫、全身浮腫、煩悶喘促等。注意:內無濕熱、滑精、氣弱及孕婦忌用。
28、通草:利小便、下乳汁、寫肺熱、舒胃氣。川木通降心火引熱下行而利水,其性降中兼通(通血脈、通大便、通利關節);通草瀉肺熱助氣下降而利水,其性降中兼升(使胃氣上達而下乳汁)。燈芯草清心熱,引熱下行而利水;通草降肺氣,滲濕清熱而利水。王不留行、川木通主要行血脈,通瘀滯而下乳汁,通草主要使胃氣上達而下乳汁。一般用量3-9克,通乳可用15-18克或30克。注意:孕婦忌用。
29、茯苓:利水除濕、寧心安神、益脾止泄。凡五臟六腑各部出現水濕停留皆可用茯苓,配黨參、白術、半夏、陳皮、豬苓、澤瀉、桑白皮、冬瓜皮等治脾虛濕停而全身浮腫;苓桂術甘湯加炒白芍、木香、吳茱萸、肉豆蔻治療腸功能紊亂(出現脾虛、中焦水濕不化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用於心脾兩虛,心神不寧,失眠健忘之證,配當歸、白術、柏子仁、遠志、酸棗仁、硃砂0.6-0.9克。豬苓利水之力大於茯苓,但無補益之性,多用於祛邪,不用補正;茯苓淡滲利濕,益脾寧心,兼補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用。赤茯苓偏於清熱利濕,茯神偏於寧心安神;茯神木偏於舒筋止攣,茯苓皮利水消腫。茯神木治心掣痛,神驚,健忘並平肝祛風,治冠心病心絞痛時,在寬胸、通陽、活血、開竅劑中加茯神木15-30克,可收到止痛效果。
30、豬苓:利水滲濕,各種水腫、尿少、濕盛泄瀉、淋濁、黃疸等。豬苓配澤瀉增強利水效果。車前子利水不傷陰兼清熱,豬苓主專利水。
31、澤瀉:主瀉肝、腎二經之火,逐膀胱、三焦之水,主用於利尿,祛濕清熱葯。臨床常在補腎葯中佐用一些澤瀉,以防補葯生熱而致產生腎火。治療腎、膀胱或肝腎有火邪、濕熱時,澤瀉首選。澤瀉配白術,治支飲及胃內停飲而致頭目眩暈。澤瀉利尿消水,適用消水鼓之腹水,澤蘭行血消水,適於行血鼓之腹水。
32、車前子:利水清熱、通淋、益肝腎、明目、止泄瀉。可用於肝火上升而致目紅、目腫、目痛等急性眼痛,常與菊花、桑葉、草決明、黃連、黃芩、蔓荊子、銀花、密蒙花等清火、散風熱葯同用,還可用於肝腎陰虛致兩目昏暗,視力下降,有治療因濕盛引起水瀉,用「分利止瀉」法。夏季小兒腹瀉,大便如稀水狀,多日不止者,用五味異功散(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甘草)加車前子3-9克、桔梗0.9-1.5克效好。車前子清熱利水、明目止瀉;車前草利濕清熱兼涼血止血,可用於尿血、吐血、衄血。滑石與車前子均利水,滑石兼能祛暑,車前子兼益肝腎明目。
33、滑石:利水去濕、通淋滑竅,消暑止渴,常用治熱淋、血淋、砂淋等所致尿道疼痛,小便不利等。滑石粉外用滑潤皮膚,清熱祛濕,用於痱子、濕疹、腳趾濕癢,可單用,亦可配石膏、枯礬、薄荷。冬葵子與滑石都利尿滑竅,但冬葵子兼通乳汁,滑石兼清暑熱。通草、川木通、滑石皆利小便,通草能引肺熱下行而利小便,川木通導心火下行而利小便,滑石除膀胱濕熱利小便。
34、石韋:清肺經氣分之熱,利膀胱濕熱而利水通淋。海金沙與石韋都能清利膀胱濕熱而治淋,但海金沙偏入血分,石韋偏入氣分,海金沙多用於砂石淋,石韋多用於濕熱淋。
35、扁蓄:清利膀胱濕熱,主治熱淋,小便不利,近年常配黃柏、川木通、茯苓、澤瀉、瞿麥、石韋治療急性泌尿系感染、據實驗扁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皮膚黴菌有抑製作用。
36、瞿麥:清心熱,利小腸、膀胱濕熱,本品能入血分,清血熱,治血淋、尿血常用,並有活血化瘀作用。瞿麥穗利尿作用比莖效好。扁蓄清利膀胱濕熱為主,兼治黃疸、濕疹;石韋清肺與膀胱濕熱為主,偏入氣分,多用於濕熱淋;瞿麥清心與小腸、膀胱濕熱為主,偏入血分,多用於血淋。
37、海金沙:利尿、清利小腸與膀胱濕熱。海金沙配冬葵子、牛膝、金錢草、澤瀉、澤蘭、赤芍、檳榔(或沉香)、王不留行等治療泌尿系結石,腰痛明顯加桑寄生、續斷、狗脊、杜仲、乳香、沒葯等,瞿麥、萆薢、海金沙皆治淋,瞿麥多用治血淋,萆薢多用治膏淋,海金沙多用治石淋。
38、金錢草:利水排石,能清利肝、膽、膀胱、腎經濕熱,主用利尿通淋和排出結石。配柴胡、黃芩、半夏、枳實、檳榔、大黃、玄明粉、茵陳治膽結石;配豬苓、茯苓、冬葵子、滑石、牛膝、檳榔、海金沙、澤瀉、澤蘭用於治療泌尿系結石。
39、冬葵子:利尿、滑腸、通乳。治泌尿系結石方:冬葵子15 牛膝15、澤蘭12 黃柏12 澤瀉9 豬茯苓15 金錢草30 扁蓄12 生大黃6 烏葯6 瞿麥12 黃芩12;車前子清利濕熱通淋,兼利濕止瀉;冬葵子滑利達竅而通淋,兼滑腸通便。王不留行通行血脈而下乳,冬葵子滑利除滯下乳。
40、薏苡仁:微寒,生用利濕、排膿、舒筋,炒用健脾胃。木瓜與薏仁均能舒筋,木瓜偏於治寒濕所致筋脈拘急和腿肚轉筋;薏苡仁偏於治濕熱所致筋急拘攣,肢體難伸。扁豆、薏苡仁均健脾,扁豆偏於消暑除濕以健脾,薏苡仁偏於淡滲利濕以健脾。本品味淡力緩,病重者需重用和久服。注意:滑精及小便多不宜服用本品,孕婦忌用。
41、防己:利水、祛風、通行經絡、瀉下焦血分濕熱。漢防己、木方劑作用大致相同,漢防己偏於祛濕利水,治下焦濕熱,下半身水腫,濕腳氣時用;木防己偏於祛風通絡、止痛,治上半身水腫及風濕疼痛。通草甘淡,去氣分之濕熱,防己苦寒,瀉血分之濕熱。木瓜酸溫,化濕兼能舒筋活絡,善治筋攣、足痿;防己苦寒,利水兼通絡瀉熱,善治水腫腳氣。本品大苦大寒,不宜大量食用,恐害胃傷中。注意:陰虛及無濕熱實邪者忌用,熱在氣氛不宜用。
42、木瓜:利濕理脾,用於中焦濕盛致吐瀉、腹脹,也可治濕邪流注於小腿,足跗而致的濕腳氣;舒筋活絡,治筋病筋急者能緩,筋緩者能利,用於(1)暑濕傷中,發生吐瀉不止而致兩腿腓腸肌痙攣,與霍佩、扁豆、黨參、吳茱萸、白芍、甘草等同用。(2)因濕邪侵襲,經絡不和,筋攣關節不利,腫脹沉痛之濕痹,常與牛膝、五加皮、當歸、川芎、威靈仙、海風藤等同用。白芍治筋病,主要柔肝緩急而養筋;木瓜治筋病,主治利濕溫肝而舒筋。
對潰瘍病致長期胃痛,屬於虛實並見,寒熱夾雜,氣血皆病證候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