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斛方法 » 石斛入湯劑
擴展閱讀
剛種的石斛怎樣澆水 2021-08-17 15:41:52

石斛入湯劑

發布時間: 2021-08-13 02:02:00

⑴ 虛症的補陰葯

性能、功效、應用:
沙參:沙參有北沙參與南沙參之分。北沙參味甘微苦而性微寒,主歸肺、胃經。功效:養陰清肺,益胃生津。北沙參甘寒能養肺、胃之陰,清熱生津。可用於肺陰虛的肺熱燥咳,乾咳少痰,或勞嗽久咳,咽干音啞;胃陰虛或熱傷胃陰的口渴咽干,舌紅津少,胃脘嘈雜、干嘔、隱痛等症。南沙參:功效養陰清肺,化痰,益氣。南沙參味甘而性微寒,主歸肺、胃經。南沙參亦能清潤肺之燥熱而化痰止咳,並能益氣養胃生津。對肺陰虛的燥熱乾咳,痰少而粘,不易咯出者;胃津虧耗,氣亦不足的咽干口燥,舌紅少津,或食少不飢者,皆可應用。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主歸心、肺、胃經。麥冬對心、肺、胃三經,無論是陰虛有熱,或溫熱病邪傷及其陰,皆為常用要葯。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常用於胃陰虛或熱傷胃陰的口渴咽干,大便燥結,常與玉竹、沙參、玄參、生地黃配伍;肺陰不足而有燥熱的乾咳少痰或痰粘,常與阿膠、杏仁配伍;陰虛有熱的心煩不寐,或熱邪擾及心營,身熱煩躁,舌絳而乾等證,常與生地黃、酸棗仁、黃連等配伍。
龜甲:味甘、咸,性寒,主歸肝、腎、心經。功效: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本品既能滋補肝腎之陰而退內熱,又可潛降肝陽而息內風,為滋陰潛陽要葯。對陰虛內熱之骨蒸盜汗,陰虛陽亢之頭暈目眩,陰虛風動之手足蠕動等證,皆為常用,常與生地黃、牡蠣、鱉甲配伍;本品既能益腎健骨,又可補血滋陰。對腎虛之腰膝痿軟,小兒囟門不合,齒遲行遲,亦為必用,常與熟地黃、牛膝等配伍。本品既能滋補腎陰以固沖任,又可清熱與止血。對陰虛血熱,沖任不固之崩漏,月經過多,用之甚效,常與黃柏、香附等配伍。本品能養血補心。可用於心虛的驚悸、失眠、健忘等,常與龍骨、遠志等配伍。
鱉甲:味咸、性寒。主歸肝、腎經。功效: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本品善能滋陰清熱,潛陽息風,對陰虛發熱之夜熱早涼或勞熱骨蒸,陰虛陽亢之頭暈目眩,及熱病傷陰之虛風內動,皆為要葯,常與青蒿、秦艽、知母等配伍。又能軟堅散結,常用於症瘕積聚、瘧母等證,常與柴胡、丹皮、土鱉蟲等配伍。 功效、主治病證:
天冬:功能養陰潤燥,清火,生津。主治陰虛肺熱的燥咳或勞嗽咳血;又能滋腎陰,清降虛火,生津潤燥,故又治腎陰不足,陰虛火旺的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石斛:功能養陰清熱,益胃生津。主治熱病傷津,低熱煩渴,口燥咽於,舌紅苔少等證;本品又善養胃陰,生津液,故治胃陰不足,口渴咽干,食少嘔逆,胃脘嘈雜,隱痛或灼痛,舌光少苔等證;本品又能補腎養肝明目與強筋骨,故還可用治腎虛目暗,視力減退及腎虛痿痹,腰腳軟弱等證。
玉竹:功能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主治陰虛肺燥的乾咳少痰;本品又能益胃生津止渴,故又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及消渴。本品養陰而不戀邪,為其所長,故又可用於陰虛外感風熱證。
百合:功能養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主治肺陰虛的燥熱咳嗽及勞嗽久咳,痰中帶血等證;又能清心安神,可用於熱病餘熱未清,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等證,常與知母、生地黃配伍,以增強養陰清心安神之功。
枸杞子:功能補肝腎,明目。主治腎虛遺精,肝腎陰虛,視力模糊及消渴等證。 葯物的功效:
黃精:功能滋腎潤肺,補脾益氣。
墨旱蓮:功能補肝腎之陰,涼血止血。
女貞子:功能補肝腎之陰,烏須明目。 下列葯物的用法:
石斛:入湯劑宜先煎。
龜甲:入湯劑宜先煎。
鱉甲:入湯劑宜先煎。滋陰潛陽宜生用,軟堅散結宜醋炙用。 使用注意:
沙參:虛寒證忌服。反藜蘆。
石斛:石斛能戀邪,使邪不外達,故溫熱病不宜早用;本品又能助濕,若濕溫尚未化燥者忌用。
龜甲:脾胃虛寒者忌服。孕婦慎用。
鱉甲:脾胃虛寒,食少便溏及孕婦忌用。 南沙參與北沙參、麥門冬與天門冬、龜甲與鱉甲等相似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南沙參與北沙參:南沙參與北沙參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但就養陰、清熱、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參力不及北沙參;就化痰作用而言;則南沙參優於北沙參,且有益氣之功。
麥冬與天冬:兩者葯性均為寒涼,均能養肺陰,常相須為用。但天冬寒潤之力強於麥冬,長於滋腎陰而清降虛火;麥冬則寒潤之力較弱,偏於養胃生津、潤肺與清心除煩。兩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龜甲與鱉甲:兩者均能滋陰清熱,潛陽息風,用治陰虛發熱,陰虛陽亢與陰虛風動等證,常相須為用。但比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異,即滋陰以龜甲為主,潛陽則以鱉甲為長。故欲其滋陰為主之方多用龜甲;欲其退夜熱早涼、骨蒸為主之方多用鱉甲。鱉甲能軟堅散結,常用治症瘕積聚、瘧母等症,則為鱉甲之所長,而龜甲則無此作用。但龜甲能補腎健骨,治腰膝酸軟,囟門不合,及固經止血,養血補心等,鱉甲很少應用。

中葯的熬制即服用方法

完備的詳細答案:.....................................................................

一般中葯在飯後半小時--一小時吃最好。一副葯,煲兩次來喝好。

一、中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葯大都是生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進行了加工炮製,煎煮之前一般沒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確覺得草葯有些臟,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沖洗,以防易溶於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丟失,從而影響中葯療效。

二、中葯煎煮宜選用那些器皿?

煎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鍋為好,搪瓷、不銹鋼亦可,但忌用鋁、鐵器、銅器,防止這些金屬物品與葯物產生反應,影響葯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李時珍曾說過:「凡煎葯並忌銅鐵器,宜用銀器瓦罐」。現在一般通用的是有蓋的陶瓷砂鍋 。

三、中葯的煎煮程序如何

①浸泡 把葯物倒入葯鍋內攤平,然後加冷水至高出葯平面寸許,浸泡0.5-1小時。冬天若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可縮短煎煮時間,但不能用開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突然受熱凝固、外層形成堅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質形成膠體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時間不宜過久,特別在夏季,以免引起葯物酶解和霉敗煎前浸泡

如果方中花葉類葯物較多,吸水量較大,煎煮前應補充加水,使水高出葯平面約1-2厘米。

②加熱火候 一般在葯物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後宜改為文火(慢火)。但一些治療外感疾病的中葯也可在煮沸後不改文火,繼續用武火煎煮5分鍾左右即可。

③煎煮時間 應根據葯物和疾病的性質,有效成分溶出的難易和用葯情況而定。一般來講,頭煎以沸騰開始計算時間需20~25分鍾,二煎15~20分鍾,解表葯頭煎煮10~15分鍾,二煎煮10分鍾。滋補頭煎煮30~40分鍾,二煎煮25~30分鍾,有先煎葯需先煎10~30分鍾,後下葯應在最後5~10分鍾入鍋。

④二煎(復煎) 頭煎結束後,將葯汁濾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葯平面約0.5-1厘米,繼續武火煎煮至沸騰後改為文火煎煮15-20分鍾即可。

四、關於葯物的先煎、後下、包煎、沖服、烊化等的說明

(1)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葯物的溶解度,降低葯物的毒性,充分發揮療效。
①礦石類:貝殼類、角甲類葯物,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須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靈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銅、牡蠣、石決明、珍珠母、海蛤殼、瓦楞子、龜板、鱉甲、穿山甲、龍骨、龍齒、鱉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鍾。

②有毒的葯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等,要先煎1~2小時,先煎、久煎能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葯: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 後下

後下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有效成分免於分解破壞。
①氣味芳香,含揮發油多的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細辛等等均應後下,一般在中葯湯劑煎好前5~10分入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葯物,如鉤藤、杏仁、大黃、番瀉葉等等應後下。

(3)包煎
①花粉類葯物,如粉花粉、蒲黃;細小種籽類葯物,如葶藶子;葯物細粉,如青黛等等均應包煎。
②對含澱粉、粘液質較多的葯物如車前子在煎煮過程中易粘鍋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對附絨毛葯物,如旋覆花等,採取包煎,可避免由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沖入

對於一些膠類或糖類,粘性大,如阿膠、鹿角膠、蜂蜜、飴糖等等,宜加適量開水溶化後,沖入湯液中或入湯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會導致葯液的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溶出,膠亦受一定損失

(5)煎湯代水

一般體積龐大吸水量較大的葯物如絲瓜絡、灶心土、金錢草、糯稻根等先宜與水煎煮,將所得的葯汁去滓後再煎他葯。

(6)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沖入湯劑中應用

(7)另煎後兌入

一些貴重的葯物如人參西洋參、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兌入煎好的湯劑中服用。

(8)生汁兌入

如鮮生地汁、生藕節、梨汁、韭菜汁、薑汁、白茅根汁、竹瀝等,不宜入煎可兌入煮好的湯劑中服用。

(9)合葯沖服

某些貴重的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熱後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葯物,如人參粉、牛黃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蠍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將葯末合於已煎好的煎劑中攪拌後服。

五、一副中葯應該煎煮幾次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葯在煎煮兩次後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對於葯量較大的處方,在兩次煎煮後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為一日3次服用,以節約中葯資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療效。

———————————————————————————————————————服中葯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葯物的性質來定。 飯後服用:大多數葯物宜在飯後服用,尤其是補益葯(如人參)、健胃葯(如補脾益腸丸)和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葯物(如甘露消毒片); 空腹時服用:驅蟲葯(如烏梅)和瀉下葯(如大承氣湯)則空腹時服用較好; 睡前服用:安神類中葯應在睡前服用。 但不管是在飯前或飯後服葯,都應有半小時至1小時的間隔,以免影響葯效。 服葯次數:一般來說,中葯通常需一天口服3次。病情緩和者可每日口服2次;而病情較重、較急者,可根據醫師的指示,每隔4小時左右服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葯力持續,有利於更快地緩解症狀、減輕病情。 服葯溫度:大多數中葯宜乘溫服下,發汗葯須熱服以助葯力,而清熱中葯最好放涼後服用。

⑶ 石斛分為幾種

1、金釵石斛: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干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長2-4厘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長5-15毫米,基部被數枚筒狀鞘;花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長6-13毫米,先端漸尖;花梗和子房淡紫色,長3-6毫米;花大,白色帶淡紫色先端,有時全體淡紫紅色或除唇盤上具1個紫紅色斑塊外,其餘均為白色;中萼片長圓形,長 2.5-3.5厘米,寬1-1.4厘米,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相似於中萼片,先端銳尖,基部歪斜,具5條脈;萼囊圓錐形,長6毫米;花瓣多少斜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1.8-2.5厘米,先端鈍,基部具短爪,全緣,具3條主脈和許多支脈;唇瓣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2.2-3.2厘米,先端鈍,基部兩側具紫紅色條紋並且收狹為短爪,中部以下兩側圍抱蕊柱,邊緣具短的睫毛,兩面密布短絨毛,唇盤中央具1個紫紅色大斑塊;蕊柱綠色,長5毫米,基部稍擴大,具綠色的蕊柱足;葯帽紫紅色,圓錐形,密布細乳突,前端邊緣具不整齊的尖齒。花期4-5月。

2、鼓槌石斛:莖直立,肉質,紡錘形,長6-30厘米,中部粗1.5-5厘米,具2-5節間,具多數圓鈍的條棱,干後金黃色,近頂端具2-5枚葉。葉革質,長圓形,長達19厘米,寬2-3.5厘米或更寬,先端急尖而鉤轉,基部收狹,但不下延為抱莖的鞘。總狀花序近莖頂端發出,斜出或稍下垂,長達20厘米;
3、流蘇石斛:莖粗壯,斜立或下垂,質地硬,圓柱形或有時基部上方稍呈紡錘形,長50-100厘米,粗8-12 (-20) 毫米,不分枝,具多數節,干後淡黃色或淡黃褐色,節間長3.5-4.8厘米,具多數縱槽。葉二列,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5.5厘米,寬2-3.6厘米,先端急尖,有時稍2裂,基部具緊抱於莖的革質鞘。總狀花序長5-15厘米,疏生6-12朵花;花序軸較細,多少彎曲;花序柄長2-4厘米,基部被數枚套疊的鞘;鞘膜質,筒狀,位於基部的最短,長約3毫米,頂端的最長,達1厘米

⑷ 中葯金石斛和金釵石斛一樣嗎

是的
石斛
《本經》
為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金釵石斛及同屬多種植物的莖。
別名:金釵石斛、黃草、吊蘭花、金石斛。
處方名:石斛、川石斛、鮮石斛、金石斛。
性味:甘、微寒
歸經:入胃、腎經。
功能:益胃生津,養陰清熱。
主治與應用:
1.用於熱病傷津或胃陰不足,舌干口渴用鮮石斛配伍鮮生地、麥冬、花粉等;養陰益胃湯以本品與沙參、麥冬、玉竹等同用,治胃陰不足津虧口渴。
2.用於陰虛津虧,虛熱不退,可配伍生白薇,麥冬等葯同用。
3.本品有明目及強腰膝作用。如石斛夜光丸,即以石斛配伍菊花,菟絲子、枸杞子、熟地等葯,治視力減退;配伍熟地、枸杞子、牛膝等葯,可治腎陰虧損,腰膝軟弱。
用量用法:6-15克;鮮用15-30克,入湯劑宜先煎。
使用注意:溫熱病不宜早用;濕溫尚未化燥者忌服。

⑸ 我的苦的石斛是什麼石斛

你好,石斛具有養胃生津,滋陰除熱,明目強腰的作用。 內服,煎湯,干品6~12g,鮮品15~30g,干品入湯劑宜先下。

⑹ 石斛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胃、腎經。

1.養胃生津用於熱病津傷,口渴,舌絳苔黑,常配伍生地、天花粉、麥冬等;用於消渴,易飢多食,口乾多飲,常配伍天花粉、沙參、麥冬等,方如祛煩養胃湯;用於胃虛火炎,咽喉腐爛,神志不安,口渴,常配伍生地、犀角、石膏、麥冬等。

2.滋陰清熱用於熱病津傷,虛熱不退,微煩口渴,自汗,常配伍生地、白薇、知母等;用於肝腎陰虧,視物昏花,暈眩目暗,常配伍熟地、枸杞子、菊花等,方如石斛夜光丸;用於肝腎不足,筋骨痿軟,腰酸腳弱,常配伍懷牛膝、木瓜、枸杞子等。

【用量用法】6~15克,鮮品加倍,入湯劑宜先煎。鮮石斛清熱生津之力尤大,干石斛較差,所以熱傷津液,舌絳煩渴,宜用鮮石斛;一般陰虛口渴,舌干,宜用干石斛。

【按語】石斛功能清熱養陰,雖能養胃益腎,而臨床則以清胃熱、養胃陰為主。清熱而不過於寒涼,養陰而不偏於滋膩,是其所長。

石斛的品種較多,功效略有差別,川石斛養胃生津液之力較弱,宜於熱邪傷津的輕症;金石斛清熱養陰作用較強;鮮石斛清熱生津效力大,宜於津液虧損較重之症;霍山石斛養陰生津功效平和,宜用於老人體弱胃液不足而不宜太寒者。

【類葯鑒別】石斛、天花粉均能生津止渴養陰清熱,益胃潤肺,故於肺胃陰液虧虛者常相配用。然石斛兼入腎經,滋腎益精,其治在肺、胃、腎;而天花粉偏入肺、胃,生津止渴之力尤強,且能降痰火,排膿,消腫。

⑺ 鮮石斛應該怎麼

石斛鮮者最佳,養肺胃之陰。中葯入湯劑,與其它中葯一起煎即可。單用泡水喝,每次15-30克,也可以做葯膳吃。
石斛名貴,但並不神奇。

⑻ 金釵石斛適合哪類人食用,有什麼功效

石斛是養陰清熱之品,因此,那些氣虛下陷、陽虛、血虛無熱的病人,並不適宜以石斛進補。

功效:

1、石斛有治療目暗不明的功效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精氣都通過血脈上注於眼睛,而「肝開竅於目」,肝血充盈,眼睛就會明亮有光;相反,肝陰不足,目失所養,眼睛就會黯淡無光,疲勞、干澀、流淚、視物不清。

服用石斛可滋補肝陰,從而起到明目的效果。日常將石斛與枸杞、菊花、決明子共用,明目效果更好,尤其適合長期看電腦、熬夜的人群。

2、對糖尿病有效

現代研究表明,它對糖尿病眼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這類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石斛。

3、潤肺止咳

石斛對於肺陰不足,咳嗽少痰,胸悶氣短的患者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與百合、桑葉、金銀花合用,加少許冰糖,潤肺止咳效果更好。

4、補腎壯腰

石斛性微寒,味甘、淡,入胃經和腎經。安阿玥介紹,腎藏精主骨,腎陰虧虛,精虧骨軟,可導致腰酸腿軟,走路無力。石斛通過補腎陰可以強精壯腰。

(8)石斛入湯劑擴展閱讀:

石斛食用不宜過量。

中醫專家指出,雖然石斛自古有「救命仙草」之稱,但並非治百病神葯,需要辨症、辨體質而用,氣虛、陽虛、血虛而無熱者,不宜石斛進補。千萬不要超量服用石斛。一般情況下,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每天的鮮品服用量控制在10g~20g即可;服用干品的量則應該控制在3g~5g。

⑼ 何謂先煎、後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煎湯代水

在中醫學中,先煎指入湯劑的一些葯物需在未入其他葯時,先行煎煮。如有些礦石、貝殼類葯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易打碎先煎,即煎煮30分鍾後,再將其他葯物傾入同煎。

後下,中葯學術語。指一種煎葯法。有些葯物煎久宜失去功效,故在其它葯物快要煎好時才下,稍煎即可。

包煎:在中醫學中,指入湯劑時有的葯要另用紗布包好入煎,即將葯物包括於原色稀棉布布袋中進行煎煮。

另煎,指單獨煎煮。

烊化,中葯入湯劑的方法之一。將膠類葯物放入水中或加入少許黃酒蒸化或已煎好的葯液中溶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葯液中和勻內服。

沖服,某些貴重的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熱後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葯物,將葯末合於已煎好的煎劑中攪拌後服。

煎湯代水指某些葯物可以先行煎煮、去渣,再以此液煎其他葯。



(9)石斛入湯劑擴展閱讀

凡註明有先煎、後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湯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葯飲片,應當按照要求或醫囑操作。

1、先煎葯應當煮沸10-15分鍾後,再投入其它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

2、後下葯應當在第一煎葯料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10分鍾。

3、另煎葯應當切成小薄片,煎煮約2小時,取汁;另燉葯應當切成薄片,放入有蓋容器內加入冷水(一般為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燉2-3小時,取汁。此類葯物的原處方如系復方,則所煎(燉)得的葯汁還應當與方中其它葯料所煎得的葯汁混勻後,再行分裝。某些特殊葯物可根據葯性特點具體確定煎(燉)葯時間(用水適量)。

4、溶化葯(烊化)應當在其它葯煎至預定量並去渣後,將其置於葯液中,微火煎葯,同時不斷攪拌,待需溶化的葯溶解即可。

5、包煎葯應當裝入包煎袋閉合後,再與其他葯物同煎。包煎袋材質應符合葯用要求(對人體無害)並有濾過功能。

6、煎湯代水葯應當將該類葯物先煎15-25分鍾後,去渣、過濾、取汁,再與方中其它葯料同煎。

7、對於久煎、沖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葯物,應當按相應的規范操作。

先煎葯、後下葯、另煎或另燉葯、包煎葯、煎湯代水葯在煎煮前均應當先行浸泡,浸泡時間一般不少於3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