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斛方法 » 雞毛石斛
擴展閱讀
剛種的石斛怎樣澆水 2021-08-17 15:41:52

雞毛石斛

發布時間: 2021-08-14 06:45:05

A. 有什麼東西可以解酒嗎

日常食物解酒

(2) "醒酒茶"解酒 據報道,杭州市臨安縣理化研究所根據唐代廷"醒酒湯"秘方,以現代工藝研製出一種醒酒靈丹--"醒酒茶",對酒後頭痛、頭暈及身體不適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3)糖果解酒 河北省生產一種解酒糖果,醉酒後吃上幾塊即可解酒。
(4)酸棗葛花根解酒 酸棗、葛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涼、利尿作用
(5)綠豆、紅小豆、黑豆解酒 3種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爛,豆、湯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減輕酒精中毒。
(6)生蛋清、鮮牛奶、霜柿餅解酒 將三者煎湯服,可消渴、清熱、解醉。
(7)葛花解酒 葛花10克,水煎服,解酒效果甚佳。
(8)糖茶水解酒 糖茶水可沖淡血液中酒精濃度,並加速排泄。
(9)芹菜解酒 芹菜擠汁服下,可去醉後頭痛、腦脹和顏面潮紅。
(10)綠豆解酒 綠豆適量,用溫開水洗凈,搗欄,開水沖服或煮湯服。
(11)甘蔗解酒 甘蔗1根,去皮,榨汁服。
(12)食鹽解酒 飲酒過量,胸膜難受。可在白開水裡加少許食鹽,喝下去,立刻就能醒酒。
(13)柑橘皮解酒 將柑橘皮焙乾、研末,加食鹽1.5克,煮湯服。
(14)白蘿卜解酒 白蘿卜1公斤,搗成泥取汁,分1次服。也可在白蘿卜汁中加紅糖適量飲服。也可食生蘿卜。
(15)鮮橙解酒 鮮橙(鮮橘亦可)3~5個,榨汁飲服,或食服。
(16)甘薯解酒 將生甘薯絞碎,加白糖適量攪拌服下。
(17)鮮藕解酒 鮮藕洗凈,搗成藕泥,取汁飲服。
(18)生梨解酒 吃梨或擠梨汁飲服。 對酩酊醉者,如果用上述方法仍不能使其解酒醒轉,可用干凈雞毛一支輕輕摩擦其喉嚨或用手捏其喉嚨,使其嘔吐殘留在胃中的酒液,可使醉狀緩解。若仍無效果,則應就醫診治。
(19)皮蛋解酒 醉酒時,取1-2隻皮蛋,蘸醋服食,可以醒酒。
(20)杮子解酒 酒醉後,取幾只鮮杮子,去皮食用,可以醒酒。
(21)米湯解酒 醉酒者可取濃米湯飲服,米湯中含有多糖類及B族維生素,有解毒醒酒之效,加入白糖飲用,療效更好。
(22)海蜇解酒 取100克鮮海蜇,洗刷干凈後加水煎湯飲服,可以醒酒。
(23)芹菜解酒 將適量芹菜擠汁飲服,可以醒酒,尤其可消除醉酒後的頭疼腦脹,面部潮紅等症狀。
(24)楊桃解酒 醋漬楊桃1個,加水煎服,可用於醒酒。
(25)花露水解酒 灑數滴花露水在熱毛巾上,輕輕擦試醉酒者的胸背,肘和太陽穴等處就可明顯減輕其醉意。

B. 雞毛飛上天魏老闆去買地是第幾集

第51集

有一個姓魏的老闆看上了玉珠隱居的那個小山村,想要圈地搞開發,可他還沒動手就被陳江河看出了意圖,先一步把山上的地包括樹木全都圈了起來,並讓鄉親們發動親戚朋友人去領魏老闆的免費肥料,這一手把魏老闆給徹底整懵了,原以為就幾十戶的小村整整多出了幾倍的人數。

(2)雞毛石斛擴展閱讀:

魏老闆經過一番打聽知道是陳江河在背後出的主意,就帶著秘書來拜訪他。他自說自話地給陳江河兩人計算了一下他們所種石斛的收益,將價格壓低了一半,試圖說服他們將地賣給自己,並以岩旭集團正在開發的樓盤做誘餌引誘兩人去城裡買房。

陳江河從口中得知集團開發的樓盤賣三萬一平,就立刻打電話給公司的秘書,讓他們將開盤日期押後,魏老闆聞言這才知道兩人身份不一般,頓時坐不住了,畢恭畢敬地起身准備告辭,又被陳江河給叫住了。玉珠和陳江河兩人語重心長地教訓了魏老闆一番,直得他心服口服才放他離開了。

《雞毛飛上天》是由余丁執導,張譯、殷桃、陶澤如、張佳寧、高姝瑤、花昆、林伊婷等主演的都市商業劇。該劇以陳江河和妻子駱玉珠的感情和創業故事為線索,講述了義烏改革發展30多年曲折而又輝煌的歷程。

C. 蛋清可以給石斛當肥料嗎

蛋清可以給石斛當肥料,可以漚制肥料,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直接使用。
家庭養花不宜常用化肥。栽培花卉所需要的氮、磷、鉀等主要肥料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收集到。例如:發霉不能食用的廢花生、豆類、瓜子以及雜糧等都是含氮素的肥料,經過發酵作底肥或泡製成溶液為追肥,都能促使花木茁壯生長;魚刺、碎骨、雞毛、蛋殼以及人們剪下的指甲、頭發等,都含有豐富的磷。把這些廢料摻入舊的培養土裡,加些水後裝入塑料袋中放在角落裡,經過一段時間的腐熟,便能變成極好的有機肥。若將這些廢料泡製成溶液後追肥,可使家養盆花的花色鮮艷,果實累累。
此外,發酵過的淘米水、生豆芽換下來的水、草木灰水,以及雨水和魚缸里的廢水等,都含有一定的氮、磷、鉀,只要適量使用就會起到促進花木生長發育的作用。

D. 有沒有什麼吃的東西可以解酒

解酒的十種方法 1.食醋解酒法 食醋解酒法的原理之一是酒中的乙醇與醋中的有機酸起酯化反應,因而降低人體內乙醇的濃度,且方便宜行。 用食醋煮碗酸湯服用。 ①將一小杯(20—25毫升)食醋慢慢服下。 ②將用食醋加白糖浸漬過的一大碗白蘿卜絲食用。 ③將用食醋加白糖浸漬過的一大碗白蘿卜絲食用。 ④將用食醋浸漬過的2個松花蛋食用。 ⑤將食醋50克、紅糖25克、生薑3片,用水煎後服用。 2.喝適量糖茶水,可稀釋血液中酒精的濃度,並加速排泄。 3.白蘿卜解酒。取1千克白蘿卜,搗碎後取汁,分2次飲用;也可生食蘿卜,或在白蘿卜汁中加入適量紅塘後飲用。 4.甘蔗解酒。取一根甘蔗,取皮,榨汁服用。 5.鮮橙解酒。取鮮橙或鮮橘3—5個去皮後直接食用,或榨汁服用。 6.生梨解酒。將梨去皮後食用,或榨取梨汁飲用。 7.食鹽解酒。若飲酒過量而胸口不適,則可在白開水中加稍許食鹽後飲用。 8.綠豆解酒。將適量綠豆用溫開水洗凈,搗爛後用開水沖服或煎服。 9.酸棗、葛花根解酒。取酸棗、葛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起到解酒、清涼、利尿的作用。 10.芹菜解酒。將芹菜擠汁後飲用,可去除醉後頭痛、腦脹、顏面潮紅等現象
採納哦

E. 國家法定葯食同源有哪些

衛生部今天公布《關於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對葯食同源物品、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體規定。三種物品名單如下:

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名單

(按筆劃順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葯、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蠣、芡實、花椒、赤小豆、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酸棗、黑棗)、羅漢果、郁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薑、乾薑)、枳椇子、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艹下加需)、桃仁、桑葉、桑(木右加甚)、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艹下加服)子、蓮子、高良姜、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棗仁、鮮白茅根、鮮蘆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

(按筆劃順序排列)

人參、人參葉、人參果、三七、土茯苓、大薊、女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貝母、川芎、馬鹿胎、馬鹿茸、馬鹿骨、丹參、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門冬、天麻、太子參、巴戟天、木香、木賊、牛蒡子、牛蒡根、車前子、車前草、北沙參、平貝母、玄參、生地黃、生何首烏、白及、白術、白芍、白豆蔻、石決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證明)、地骨皮、當歸、竹茹、紅花、紅景天、西洋參、吳茱萸、懷牛膝、杜仲、杜仲葉、沙苑子、牡丹皮、蘆薈、蒼術、補骨脂、訶子、赤芍、遠志、麥門冬、龜甲、佩蘭、側柏葉、制大黃、制何首烏、刺五加、刺玫果、澤蘭、澤瀉、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羅布麻、苦丁茶、金蕎麥、金櫻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黃、枳殼、枳實、柏子仁、珍珠、絞股藍、胡蘆巴、茜草、蓽茇、韭菜子、首烏藤、香附、骨碎補、黨參、桑白皮、桑枝、浙貝母、益母草、積雪草、淫羊藿、菟絲子、野菊花、銀杏葉、黃芪、湖北貝母、番瀉葉、蛤蚧、越橘、槐實、蒲黃、蒺藜、蜂膠、酸角、墨旱蓮、熟大黃、熟地黃、鱉甲。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單

(按筆劃順序排列)

八角蓮、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烏、廣防己、馬桑葉、馬錢子、六角蓮、天仙子、巴豆、水銀、長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關木通、農吉痢、夾竹桃、硃砂、米殼(罌粟殼)、紅升丹、紅豆杉、紅茴香、紅粉、羊角拗、羊躑躅、麗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鬧羊花、青娘蟲、魚藤、洋地黃、洋金花、牽牛子、砒石(白砒、紅砒、砒霜)、草烏、香加皮(杠柳皮)、駱駝蓬、鬼臼、莽草、鐵棒槌、鈴蘭、雪上一枝蒿、黃花夾竹桃、斑蝥、硫磺、雄黃、雷公藤、顛茄、藜蘆、蟾酥。 (完)

葯食同源的概述
[編輯本段]
「葯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葯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葯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葯食同源的理論來源
[編輯本段]
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葯物」,反映出「葯食同源」的思想。

「葯食同源」是說中葯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淮南子•修務訓》稱:「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見神農時代葯與食不分,無毒者可就,有毒者當避。

隨著經驗的積累,葯食才開始分化。在使用火後,人們開始食熟食,烹調加工技術才逐漸發展起來。在食與葯開始分化的同時,食療與葯療也逐漸區分。

《內經》對食療有非常卓越的理論,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這可稱為最早的食療原則。

由此可見,在中醫葯學的傳統之中,論葯與食的關系是既有同處,亦有異處。但從發展過程來看,遠古時代是同源的,後經幾千年的發展,葯食分化,若再往今後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樸歸真,以食為葯,以食代葯。

中國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葯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葯物,食物和葯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會中,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葯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葯用,許多葯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這就是「葯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

中醫葯學還有一種中葯的概念是:所有的動植物、礦物質等也都是屬於中葯的范疇,中葯是一個非常大的葯物概念。凡是中葯,都可以食用,只不過是一個用量上的差異而已,也就是說法: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因此嚴格地說,在中醫葯中,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對而言的: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葯物的副作用大。這就是「葯食同源」的另一種含義。
中葯與食物的關系
[編輯本段]
中葯與食物的關系是――葯食同源。大家知道,中醫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葯和針灸。中葯多屬天然葯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同樣來源於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因此,中葯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有些東西,只能用來治病,就稱為葯物,有些東西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飲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東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叫做葯食兩用。由於它們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龍眼肉、山楂、烏梅、核桃、杏仁、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們既屬於中葯,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是大家經常吃的富有營養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葯和飲食物的來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我們就不難理解葯食同源的說法了。

中葯與食物的共同點:可以用來防治疾病。

它們的不同點是:中葯的治療葯效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葯勁大」,用葯正確時,效果突出,而用葯不當時,容易出現較明顯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療效果不及中葯那樣突出和迅速,配食不當,也不至於立刻產生不良的結果。但不可忽視的是,葯物雖然作用強但一般不會經常吃,食物雖然作用弱但天天都離不了。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並不亞於中葯的作用。因此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堅持下去,會起到葯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葯食同源示例
[編輯本段]
中醫素有「葯食同源」之說,表明醫葯與飲食屬同一個起源。實際上,飲食的出現,比醫葯要早得多,因為人類為了生存、繁衍後代,就必須攝取食物,以維持身體代謝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逐漸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進食;哪些有害,不宜進食。通過講究飲食,使某些疾病得到醫治,而逐漸形成了葯膳食療學。

葯膳是中國傳統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是以葯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製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它「寓醫於食」,既將葯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葯用;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因此,葯膳是一種兼有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體得到滋補,疾病得到治療。

為了達到健康之道,除了須注意日常生活習慣之調整外,飲食的調整也可達到養生目的,中國千年來的生活體驗,經歷了「神農本草經」,「食療本草」甚至「本草綱目」等,已經將食物及醫葯溶成一體,演化出「葯食同源」之文化,中國醫學發展過程中首重預防,而預防之道在於遵循自然治療之原則,因此食療須求其所宜,其所忌,且中醫治病相當重視「對證下葯」,所以在選擇適當的中葯進行食補前應先了解體質,才不至選擇偏差太多,反而失去其意義。

如何認識體質,從生活表現上可以有個大概了解,一般可分成三類體質(1)寒熱證體質:熱證體質會有緊張,興奮,亢進,炎症,充血等症狀,日常生活上比較有口渴,喜歡冷飲,尿量少且呈黃赤顏色,便秘等表現,且精神容易呈現興奮狀態;而寒證體質則是弛緩,萎縮,衰退,無力,貧血等症狀,日常生活上口比較不渴且喜歡熱飲,尿量多呈顏色清淡,女性生理周期較慢等表現,精神上較沒力的狀態。(2)實虛證體質:實證體質的人中氣十足,講話有力,體力充沛,無汗且容易便秘;而虛證體質的人講話時就較無力,體力虛弱,有自汗的現象,腸胃容易有下痢症狀且臉色較蒼白。(3)燥濕證體質:燥性體質的人體內水分較不足,容易口渴,乾咳,便秘,女性則月經較少;濕性體質的人則是體內水分過多,容易有血壓高,浮腫,腹鳴,痰多或下痢等症狀表現。

了解體質後接著須知道葯(食)物的性質,才能對證下葯(食)物,因應體質上之寒熱,虛實,所以葯(食)物也分成(1)補瀉性質:補性的葯(食)物可以增強人的抵抗力,增加元氣,適合虛弱體質者食用,而實證體質者服用則反易造成便秘,汗排不出,病毒積存於體內,引起高血壓,發炎,中毒等不良症狀;瀉性葯 (食)物則可協助將病毒由體內排出之作用,可改善實證體質者之便秘,充血,發炎等症狀,而體質虛弱者則可能會因食用過多而造成下痢,身體更虛弱,降低對病毒之抵抗力。(2)溫涼性質:溫性葯(食)物可以使身體產生熱能,增加活力,改善其已衰退,萎縮,貧血之身體機能,若熱性體質者食用則會產生興奮過度或機能亢進,而造成失眠,紅腫,充血,便秘之情形;而涼性葯(食)物則可使精神有鎮靜效果,身體有清涼及消炎之作用,可以改善已呈亢進之機能,炎症,興奮性,充血性,消除不眠,腫脹,炎症等症狀,若寒性體質者過度食用則會使冷症及貧血之症狀更嚴重。日常食用蔬果中,溫性食物如韭菜,蔥,大蒜,辣椒,姜,胡椒等辛辣調味料,南瓜,大頭菜,荔枝,番石榴,木瓜等,涼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白菜,空心菜,番茄,蘿卜,絲瓜,苦瓜,黃瓜,海帶,西瓜等,平時可以選擇適合之蔬果適量食用,但仍須注意就營養學觀點而言,任何一種食物不宜過度或缺乏。

1-1 蔬菜類

1-1-1 根莖類

(1)馬鈴薯

馬鈴薯又稱為洋芋,地瓜,為茄科植物馬薯的塊莖,原產在南美洲的智利,秘魯,現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種植,主要在夏,秋季採收,可當成主食亦可當成蔬菜。馬鈴薯性味甘平,具有益氣健脾,消炎解毒的功能,適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和皮膚濕疹等症。可用以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惡心反胃和皮膚濕疹等症。馬鈴薯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磷,鐵,無機鹽,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食用馬鈴薯時需注意馬鈴薯中含有龍葵素,平時含量極微,一旦發芽,芽眼,芽根和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素的含量會急劇增高,這是有毒的生物鹼,不慎食入時會造成人體中毒,因此發芽或潰爛的馬鈴薯不可食用。

(2)番薯

番薯又稱紅薯,白薯,地瓜,山芋,紅苕,番薯,金薯,甜薯,為旋花科植物甘薯的塊根。甘薯的原產地為美洲,明代時由福建長樂縣一位陳振龍華僑在呂宋(現菲律賓)發現,甘薯味美適口,且產量極高,是一種很好的糧食作物,而加以移植回中國。蕃薯性味甘平,具有補脾胃,養心神,消瘡腫的功能,可用於痢疾,濕熱,黃疸症,遺精,淋毒,血虛,月經失調,酒積熱瀉,小兒疳積之治療。在民間,常用利用甘薯治療濕疹,毒蟲叮咬,夜盲等症。蕃薯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無機鹽,脂肪,維生素A,C,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蕃薯品種很多,一般可區分為食用根莖部及食用莖葉部兩種。食用時需注意甘薯在胃中會產酸,因此胃潰瘍及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食用。有過敏體質的人生食甘薯後,可能會引起皮膚潮紅,出疹騷癢,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發燒,甚至昏迷等全身症狀,因此過敏體質的人需注意。而帶有黑斑的甘薯可使人中毒,其毒性是由黑斑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是高溫蒸,煮,烤均不易使之破壞,誤吃生熟黑斑甘薯後,中毒病症為: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者體溫升高,甚至死亡。

(3)大蒜

大蒜又稱葫蒜,葫,大豆蒜,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鱗莖。大蒜性味溫辛,具有下氣,消谷,除風,破冷,解毒,散癰等功效,可用以治療腹瀉,吐血,水腫等疾病,所含的大蒜素,具有殺菌作用,而且還有抗癌作用,蒜辣素則可刺激胃液分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大蒜油能降低血脂,對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病是有益的。大蒜含有蛋白質,脂防,糖,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礦物質之營養成分。食用大蒜時需注意全身發熱,晚上睡不好的人(尤其更年期的障礙明顯的婦女,大手術後或大量失血的人)以及目,口,齒,喉,舌諸熱病後均忌食。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或慢性胃炎的人,最好不吃,因大蒜可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增多。食用後,若覺得胃部發熱,口渴則表示已經服用過量,應減少服用量或乾脆不吃。

1-1-2 葉菜類

(1)小白菜

小白菜又稱青菜,長梗菜,雞毛菜,油白菜,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青菜的幼株莖葉。小白菜性味甘平,微寒,具有清熱解煩,利尿解毒等功效,可用以治療便秘,消化道潰瘍出血等疾病,內含礦物質能夠促進骨胳的發育,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增強機體的造血功能,胡蘿卜素,菸鹼酸等營養成分,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而大量的粗纖維可促進腸壁蠕動,幫助消化,保持大便通暢。所含營養成分除了有豐富的礦物質,胡蘿卜素,菸鹼酸外,另外也有豐富的維生素,糖,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因為小白菜性微寒,對於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亦不宜冷食,而炒,熬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損失營養。

(2)甘藍菜

甘藍菜又稱高麗菜,包心菜,捲心菜,台語叫玻璃菜,為十字花科植物甘藍的莖葉。原產於地中海沿岸,14世紀左右傳入中國,荷蘭人占據時引入本省種植,是世界性蔬菜之一。甘藍菜主莖粗短,於外葉長約10片左右,心葉開始由內向外生出,互相卷抱形成葉球狀,天氣涼冷葉球愈緊抱成扁圓型。甘藍菜性味甘平,具有益脾和胃,緩急止痛作用,可以治療上腹賬氣疼痛,嗜睡,脘腹拘急疼痛等疾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等成分,其中以維生素A最多,並含有少量K1,U,氯,碘等成分,尤其K1及U是抗潰瘍因子,因此常食用甘藍對輕微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有紓解作用,適合任何體質長期食用。另外含有一些硫化物的化學物質,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特殊成分,具有防癌作用,其中又以甘藍菜和胡蘿葡,花椰菜最著名,並稱為防癌的三劍客。

1-2 水果類

(1)番石榴

番石榴又稱藍拔,拔仔,原產於熱帶美洲,目前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有栽培。台灣早在200年前便有種植,當時都種植在來種,至1915年起陸續由夏威夷及亞洲地區引入優良品種試種,加上由實生選拔出一些優良品種。目前栽培品種以梨仔拔,泰國拔,二十世紀拔,水晶拔,珍珠拔等品質較優。珍珠拔果實如梨形,豐滿不易軟化,糖度10~12度,果肉清脆,風味佳,品質優。為桃金娘科番石榴屬植物番石榴之果實,性味甘平澀,具有收斂止瀉,消炎止血效用,番石榴的葉,果實可治急,慢性腸炎,痢疾,小兒消化不良,糖尿病人之輔助治療食品;而鮮葉外用可治跌打扭傷,外傷出血,或癰瘡久不癒合。番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氨基酸等成分。但需注意習慣性便秘,產後便秘及病後體虛便秘者,不可服用。

(2)枇杷

枇杷古稱無夏扇,又稱虛桔,因葉形似琵琶而得名。為薔薇科枇杷屬枇杷的成熟果實。枇杷性味甘涼微酸,具有鎮咳祛痰,潤肺生津,和胃降逆效用,可用於支氣管炎,聲音嘶啞,口渴咽乾,乾嘔少食等疾病。枇杷含有豐富的糖,維生素B,C,脂肪,蛋白質,鈉,鉀,鐵,磷等成分。但須注意脾虛腹瀉者不宜服食,枇杷核仁含有劇毒的氫氰酸,誤食會使人中毒。

1-3 乾果類

(1)栗子

栗子又稱大栗,板栗,毛栗子,人參果。為殼斗科植物栗子的種仁。栗子性味甘溫,具有補腎,強筋骨,活血功能,可以治療脾虛泄瀉,腰膝酸軟,腹瀉,便血等疾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等成分。栗子之鮮品,乾品均供食用。可生食,炒食,煮食,或作菜餚,羹,湯,米粥,糕點等的配料,或炒存性研末服,磨成栗子粉可作糕點,煮糊食之亦佳。但須注意多食易造成消化不良,脾虛濕盛者不宜食用。

(2)落花生

花生又名長生果,萬壽果,落花生,千歲子。為蝶形花科植物落花生的種子。花生性味甘平,有健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等功效,可用於燥咳,反胃,腳氣等疾病,所含脂肪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和使肌膚潤潔細膩之功用,並含有卵磷質和腦磷脂,這是神經系統所需的重要物質,可使人聰明不健忘,花生衣中還有較多的維生素B1,B2等物質,對眼病,口唇炎等症均有療效。花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核黃素,卵磷脂,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但須注意潮濕發霉的花生米中易產生黃麴黴毒素,能致肝癌。而花生含蛋白質和脂肪較多,一次不能吃的過多,特別是發熱,胃腸虛弱及大便溏稀泄瀉的人更不宜多吃。

1-4 肉類

1-4-1 家禽類

(1)雞肉

雞又稱燭夜,雞肉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肉,是一般民眾食用最多的肉類之一,目前台灣地區的雞品種非常多,一般區分成肉雞,仿土雞,土雞等,雞肉性味甘平,具有補養,健脾胃,強筋骨等功效,適於年老體弱,久病體虛,肺結核,陽痿,胃下垂等症,其他如胃弱,腹瀉下痢,糖尿病,產後少乳等都可用雞肉溫補,有利於恢復健康。雞肉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的肉品,而維生素中所含的維生素B12,可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不安。雞中有骨肉之色為烏黑者,即俗稱烏骨雞,治療功用較強。

(2)鴨肉

鴨在古書上稱為鶩,鴨肉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肉,鴨肉性味甘寒,有滋養身體,益氣養神,調胃和中的作用。民間常用鴨肉滋陰補虛,利尿消腫,對於低燒不退,虛弱少食,大便乾燥,水腫不消者尤有補益。鴨肉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維他命B1,B2,糖類等成分。但因鴨肉性寒涼,故如因受寒引起的胃脘痛,腹瀉,腰疼,經痛等症的患者均不宜食鴨肉,另如陽虛脾弱,外感未清者,也應忌食。

1-4-2 家畜類

(1)豬

豬肉為豬科動物豬的肉,性味甘咸平,具有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之功效,豬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熱量大,蛋白質,脂肪豐富,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因此具有長肌肉,潤皮膚的作用,並能使毛發光澤。豬肉是中國菜的重要原料,可以做出幾百種不同款式的菜餚,是一般民眾喜愛的食品。但豬肉含脂防及膽固醇過高,動脈硬化,冠心病,年老體弱者不宜多食。

(2)牛

牛肉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肉,牛肉性味甘溫,營養豐富,其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高一倍,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健骨之功效。牛肉是低脂肪,它的脂肪含量比豬肉低5倍,而且膽固醇含量低,氨基酸豐富全面,維生素,微量元素也不少,因強身健體功效顯著,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也較安全,實為健身食品。但是對患有疥瘡濕疹,搔癢者宜慎食。

1-4-3 魚類

(1)鯉魚

鯉魚為鯉魚科動物。鯉魚性味甘溫,具有安胎,通乳,除濕,利水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咳逆氣喘上氣,黃疸煩渴,妊娠水腫,胎氣不安,乳汁不通。鯉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的含量也多,礦物質,維生素群亦豐富,是一種不易上升膽固醇的健康食品。一般作湯淡食或配上某些中葯同服效果更佳。但鯉魚易有寄生蟲濟生故不宜生食,對於患有疥瘡濕疹,搔癢者不宜食用。

(2)鰻魚

鰻魚為鰻鱺科動物鰻鱺或海鰻的肉,鰻魚性味甘平,有滋補,補虛損的功能,鰻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質,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A,維他命E,及EPA和DHA等營養素,能提供我們生活所需的營養,另外鰻魚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中DHA有助於改善眼睛視力(如夜盲病及弱視),增強學習力,記憶力,促進腦力大幅提升,並有預防早產的功效,EPA有預防心肌梗塞,預防腦血管栓塞,預防動脈硬化等功能,維生素群具有抗老化,使氣色粉嫩,保持青春外貌,可加速灼,燙傷的恢復,供給體內氧氣,使身體有耐久力,減輕疲勞,鈣質可增強骨本,預防骨質疏鬆症,膠原蛋白則可修補肌膚皺紋,增加皮膚彈性,延遲老化,養顏美容,滋補養生。

1-4-4 甲殼類

(1)蝦

蝦是一種甲殼綱十足目長尾亞目長臂蝦科,對蝦科或龍蝦科動物,海水及淡水中均有,種類繁多,常見及經濟價值較高的有對蝦,毛蝦,白蝦,米蝦,沼蝦及龍蝦等。蝦肉性味甘咸溫,具有補腎壯陽,通乳,解毒功能,常用來治療腎虛陽痿,衰弱體虛以及各種瘡癤潰破等症。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煙酸等各種人體所需之營養成份,尤以蛋白質及維生素A及磷,鈣等含量最為豐富。蝦皮有鎮靜作用,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諸症。海米通乳作用較強,而蝦米富含大量磷,鈣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蝦肉對於患有疥瘡濕疹,搔癢者宜慎食。

(2)蟹

蟹又稱黃伯,郭素,螯,稻蟹,毛蟹,梭子蟹,青蟹等,為蟹科動物,有淡水產及海產之分。螃蟹性味咸寒,具有清熱,散血,續斷傷等功能,對筋骨損傷,疥癬,漆瘡,燙傷等都有治療作用。螃蟹不但味奇美,而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鈣,磷,鐵等元素。但是螃蟹對於外感寒邪未除之咳嗽便瀉,脾胃寒虛或曾患中風者忌用。

1-5 榖類

(1)米

稻是屬於禾本科,稻屬的植物,依品種分為粳稻,秈稻及爪哇稻三類,依米質特性區分為粳米,秈米及糯米。秈稻所生產之米稱為秈米,米粒多細長扁平,粘性弱,脹性大,台灣秈米俗名在來米,粳稻所生產之米稱為粳米,米粒粗短闊厚,粘性強,脹性較秈米小,大多用以制年糕,台灣粳米俗名蓬萊米,糯稻所生產之米稱為糯米,米粒形狀與粳米相近,其粘性較粳米更強,適用制酒,故又名酒米。台灣於1641年基督教的傳教士開始在「佳里」教平埔族人種水稻;1752年鄭成功的軍隊帶來了更多的米種,如紅米,烏米,茶米等,在高屏溪的下游,更開發出一年可以有二次收成的「雙冬」水稻;1926年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佔領台灣後,在台北市的「竹子湖」試種日本的水稻「蓬萊米」品種,其米質柔軟,米粒圓滑,產量較多;1960年代之後農業改良蓬勃發展,至今有更多更好的品種及米質特性。米性味甘平微溫,有補中益氣,補肺氣,養胃津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消渴,尿多,自汗,泄瀉等症。米的營養價值相當完整且均衡,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 B,礦物質和纖維等成分,米糠中含有0。7-3%的脂肪,可提煉米糠油,胚芽含豐富的醣,是提供熱量的主要來源。食用米類食品時需注意糯米因較黏滯,不易消化,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症者不宜多食。

1-6 花類

(1)茉莉花

茉莉花又稱小南強,木梨花,柰花,扶麗,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乾燥花,原產印度或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時間已不可考。茉莉花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表,利濕,開郁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腹痛等疾病,並可供用為食品,化妝品香料之原料。茉莉花含揮發油,為其香味之來源。茉莉根性味苦溫且有毒可治跌打損傷,須注意以外用為宜。

(2)丁香

丁香又稱公丁香,丁子香,丁子,雞舌香,百結花,支解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樹的花蕾。丁香性味辛溫,具有溫中降逆,溫腎助陽,芳香健胃,驅風散寒,鎮痛鎮痙,止吐等功效,可治胃腹冷痛,呃逆,嘔吐,慢性消化不良,子宮痛,疝痛等疾病。丁香含有揮發油,香夾蘭醛等成分,其中丁香油為臨床牙科用為治療牙痛時常用之葯品。

中葯與食物的產生方法相同,中葯的產生與食物一樣來源於我們祖先千萬年的生活實踐,是與大自然、與疾病長期斗爭的經驗結晶。原始人最初的生產方式———嘗試和尋找食物,往往在飢不擇食的情況下,在吃的過程中,難免會誤食一些有毒或有劇烈生理效應的動、植物,以致產生明顯的葯理作用,甚至死亡,經過無數次反復試驗,對動、植物產生了第二認識,即產生了原始的中葯,因而吃是積累中葯知識和經驗的重要途徑。我國古代的許多典籍中都有關於「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正好證明,中葯是吃出來的醫葯,葯乎?食乎?同出於口。

所謂中葯與食物的來源相同,中葯與食物一樣來源於自然中的動、植物,而且很多中葯與食物,很難截然分開,可以說身兼兩職,如糧食類中的葯物,如谷芽、麥芽、淮小麥、浮小麥等,蔬菜類如薺菜、蘿卜、芥菜、山葯、百合、藕、敗醬草、冬瓜、南瓜、赤小豆、黑大豆、刀豆、扁豆等。果品類如山楂、烏梅、龍眼、桔類、柚類、蓮子、杏仁、無花果等,調味品類如山萘、生薑、桂皮、丁香、花椒、胡椒、八角茴香、小茴香、草果等,動物類中就更多,包括蛇類、家畜類、水產類、野獸類等。葯食同源,使中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也使中葯強化了它的實用性和經驗性,人類生活中包含了中葯,中葯就在人類生活中產生。

F. 關於花的一些知識

養花小常識
澆花六法
①殘茶澆花 殘茶用來澆花,既能保持土質水分,又能給植物增添氮等養料。但應視花盆濕度情況,定期地有分寸地澆,而不能隨倒殘茶隨澆。
②變質奶澆花 牛奶變質後,加水用來澆花,有益於花兒的生長。但對水要多些,使之比較稀釋才好。未發酵的牛奶不宜澆花,因其發酵時產生大量的熱量,會「燒」根(爛根)。
③涼開水澆花 用涼開水澆花,能使花木葉茂花艷,並能促其早開花。若用來澆文竹,可使其枝葉橫向發展,矮生密生。
④溫水澆花 冬季天冷水涼,用溫水澆花為宜。最好將水放置室內,待其同室溫相近時再澆。如果能使水溫達到35℃時再去澆,則更好。
⑤淘米水澆花 經常用淘米水澆米蘭等花卉,可使其枝葉茂盛,花色鮮艷。
⑥家中無人時的澆花 愛養花的人,如因探親或外出辦事十天半月不在家,沒人澆花。這時,可將一個塑料袋裝滿水,用針在袋底刺一個小孔,放在花盆裡,小孔貼著泥土,水就會慢慢滲漏出來潤濕土壤。孔的大小需掌握好,以免水滲漏太快。或者在花盆旁放一盛滿涼水的器皿,找一根吸水性較好的寬布條,一端放入器皿水中,另一端埋入花盆土裡,這樣,至少半個月左右土質可保持濕潤,花不致枯死。
2.施肥五法
(1)麥飯石肥 在花盆裡撒上一層麥飯石顆粒,可促進花卉的生長,延長開花期。
(2)碎蛋殼肥 將蛋殼壓碎埋入花盆中,是很好的肥料,可以使盆花生長茂盛,葉繁花艷。
(3)煮熟少量黃豆待用。每盆花穿三個穴,放入熟黃豆3—5粒,深及2—3厘米,不傷花根,並覆土如常。
(4)將平日准備廢棄的豬骨、魚骨等烤枯捶碎,施放盆底或盆面。
(5)用洗米水澆花。洗米水含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即是復合肥料又是溫和肥料,不傷花根,只要盆土不浸水隨時可用。
3.為盆花收集有機肥
家庭養花不宜常用化肥。栽培花卉所需要的氮、磷、鉀等主要肥料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收集到。例如:發霉不能食用的廢花生、豆類、瓜子以及雜糧等都是含氮素的肥料,經過發酵作底肥或泡製成溶液為追肥,都能促使花木茁壯生長;魚刺、碎骨、雞毛、蛋殼以及人們剪下的指甲、頭發等,都含有豐富的磷。把這些廢料摻入舊的培養土裡,加些水後裝入塑料袋中放在角落裡,經過一段時間的腐熟,便能變成極好的有機肥。若將這些廢料泡製成溶液後追肥,可使家養盆花的花色鮮艷,果實累累。此外,發酵過的淘米水、生豆芽換下來的水、草木灰水,以及雨水和魚缸里的廢水等,都含有一定的氮、磷、鉀,只要適量使用就會起到促進花木生長發育的作用。

G. 一度火爆的「仙草」鐵皮石斛為何跌下神壇

和許多人信仰佛教一樣!當今社會不重視醫療、科技,只重視糊鬼的戲子!所以許多百姓像抓了救命稻草一樣去信些寧其有的東西,希望可以救命,伊利董事長不是在美國治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