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斛方法 » 石斛天花粉白芷甘草
擴展閱讀
剛種的石斛怎樣澆水 2021-08-17 15:41:52

石斛天花粉白芷甘草

發布時間: 2021-06-29 11:58:18

㈠ 柴胡,知母,丹參,北沙參,巴戟天,鬱金,山茱萸,地骨皮,石斛,紫石英,天花粉,牡丹皮,百合,甘草,

滋陰補腎

㈡ 玄參9麥冬9生地9石斛12天花粉6玉竹6赤芍6丹皮6甘草6黃芩6桂枝9這是吃什麼

這些葯大多都是滋陰潤燥的,只有桂枝是溫燥的,可能起到一個補而兼行的作用

㈢ 石斛可以怎樣使用

(1)醫師處方用量6~12g,鮮品15~30g。

(2)鮮石斛15g、冰糖適量(也可用干石斛6g,水煎後加冰糖)。每曰1劑,泡開水代茶飲。用於煩渴、口乾、不思飲食。

(3)石斛100g、天花粉250g。共研細粉,1次9g,1曰2次,開水A服。用於糖尿病。

(4)石斛10g、木耳炭10g。焙乾,研為細末,1曰2次,1次10g,開水A服。用於老年血崩。

(5)石斛30g、扛板歸75g、一枝黃花15g。每曰1劑,水煎代茶頻頻飲用。用於急性喉喑,咽喉腫痛(一枝黃花為菊科植物一枝黃花的全草或帶根全草。扛板歸為蓼科植物扛板歸的全草)。

(6)鮮石斛15g、玉竹12g、麥冬12g、北沙參15g、山葯10g、甘蔗汁250g。前五味加水煎取汁,合甘蔗汁代茶飲。用於口乾思飲、惡心、食慾不振。

(7)石斛10g、生地10g、赤芍10g、丹皮10g、茯苓10g、麥冬10g、黃芩5g。每曰1劑,水煎分2~3次服。用於血熱所致月經先期。

(8)石斛15g、菊花參15g。服法:

水煎服;

水煎取汁外洗

患處。每曰1劑。用於乳癰,中耳炎。

(9)石斛25g、生地30g、麥冬20g。每曰1劑,水煎代茶飲。用於口瘡。

(10)石斛12g、地骨皮12g、骨碎補12g、槐花6g、甘草3g。每曰1劑,水煎代茶飲。用於牙齦出血、潰爛。

(11)石斛5g、川貝母3g、沙參5g。將川貝母砸碎,沙參切成小碎塊,與石斛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用,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肺陰耗傷,肺氣上逆的咳喘證,症見咳嗽喘逆,曰久不愈,乾咳無痰,舌光無苔。

(12)石斛5g、枸杞5g、生地5g、菊花5g。將生地和石斛切成小碎塊,與其他葯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用,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肝腎陰虛,眼目失養所致的視物昏花,目暗瞳散,頭暈神疲。

(13)石斛5g、麥冬5g、連翹5g、桑葉3g、茉莉花1g。先將石斛切成小碎塊,再與其他葯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用,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熱病後期,熱邪傷陰,陰津耗傷,余熱未清的口燥煩渴,低熱不退,舌紅少苔。

(14)石斛5g、藿香5g、陳皮5g。先將石斛和藿香切成小碎塊,陳皮撕碎,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用,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邪熱壅胃,胃陽不足,胃氣上逆的胃炎。症見惡心嘔吐,或嘔酸苦水,口乾思飲。

(15)石斛5g、野菊花5g、蒲公英5g、連翹5g。先將石斛切成小碎塊,再與其他葯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用,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扁桃體炎所致的咽喉紅腫疼痛,吞咽困難,口乾口渴。

(16)鮮石斛50g、花生米500g、食鹽6g、大茴香3g、三萘3g。石斛切成1cm長的節子,放入鍋內注入適量清水,放入食鹽、大茴香、三萘,待鹽溶化後把花生米倒入鍋中,置武火上燒沸,再移至文火上煮約1.5小時,待花生米入口成粉質時即可食用。用於肺胃陰虛、咽干津少、舌上無苔、咳嗽痰少、腸燥便秘、乳汁清稀的病人食用。

㈣ 寒涼葯天花粉的功效哪些

天花粉味甘、性寒,屬寒涼葯范疇,有清熱、生津、解毒、排膿的作用。內科、外科均常使用。主要用於熱病傷津、消渴、癰腫瘡毒等情況,下面就介紹一下天花粉作為寒涼葯的具體功效。
1、熱病傷津:溫熱病邪熱熾盛,耗傷津液而致唇乾、口渴、舌紅少津、心煩等症,可以天花粉配合麥冬、石斛、玉竹、生地、元參等同用。
2、消渴:口渴引飲,飲不解渴,喝水幾倍於正常人,喝水多、排尿多,易餓多食,人漸消瘦等症,名曰消渴。天花粉味甘酸生津,能止渴除煩,治消渴常與生地、山萸、山葯、麥冬、五味子、丹皮、知母、生石膏等同用。
3、癰腫瘡毒:天花粉有清熱解毒、排膿消腫的作用。常用於乳癰(配瓜蔞、白芷、貝母、漏蘆、蒲公英等)、癰腫(配連翹、銀花、赤芍、歸尾、炙山甲、皂刺等)、癤瘡(配連翹、忍冬藤、甘草節、地丁、赤芍等)等。石斛與天花粉均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但石斛滋腎陰、明目的作用大於天花粉,天花粉清火、養胃陰的作用大於石斛。天冬、麥冬也能養陰生津止渴,但其性粘膩,容易礙胃(影響食慾及消化)。天花粉生津止渴,且能益胃。
用量一般三至五錢;治消渴有時用一兩。忌與烏頭、附子同用。脾胃虛寒者忌用。

㈤ 濕熱超嚴重,手足等已起大面積濕疹 SOS

舌苔厚膩,苔黃屬腸胃濕熱!伴有紅點,主血滯!便結色暗腰不適主腎水不足。有一方做參考:蒲公英50克,地丁,連翹,黃芩,歸尾,白芍,生地,天花粉,白芷各20克。山枝子,紅花,川芎,苦參各15克,皂角刺,甘草各10克,生石膏20克,防風15克,蟬蛻10克。外加太子參15克,石斛20克。

㈥ 麥粒腫的治療葯方有哪些

麥粒腫又名瞼腺炎,即細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由瞼腺開口處進入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眼瞼深部的瞼板腺而致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發生於睫毛、毛囊或周圍的皮脂腺者,稱為外麥粒腫;發生於瞼板腺者,稱為內麥粒腫。這是一種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罹患,多發於青年人,預後較好,無損於視力,但反復或多發者,日後可能影響眼瞼外觀或功能。

麥粒腫中醫稱其為「針眼」,又稱「土疳」、「土瘍」。臨床表現為局部紅腫硬結,推之不移。局限於眼瞼部,形如麥粒,癢痛並作,繼則紅腫熱痛加劇,拒按,初起多伴有表證,後期多潰破流膿。

【方一】芩薄湯

【出處】《浙江中醫雜志》

【組成】黃芩6克,薄荷3克。

【功用】清熱解毒,疏風明目。

【主治】內、外麥粒腫。

【方解】本方中黃芩有清熱解毒,消炎退腫之功;薄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效,兩葯配合,相得益彰。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表明,黃芩的抗菌譜較廣,薄荷所含薄荷腦能興奮中樞神經,擴張毛細血管,麻痹末梢神經,兩葯合用具有消炎、止癢、止痛等作用。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3次服,5日為1療程。

【方二】秦皮湯

【出處】《普濟方》

【組成】秦皮、黃連(去須)、細辛(去苗葉)各60克,黃柏15克,青鹽30克。

【功用】清熱燥濕,消腫止癢。

【主治】內、外麥粒腫。

【方解】方中秦皮、黃連、黃柏清熱燥濕解毒,細辛祛風止痛,青鹽消腫止癢。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秦皮所含秦皮素、鞣質等能抑制組織胺所致的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另可鎮痛、抑菌。細辛有鎮痛、抗炎、局部麻醉作用。

【用法】上葯共研末,和勻。每用30克,以水3盞,煎取1盞半,去渣,趁熱洗患眼,洗後避風。每日洗3次。

【方三】解毒湯

【出處】《百病中醫熏洗熨擦療法》

【組成】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草、腫節風各等份。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瞼腺炎,紅腫疼痛。

【方解】本方用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草清熱解毒,腫節風散結消腫止痛。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蒲公英含有蒲公英固醇、蒲公英苦素,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細胞母細胞轉化率,能激發機體免疫功能,並對細菌有抑製作用。地丁草有廣譜抗菌作用,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結核桿菌等均有一定抑製作用。

【用法】一般共取80克,加清水1000毫升,煎數沸,先取葯汁200毫升,日分2次內服,再將剩餘葯液倒入碗內,趁熱先熏後洗患眼。最後將毛巾浸透,熱敷患處。每日1劑,日洗2~3次。

【方四】四黃膏

【出處】《中國中醫眼科雜志》

【組成】大黃、黃柏、黃芩、黃連各等份。

【功用】清熱燥濕,攻積祛瘀。

【主治】麥粒腫,瞼緣局部紅腫壓痛。

【方解】方中大黃瀉火攻積,黃柏、黃芩、黃連清熱燥濕解毒。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表明黃連所含黃連素有加強白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功能,黃柏、黃芩亦有較強抑菌作用。

【用法】將上葯製成外用葯膏。用75%酒精局部消毒患眼眼瞼皮膚後將四黃膏均勻敷於患處,敷葯面積為眼瞼的大部分,蓋敷料固定。次日揭去敷料,用生理鹽水清潔皮膚再換葯,一般2~3次治癒。

【按語】此法應由醫務人員在醫院操作,切勿讓患者自行敷葯,敷葯時葯膏不可進入結膜囊內,用此方法時停用其他治療方法。

【方五】消炎明目方

【出處】《中國中醫眼科雜志》

【組成】食鹽15克,明礬10克,冰片3克。

【功用】清熱解毒,消炎明目。

【主治】熱毒上攻型麥粒腫。

【方解】方中明礬解毒明目,冰片清熱消炎。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明礬可從細胞吸收水分,使之脫水收縮,減少腺體分泌,減少炎性滲出而消炎;並可使局部小血管收縮,血液凝固而止血,低濃度可有消炎、收斂、防腐作用。對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

【用法】上葯置碗內(大碗),搗細,即沖入沸開水一大碗,拌勻,泡化,澄清後裝瓶備用。用時將葯液加熱至沸,先熏患眼,待溫涼後用葯棉蘸葯液洗患眼,每次洗3~5分鍾。日洗3次。

【方六】銀蒲解毒湯

【出處】《山東中醫雜志》

【組成】金銀花、蒲公英各30克,天花粉、黃芩、赤芍、菊花各15克,荊芥穗、白芷、全蠍、甘草各10克。

【功用】清熱解毒,疏風行血,消腫散結。

【主治】麥粒腫熱毒上攻型,症見胞瞼局部紅腫、硬結較大,灼熱疼痛,便秘溲赤,苔黃,脈數。

【方解】方中黃芩、金銀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菊花、荊芥穗、全蠍疏散風熱,通絡止痛;赤芍清肝火,散瘀血;天花粉排膿消腫。且本方除口服外,又用葯渣煎湯熱敷,可使葯物直達病所,促使炎症消散,內清外消,獲效頗捷。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蒲公英含有蒲公英固醇、蒲公英苦素,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細胞母細胞轉化率,能激發機體免疫功能,並對細菌、真菌有抑製作用。金銀花可抗炎、解熱、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白細胞吞噬功能。

【用法】上葯加水1000毫升,浸泡1小時後,煎至400毫升,每日服1劑。葯渣再加水適量煎煮,濾出葯液,分2次用消毒紗布蘸葯液濕熱敷患眼(重復使用時需再加熱)。

【方七】銀翹散

【出處】《溫病條辨》

【組成】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薄荷6克(後入)、淡豆豉9克、荊芥穗12克、牛蒡子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淡竹葉12克、蘆根12克。

【功用】疏風清熱,消腫散結。

【主治】風熱客瞼型針眼,症見病初起,胞瞼局部微紅腫癢痛。

【方解】方中薄荷、豆豉、荊芥、桔梗、牛蒡子疏風解表;銀花、連翹清熱解毒;配竹葉、蘆根、甘草以助清熱。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金銀花、連翹均具有抗炎、解熱、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白細胞吞噬功能。薄荷所含薄荷醇作用於皮膚或黏膜的神經末梢,血管收縮,局部產生清涼感,同時麻痹神經末梢,發揮消炎、止痛、止癢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方八】仙方活命飲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

【組成】金銀花15克、天花粉3克、防風10克、白芷12克、陳皮6克、赤芍12克、歸尾9克、乳香6克、沒葯6克、皂角6克、穿山甲6克、貝母9克、甘草3克。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熱毒壅盛型針眼,症見胞瞼紅腫,硬結較大,灼熱疼痛。

【方解】方中金銀花、天花粉、甘草清熱解毒,消赤退腫;防風、白芷疏散風熱,使蘊結之熱毒從外消散;配陳皮利氣化滯,赤芍、歸尾、乳香、沒葯活血消滯止痛;貝母散結;皂角、穿山甲以消腫攻堅。

【葯理】金銀花具有抗炎、解熱、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白細胞吞噬功能。赤芍對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抑製作用,對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製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方九】竹葉石膏湯

【出處】《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組成】石膏30克,黃連、黃芩、梔子、竹葉、赤芍各9克,白術、扁豆各10克,升麻、生甘草各6克。

【功用】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主治】脾胃伏熱型麥粒腫。

【方解】方中石膏、竹葉、黃連、黃芩、梔子清熱瀉火生津,赤芍活血散瘀消腫,白術、扁豆健運脾胃,升麻引葯上行。

【葯理】石膏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有消炎、抗水腫作用,煅制後能收斂黏膜、皮膚等組織,減少分泌。方中所用梔子、黃連、黃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方十】生斛花粉湯

【出處】《中國中醫眼科雜志》

【組成】生地黃、天花粉、夏枯草各15克,石斛、連翹、金銀花、黃芩、黃柏、焦白術、白扁豆、黨參各10克,枳殼6克。

【功用】養陰清熱,益氣明目。

【主治】脾胃內熱未清,氣血虛弱,余邪未凈,熱毒蘊伏所致的復發性麥粒腫。

【方解】方中生地黃、天花粉養陰清熱,石斛、連翹、金銀花、黃芩、黃柏清熱解毒,焦白術、白扁豆、黨參益氣,枳殼行氣。全方以清熱解毒,養陰益氣,祛風散結為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表明黃連所含黃連素有加強白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功能,黃柏亦有較強抑菌作用。天花粉對多種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製作用,對真菌也有抑製作用。夏枯草煎劑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有一定抑製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方十一】二子明目湯

【出處】《中國中醫眼科雜志》

【組成】決明子、青葙子、牡丹皮、夏枯草各15克,桑葉、谷精草、淡竹葉各9克,菊花、赤芍、刺蒺藜各12克,生地黃、赤小豆各24克,生石膏30克,薄荷3克,番瀉葉、生甘草各3克。

【功用】清肝瀉脾,祛風明目。

【主治】急性瞼腺炎。

【方解】方中決明子、青葙子、夏枯草、谷精草、菊花清肝瀉火明目,桑葉、淡竹葉、生石膏、薄荷疏風清熱,牡丹皮、赤芍、刺蒺藜涼血活血散結,番瀉葉瀉脾胃積熱。本方諸葯協同清肝瀉脾,涼血活血,祛風明目,解毒散結。

【葯理】決明子醇浸液有抑制細菌的作用,菊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殺滅作用,赤芍對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抑製作用,對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製作用。

【用法】以武火煎沸後再文火熬半小時,成人每日1劑,水煎2次,每次煎至300毫升頓服。小兒每日1劑,水煎2次,共煎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每次服100毫升。

【方十二】和血蒸劑

【出處】《眼科外用中葯與臨床》

【組成】桑葉9克,明礬、石斛、食鹽、山龍膽各3克。

【功用】疏風散熱,養陰燥濕,消腫止痛。

【主治】麥粒腫初期,胞瞼腫脹明顯者。

【方解】方中桑葉疏風散熱,明礬燥濕消腫止痛,石斛養陰清熱。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表明桑葉對傷寒桿菌有強大抑製作用,也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明礬可從細胞吸收水分,使之脫水收縮,減少腺體分泌,減少炎性滲出而消炎;低濃度可有消炎、收斂、防腐作用。對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

【用法】上葯加水400毫升,煎數沸,將葯液倒入盆內,趁熱熏眼、洗目。每日熏洗1~2次。

㈦ 石斛、麥冬、天花粉、三種葯 都是養陰生津有什麼區別 有何不同

石斛偏於養胃陰,麥冬偏於肺和胃,有些生津的作用,而天花粉就是生津對某一臟腑的陰分沒有特殊選擇性

㈧ 生地12克,魚腥草8克,天門冬6克,天花粉6克,石斛6克,鍛牡蠣15克,紫草8克,黑玄參12克,砂仁6克,甘草6

清熱涼血,生津止喝

㈨ 中葯方:黃精,五味子,石斛,太子參,天花粉治療

您好,黃精性甘、平,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五味子酸、甘、溫,收斂固攝,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石斛甘、寒,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太子參甘、微苦,補氣健脾,生津潤肺。天花粉甘、微苦,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綜上葯物偏寒,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的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㈩ 黃連3克,天冬15,麥冬15,生地15,玄參15,玉竹15,石斛15,五味子10,天花粉10,甘草6,3劑

滋補肝陰,柔肝和肝,瀉火,除濕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