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葯大全 » 生黃芪葶藶子桑白皮生地黃石斛
擴展閱讀
剛種的石斛怎樣澆水 2021-08-17 15:41:52

生黃芪葶藶子桑白皮生地黃石斛

發布時間: 2021-08-15 01:48:23

㈠ 嚴重陰虛內熱是吃石斛好還是生地黃

嚴重陰虛內熱還是吃生地黃要好一些,生地黃甘潤性比石斛要強一些,注意飲食宜清淡

中葯功效分類

一、解表葯 (一)發散風寒葯 麻黃、桂枝、紫蘇(附葯:紫蘇梗)、生薑(附葯:生薑皮、生薑汁)、香薷、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細辛、藁本、蒼耳子(附葯:蒼耳草)、辛夷、蔥白、鵝不食草、胡荽、檉柳。 (二)發散風熱葯 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蔓荊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葯:葛花)、淡豆豉(附葯:大豆黃卷)、浮萍、木賊。 二、清熱葯 (一)清熱瀉火葯 石膏、寒水石、知母、蘆根、天花粉、竹葉、淡竹葉、鴨跖草、梔子、夏枯草、決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二)清熱燥濕葯 黃芩、黃連、黃柏、龍膽、秦皮、苦參、白鮮皮、苦豆子、三棵針、馬尾連 (三)清熱解毒葯 金銀花(附葯:忍冬藤)、連翹、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青黛、貫眾、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樓、拳參、漏蘆、土茯苓、魚腥草、金蕎麥、大血藤、敗醬草(附葯:墓頭回)、射干、山豆根(附葯:北豆根)、馬勃、青果、錦燈籠、金果欖、木蝴蝶、白頭翁、馬齒莧、鴉膽子、地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邊蓮、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膽、千里光、白蘞、四季青、綠豆(附葯:綠豆衣) (四)清熱涼血葯 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五)清虛熱葯 青蒿、白薇、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 三、瀉下葯 (一)攻下葯 大黃(後下)、芒硝、番瀉葉、蘆薈 (二)潤下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三)峻下逐水葯 甘遂、京大戟(附葯:紅芽大戟)、芫花、商陸、牽牛子、巴豆、千金子 四、祛風濕葯 (一)祛風寒濕葯 獨活、威靈仙、川烏(附葯:草烏)、蘄蛇(附葯:金錢白花蛇)、烏梢蛇(附葯:蛇蛻)、木瓜、蠶沙、伸筋草、尋骨風、松節、海風藤、青風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二)祛風濕熱葯 秦艽、防己、桑枝、豨薟草、臭梧桐、海桐皮、絡石藤、雷公藤、老鸛草、穿山龍、絲瓜絡 (三)祛風濕強筋骨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蓮花(附葯:天山雪蓮花)、鹿銜草、古楠葉 五、化濕葯 藿香、佩蘭、蒼術、厚朴(附葯:厚朴花)、砂仁(附葯:砂仁殼)、豆蔻(附葯:豆蔻殼)、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滲水濕葯 (一)利水消腫葯 茯苓(附葯:茯苓皮、茯神)、薏苡仁、豬苓、澤瀉、冬瓜皮(附葯:冬瓜子)、玉米須、葫蘆、香加皮、枳椇子、澤漆、螻蛄、薺菜 (二)利尿通淋葯 車前子(附葯:車前草)、滑石、木通(附葯:關木通、川木通)、通草、瞿麥、扁蓄、地膚子、海金沙(附葯:海金沙藤)、石韋、冬葵子、燈心草、萆薢 (三)利濕退黃葯 茵陳、金錢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雞骨草、珍珠草 七、溫里葯 附子、乾薑、肉桂、吳茱萸、小茴香(附葯:八角茴香)、丁香(附葯:母丁香)、高良姜(紅豆蔻)、胡椒、花椒、蓽茇、蓽澄茄 八、理氣葯 陳皮(附葯:橘核、橘絡、橘葉、化橘紅)、青皮、枳實(附葯:枳殼)、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烏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櫞、玫瑰花、綠萼梅、娑羅子、薤白、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蟲、刀豆、柿蒂 八、理氣葯 陳皮(附葯:橘核、橘絡、橘葉、化橘紅)、青皮、枳實(附葯:枳殼)、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烏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櫞、玫瑰花、綠萼梅、娑羅子、薤白、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蟲、刀豆、柿蒂 九、消食葯 山楂、神曲、麥芽、稻芽(附葯:谷芽)、萊菔子、雞內金、雞矢藤、隔山消、阿魏 十、驅蟲葯 使君子、苦楝皮、檳榔、南瓜子、鶴草芽、雷丸、鶴虱、榧子 十一、止血葯 涼血止血葯 小薊、大薊、地榆、槐花(附葯:槐角)、側柏葉、白茅根、薴麻根、羊蹄 化瘀止血葯 三七、茜草、蒲黃、花蕊石、降香 收斂止血葯 白芨、仙鶴草、紫珠、棕櫚炭、血餘炭、藕節、檵木 溫經止血葯 艾葉、炮姜、灶心土 十二、活血化瘀葯 (一)活血止痛葯 川芎、延胡索、鬱金、姜黃、乳香、沒葯、五靈脂、夏天無、楓香脂 (二)活血調經葯 丹參、紅花(附葯:番紅花)桃仁、益母草、澤蘭、牛藤、雞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 (三)活血療傷葯 土鱉蟲、馬錢子、自然銅、蘇木、骨碎補、血竭、兒茶、劉寄奴 (四)破血消症葯 莪術、三棱、水蛭、虻蟲、斑蝥、穿山甲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葯 溫化寒痰葯 半夏(附葯:水半夏)、天南星(附葯:膽南星)、禹白附(附葯:關白附)白芥子、皂英(附葯:皂角刺)、旋覆花(附葯:金沸草)、白前、貓爪草 清化熱痰葯 川貝母、浙貝母、瓜萎、竹茹、竹瀝、天竺黃、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黃葯子、海蛤殼、海浮石、瓦楞子、礞石 止咳平喘葯 苦杏仁(附葯:甜杏仁)、紫蘇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馬兜玲、枇杷葉、桑白皮、葶藶子、白果(附葯:銀杏葉)、矮地茶、洋金花、華山參、羅漢果、滿山紅、胡頹子葉 十四、安神葯 重鎮安神葯 硃砂、磁石、龍骨(附葯:龍齒)、琥珀 養心安神葯 酸棗仁、柏子仁、靈芝、纈草、首烏藤、合歡皮(附葯:合歡花)、遠志 十五、平肝息風葯 (一)平抑肝陽葯 石決明、珍珠母、牡蠣、紫貝齒、代赭石、刺蒺藜、羅布麻、生鐵落 (二)息風止痙葯 羚羊角(附葯:山羊角)、牛黃、珍珠、鉤藤、天麻(附葯:密環菌)、地龍、全蠍、蜈蚣、僵蠶(附葯:僵蛹、雄蠶蛾) 十六、開竅葯 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 十七、補虛葯 補氣葯 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術、山葯、白扁豆、甘草、大棗、刺五加、絞股藍、紅景天、沙棘、飴糖、蜂蜜 補陽葯 鹿茸(附葯:鹿角、鹿角膠、鹿角霜)、紫河車(附葯:臍帶)、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續斷、肉蓯蓉、鎖陽、補骨脂、益智仁、菟絲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蟲夏草、胡蘆巴、韭菜子、陽起石、海狗腎(附葯:黃狗腎)、海馬、哈蟆油、羊紅膻 補血葯 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何首烏、龍眼肉、楮實子 補陰葯 北沙參、南沙參、百合、麥冬、天冬、石斛、玉竹、黃精、明黨參、枸杞子、墨旱蓮、女貞子、桑椹、黑芝麻、龜甲、鱉甲 十八、收澀葯 固表止汗葯 麻黃根、浮小麥(附葯:小麥)、糯稻根須 斂肺澀腸葯 五味子、烏梅、五倍子、罌粟殼、訶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糧 固精縮尿止帶葯 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櫻子、海螵蛸、蓮子(附葯:蓮須、蓮房、蓮子心、荷葉、荷梗)、芡實、刺蝟皮、椿皮、雞冠花 十九、涌吐葯 常山、瓜蒂、膽礬 二十、攻毒殺蟲止癢葯 雄黃、硫黃、白礬、蛇床子、蟾酥(附葯:蟾皮)、樟腦、木鱉子、土荊皮、蜂房、大蒜 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葯 升葯、輕粉、砒石、鉛丹、爐甘石、硼砂

㈢ 下消腎陰虧損型有哪些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

【臨床症狀】

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口乾舌燥,渴而多飲,形體消瘦,消谷善飢不甚明顯。舌紅瘦薄,少苔,脈細數。

【發病原因】

腎陽負責關門的開放,腎陰負責關門的閉合。陰陽平衡,開合有序,則二便正常。若腎陰虧虛,加之燥熱,則陽盛無制。陽盛則開門太過,水津直下,故尿頻數則量多。肺胃有燥熱,則水谷精微不能輸布,而直下於腎,腎失固攝,精微隨尿而出,則尿如脂膏且甜;水谷精微外泄,兼之虛火耗灼,則見消瘦。此時肺胃實火已衰,而以陰虛火旺為主,虛火不能如實火一樣腐熟消耗水谷,所以消谷善飢轉為不明顯。其舌紅瘦,少苔,脈細數,皆陰傷之外候。

【辨證確診】

下消者飲一溲二屬腎,尿液先是濁混,放久則底部沉積有膏液。下消兼有寒熱房癆,其溺出不臭反甜,此腎土之氣下瀉及溺,面浮如脂者此腎敗而精不禁不治。下消也兼有輕度的上消和中消症狀。

【中醫治法】

[治法]滋陰清熱固腎,兼補其肺。

[用葯]應選用益腎養陰清熱之葯物,如山葯、山萸肉、生地、熟地、澤瀉、丹皮、茯苓、枸杞子等。

[主方]六味地黃丸(湯):生地,山萸肉,山葯,茯苓,澤瀉,丹皮。生地、山萸肉、山葯滋腎陰兼益脾陰,茯苓、澤瀉健脾利濕,以防滋膩礙氣,丹皮清泄腎中虛火而不傷陰。水煎服。山萸肉、山葯用量宜大,方能攝精固腎,助陰氣閉合。

【中葯處方】

(1)生地黃飲

[主治]腎陰虛兼有氣虛者,臨床伴睏倦、乏力、氣短等見症。重用二地、二冬、石斛補腎益肺、滋陰生津,以人參、黃芪補氣生津,枳殼及枇杷葉肅降肺氣,澤瀉導虛火下行,甘草配合參芪兼調和諸葯。

[處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石斛6克,人參6克,黃芪10克,枳殼10克,枇杷葉10克,澤瀉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本方以補腎為主,兼顧肺脾,養陰而兼益氣,於消渴最宜。不過,石斛一味有升血糖作用,以少用或不用為好。

(2)補腎養血湯

[主治]益氣養血,扶陰助陽,活血化瘀,通腑泄濁。晚期糖尿病腎病。

[處方]黃芪、生地、熟地、仙靈脾、赤芍、白芍、川芎、佩蘭各15克,當歸、仙茅、枸杞子、澤瀉、澤蘭、葛根各10克,丹參、天花粉、生苡仁各30克,生大黃6~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個療程。

(3)益氣養陰補腎湯

[主治]益氣養陰活血,補腎舒肝健脾。主治糖尿病腎病。

[處方]生黃芪15~30克,枸杞子10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10克,丹皮10克,澤瀉30克,柴胡10克,白芍15~30克,白術10克,生苡仁30克,全蠍4克,水蛭10~15克。

[用法]水煎,每日一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個療程。

(4)黃芪湯

[主治]益氣養陰補腎。氣虛乏力,渴而不甚,舌質淡,苔薄少,脈細弱。

[處方]黃芪15克,五味子10克,人參10克,麥門外15克,桑白皮10克,枸杞子5克,甘草3克,粳米15克。

[用法]水煎服。

(5)太參子參湯

[主治]補脾滋腎。適用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注:即2型糖尿病)。

[處方]太參子參15克,淮山葯15~20克,北黃芪15~20克,枸杞12克,黑豆1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氣陰兩虛者,加漂白術10克,生地15克,地骨皮15克,玄參15克,沙參12克,女貞子12克;陰虛火旺者,加生地15克,白芍20克,沙參12克,天花粉12克,知母12克,葛根12克;陰陽兩虛者,加熟地24克,地骨皮15克,白芍15克,玄參15克,附片6克,棗皮6克,菟絲子12克。

(6)知柏地黃丸加味

[主治]補肝益腎,滋陰清熱。糖尿病並發高血壓(肝腎陰虛,相火偏亢)。

[處方]知母10克,黃柏8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0克,山葯10克,澤瀉12克,丹皮8克,茯苓10克,枸杞10克,菊花8克(後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周為1個療程。

(7)糖痿靈

[主治]滋腎養肝,健脾益氣。糖尿病性陽痿。

[處方]熟地、枸杞子、巴戟天、菟絲子、當歸、白芍、牡蠣、黃芪、白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三餐前半小時服,素有胃病者飯後服。14天為1個療程,中間不間斷。最少者服20劑。最多者服80劑。

【針灸治療】

[取穴]取足少陰經、足厥陰肝經穴為主。弱刺激。

[處方]太溪、腎俞、三陰交、肝俞、太沖、關元。

[方義]太溪乃腎之原穴。腎俞乃腎經經氣輸注之處。兩穴相用,補益腎氣、滋添腎陰;取三陰交以調肝、腎、脾三經之氣;肝俞、太沖以滋肝陰降肝火;關元固腎以濟下焦之虛憊。諸穴合用,共奏清熱降火,滋陰固腎之功效。

[做法]足三里、氣海、然谷可參酌配用。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下消以補腎填精為康復原則,可食用鮮洋蔥、冬蟲夏草、枸杞子、瘦豬肉、老雄鴨、蠶蛹、兔肉。

(2)忌食食物

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豬油、牛油、羊油、奶油、黃油等少用,最好不用。蛋黃和動物內臟如肝、腦、腰等含膽固醇相當高,應盡量少用或不用。

【食療葯膳】

(1)黃精蒸雞

[原料]黃精40克,黨參20克,山葯30克,凈嫩母雞1隻,蔥、姜、精鹽、辣椒各適量。

[做法]將雞宰殺去毛及內臟,用溫水洗凈,剁成塊,入沸水中燙一下,置大碗中,加蔥、姜、精鹽、辣椒和洗凈、切碎的黃精、黨參、山葯,加適量水,上蒸籠蒸至肉爛即成。

[功效]益氣補虛,滋腎潤肺。適宜於糖尿病屬肺腎陰虛型,症見咳嗽少痰、多飲多尿、口咽乾燥、腰膝酸軟者。

(2)洋蔥炒肉

[原料]鮮洋蔥50~100克,瘦豬肉50克。

[做法]先把豬肉煮熟,再放入洋蔥(切片)輕炒即成。

[功效]清熱化痰,健脾益腎,降低血脂。對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3)枸杞子燉兔肉

[原料]枸杞子30克,兔肉250克。

[做法]將上料加水適量燉湯。文火燉爛熟後,加食鹽少許調味。

[功效]滋補肝腎。適宜於糖尿病患者。

(4)豬胰海參蛋

[原料]豬胰1條,海參1個,雞蛋1隻。

[做法]將豬胰洗凈切片、海參泡發切片,二味用文火先燉,待熟爛後再將雞蛋去殼放入,加醬油和精鹽少許調味。

[功效]滋陰補腎。適宜於糖尿病,病症見多飲多尿者。

(5)清蒸茶鯽魚

[原料]活鯽魚500克,綠茶10克。

[做法]將綠茶塞入魚腹之內,置盤中上鍋清蒸,不加食鹽。

[功效]健脾益氣。是糖尿病患者良好的食療葯膳。

(6)山葯冬瓜汁

[原料]山葯30克,冬瓜100克,荷葉6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2劑。

[功效]滋陰補腎。腎陰虧損型。症見尿頻清長,稍置後尿面有如浮脂,腰酸無力,口乾,舌質紅,苔少,脈沉細而數。

(7)山葯燉豬肚

[原料]豬肚、山葯、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豬肚煮熟,再入山葯同燉至爛。稍加精鹽調味。

[功效]滋養肺腎。適用於消渴多尿等症。

(8)竹筍鱔魚

[原料]鱔魚500克,竹筍150克,核桃仁、精鹽、味精、醋、白糖、香油、薑汁各適量。

[做法]將鱔魚去內臟和骨,洗凈,切成馬鞍形。竹筍切成鋸齒形;將鱔魚和竹筍用沸水焯熟,在涼開水中過一下,放入盆中,加精鹽、味精、白糖、醋、薑汁、香油拌勻,放入裝飾好的盤中,將炸好的核桃仁同放盤中即可。

[功效]補虛助力,補風濕,強筋骨。適用於糖尿病,產後血虛,風寒濕痹,陽痿,早泄等症。

(9)黃精黑豆湯

[原料]黃精、黑豆各30克,蜂蜜半匙。

[做法]將黃精、黑豆洗凈,倒入砂鍋內,加冷水3大碗,浸泡10分鍾,用小火慢燉2小時,調入蜂蜜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強腎益胃,降血糖,降血壓。對食多易飢,形體消瘦的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或用於糖尿病的穩定期。

(10)豬脾蜜丸

[原料]豬脾7個。

[做法]將豬脾用瓦盆焙焦,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6克。

[功效]健脾攝精。適用於糖尿病。

(11)地黃花粥

[原料]地黃花適量,粟米100克。

[做法]將地黃花陰干,搗碎為末,每次用50克粟米煮粥,候熟,將地黃花末加入,攪勻,再煮沸即可。

[功效]滋腎,清熱,除煩,止渴。適用於消渴及腎虛腰痛。

(12)枸杞葉粥

[原料]鮮枸杞葉100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取枸杞葉洗凈加水300克,煮至200克時去葉,入糯米、白糖,再加水300克煮成稀粥。

[功效]補虛益精,清熱明目。適用於糖尿病以及虛勞發熱,頭暈目赤,夜盲症。

(13)蠶蛹粥

[原料]帶蠶蛹繭10個,大米適量。

[做法]用帶蠶蛹繭煎水,取汁去繭,然後加入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止渴,益腎。適用於消渴尿頻之糖尿病。

(14)山葯萸肉粥

[原料]淮山葯60克,山茱萸2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淮山葯、山茱萸煎取濃汁,去渣,再與粳米煮成稀粥。

[功效]滋陰固腎。主治下消。適用於小便頻,數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口乾舌燥,舌質紅,脈細數。

(15)桂黃漿粥

[原料]肉桂3~5克,熟黃地3~5克,韭菜汁適量(或鮮韭菜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肉桂、熟地黃煎取濃汁,分2份與粳米煮稀粥,粥沸後加入韭菜汁或鮮韭菜(洗凈切細),精鹽少許,煮成粥食。

[功效]溫陽補腎,固澀。主治下消症。

下消陰陽兩虛型的對症生活

糖尿病時間長了,特別是得病超過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那麼就會引起陰陽兩虛。

【臨床症狀】

小便頻數量多,混濁如脂膏,甚至飲一溲一,或夜尿頻多;面色黧黑,耳輪焦干,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不舉。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發病原因】

腎陰腎陽相互依賴,互生互根,腎陰虛日久,必損於陽,形成腎陰腎陽兩虛之證候。然消渴為病,陰虛為本,陰虛重於陽虛,所以腎之關門開多合少,故小便頻數,混濁如脂膏。腎虛日久,陰津不能榮養,則面色黧黑,耳輪焦干。腰為腎之府,內臟不充,腰失所養,則為腰膝酸軟。陽氣虧損,不能溫煦肢體,故畏寒肢冷。命門火衰,宗筋弛緩,則陽痿不舉,陰陽兩虛,故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此證候以陰虛為主,陽虛居次,但一旦陰虛及陽,則表現為晚期重症,當予重視。下消陰陽兩虛型多是上、中、下三消起初由於陰虛,繼之陰損及陽,導致氣陰兩傷,陰陽俱虛。

【辨證確診】

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自汗易感,咽干口渴,多尿,尿濁,舌紅或淡紅,脈細數無力。男子則陽痿,女子則月經不調。

【中醫治法】

[治法]滋陰溫陽,補腎固攝。

[用葯]應在滋腎陰的基礎上,參入溫陽之品,如巴戟天、仙茅、仙靈脾等。

[主方]金匱腎氣丸:熟地,山萸肉,山葯,雲苓,澤瀉,丹皮,肉桂,炮附子,仙靈脾,地骨皮,玄參,黃連。

【中葯處方】

(1)腎氣丸

[主治]本方為溫補腎陽之祖。方中六味地黃諸品調補腎陰,以附子、肉桂溫補腎陽。

[處方]熟地30克,山萸肉15克,山葯15克,澤瀉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肉桂6克,附子3克。

[用法]水煎服。本方於較多補陰葯之中,加用助陽葯,取陰中求陽之意,而且防止了溫陽葯燥熱之弊。

(2)鹿茸丸

[主治]方中鹿茸溫補元陽為主,配合人參、黃芪,大補元氣以助陽氣之化生,肉蓯蓉、補骨脂以壯腎陽;以熟地、山萸肉、玄參、五味子、牛膝滋補腎陰,兼以固腎;地骨皮清虛熱,茯苓健脾利濕,雞內金助脾胃消化,共成反佐。本方補腎陽選溫潤之鹿茸、肉蓯蓉為主,不取附子肉桂之燥熱,壯陽滋陰兩相呼應,作用較平和,適於陰陽兩衰、陰虛陽虛並重者。

[處方]鹿茸10克,人參30克,黃芪60克,麥冬30克,熟地60克,山萸肉30克,五味子30克,玄參30克,牛膝15克,肉蓯蓉30克,補骨脂30克,地骨皮30克,茯苓30克,雞內金15克。

[用法]製成水丸,每服6克,早中晚各服1次。

(3)右歸飲

[主治]小便頻數、混濁如膏,面色黧黑,腰膝酸軟,畏寒,舌淡、苔白,脈沉細。

[處方]附子9克,肉桂6克,龜板20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2克,山葯20克,枸杞子12克,澤瀉12克,杜仲12克,丹皮12克,龍骨30克,牡蠣20克,桑螵蛸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4)愈清散

[主治]補益肝腎,溫陽利水。糖尿病腎病。

[處方]鬼箭羽45克,枳椇子10克,威靈仙10克,荔枝核10克,桔梗15克,牛蒡子10克,姜黃10克,仙茅10克,仙靈脾10克,益母草45克,地骨皮30克,黃芪20克,分心木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療程。

(5)右歸丸

[主治]溫補腎陽,填精補血。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大便不實,甚則完谷不化,或小便自遺,或腰膝酸軟,下肢浮腫等。

[處方]大熟地240克,山葯(炒)120克,山茱萸(微炒)90克,枸杞(微炒)120克,鹿角膠(炒)120克,菟絲子(制)120克,杜仲(薑汁炒)120克,當歸90克,肉桂60~12克,制附子60~180克。

[用法]上方煉為蜜為丸,桐子大,或如彈丸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其效尤速(現代服法:配作蜜丸服,每丸約重15克,早晚各服1丸,開水送下。或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減,水煎服)。

(6)二仙湯

[主治]育陰助陽。糖尿病並發高血壓(陰陽兩虛)。

[處方]仙茅10克,淫羊藿12克,黃柏6克,知母8克,巴戟天10克,枸杞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周為1個療程。

(7)人參丹參湯

[主治]糖尿病性腎病。

[處方]人參10克,麥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6克,豬苓和茯苓各30克,澤瀉15克,葶藶子30克,丹參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療程。

【針灸治療】

[治法]以足少陰腎經穴為主。弱刺激。針刺補法(註: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補法用於各種虛證。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時間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後;提插時先淺後深,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時間短,以下插為主;進針慢,出針快;針尖隨經脈循行方向,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出針後按閉針孔。這些都是對患者進行補法針刺時需要注意的。),加灸。

[處方]太溪、腎俞、足三里、氣海、命門、胰俞。

[方義]腎俞、命門、太溪、氣海補腎陽,滋腎陰。足三里補後天以資先天。胰俞為治消渴效穴。

[做法]眩暈者,加太沖透湧泉。失眠者,加神門、三陰交。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陽虛病症者宜食熱性的食物,陰虛病症者宜食涼性食物,而陰陽兩虛或陰陽不虛病症者,則宜食平性食物。常見的平性食物有:豌豆、黑大豆、赤小豆、蠶豆、黃豆、粳米、玉米、白薯、馬鈴薯、洋蔥、藕節、黃花菜、薺菜、香椿、茼蒿、圓白菜、芋頭、扁豆、胡蘿卜、白菜、豆豉、百合、荷葉、橄欖、無花果、李子、葡萄、白木耳、木耳、香菇、黑芝麻、榛子、南瓜子、落花生、白果、蓮子、桃仁、李仁、酸棗仁、香榧子、芡實。

(2)忌食食物

盡管豬肺、豬心、豬肉、豬腎、豬蹄、牛肉、鵝肉、白鴨肉、鵪鶉、鵪鶉蛋、蜂蜜、蜂乳、燕窩、雞蛋、鵝蛋、牛奶、白砂糖等食物也屬於中性食物,但糖尿病患者要慎食。

【食療葯膳】

(1)海帶排骨

[原料]海帶100克,豬排骨250克,蔥、姜、鹽各適量。

[做法]海帶用溫水泡發洗凈,切成絲狀備用。排骨洗凈切塊,入鍋中,加蔥、姜,加水適量,共煮沸,撇去浮沫,煮20分鍾,加入海帶及鹽,煮沸10分鍾即可。

[功效]益腎滋陰,強骨補髓,降血糖。適宜於腎虛型糖尿病並發骨質疏鬆症者。

(2)蒜醋鯉魚

[原料]鯉魚1條,糖、醬油、黃酒適量,蒜25克,姜、韭菜、醋各適量。

[做法]先將魚的鰓鱗內臟去掉,洗凈,切塊,用素油煎黃,烹醬油少許,加糖、黃酒適量,加水煨燉至熟,收汁後,盛平盤,上撒姜、蒜、韭菜和澆醋少許即可。

[功效]補腎納氣,止咳平喘,降糖,利水。適宜於體虛久咳、氣喘、胸滿不舒、糖尿病腎病。

(3)玉竹蒸海參

[原料]水發海參50克,火腿肉25克,玉竹、天門冬、香菇各15克。

[做法]將水發海參洗凈,剖成數段,切成長絲狀;火腿肉切成薄片;玉竹和天門冬洗凈後分別切成薄片;香菇用溫水泡發,洗凈後切成細條狀。將海參裝入蒸盆內,抹上精鹽、醬油少許,香菇條及玉竹、天門冬片分放在海參四周,火腿片蓋在上面,在海參周圍順序碼放,加入雞湯適量,入籠用大火蒸45分鍾即成。

[功效]滋補肝腎,潤燥止渴,降血糖。適宜於腎陰虧虛型糖尿病患者,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屬陰陽兩虛、燥熱傷肺者亦有較好的療效。

(4)油燜香菇

[原料]干香菇12朵,花生油、精鹽、味精、白糖、醬油、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干香菇用溫水泡發,然後去蒂洗凈。將花生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香菇,爆香後加入精鹽、糖、醬油,再加適量水,加蓋改用文火燜至水分將干時,用澱粉勾芡,放入味精,混勻,起鍋即成。

[功效]擴張血管,補腎養血。適宜於腎炎、高血糖病、血管硬化、貧血等症。

(5)破故豆蔻蛋

[原料]雞蛋3枚,破故紙30克,肉豆蔻15克。

[做法]先將雞蛋用清水煮沸,撈出打破外皮,與破故紙、肉豆蔻同煮20分鍾即成。

[功效]溫腎健脾,澀腸止瀉。適宜於糖尿病性腹瀉屬脾腎兩虛者,症見形肢冷、腰膝或少腹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瀉等。

(6)銀耳燉豆腐

[原料]銀耳50克,嫩豆腐250克。

[做法]將銀耳用溫水泡發,洗凈,放在沸水鍋中焯透,撈出後撒成片狀備用。嫩豆腐用清水漂洗後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待用。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七成熱,加蔥花、薑末煸炒出香,倒入豆腐小塊,輕輕翻炒,加銀耳片,翻炒均勻,加清湯(或清水)500毫升,改用小火煨煮40分鍾,待豆腐漂浮湯面、銀耳呈黏糊狀時,加適量精鹽、味精,拌勻即成。

[功效]滋陰補虛,清熱生津,降血糖。適宜於腎陰虧虛型糖尿病。

(7)韭菜炒蝦肉

[原料]鮮蝦肉500克(干蝦肉250克),韭菜150克,鹽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用水泡軟干蝦肉或直接將鮮蝦肉洗凈備用。韭菜洗凈切段。鍋置旺火上,加油適量燒熱,將蝦肉與韭菜同入鍋內炒熟,加鹽等調味品即成。

[功效]益腎興陽。適宜於腎陽不足型糖尿病並發性冷淡者。

(8)豬胰煲山葯

[原料]豬胰1條,山葯60克,鹽適量。

[做法]將豬胰洗凈切塊,和山葯共和水煮湯。加食鹽調味。

[功效]益氣養陰,健脾補腎。

(9)紅燒鱔魚

[原料]鱔魚500克,水發玉蘭片100克,蔥段5克,薑片3克,蒜瓣5克,紹酒10克,白糖5克,醬油8克,醋5克,鹽3克,味精1克,花生油100克。

[做法]將鱔魚摔昏,用錐子將鱔魚釘在長條木板上,左手理直鱔魚,右手持厚背小刀從頜下切開,從骨邊下刀,劃至鱔尾,脊骨與鱔肉即分離,用小刀將鱔魚切成4厘米長的片段。將玉蘭片切成4厘米長、2厘米寬、0.3厘米厚的片;炒鍋置於火上,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將鱔片煸炒,表面略焦,倒入漏網瀝油;炒鍋放入花生油,燒至六熟,下玉蘭片略炸一下再放入鱔魚片。蔥段,烹紹酒,下醬油、醋合炒、然後放入清湯燜一分鍾,加入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淋芝麻油即可。

[功效]補中氣,溫補腎陽。鱔魚中含有黃鱔魚素A和B具有顯著降血糖作用。實驗證實黃鱔魚素對正常血糖無明顯影響,但對高血糖有類似胰島素作用,故有調節血糖作用。

㈣ 您好!我爸爸今年73歲,過年後查出肺癌全身多處骨轉移,看您給別人的答復建議用中葯,請問用什麼中葯呢

多處骨轉移,說明是晚期了。
點擊我的名字再點擊左上角的用戶資料,可看到資料。
癌症無論手術與否、放化療與否,都應該吃葯(中葯),中西醫結合。這一條是肯定的(早期的話可手術,晚期手術是幫倒忙。晚期的話手術是無任何價值的,並且是起反作用,會更快。晚期擴散、轉移了,意思就是癌不是局限於一個部位,身體的許多部位都有,血流中更多,這種情況下手術有何作用?只能激化得更快)
平時我們老說「中西醫結合」,遇到這種大病的時候,是真正應當中西醫結合的時候了,應當綜合治療,不要單用一種方法。
並且,癌症是終身疾病(癌細胞沒擴散時,可以切除,但是就算是切得再干凈,也總是體內存在癌細胞的,隨著時間的積累,復發率是高的。所以說,癌症是終身疾病),一定要堅持服葯,不能認為手術了、化療了就萬事大吉不管了(手術、化療結束之後,仍然任重道遠,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復發了。這是個醫學常識。許多患者,就是覺得已經手術切掉了,並且醫生明確地說了「手術成功」,就以為是病好了。這明顯是缺乏醫學常識,結果就吃了這方面的虧)。應該在手術後吃葯,不停葯的話,能不復發,已經是謝天謝地很了不起的成績了,何況不吃葯。
中葯可充分考慮。用化瘀散結、解毒消腫,針對疙瘩、腫瘤類的中葯丸來治。找對了葯則會者不難。筆者因工作關系,深知中葯魅力,親眼目睹了大量乳腺癌、淋巴癌、腦瘤、胃癌、腸癌、食道癌等被中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驗證了祖國中醫葯的獨特之處。中葯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上,對於抵制癌細胞的發展,縮小腫瘤體積,減輕病人的痛苦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患病部位皮膚顏色的改變,患者感覺身上有勁了,飯量增加了,等等方面,對比效果患者更是滿意。旨在化瘀散結、解毒消腫,消縮疙瘩、腫塊效果顯著,至於單純的消除積液、水腫,自不必說,如腦瘤引起的腦積水,肺結核引起的肺積水,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積液;至於單純的止痛,那是在消縮腫塊的過程中附帶的一個功能。如果已手術、化療過,中葯的一個明顯的作用就是對於患者各種不舒服的症狀都在短期內會有明顯減輕改善。
平時要注意別吃辛辣的,以及油炸的、燒烤的,這些屬燥熱類的食品。還要會調節情緒,焦慮生氣上火、勞累對這病沒有好處。

㈤ 原發性晚期肺癌怎樣治療才有可能康復急求答復,希望各位好心人建議下,或者有類似經歷的談談更好!

從醫學上來說,晚期癌症都沒有治癒的可能了。希望你好運。

㈥ 石斛、生地黃加上麥冬,對身體能起到什麼作用

麥冬和石斛搭配食用禁忌

1.合適人群:工作壓力導致陰虛火旺的人群,需要腸胃養生的亞健康人群。

2.不適人群:孕婦、嬰幼兒、脾胃虛寒的人。

3.適宜搭配:枸杞、陳皮、肉類、天冬、魚膠等。

4.不宜搭配:金銀花、魚腥草、綠豆、蘿卜等。

㈦ 請問這幅中葯起什麼作用

隨症加減用葯
一,發熱
1、外感風寒-----麻黃,桂枝,荊芥,防風,蘇葉,羌活,白芷,
2、外感風熱-----桑葉,菊花,薄荷,蟬蛻,蔓荊子,
3、溫病-----(衛分)或熱毒,銀花,連翹,牛蒡子,大青葉,板蘭根,
4、熱入營血-----(營分)生地,丹皮,元參,赤芍,
5、火毒-----川連,黃柏,黃芩,枝子,
6、少陽證-----柴胡,黃芩,
7、陽明氣分證-----石膏,知母,花粉,
8、陽明腑實證-----大黃,芒硝,元明粉,
二,一切頭痛
1、外感風熱-----菊花,蔓荊子,薄荷,蟬蛻,
2、外感風寒-----羌活,荊芥,白芷,藁本,細辛,
3、鼻淵頭痛-----蒼耳子,辛荑,薄荷,白芷,
4、濕邪頭痛-----藿香,蒼術,防風,羌活,
5、肝熱頭痛-----龍膽草,夏枯草,枝子,黃芩 ,
6、肝陽上亢-----石決明,草決明,鉤藤,菊花,
7、痰厥頭痛-----川芎,細辛,南星,陳皮,雲苓,半夏,枳實,甘草,
8、少陽頭痛-----(偏頭痛)柴胡,黃芩,玉竹,
9、太陽頭痛-----(後頭痛)川芎,麻黃,羌活,獨活,
10、少陰頭痛-----(前額痛)升麻,石膏,白芷,葛根,(此條「少陰」應為「陽明」)
11、太陰頭痛-----蒼術,半夏,南星,
12、少陰頭痛-----麻黃,附片,細辛,
13、厥陰頭痛-----(頭頂痛)人參,吳萸,藁本,生薑,大棗,
14、氣虛頭痛-----黃芪,人參,炒白術,升麻,
15、血虛頭痛-----當歸,熟地,炒白芍,川芎,首烏,雞血藤,
16、陰虛頭痛-----元參,山萸,白芍,枸杞,玉竹,女貞子,生地,
17、陽虛頭痛-----鹿茸,鹿角膠,附子,肉桂,蓯蓉,巴戟,仙靈脾,
18、頑固頭痛-----全蠍,白姜蠶,白附子,蜈蚣,
三,眩暈
1、外感眩暈-----川芎,天麻,半夏,羌活,桔紅,茯苓,甘草。生薑,
2、內傷眩暈-----人參,當歸,茯苓 ,棗仁,菊花,天麻,桔紅,
3、肝風內動-----菊花,鉤藤,天麻,地龍,薄荷,
4、肝陽上亢-----珍珠母,代赭石,石決明,龍骨,牡勵,
5、肝熱眩暈-----夏枯草,菊花,龍膽草,草決明,
6、氣虛眩暈-----黃芪,黨參,升麻,人參,
7、血虛眩暈-----當歸,熟地,首烏,白芍,
8、腎陽虛暈-----鹿茸,紫河車,鎖陽,仙靈脾,仙茅,
9、氣滯頭暈-----木香,丁香,砂仁,桔皮,花苓 ,炒白術,
10、痰濕頭暈-----半夏,陳皮,茯苓,白術,
四,咽喉痛
1、外感風熱-----牛旁子,蟬蛻,薄荷,元參,竹葉,
2、肺氣不利-----射干,桔梗,麥冬,
3、肺胃熱盛-----山豆根,牛黃,馬勃,通大海,花粉,
4、熱毒-----銀花,連翹,板蘭根,枝子,
5、失音-----通大海,川貝,冬花,
五,口舌痛
1、心胃火盛-----川連,枝子,石膏,黃芩,木通,竹葉,燈心。
2、肺胃陰虛-----生地,元參,石膏,玉竹,沙參,麥冬,
3、虛火上炎-----元參,生地配肉桂,
4、陽明腑實-----大黃,芒硝,元明粉,
六,口感
1、口渴-----花粉,葛根,蘆根,沙參,
2、口苦-----龍膽草,茵陳,枝子。
3、口甜-----川連,黃芩,枝子,石膏,佩蘭,茯苓 ,竹葉,
4、口臭-----炒黃芩 ,川連,木通,連翹,蓽卜,各香,砂仁,川朴,檳榔,
七,牙痛
1、牙齒腫痛-----當歸,生地,丹皮,升麻,川連,防風,荊芥,石膏,
2、胃火牙痛-----升麻,川連,生地,當歸,丹皮,生石膏,大黃,芒硝,甘草。
3、風火牙痛-----羌活,防風,藁本,白芷,川芎,薄荷,細辛,生地,
4、蟲牙痛-----元參,生地,川連,川椒,細辛,白芷,烏梅,薄荷,
5、陰虛牙痛-----熟地,生石膏,麥冬,牛膝,知母,
6、牙齒腐爛-----蘆薈,胡黃連,枝子,牛蒡子,銀柴胡,桔梗,川軍,玄參,薄荷,
八,鼻疾
1、鼻流清涕-----石膏,玉米,辛荑,麻黃,赤芍,桔梗。
2、鼻流臭涕-----蒼耳子,白芷,黃芩,膽草,知母,牛旁子。
3、鼻流濁涕-----蒼耳子,辛荑,白芷,薄荷,各香。
4、鼻流黃涕-----黃芩,枝子,銀花,魚腥草,蒼耳子,辛荑,知母,防風。
5、鼻衄-----生石膏,茅根,側柏葉,茜草根,淮牛膝,生地。
6、鼻內生瘡-----黃芩,麥冬,炙桑皮,扼子,連翹,赤芍,桔梗,荊芥,薄荷,甘草。
九,耳疾
1、腎虛耳鳴-----熟地,山葯,山萸,雲苓,澤瀉,丹皮,磁石,五味子,
2、肝火耳鳴-----龍膽草,澤瀉,牛膝,黃芩。
3、突然耳聾-----知母,生石膏,柴胡,香附,路路通,甘草,
4、耳內流膿-----銀花,連翹,枝子,柴胡,黃芩,防風,荊芥,當歸尾,赤芍,
5、耳內生肉-----當歸,川芎,炒白芍,靶子,柴胡,丹皮,黃芩,川連,牛蒡子,生石膏,甘草。
6、耳底瘡-----銀花,連翹,薄荷,桔梗,蒲公英,菊花,路路通。
7、耳癢-----熟地,生地,天冬,麥冬,玄參,鬱金,澤瀉,甘草,
十,目疾
1、眼流淚-----蓯蓉,熟地,山葯,菊花,丹皮,澤瀉,
2、眼前黑花-----磁石,菟絲子,遠志,神曲,石斛,蓯蓉,熟地,
3、肝火上沖-----龍膽草,枝子,黃芩,夏枯草,秦皮,
4、風熱目翳-----蒙花,谷精草,草決明,木賊,蟬蛻,青葙子,菊花,
5、肝腎虛-----熟地,女貞子,枸杞,復盆子,白芍,黑豆,
6、瞳孔散大-----山萸肉,五味子,知母,菟絲子,枸杞,
7、瞳孔縮小-----元參,丹皮,
8、白內障-----菟絲子,五味子,谷精草,
9、只能視上物-----(腎陽不足)酒當歸,黃芩,熟地,麥冬,五味子,人參,柴胡,枳殼,枸杞,
10、只能視下物-----夜明砂,石決明,蟬蛻,當歸,木賊,
11、肝虛雀目-----柴胡,白芍,熟地,茯苓,菊花,細辛,防風,甘草,
12、眼不能遠視-----(氣虛血明)生地,麥冬,枳殼,菊花,
13、眼不能近視-----(血虛氣明)人參,遠志,菖蒲,茯芩,
14、視物異色-----人參,黃芪,蔓荊子,黃柏,白芍,葛根,升麻,炙甘草,
15、目眩-----熟地,菟絲子,車前子,杞子,菊花,
十一,胸脅痛症
1、氣滯痛-----薤白,瓜萎,枳殼,桔梗,橘葉,烏葯,木香,
2、淤血痛-----丹參,乳香,沒葯,桃仁,紅花,五靈脂,蒲黃,
3、痰阻痛-----白芥子,瓜萎仁,半夏,陳皮,枳實,
4、陽虛寒凝痛-----桂枝,肉桂,制川烏,附子,
5、脅痛-----(左痛)柴胡,陳皮,川芎,赤茯芩,枳殼,木香,甘草,香附,(右痛)桔梗,陳皮,枳殼,鬱金,
十二,嘔吐呃逆
1、胃寒-----半夏,陳皮,丁香,柿蒂,砂仁,良姜,乾薑,吳萸,
2、胃熱-----竹茹,批杷葉,枝子,赭石,
3、痰濕-----半夏,陳皮,生薑,茯芩,
4、傷食-----山楂,萊腹子,炒麥芽,炒谷芽,神曲,
5、一般嘔吐-----藿香,半夏,橘皮,雲芩,川朴,枳實,伏龍肝,甘草,生薑,
6、一般呃逆-----旋復花,赭石,半夏,黨參,陳皮,砂仁,甘草,生薑,
十三,腹痛胃脘痛
1、寒痛-----乾薑,高良姜,吳萸,附子,肉桂,烏葯,小茴香,
2、熱痛-----川黃連,枝子,黃柏,川楝子,
3、虛痛-----黃芪,黨參,炒白術,炙甘草,
4、寒積實痛-----附子配大黃,乾薑配大黃,
5、氣滯痛-----木香,厚朴,枳殼,枳實,砂仁,香附,烏葯,沉香,檀香,
6、血淤痛-----元胡,五靈脂,沒葯,丹參,蒲黃,
7、蟲痛-----烏梅,使君子,檳榔,川椒,
8、食痛-----山楂,萊菔子,炒麥芽,炒神曲,雞內金,
十四,消化異常
1、食慾不振-----砂仁,木香,焦三仙,
2、消化不良-----炒麥芽,炒扁豆,雞內金,五穀蟲,焦山楂,神曲,木香,
3、痞滿腹脹-----丁香,木香,沉香,砂仁,檳榔,青皮,陳皮,二丑,
4、吞酸-----川黃連配吳萸,烏賊骨配浙貝母,煅瓦楞子,
5、嘈雜有佘-----川連,枝子,白芍,神曲,橘皮,雲芩,白術,
6、嘈雜不足-----當歸,白芍,川連,人參,白術,雲芩,神曲,甘草。
十五,腰痛
1、腎虛腰痛-----杜仲,川續斷,桑寄生,狗脊,懷牛膝,巴戟,
2、氣滯腰痛-----(閃挫)當歸,官桂,玄胡,杜仲,小茴香,木香,
3、風濕腰痛-----獨活,羌活,防風,桑寄生,狗脊,木瓜,稀薟草,威靈仙,
4、寒濕腰痛-----乾薑,蒼術,細辛,附子,肉桂,
5、血淤外傷-----乳香,沒葯,川牛膝,三七,桃仁,紅花,
十六,四肢關節痛
1、風濕痛-----羌活,防風,細辛,木瓜,威靈仙,海桐皮,秦皮,
2、寒痛-----制川烏,制草烏,附子,桂枝,
3、經絡阻滯痛------雞血藤,絡石藤,青風藤,威靈仙,地龍,
十七,部位引經葯
1、肩部———姜黃,
2、上肢———炙桑皮,桂枝,羌活,
3、下肢-----牛膝,木瓜,
4、膝關節-----牛膝,松節,
十八,四肢痛,關節腫
1、濕在表-----白術,蒼術,羌活,防風,川芎,獨活,桂枝,
2、濕在里-----白術,蒼術,雲芩,澤瀉,陳皮,半夏,神曲,炙草。
3、濕在上-----玉米,杏仁,桑皮,藁本,荊芥,橘紅,半夏,雲芩。
4、濕在下-----白術,蒼術,防風,防己,羌活,澤瀉,玉米,牛膝。
十九,失眠
1、心虛---炒棗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歡花,合歡皮。
2、心神不定---龍骨,龍齒,遠志,茯神,牡蠣,磁石,琥珀。
3、痰濁壅滯---遠志,菖蒲,半夏,茯神。
4、火熱擾心---川黃連,梔子,竹葉,木通,燈芯。
5、心腎不交---肉桂配川連,遠志。
6、用腦過渡---茯神,熟地,遠志,炒棗仁,當歸,元肉,珍珠母。
二十,心悸
1、心氣虛-----人參,黨參,黃芪,炙草,
2、心血虛-----(陰)酸棗仁,柏子仁,當歸,首烏,阿膠,麥冬,五味子,
3、心陽虛-----桂枝,肉桂,附子,
4、痰濕-----半夏,茯神,遠志,
二十一,自汗,盜汗
1、氣陽虛-----人參,黃芪,炒白術,附子,五味子,牡勵,炙甘草,
2、血陰虛-----地黃,黃柏,知母,白芍,當歸,麥冬,龜板,
3、汗出不止-----白芍,生地,黃芪,當歸,川連,五味子,棗仁,
4、諸經出汗-----防風,炙黃芪,焦術,肉桂,酒白芍,附子,棗仁,
5、常用斂汗葯-----浮小麥,麻黃根,五味子,山萸肉,煅牡蠣,烏梅,
二十二,水腫
1、皮水-----東瓜皮,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芩皮,白茅根,車前子,玉米須,
2、水腫兼內熱-----澤瀉,車前子,滑石,豬芩,茯苓,
3、水腫兼氣滯-----大腹皮,陳皮,檳榔,
4、水腫兼表證-----麻黃,浮萍草,蘇葉,
5、水腫兼血淤-----澤蘭,益母草,琥珀,白茅根,
6、氣虛水腫-----黃芪,炒白術,茯苓,
7、陽虛水腫-----肉桂,桂枝,附子,
二十三,咳嗽
1、風寒咳嗽-----麻黃,蘇葉,杏仁,紫苑,
2、風熱咳嗽-----桑葉,菊花,桔梗,批杷葉,
3、寒痰咳嗽-----半夏,陳皮,冬花,乾薑,細辛,旋復花,
4、熱痰咳嗽-----瓜蔞,蔞仁,天竺黃,桑白皮,貝母,
5、燥咳------沙參,麥冬,天冬,貝母,百部,
6、肺虛久咳-----訶子,炙粟殼,烏梅,五味子,人參,
7、痰喘-----白芥子,蘇子,萊菔子,葶藶子,杏仁,冬花,
二十四,泄瀉
1、水瀉-----白術,蒼術,茯苓,車前子,澤瀉,滑石,
2、寒瀉-----煨生薑,乾薑,吳萸,
3、濕熱-----川黃連,黃芩,秦皮,黃柏,
4、脾虛-----白術,炒山葯,炒蓯米,炒扁豆,黨參,
5、脾腎陽虛-----補骨脂,肉豆叩,五味子,乾薑,肉桂,
6、傷食-----炒神曲,焦山楂,萊腹子,雞內金,
7、久瀉滑脫-----赤石脂,禹佘糧,煨訶子,煨肉叩,炙粟殼,烏梅,
二十五,便秘
1、熱結-----大黃,芒硝,元明粉,蘆薈,
2、寒結-----巴豆,硫黃,
3、津枯-----元參,麥冬,生地,
4、血虛-----當歸,熟地,生首烏,
5、氣秘-----枳實,枳殼,厚朴,檳榔,
6、虛秘-----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鎖陽,蓯蓉,
7、老年習慣便秘-----肉蓯蓉,蕃瀉葉,萊腹子,厚朴,
8、頑固性便秘-----熟地,當歸,川芎,白芍,枳殼,火麻仁,杏仁,厚朴,川軍,柴胡,甘草 ,
二十六,淋症
1
2、濕熱淋-----豬苓,滑石,車前子,木通,淡竹葉,
3、血淋-----大小薊,茅根,琥珀,生地,蒲黃,藕節,滑石,車前子,
4、石淋-----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冬葵子,琥珀,滑石,
5、膏淋-----草蔻,石葦,黃柏,菖蒲,車前子,蒼術,蓮子心,茯苓,滑石,
6、勞淋-----黨參,黃芪,白術,山葯,雲苓,熟地,女貞子,知母,黃柏,金櫻子,
7、氣淋-----沉香,石葦,滑石,赤芍,瞿麥,冬葵子,烏葯,柴胡,當歸,
二十七,遺尿多尿
1、腎虛遺尿-----桑螵蛸,海螵蛸,當歸,桑寄生,白芍,生龍骨,人參,
2、氣陷遺尿-----黃芪,黨參,當歸,升麻,山萸肉,桑螵蛸,益智仁,
3、腎陽虛多尿-----菟絲子,肉蓯蓉,附子,桑螵蛸,五味子,牡勵,
4、腎氣不攝-----桑螵蛸,龜板,龍骨,遠志,菖蒲,人參,
二十八,遺精
1、心腎不交-----知母,黃柏,熟地,山葯,山萸,茯苓,澤瀉,金櫻子,龍骨,丹皮,
2、腎虛有固-----蓮須,五味子,芡實,金櫻子,山萸肉,山葯,熟地,
3、濕熱下注-----蒼術,黃柏,萆解,滑石,茯苓,澤瀉,車前子,蓮子心,甘草。
4、心脾兩傷-----黨參,黃芪,炒白術,茯苓,遠志,木香,金櫻子,芡實,炒棗仁,當歸,
二十九,痛經
1、血淤-----川芎,當歸尾,赤芍,紅花,桃仁,丹參,
2、氣滯-----香附,木香,烏葯,沉香,元胡,厚朴,
3、虛寒-----吳萸,當歸,川芎,白芍,黨參,桂枝,阿膠,艾葉,巴戟,熟地,
4、濕熱下注-----小茴香,乾薑,元胡,沒葯,當歸,川芎,肉桂,蒼術,茯苓,蒲黃,五靈脂,
5、肝腎虛損-----當歸,白芍,山萸,巴戟,阿膠,山葯,甘草,
6、氣血兩虛-----黨參,黃芪,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香附,艾葉,砂仁,
三十,帶下
1,脾虛(白帶)-----白術,蒼術,黨參,山葯,白芍,陳皮,柴胡,車前子,
2、腎虛(清帶)-----菟絲子,黃芪,桑螵蛸,附子,牡仲,補骨脂,
3、濕熱(黃帶)-----當歸,白芍,柴胡,雲苓,白術,茵陳,枝子,車前子,甘草,
4、寒濕帶下-----蒼術,白術,炒山葯,小茴香,巴戟,
5、室女白帶-----二地,丹皮,女貞子,旱連草,椿根皮,續斷,桑寄生,菟絲子,香附,
6、常用止帶葯-----芡實,海螵蛸,白果,椿根皮,煅龍牡,
三十一,胎前疾病
1、惡阻-----砂仁,炒白術,陳皮,香附,烏葯,木香,生薑,
2、胞阻-----當歸,炒白芍,川芎,茯苓,炒白術,元胡,桑寄生,
3、子腫-----炒白術,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陳皮,
4、子嗽-----(胎火上逆)百合,紫苑,桔梗,麥冬,炙桑皮,竹茄,
5
6、子癔-----鉤藤,桑寄生,人參,茯神,當歸,菖蒲,菊花,桔梗,
7、子淋-----生地,木通,甘草 ,竹葉,元參,麥冬,黃芩,黑枝子,
8、子嗚-----人參,黃芪,麥冬,當歸,橘皮,花粉,
9、胎傷腹痛-----人參,黃芪,杜炭,續斷,砂仁,
10、突然腰痛下血-----黃芪,當歸,地榆,杜仲,續斷,膠珠,艾炭,白術,黃芩,
三十二,胎動不安
1、氣滯-----蘇梗,砂仁,
2、血虛-----阿膠珠,熟地,
3、脾虛-----炒白術,黨參,
4、蘊熱-----黃苓,
5、腎虛-----續斷,桑寄生,菟絲子,杜仲,
三十三,產後缺乳
1、氣血虛弱-----人參,黃芪,當歸,麥冬,通草,桔梗,豬蹄,
2、肝鬱氣滯-----炮甲珠,王不留行,通草,青皮,柴胡,當歸,白芍,川芎,生地,
三十四,產後腹痛
1、血虛-----當歸,熟地,阿膠,人參,山葯,續斷,麥冬,肉桂,甘草,
2、血瘀-----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益母草,乳香,炙甘草,黃酒,
三十五,產後出汗
1、氣虛出汗-----黃芪,白術,防風,防風,熟地,煅牡勵,麻黃根,浮小麥,
2、陰虛盜汗-----人參,麥冬,黃芪,白術,防風,山萸肉,五味子,煅牡勵,
三十六,惡露不絕
1、氣虛-----人參,黃芪,白術,鹿膠,艾葉,橘皮,升麻,柴胡,姜棗,
2、血熱-----熟地,白芍,生地,山葯,川斷,阿膠,旱連草,海螵蛸,
3、血淤-----當歸,川芎,桃仁,炮姜,丹皮,益母草,
三十七,產後發熱
1、感染邪毒-----銀花,公英,地丁,蒲黃,五靈脂,丹皮,赤芍,魚腥草,益母草,
2、血淤-----當歸,川芎,桃仁,炮姜,丹參,丹皮,益母草,炙草,
3、外感-----柴胡,黃芩,黨參,半夏,甘草 ,生薑棗,
4,血虛-----八珍湯減川芎加黃芪。

㈧ 請問這葯方治療肺癌有效嗎

肺癌的中醫葯治療
發表時間:2008-11-24發表者:賀用和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肺積)

2.1 肺脾氣虛型:久嗽痰稀、胸悶氣短、腹脹納呆、惡心欲吐,便溏或便秘、疲乏、四肢無力、懶言語低,脈沉細或濡,舌質淡苔薄,邊有齒痕。該證型多出現在肺癌患者化療期間、或晚期肺癌伴大量胸腔積液、或伴肝轉移、或伴大量惡性腹水。化療期間的症狀比較容易控制,而且隨著化療的結束化療引起的毒副作用也會逐漸減輕並消失;但腹腔轉移引起的相關症狀就難以控制和治癒,預後極差。該證型表現為虛實夾雜,虛指肺氣虛、脾氣虛為主,實指痰濁水飲內停,肺失宣降,胃失和降。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氣虛陽虧表現:自汗,心悸心慌,肢涼喜溫,惡寒怕冷,四肢腫脹,大便滑脫等症。

治法:補益肺脾為主,注意化痰祛濁、宣肺止咳、和胃降逆、攻逐水飲等。方葯:四君子湯合保和丸加減: 黨參20g,白術15g,茯苓15g,法半夏9g,陳皮9g,川貝母9g,桔梗9g,瓜蔞12g,杏仁9g,厚朴9g,生苡仁30g,炒山楂15g,炒萊菔子12g。伴陽虛飲停或肢腫,可選附子理中湯或真武湯加減。

2.2 肺陰虛型:乾咳、或咳嗽痰少、或咯血絲痰、食少納差、心胸煩熱、潮熱盜汗、口乾口渴、大便秘結、舌赤少苔、或舌體瘦小、苔薄。該證型多出現在肺癌早中期、或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可伴內熱或火毒熾熱:發熱,面紅目赤,咯黃痰,喉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煩躁失眠等症。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多可並發放射性肺炎一症,表現為持續性咳嗽,或咯黃痰,喉癢不適,口咽干,心胸憋悶,嚴重者出現喘促,動則明顯,高熱等。

治法: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為主,或配清瀉肺熱或清熱瀉火解毒。方葯:百合固金湯加減。麥冬12g,生地黃15g,牡丹皮15g,玄參12g,山葯15g,百合20g,石斛12g,桔梗9g,浙貝母12g,全瓜蔞15g,夏枯草12g。肺熱熾盛者可加黃芩15g,桑白皮15g,生石膏30g,酒大黃12g。早中期肺癌患者經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後部分病例可以痊癒,但放療所致放射性肺炎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變主要是肺熱熾盛、津虧陰傷、瘀毒損絡,在放療的病程中各有側重出現,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瀉肺熱,生津潤燥,化瘀解毒,沙參麥門冬湯或竹葉石膏湯加減:銀花12g,連翹15g,竹葉9g,沙參15g,麥冬12g,百合20g,丹皮15g,赤芍15g,酒大黃12g,桔梗12g,生石膏30g,甘草6g。

2.3 氣滯血瘀型:氣促胸悶、心胸刺痛或脹痛、咯血痰、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失眠、唇暗、面色晦暗、脈弦或澀、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該證型多見於早中期肺癌患者,腫瘤侵犯胸壁或縱膈多可導致胸背部或腋下疼痛不適。實證為主,正氣虧損不明顯。中晚期患者多兼夾此證型,乃虛實夾雜之證,需加區別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通絡為主,注意分別配合化痰散結,瀉熱通便,益氣養血等治法。方葯: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2g,赤芍12g,桃仁9g,柴胡9g,枳實9g,川芎12g,紅花8g,桔梗12g,元胡9g,川牛膝12g,白芷9g,葛根15g,桑枝15g,姜黃10g。痰濁涌盛加半夏9g,瓜蔞15g,貝母12g;大便秘結加生大黃9g,玄參15g;氣血虧損加黃芪20g,黨參15g,菟絲子15g,黃精15g;瘀熱甚者加山梔15g,連翹15g,酒大黃12g;咯血痰多時要停用桃仁、紅花、川芎,加三七粉4g沖服,仙鶴草20g,側柏炭12g,丹皮15g,生地15g。

2.4 痰濕內阻型:痰多嗽重、喉中痰鳴、聲音嘶啞、胸悶發憋、納呆、舌質暗或胖淡、苔白膩、脈細滑或濡而無力或滑數。該證型見於肺癌各期,早期患者病症輕淺,或者無症狀而在體檢時診斷,中晚期患者諸症加重,漸至危殆。痰濕阻肺困脾,從熱化則變成痰熱或濕熱內阻,從寒化則為寒濕內盛或寒飲內停。要注意寒熱辨證。

治法:化痰利濕,散結。方葯: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陳皮9g,半夏9g,茯苓12g,白術12g,全瓜蔞15g,浙貝15g,杏仁9g,厚朴9g,白芥子8g,蘇子9g,玄參15g,生牡蠣30g。痰熱甚者加黃芩15g,夏枯草12g,連翹15g,桑白皮15g;寒痰內甚或寒飲內停者可用小青龍湯加減:炙麻黃6g,桂枝8g,白芍15g,乾薑5g,半夏9g,五味子4g,細星3g,杏仁9g,厚朴9g,甘草6g;或陽和湯加減:炙麻黃5g,白芥子8g,炮姜炭8g,肉桂6g,甘草6g,杏仁9g,瓜蔞15g,蘇子12g,陳皮8g,鹿角膠12g。

2.5 氣陰兩虛型:乾咳、痰少、神疲乏力、氣短、動則喘、口乾、五心煩熱、午後潮熱、自汗、盜汗、時心悸、納呆、尿少便干、舌質紅苔薄或舌質胖有齒痕,脈細。該證型多見於早期肺癌患者,也見於肺癌患者術後康復期和放化療結束後期。

治法:益氣養陰,扶正培本。方葯:沙參麥門冬湯加減。生黃芪20g,山葯15g,沙參12g,麥冬12g,百合15g,石斛15,元參12g,鱉甲12g,地骨皮9g,浙貝12g,紫苑15g。伴頭暈、面萎、唇白、爪甲蒼白等血虛證者,加當歸12g,菟絲子15g,黃精15g,大棗15g。腎虛精虧伴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腰膝酸軟者加山萸12g,首烏15g,杜仲12g,牛膝15g,益智仁15g。

肺外重要器官轉移的中醫葯治療概況:

胸膜轉移並大量胸水,屬中醫飲停胸脅,治療以攻逐水飲為主,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葶藶子12g,大棗15g,漢防己10g,車前子12g,豬苓15g,椒目12g,酒大黃15g,地龍9g。

心包轉移並大量心包積液,屬中醫水飲內停,水氣凌心,治療以振奮心陽,溫化水飲為主,可選理中湯合真武湯加減:熟附片9g(先煎),乾薑6g,白術12g,茯苓30g,黨參20g,白芍15g,豬苓15g。

肝轉移影響消化功能,屬中醫脾虛氣弱,脾胃不和,治療以健脾和胃為主,香砂六君子湯和保和丸加減:木香6g,砂仁8g,半夏9g,陳皮9g,白術12g,茯苓15g,焦山楂15g,炒神曲15g;肝轉移並郁熱黃疸可加茵陳30g,炒山梔15g,連翹15g,酒大黃12g以助化濕利膽退黃;肝轉移或腹腔轉移並大量腹水,屬脾虛濕盛,飲流於腹,加厚朴10g,大腹皮15g,生苡仁30g,赤小豆30g,車前子15g,地龍9g化濕逐飲消脹。 水飲屬陰邪,胸腹水及心包積液患者均可酌加桂枝、乾薑、制附片以助溫化飲邪。

骨轉移並疼痛者瘀阻骨絡,髓虧骨損,治以化瘀通絡,益髓健骨,緩急止痛,桃紅四物湯加味:桃仁9g,紅花9g,川芎12g,白芍15g,當歸15g,熟地15g,菟絲子15g,防風9g,白芷12g,元胡9g,靈仙15,甘草6g,白屈菜12g。

腦轉移者痰瘀挾風上竄巔頂,阻塞腦絡,蒙蔽清竅,治宜化痰祛濁,活血通絡,熄風開竅為主,滌痰湯和川芎茶調散加減:半夏9g,膽星9g,陳皮9g,竹茹9g,枳實9g,石菖蒲6g,茯苓15g,羌活9g,川芎15g,防風12g,白芷12g,柴胡9g,葛根12g

3.1.2 常用中成葯

健脾益腎沖劑,每次10g,口服,每日2次。扶正培本,體弱者用之。2月為一療程。

平消片,每次6片,口服,每日3次。 軟堅散結,體質結實者可用。2月為一療程。

參蓮膠囊,每次2~3片,口服,每日3次。解毒散結,熱毒內阻者可用。2月為一療程。

欖香烯乳注射液,0.4~0.6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ml中靜滴,日1次,15次為1周期。化瘀通絡利水,瘀阻飲停者可用。1月為一療程。

艾迪注射液,50~10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ml中靜滴,日1次,15次為1周期。益氣扶正解毒,體弱瘀毒內阻者選用。1月為一療程。

益肺清化膏(顆粒):益氣養陰,活血解毒,20g/次,日2次。2月為一療程。

以上葯物可依據患者病情的不同相應進行調整。

此外,還可以辨證應用生脈注射液、復方丹參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益氣養陰、活血、清熱解毒。

注意事項:

中醫治療肺癌同樣要講究辨證論治和整體治療。要根據患者肺癌所致各種症狀辨證,還要結合患者的各種並發症和合並症,綜合考慮後辨證用葯。上述選方用葯不是一成不變的,臨床上要特別注意靈活加減配方選葯。如果病人服葯後症狀減輕,則可以守方繼續服用。如果病症變化,則方葯要隨症加減。

㈨ 陳皮,厚朴,桑白皮,葶藶子,蟬蛻,杏仁,桔梗,意苡仁,黃芩,生地,車前草,澤瀉,當歸

這個葯方能夠寬胸理氣。祛痰止咳,可以用於水濕內停的氣管炎的治療。也可以用於由於水濕內停導致的,胸膜炎,心肌炎。胃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