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葯大全 » 黃芪石斛川芎藁本
擴展閱讀
剛種的石斛怎樣澆水 2021-08-17 15:41:52

黃芪石斛川芎藁本

發布時間: 2021-07-13 12:10:05

A. 天麻葛藤防豐黃芪藁本這五味葯材蒸鴿子吃可以起到治療什麼的效果

祛風通絡,養肝止痙。補氣養血,升陽。不錯的滋補之品建議也不要常吃。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食用。

B. 丹參 防風 薄荷 浮小麥 川芎炙 甘草 柴胡羌活白芷藁本合歡皮生黃芪煅龍骨黃芩首烏藤天麻五味子香附

理氣,去風邪,補氣,宣通鼻竅,和解肝鬱,升大氣下陷。

C. 駐顏祛皺有什麼金方

中醫認為,容顏衰老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皮膚出現皺紋,其主要是由於腎精虛衰,脾胃虛損,生化之源不足。臟腑、皮膚等組織器官,失於精血的濡養,故出現衰老。此外,飲食失節、勞逸過度、情志失常等均可導致五臟虧虛,機能失調而出現早衰。預防治療當以補益腎精、滋養氣血為主。下述諸方,可供臨床參考。
(一)內治方【方一】純陽紅妝丸【來源】《普濟方》【組成】補骨脂、胡桃肉、葫蘆巴各120克,蓮肉30克。
功效】溫腎助陽,潤膚除皺。
【製法】諸葯共研細粉,以酒相拌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腹以酒送下,每日1次。
【方二】容顏不老方【來源】《奇效良方》【組成】生薑5000克,大棗500克,白鹽60克,甘草90克,丁香、沉香各15克,茴香120克。
【功效】悅澤容顏,抗老除皺。
【製法】上葯共搗粗末,和勻。
【用法】每服9~15克,清晨煎服或沸水泡服。
【方三】山葯丸【來源】《和劑局方》【組成】赤石脂、茯神、巴戟天、山茱萸、牛膝、澤瀉、熟地黃、乾地黃各30克,山葯60克,五味子180克,肉蓯蓉120克,杜仲、菟絲子各90克。
【功效】補益肝腎,益精填髓,駐顏延年。
【製法】上葯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30丸,食前溫酒下。
【方四】神仙駐顏延年方【來源】《太平聖惠方》【組成】熟地黃、乾地黃、甘菊花、天門冬各500克。
【功效】潤膚澤面,駐顏抗老。
【製法】天門冬去心焙乾,搗諸葯為散。
【用法】每服12克,空腹服,溫酒送下。
【方五】仙術湯【來源】《太平聖惠方》【組成】乾薑9克,大棗100枚,杏仁40克,甘草80克,鹽100克,蒼術300克。
【功效】調和脾胃,美化容顏,益壽延年。
【製法】乾薑炒至皮黑內黃;大棗去核;杏仁去皮尖,麩炒,搗爛;甘草蜜炙;鹽用火炒;蒼術去皮,米泔水浸泡,以火焙乾;上葯除杏仁外共研細末,後加入杏仁,備用。
【用法】每服3克,飯前開水送服。
【方六】胡桃丸【來源】《御葯院方》【組成】破故紙、杜仲、萆薢、胡桃仁各120克。
【功效】補腎助陽,駐顏潤膚。
【製法】將前3味葯搗爛、過篩、為細末;另搗胡桃仁成膏,入葯末和勻,再搗1000次,成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50丸,空腹,溫酒或淡鹽水送服。
【方七】菊花延齡膏【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組成】新鮮菊花瓣適量。
【功效】潤膚駐顏。
【製法】取新鮮菊花瓣,用水熬透,去渣再熬,熬至濃汁為止。然後兌少量蜂蜜收膏。
【用法】每次12~15克,白開水沖服。
【方八】養心延齡益壽丹【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組成】茯神、當歸、乾地黃、酸棗仁、枳殼各18克,柏子仁、丹參、酒白芍、牡丹皮各15克,梔子、酒黃芩、陳皮各12克,川芎、野白術各6克。
【功效】美容駐顏,安神。
【製法】先將柏子仁、野白術、枳殼、酸棗仁分別用火炒過,當歸、黃芩酒炒,干生地黃用酒洗。然後將以上葯物研為極細粉末,煉蜜製成綠豆大的小丸,硃砂為衣。
【用法】每次12克,用白開水送服。
【備注】此方為清宮御醫庄守和、李德昌專門為慈禧太後所擬的長壽駐顏方。
【方九】紅顏酒【來源】《萬病回春》【組成】胡桃肉(搗碎)、小紅棗(搗開)各120克,杏仁(泡,去皮尖,煮四五分鍾,曬干,研碎)30克,白蜜100克,酥油70克。
【功效】潤膚,除皺。
【製法】用好白酒1000毫升,先以蜜、油溶開入酒,隨將3味葯入酒內浸泡7日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飲1~2盅。
【方十】熙春丸【來源】《隨息居飲食譜》【組成】枸杞子、龍眼肉、女貞子、淫羊藿(去毛邊)、綠豆各100克。
【功效】澤肌膚,去皺紋。
【製法】將上葯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10克。
【用法】早晚各服1丸。
【方十一】瓜子散【來源】《中葯大辭典》【組成】西瓜子仁150克,白楊柳皮(或橘皮)60克,桃花120克。
【功效】潤肌,容顏,去皺。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
【用法】每日3次,每次飯後用米湯調服1匙。
【方十二】隨心變化美人方【來源】《駐顏有術偏驗方》【組成】冬瓜仁150克,梨花120克,玫瑰花、荷花各60克,橘皮10克。
【功效】潤澤肌膚,去皺紋。
【製法】將上葯共研為細末。
【用法】每於食後服3次,每次3克。
【方十三】黃芪丸【來源】《妙葯寶鑒》【組成】黃芪(銼)、肉蓯蓉(酒浸切焙)、人參、防風(去叉)、桂(去粗皮)、桔梗(炒)、牛膝(酒浸切焙)、白術、芍葯、白茯苓(去黑皮)、天雄(炮裂去皮臍)、附子(炮裂去皮臍)各30克。
【功效】潤澤肌膚,除皺。
【製法】上12味搗碎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服。
【方十四】脂桃膏【來源】《壽世傳真》【組成】補骨脂(揀凈,黃酒浸一日,蒸熟曬干,為末)300克,胡桃肉(溫水泡去皮,搗如泥)600克,蜂蜜(白者更佳)500克。
【功效】潤澤去皺。
【製法】先將蜂蜜入鍋內煎1~2滾,以前2味入蜜內攪勻,收瓷罐內。
【用法】每飯前空心,酒調200毫升服。如不飲酒,用滾水也可。
【方十五】衛生湯【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組成】當歸、白芍各200克,黃芪400克,炙甘草50克。
【功效】潤澤容顏,除皺。
【製法】銼散。
【用法】每服20克,水煎服。
【方十六】回陽丸【來源】《聖濟總錄》【組成】牡蠣(煅)、乾薑(炮)各250克。
【功效】悅澤肌膚,去皺紋。
【製法】為細末,薑汁煮半夏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空腹溫酒下20丸。
【方十七】久服顏如童子方【來源】《備急千金要方》【組成】枸杞根100克,生地黃30克。
【功效】延年駐顏。
【製法】上2味,搗篩。
【用法】每日空腹酒服6克。
【方十八】延年悅澤方【來源】《養顏與減肥自然療法》【組成】茯苓1500克,菊花750克。
【功效】健脾養血,潤膚駐顏。
【製法】茯苓、菊花搗細為末,以煉成的松脂拌和為丸,如彈子大,貯瓶備用。
【用法】每次服1丸,日2次,以酒溶化後服用。
【備注】凡有陰虛火旺,症見口舌乾燥、大便秘結者,應慎用。
【方十九】仙蓮丸【來源】《援生四書》【組成】蓮花210克,藕240克,蓮子270克。
【功效】健脾補腎,活血駐顏。
【製法】將上葯用砂鍋蒸熟,曬干,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貯瓶備用。
【用法】每服10克,日3次,開水送下。
【方二十】烏麻駐顏散【來源】《太平聖惠方》【組成】烏麻適量。
【功效】抗老駐顏。
【製法】將烏麻用水拌令勻,勿使太濕,曝干,九蒸九曬,搗去皮做末。
【用法】每次6克,空腹溫水送下,每日3次。
【方二十一】慈禧太後駐顏方【來源】《御香飄緲錄》【組成】珍珠適量。
【功效】悅色駐顏。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一小茶匙,以溫茶水送服,10日1次。
【方二十二】三台益壽膏【來源】《遵生八箋》【組成】白術1000克,蒼術、黃精各500克。
【功效】悅澤顏色,駐顏。
【製法】煎汁熬膏。
【用法】每服15克,白開水調下,或含化。
【方二十三】蒼術木瓜丸【來源】《聖濟總錄》【組成】蒼術(米泔水浸5宿,焙末)500克,木瓜(蒸爛去皮核)1枚。
【功效】駐顏卻老。
【製法】木瓜研如糊,拌蒼術末,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腹,鹽湯送下。
【方二十四】地仙膏【來源】《聖濟總錄》【組成】萆薢、防風、白蒺藜、狗脊、烏葯、炮白附子、炮附子、赤小豆、地龍、炒骨碎補、炒茴香子、羌活、炮天南星、炒黃芪各25克,肉蓯蓉(酒浸,焙)、牛膝(酒浸、焙)、何首烏(去黑皮)、炒川椒、覆盆子各50克,木鱉子(去殼)15克。
【功效】壯筋骨,潤肌膚,去皺紋。
【製法】搗羅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20丸,空腹食前鹽湯或茶酒任下。
【方二十五】老鴉丹【來源】《楊氏家藏方》【組成】枸杞子、巨勝子、菟絲子(酒浸)、覆盆子、當歸(焙)、熟乾地黃(焙)、干山葯、白茯苓(去皮)、白芍、白術、炒白蒺藜、牛膝(酒浸1宿)、香白芷、延胡索、蓽澄茄各50克,炒破故紙100克。
【功效】潤膚去皺。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經無灰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50丸,空腹溫酒或鹽湯下。
【方二十六】石菖蒲丸【來源】《聖濟總錄》【組成】石菖蒲、人參、防風、白茯苓(去黑皮)、茯神(去木)各75克,柏子仁、杜仲(去粗皮,炙)、百部、山茱萸、炙甘草、炒五味子、貝母(去心)、丹參各50克,生乾地黃(焙)、麥門冬(去心)各100克,遠志(去心)25克。
【功效】潤膚除皺。
【製法】上葯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用法】每服1丸,空腹,食前開水嚼服。
【方二十七】何首烏丸【來源】《聖濟總錄》【組成】何首烏(米泔水浸1宿,去黑皮,焙)500克,赤芍葯、牛膝(酒浸1宿,焙)、熟乾地黃各200克。
【功效】壯筋骨,潤肌膚,去皺紋。
【製法】上葯共搗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30丸,空腹溫酒或米酒送下。
【方二十八】冬瓜子丸【來源】《備急千金要方》【組成】冬瓜子60克,天門冬90克,藁本、遠志、杜衡、白芷、當歸、車前草、雲母粉各30克,柏子仁、細辛、橘皮、瓜蔞仁、白石脂各15克,鉛丹3克。
【功效】潤膚抗皺。
【製法】上葯曬干,研為細末,用篩篩過,再將篩取之極細末用白蜂蜜揉合成丸,每丸如黃豆大小。
【用法】用溫開水吞服5~10克,每日2次,飯前服用。
【方二十九】慎火草散【來源】《備急千金要方》【組成】慎火草、白石脂、禹余糧、鱉甲、乾薑、細辛、當歸、川芎、石斛、芍葯、牡蠣各100克,黃連、薔薇根皮、乾地黃各200克,熟艾、桂心各50克。
【功效】潤膚去皺。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
【用法】每服2克,溫酒送下,每日3次。
【方三十】調中沉香湯【來源】《和劑局方》【組成】沉香100克,白豆蔻仁、木香各50克,炙甘草0.5克,生龍腦5克,麝香2.5克。
【功效】潤肌膚,去皺紋。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
【用法】每服5克,生薑、鹽少許,沸湯食後服用。
【方三十一】悅澤玉容丹【來源】《食憲鴻秘》【組成】桃花瓣(陰干)20克,瓜子(去油)150克,橘皮60克。
【功效】潤膚去皺。
【製法】將上葯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丸,溫開水送服。
【方三十二】延生護寶丹【來源】《御葯院方》【組成】菟絲子(酒浸,去末)150克,肉蓯蓉(酒浸,焙)、蛇床子(水淘凈,用棗100克同煮,棗熟去棗,焙)200克,木香、丁香、南乳香(另研)各250克,白龍骨(茅香50克同煮1日,去茅香,裹井中浸1宿)、鹿茸、炒桑螵蛸、炒蓮實肉、干蓮花蕊、葫蘆巴(微炒)各50克,麝香(另研)10克。
【功效】潤澤肌膚,去除皺紋。
【製法】上葯除乳香、麝香、菟絲子外,同為細末。將菟絲子末浸葯酒2000毫升,文武火熬減半,入蕎麥面50克,以酒調勻下膏子內攪勻,次下乳香、麝香,攪如稠糊,入酒少許,與前葯末和成劑,搗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30丸,旦以溫酒入炒鹽少許送下。
【方三十三】神仙巨勝子丸【來源】《古今圖書集成》【組成】巨勝子(焙)100克,生地黃、熟地黃、何首烏各200克,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棗仁、炒破故紙、柏子仁、覆盆子、雞頭實、廣木香、蓮花蕊、巴戟天(去心)、肉蓯蓉(酒浸3日)、牛膝(酒浸)、天門冬(酒浸)、韭子、官桂、人參、茯苓(去皮)、楮實子、炮天雄、蓮肉、川續斷、山葯各50克,菊花40克。
【功效】潤膚除皺。
【製法】上葯共為末,春夏煉蜜,秋冬蒸棗肉,入胡桃肉10個搗泥,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30丸,空腹溫酒或鹽湯送下。
【方三十四】仙傳種子蔣酒【來源】《魯府禁方》【組成】白茯苓(去皮)500克,紅棗(去核)250克,胡桃肉(去皮)300克,白蜂蜜3000克,黃芪(蜜炙)、人參、白術、川芎、炒白芍、生地黃、熟地黃、小茴香、枸杞子、覆盆子、陳皮、沉香、木香、官桂、砂仁、甘草各75克,乳香、沒葯、五味子各15克。
【功效】潤膚除皺。
【製法】鍋內熬滾前4味,攪勻,再以微火傾入瓷壇,加高燒酒15000克,糯米白酒5000克。余葯共為細末,入壇和勻,筍葉封口,外面固封,入鍋內大柴火煮2炷香時間,取出入土中3日去火氣。
【用法】每日早晚,適量飲數杯。
【方三十五】西嶽真人靈飛散【來源】《備急千金要方》【組成】雲母粉500克,茯苓400克,鍾乳粉、柏子仁、人參、續斷、桂心各350克,菊花750克,乾地黃600克。
【功效】潤膚除皺。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以生天門冬9500克取汁搜葯,銅器中蒸120升黍米下,米熟曝干為末。
【用法】每服2克,日1次。或取42克,白蜜和搗杵,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7丸,日3次。
【方三十六】瓜蔞粉膏【來源】《秘術海》【組成】瓜蔞粉90克,杏仁(去皮)30克,豬胰1具。
【功效】潤膚去皺。
【製法】將上葯共研如膏。
【用法】每晚洗面後塗之。
【方三十七】不老湯【來源】《萬病回春》【組成】胡桃仁(去皮)、小紅棗、白蜜各125克,酥油、杏仁(去皮尖及雙仁者,煮四五沸,曬干)各60克。
【功效】駐顏悅色。
【製法】上葯用好酒適量,先將蜜、油熔開,入酒中,後將3葯入酒中浸21天。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服2~3盅。
(二)外治方【方一】千金面脂【來源】《備急千金要方》【組成】白芷、冬瓜仁、商陸、川芎各90克,葳蕤、細辛、防風各45克,當歸、藁本、蘼蕪、土瓜根、桃仁各30克,木蘭皮、辛夷、甘松香、麝香、零陵香、白僵蠶、白附子、梔子花各15克,豬胰3具。
【功效】澤顏嫩膚,抗老除皺。
【製法】豬胰切,水漬6日,用時以酒捋取汁漬葯。諸葯薄切,綿裹,以豬胰汁漬一宿,平旦以前,豬脂6升,微火三上三下,白芷色黃膏成,去渣,入麝,收於瓷器中。
【用法】塗面。
【方二】文仲面脂方【來源】《外台秘要》【組成】細辛、葳蕤、黃芪、白附子、山葯、辛夷、川芎、白芷各0.3克,瓜蔞、木蘭皮各0.6克,豬脂2升。
【功效】潤面除皺,去黑增白。
【製法】上11味,切,以綿裹,用少酒漬一宿,納脂膏煎之,七上七下,別出1升,白芷煎色黃,葯成,去渣,攪凝。
【用法】敷面。
【方三】常用蠟脂方【來源】《外台秘要》【組成】蔓荊油3升,甘松香、零陵香各30克,辛夷仁、細辛各1.5克,白術2升,竹茹1升,竹葉5合,茯苓、蘼蕪花各1克,羊髓0.5升,麝香少許。
【功效】潤膚澤面,去皺除斑。
【製法】上12味,切,以綿裹,酒浸經再宿,絞去酒,以脂中煎,緩火令微沸。3日許,香氣極盛,膏成。乃煉蠟令白,看臨熟,下蠟調,軟硬得所,貯用之。
【用法】塗面。
【方四】延年面脂方之一【來源】《外台秘要》【組成】白術、茯苓、杜衡18克,葳蕤、藁本、川芎、土瓜根、瓜蔞、冬瓜仁各15克,木蘭皮、白僵蠶、蜀水花、辛夷仁、零陵花、藿香各120克,菟絲子24克,梔子花、麝香、鷹屎白各9克,桃仁60毫升,白蠟60克,羊脂600毫升,豬脂1800毫升,豬胰1具,白附子30克。
【功效】嫩膚增白,去皺延年。
【製法】上25味,並細切。酒1200毫升,取豬胰、桃仁、冬瓜仁綿裹納酒中,絞取汁,用漬葯一宿。別煎豬脂令消,去渣。以鵝脂、羊脂、白蠟於鐺中,用綿裹納鐺,微火煎三上三下,葯黃色,去渣。待澄候凝,納鷹屎末,攪令勻。
【用法】塗面。
【方五】延年面脂方之二【來源】《外台秘要》【組成】防風、葳蕤、川芎、白芷、藁本、桃仁、白附子各18克,茯苓24克,細辛、甘松香、零陵花各6克,當歸、瓜蔞各12克,川椒50粒,鸕鶿屎、冬瓜仁各9克,麝香3克。
【功效】活血祛風,潤膚延年。
【製法】上17味,酒浸淹潤一夕,明日以綿薄寬裹之。以白鵝脂、羊脂各1800毫升,並煉成者以煎之,於銅器中微火上煎,使之沸,勿使焦也。乃下之三上,看白附子色黃,膏成去渣,又入鐺中上火,納麝香,氣出更以綿濾度之。乃納瓜蔞仁、桃仁、冬瓜仁等脂,並鷹屎、鸕鶿屎粉等,攪令調。膏成待凝,以瓷器貯,柳木作槌子,於缽內研,使輕虛得所,生光。研之無度數,二三日研之,方始好。唯多,則光滑,任用。
【用法】塗面。
【方六】定年方【來源】《太平聖惠方》【組成】白芨75克,白術150克,藁本、白礬、川芎各45克,當歸30克,茯苓、白石脂、土瓜根、蕤仁、葳蕤、細辛、白附子、防風各60克,白玉屑、琥珀末、珍珠末、鍾乳末各15克。
【功效】潤膚除皺,活血通絡,祛風勝濕。
【製法】上葯搗羅細研為末。取雞子白並蜜等份和,捻作挺子。入布袋盛,懸掛門上,陰干。60日後如鐵,即堪用,再搗研為末。
【用法】每夜用漿水洗面,即以面脂調葯塗之。
【方七】鹿角膏【來源】《太平聖惠方》【組成】鹿角霜60克,牛乳670毫升,白蘞、川芎、細辛、白芷、白附子、白術、杏仁各30克,天門冬45克,酥90克。
【功效】嫩膚除皺,祛風活血。
【製法】上葯搗羅為末,入杏仁膏,研令勻,用牛乳及酥於銀鍋內,以慢火熬成膏。
【用法】每夜塗面,旦以漿水洗。
【方八】面膏方【來源】《醫方類聚》【組成】青木香、白附子、白蠟、白芷、川芎、零陵香、香附子各60克,茯苓、甘松各30克,煉羊髓3000克。
【功效】抗老除皺,悅澤面容。
【製法】以上10味,以酒水各100毫升,浸葯經宿,次日煎三上三下,候酒水盡,膏成,去渣。
【用法】敷面如妝。
【方九】宮廷美容三聯方【來源】《御葯院方》第一步:用楮實散。
【組成】楮實、土瓜根、商陸各等份。
【功效】潔面潤膚,去皺益顏。
【製法】上葯共研極細。
【用法】每日早晨用少許葯面如香皂一樣洗臉後,敷桃仁膏。第二步:用桃仁膏。
【組成】桃仁不拘多少,白蜜適量。
【功效】活血潤膚,去皺益顏。
【製法】先將桃仁去皮尖,研如泥,用白蜜少許調如膏狀。
【用法】取膏適量用溫水化開,揉擦面部,十幾分鍾後,塗玉屑膏。第三步:用玉屑膏。
【組成】輕粉、定粉各9克,密陀僧6克,皂角適量。
【功效】嫩膚除皺。
【製法】皂角用水煮後,去皮、弦,去白嫩皂角肉用溫漿水泡爛,搗成膏,加入三葯調勻。
【用法】用時薄塗面上。
【備注】此方為元代皇家卻老除皺秘方。所謂「三聯」,即「系列」之意。方中輕粉含汞,定粉(鉛粉)、密陀僧含鉛,均系有毒之品,不宜長期應用。
【方十】神仙玉女粉【來源】《御葯院方》【組成】益母草不拘多少。
【功效】活血祛瘀,益顏減皺。
【製法】先將益母草燒作灰,糯米粥和為雞蛋大的灰團,晾乾。用楓炭火把灰團煅紅,候冷研細。再如前法和為灰團,煅之。如此反復,至所研灰團末色白細膩為止。
【用法】用該粉洗臉,早晚各1次。
【方十一】七白膏【來源】《御院葯方》【組成】香白芷、白蘞、白術各30克,白茯苓9克,白芨15克,白附子9克,細辛9克。
【功效】潤膚防皺,祛除黑斑。
【製法】以上葯物均研為細末,用雞蛋清調丸,丸如彈子大,陰干。
【用法】每晚臨睡前,先以溫水洗面,然後將該葯丸以溫水化開塗面。
【方十二】展皺膏【來源】《普濟方》【組成】栗子薄皮不拘多少。
【功效】活血,潤膚,去皺。
【製法】上葯研末,白蜜和勻,貯瓶備用。
【用法】臨睡前,先以溫水洗臉,再塗上此膏,第二天早晨用溫水洗去。
【方十三】蘆薈汁【來源】《駐顏有術偏驗方》【組成】蘆薈250克。
【功效】潤膚去皺。
【製法】將蘆薈煎汁,加入滋潤劑中。
【用法】每日擦面。
【方十四】去皺方【來源】《神奇祖傳方》【組成】桃花、荷花、芙蓉花各等份。
【功效】去皺潤膚。
【製法】上葯用雪水煎。
【用法】外洗,每日數次。

D. 天麻葛藤防風黃芪藁本是用來治療什麼的

感冒頭疼傷風

E. 川芎的作用與用法

芎藭以四川產的質量最好,人們愛叫它川芎。

一般來講: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止頭痛、調月經。能散肝經之風,治厥陰少陽經頭痛及血虛頭痛。能助清揚之氣,去濕氣在頭。能治婦女一切氣鬱血郁,最常用的有「四物湯」。

特殊的是:使用川芎不當,能讓生命列車驟然停止轉動,可能事先沒有什麼徵兆。
《本草求真》論述:芎藭「單服久服,令人暴亡。」
另有中醫典籍說芎藭「久服則走散真氣。」「不宜久服,反能損肝。」
對於「暴亡」的說法,北宋《夢溪筆談》記有兩則案例:
「一族子舊服芎窮,醫鄭叔熊見之,雲:芎窮不可久服,多令人暴亡。後族子果無疾而卒。」
又:「朝士張子通之妻,病腦風,服芎窮甚久,一旦暴亡。皆目見著。」

可見,使用川芎,應當謹慎,配伍、用量、時間,把握適度。自己胡亂購服的,必受其害。
另外,陰虛火旺之人、肝火頭痛、高血壓性頭痛、腦腫瘤頭痛等忌之。

F. 請問中醫這幅葯方是治什麼的 當歸9,黃芪9,蒼術8,柴胡6,升麻6,藁本6,防風6,羌活6,獨活6

指導意見:
您的情況這幾種葯物應該是治療風濕疾病的葯物的,最好請中醫大夫辯證治療,建議服用中草葯進行調理,注意休息。

G. 柴胡,紫蘇,葛根,獨活,薄荷,白芷,藁本,香附,甘草,黃柏,夏枯草,川芎,滑石,一15克,可用嗎

柴胡,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葛根,解肌退熱,透疹,生津,升陽止瀉。
薄荷,宣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
藁本,發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白芷,發散風寒,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紫蘇,發表散寒,行氣寬中,安胎,解魚蟹毒。
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甘草,益氣補中,祛痰止咳,解毒,緩急止痛,緩和葯性。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結消腫。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H. 川芎含有哪些葯用成分

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腫塊;胸脅疼痛;頭痛眩暈;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癰疽瘡瘍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用法與用量】
3~9g。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1.
用於胸脅疼痛,風濕痹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撲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用於各種瘀血阻滯之病症,尤為婦科調經要葯。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等葯同用;治胸脅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風濕痹痛,可配羌活、獨活等同用;治症瘕結塊,可配三棱、莪術等同用;治瘡瘍腫痛、跌打損傷,可配乳香、沒葯等同用。
2.
用於感冒頭痛,偏正頭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為治頭風

頭痛要葯,可配細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據頭痛屬於何經進行適當配伍。對於感受風邪引起的頭痛,若可荊芥、防風、羌活等同用治風寒感冒頭痛;與菊花、僵蠶等配伍,治風熱頭痛。
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用葯禁忌
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1.《本草經集注》:白芷為之使。惡黃連。
2.《品匯精要》:久服則走散真氣。
3.《本草蒙筌》:惡黃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藜蘆。
4.《本草經疏》:凡病人上盛下虛,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盜汗咽干口燥,發熱作渴煩躁,法並忌之。
5.《本草從新》:氣升痰喘不宜用。
6.《得配本草》: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郁頭痛皆禁用。

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小鼠腹腔注射根莖的揮發油ld50為328mg/kg,出現活動減少、共濟失調、翻正反射消失,4—5小時死亡;分出的弱鹼性成分的症狀與此類似,而另÷強鹼性成分則有陣發性驚厥、血管收縮、呼吸困難;小鼠腹腔注射乙醇提取物的致死量相當於14—23.8g/kg根莖。揮發油對狗靜脈注射,出現流涎、嘔吐、排便、後肢無力、震顫、痙攣、癱瘓,劑量超過150mg/kg時立即死亡。

I. 請問黃芪當歸和黨參川芎分別有什麼功效



Radix
Astragali
(英)
MilkvetchRoot
別名
綿黃芪。
來源
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2~18對;小葉片廣橢圓形或橢圓形,下面被柔毛;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鍾狀,密被短柔毛,具5萼齒;花冠黃色,旗瓣長圓狀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長爪;雄蕊10,二體;子房有長柄。莢果膜質,半卵圓形,無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於向陽草地及山坡。主產內蒙古、山西及黑龍江;現廣為栽培。
採制
春、秋季採挖,除去泥土、須根及根頭,曬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後曬干。
性狀
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略扭曲,長30~90cm,直徑0.7~3.5cm。表面淡棕黃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規則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栓皮易剝落而露出黃白色皮部,有的可見網狀纖維束。質堅韌,斷面強纖維性。氣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化學成分
含黃酮類成分毛蕊異黃酮(calycosin)、3-
羥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還含黃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性味
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用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癒合。
當歸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英)
Chinese
Angelica
別名
秦歸、雲歸、西當歸、岷當歸。
來源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帶紫色。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卵形,2~3回三出或羽狀全裂,最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3淺裂,葉脈及邊緣有白色細毛;葉柄有大葉鞘;莖上部葉羽狀分裂。復傘形花序;傘幅9~13;小總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細柔毛;花白色。雙懸果橢圓形,側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生於高寒多雨山區。主產甘肅、雲南、四川;多栽培。
採制
秋末採挖,除去須根,待水分稍蒸發後,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熏干。
性狀
本品近圓柱形,下部有多條支根,長15~35cm。表面黃棕色至棕竭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根頭直徑1.5~4cm,具環紋,有紫色或黃綠色莖、葉殘基,主根表面凹凸不平;支根直徑0.3~lcm,上粗下細,多扭曲。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棕色油點。氣特異,味甘、辛、微苦。
化學成分
含基本內酯(ligusiilide)、正丁烯醯內酯(n-butylidene
phthalide)、阿魏酸、煙酸、蔗糖和多種氨基酸,以及倍半萜類化合物等。
性味
性溫,昧甘、辛。
功能主治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RadixCodonopsisPilosulae
(英)
FllaseAsiabelIRoot
Tangshen
別名
潞黨參、汶黨參、晶黨參。
來源
為桔梗科植物黨參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的根。
植物形態
草質藤本,有白色乳汁,具濃臭。葉卵形,長1~
6.5cm,寬0.5~5cm,先端鈍或微尖,基部近心形,邊緣具波狀鈍齒,兩面被疏或密的伏毛。花單生於枝端;花萼貼生至於房中部,上部5裂;花冠闊鍾狀,黃綠色,內面有紫斑,先端5淺裂;雄蕊
5,花絲花葯近等長,雌蕊柱頭有白色刺毛。蒴果短圓錐狀。花期
7~9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地林邊及灌叢中。產山西、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河南、內蒙古及東北;現大量栽培。
採制
秋季來挖,反復揉搓、晾曬至干。
性狀
根長圓柱狀,中下部有時分枝,長15~40cm,直徑
0.6~5cm。表麵灰或灰棕色,有縱溝並疏生橫長皮孔,上端5
~10cm,部分有較細密的環紋,根頭具疣狀突起的莖痕,習稱「獅子盤頭」,破碎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質稍硬,斷麵皮部黃白色,多裂隙,木部淡黃色。氣微香,味甘。
化學成分
含蒼術內酯Ⅰ、ⅢatractylenolideⅠ
,Ⅲ)、煙酸、
5-
羥基-
2-
甲氧基吡啶、黨參酸、丁香甙、丁香醛、香草酸,以及植物甾醇、三萜類、單糖、多糖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健脾生津。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四肢倦怠。
黨參—川黨參
RadixCodonopsisTangshen
(英)
SzechwanAsiabellRoot
別名
天寧黨參、巫山黨參、單枝黨參。
來源
為桔梗科植物川黨參Codonopsistangshen
Oliv.
的根。
植物形態
與黨參基本相同,主要區別:植株除葉片兩面密被柔毛,全體幾近於光滑無毛;葉片卵形、狹卵形或披針形,長2~8cm,寬0.8~3.5cm,頂端鈍或急尖,基部多呈楔形或較圓鈍,稀淺心形。花萼5深裂,僅基部與子房合生,花絲長於花葯,子房下位。蒴果較大,成熟時紫紅色。
生於山地林邊或灌叢中。產於四川、湖北及陝西;有栽培。
性狀
與黨參類似,但分枝較少,僅根上端1~3cm部分有環紋,質稍軟,斷面裂隙少。味微酸。
化學成分
含多糖、酚類、甾醇、揮發油、黃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鹼。
性味
性平,味甘、微酸。
功能主治
同黨參。
黨參—球花黨參
RadixCodonopsisSubglobosae
(英)
SubglobularflowerAsiabellRoot
別名
蛇頭黨參、臭參、臭葯。
來源
為桔梗科植物球花黨參CodonopsissubglobosaW.w.Smith
的根。
植物形態
草質藤本,有淡黃色乳汁,具濃臭。莖分枝多,疏生白色刺毛。葉互生,葉片闊卵形,較小,先端鈍或急尖,基中淺心形或圓鈍,邊緣微波狀或具線鈍圓鋸齒,上面有短伏毛,下面沿網脈疏生短糙毛。花頂生或側生;花梗被刺毛;花萼貼生至子房頂端,有10條明顯輻射脈,脈上疏生白色刺毛,裂片彼此遠隔,邊緣具細鋸齒,背面被白色刺毛;花冠球狀闊鍾形,長2cm,直徑2~2.5cm,淡黃綠色,先端深紫紅色,外側先端有刺毛。蒴果下部半球狀,上部短圓錐狀或有尖喙。花果期7~10月。
生於山地草坡、亂石堆旁、石縫中或溝邊灌叢中。主產四川及雲南。
採制
秋季來挖,曬干,或切成薄片。
性狀
根呈長紡錘狀或圓柱狀,有時壓扁,少分技,長20~50cm,直徑1~3cm,靠近蘆頭處細小,形似蛇頭或蚯蚓頭。表面棕黃或淡棕色,有縱溝,疏生橫長皮孔,上部具細密環紋。根莖(蘆頭)較長,具多數細小莖痕和芽痕。質堅硬,斷麵皮部淡棕色,木部黃白色。具特異臭氣,味辛、微甘。
化學成分
含蒼術內酯Ⅲ、多糖。
性味
性溫,味辛、微甘。
功能主治
同黨參。


Rhizoma
Chuanxiong
(英)
Szechwan
Lovage
Rhizome
別名
芎窮、小葉川芎。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莖。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莖直立中空,表面有縱溝。2~3回羽狀復葉互生,小葉3~5對,卵狀三角形,羽狀全裂;葉柄基部呈鞘狀抱莖。復傘形花序頂生,總苞片3~6,傘幅7~20;小苞片線形;花梗10~24,花白色。雙懸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9月。
栽培。主產四川,江西、湖北、陝西、甘肅、貴州、雲南已引種成功。
採制
夏季當莖上的節盤顯著膨大,並略帶紫色時採挖,除去莖苗及泥沙,晾乾或炕干,撞去須根。
性狀
根莖結節狀拳形團塊,直徑l.5~7cm。表面深黃棕色,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上端有凹陷的莖痕,下側及輪節上有多數細小瘤狀根痕。質堅實,斷面類黃色,散有淡黃色油點,形成層呈波狀環紋。香氣濃,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阿魏酸(ferulic
acid),以及4-羥基-3-丁基釅內酯(4-hydroxy-
3-
butylphthalide)、川芎釅內酯(senkyunolide)、藁本內酯(Ligustilide)、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酚(chuanxiongol)、瑟丹酸(sedanic
acid)等。
性味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J. 天麻川芎藁本柏子仁遠志麥冬丹參五味子生白術防風生牡蠣酸棗仁益智茯苓當歸炒黨參黃芪龍齒功效

這是一個方子中出現的中葯飲片嗎?沒有量不太好說的,不過一般這樣的方子比較大, 看病情比較復雜的,主要是給患者補脾氣,活血化瘀,還用了點祛風的葯,可能患者有些頭重腳輕,易怒,脾氣不好吧,或者睡眠不好,頭疼有些眩暈,便秘等等症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