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鸡汤(经典食谱)
原料:石柱参3克、土鸡1只、枸杞3克、姜3克、葱3克、红枣10克
调料:盐5克
做法:
1、土鸡剪掉臀尖、指甲、鸡鼻,放入加了姜片的冷水中,煮沸,捞起备用;
2、用冷水冲去浮沫,让鸡皮定型备用;
3、飞水后的土鸡、人参、葱姜、枸杞、红枣等加入足量的清水,煮沸;
4、转文火煲80分钟;
5、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味甘,为常用补气汤,可大补元气,有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补气生血等疗效
炖鸡时也可以放1-3个苹果有润肺养心安神的功效
小贴士:为什么煲的汤总是很浑浊。通常是在转小火慢煮前、最后起锅前,两次撇清汤表面的悬浮物,这样煲的汤又干净,滋味又纯正。
『贰』 人参石斛灵芝从草枸几一起煲鸡汤喝有什么好处
石 斛灵芝炖鸡汤是用石斛、土鸡、灵芝等为食材做成的药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铁、锌、磷等矿物质,具有补益脾胃、滋补强壮的功效,是一道养生美食。
石斛灵芝炖鸡汤
1 益胃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津伤、胃阴不足、口干烦渴等症状,灵芝性温、味淡,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于心悸气短、虚劳咳喘等症状,土鸡营养丰富,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石斛、灵芝一起炖汤,有滋阴、生津、益胃的功效,适合阴伤津亏、食少干呕者食用。
汤
2 滋补强壮
鸡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铁、钙、磷、锌等矿物质,其中所含的蛋白质、钙元素等,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而铁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生成,能增强人体造血功能。另外,灵芝含有灵芝多糖等成分,有滋补、强壮身体的功效,石斛灵芝鸡汤有较好的滋补作用,适合体质虚弱、劳虚久咳者食用。
汤
3 抗衰防老
灵芝营养丰富,还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多糖等活性成分,有抗氧化的作用,长期食用能延缓衰老,石斛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膳食纤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促进新陈代谢,还含有石斛多糖、石斛碱等有效成分,能提高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有抗衰老的作用,经常食用石斛灵芝鸡汤除了能强壮体质外,还能延缓衰老。
汤
4 增强免疫
石斛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其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灵芝含有氨基酸、麦角甾醇、有机酸、甘露醇、多糖类等成分,能促进新陈代谢,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土鸡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经常食用石斛灵芝鸡汤,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汤
『叁』 新鲜石斛能和人参一起煮鸡汤吗
可以,石斛是滋阴养胃的,人参是补气补心脏的,可以一起炖鸡汤。
用料
主料:鸡肉500g,石斛10g,花旗参少许
调料:食盐适量,调和油适量,枣(鲜)3个
1、石斛10克左右,花旗参少许
『肆』 鲜人参、石斛炖排骨汤适合吗
除了要注意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外,滋阴补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服用铁皮石斛。铁皮石斛的食用方式多种多样,鲜榨、煎煮、泡茶、嚼服、浸酒都能发挥其功效。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将银耳、龟、鳖、牡蛎、鸭肉、兔肉等清补的食材与铁皮石斛同煮,更能发挥其滋阴补气的功效。
铁皮石斛自古以来就受到医家的青睐,历代诸多具有影响的医学专著和典籍均将其收入其中,奉为“药中之上品”。《神农本草经》认为:“(铁皮石斛)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年寿最高的皇帝,在众多宫廷御医养生方案中,他独爱铁皮石斛。“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虚难治,阳虚易补”这句话对乾隆影响很大,也让他受益匪浅。
我知道康顺堂霍山石斛不错,品质极好,且果真受认可些。入手这家的石斛,觉得挺靠谱的。
『伍』 石斛可以跟人参一起煲吗
可以。
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对兴奋型神经衰弱的患者,常配以远志、酸枣仁;对抑郁型患者,常配以黄芩、龙骨;
对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自汗的患者,配以五味子、白芍、浮小麦。患者服用人参后,可减轻或消除头痛、心悸、失眠、健忘、全身无力等症状,并使体重增加。
人参可以提高人体对癌细胞的抵抗力,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阻止癌细胞转移,延缓肿瘤生长和癌病灶扩大。人参还能预防抗癌药物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
(5)灵芝石斛仙人参煲汤扩展阅读:
石斛是滋阴养胃的,人参是补气补心脏的,可以一起炖,石斛炖完后要嚼出里面的胶质才是石斛的精华。
人参对无力型和抑郁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亦有疗效。人参还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身体耐力和运动器官的准确度。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养阴清热之功效;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心肺脾经,具有大补元气,益肺补脾,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两者性味调和,铁皮石斛与人参泡饮是益气生津之饮品,但要根据自己身体素质配好两药用量为宜。
『陆』 石斛和鲜人参煲鸡癌症患者可以喝吗
据我所知,癌症患者身体虚弱,不能吃大补的食物,更不能吃保健品,防止有激素,把癌细胞激活就麻烦了,请采纳吧。
『柒』 林下山参怎样煲汤食用最好
人参鸡汤(经典食谱)
原料:石柱参3克、土鸡1只、枸杞3克、姜3克、葱3克、红枣10克
调料:盐5克
做法:
1、土鸡剪掉臀尖、指甲、鸡鼻,放入加了姜片的冷水中,煮沸,捞起备用;
2、用冷水冲去浮沫,让鸡皮定型备用;
3、飞水后的土鸡、人参、葱姜、枸杞、红枣等加入足量的清水,煮沸;
4、转文火煲80分钟;
5、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味甘,为常用补气汤,可大补元气,有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补气生血等疗效
炖鸡时也可以放1-3个苹果有润肺养心安神的功效
小贴士:为什么煲的汤总是很浑浊。通常是在转小火慢煮前、最后起锅前,两次撇清汤表面的悬浮物,这样煲的汤又干净,滋味又纯正。
人参枸杞子酒
人参枸杞子酒适用于病后体虚及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糖尿病等患者饮用。无病常饮,亦有强身益寿之功。
【来源】民间方
【原料】人参20克 枸杞子350 克 熟地100 克 冰糖400 克 白酒10公斤
【制作】 将人参烘烤切片,枸杞除去杂质,用纱布袋装上扎口备用。 冰糖放入锅中,用适量水加热溶化至沸,炼至色黄时,趁热用纱布过滤去渣备用。白酒装入酒坛内,将装有人参、枸杞的布袋放入酒中,加盖密封浸泡10-15天,每日搅拌1 次,泡至药味尽淡,取出药袋,用细布滤除沉淀物,加入冰糖搅匀,再静置过滤,澄明即成。
【功效】强壮抗老,补阴血,乌须发,壮腰膝,强视力,活血通经。适用于病后体虚及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糖尿病等患者饮用。无病常饮,亦有强身益寿之功。
【用法】饮用时,可根据自己的酒量,每次饮10-12克
人参补阳汤
人参补阳汤用于治伤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窍,其目隐涩赤胀,生翳羞明,头痛骨痛。
人参补阳汤--《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人参补胃汤(《审视瑶函》卷二)。
【组成】羌活、独活各1.8克,白芍药、生地黄,泽泻各0.9克,人参、白术、茯苓、黄耆、炙甘草、当归各1.2克,柴胡、防风各1.5克,熟地黄(酒洗,炒)1.2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窍,其目隐涩赤胀,生翳羞明,头痛骨痛。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人参麦冬汤
人参麦冬汤用于治老人虚人患上消,口大渴者。
人参麦冬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人参、茯苓、甘草、杞子、五味子、麦冬。
【功能主治】治老人虚人患上消,口大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人参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用于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
人参养荣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蓍、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
【炮制】上散。
【功能主治】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便精遗泄,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甚妙。
补肺人参散
补肺人参散用于肺脏气虚,咳嗽少气,言语声嘶,吃食全少,日渐羸瘦。
补肺人参散--《圣惠》卷六
【别名】补肺人参汤、人参汤
【处方】人参1两(去芦头),紫菀半两(洗去苗土),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耆1两(锉),桂心1两,花紫苏茎叶3分,白术3分,五味子半两,熟干地黄1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气虚,咳嗽少气,言语声嘶,吃食全少,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补肺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六)、人参汤(《普济方》卷一六一)。
【摘录】《圣惠》卷六
本页关键字:补肺人
补脾人参散
补脾人参散用于脾虚身重如石,四肢不举,食少无力,腹胀肠鸣,神思昏闷。
补脾人参散--《圣惠》卷五
【别名】补脾人参汤
【处方】人参1两(去芦头),石斛2分(去根),黄耆3分(锉),桔梗3分(去芦头),白术3分,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去皮),白茯苓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丁香半两,草豆蔻半两(去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虚身重如石,四肢不举,食少无力,腹胀肠鸣,神思昏闷。
【用法用量】补脾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人参汤”。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补劳人参丸
补劳人参丸用于小眦赤脉传睛,心虚,心神恍惚者。
补劳人参丸--《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桔梗1两,干地黄1两,防风1两,木香1两,桂心1两,干山药1两,细辛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顺逆障。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补劳人参丸--《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人参、白茯苓、白附子、续断、远志、菊花、甘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小眦赤脉传睛,心虚,心神恍惚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桔梗汤送下,日3次。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柴胡人参汤
柴胡人参汤用于小儿脾热生风,往来寒热。
柴胡人参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九
【处方】柴胡3钱,人参1钱,麦冬3钱,白芍2钱,鲜生地3钱,阿胶3钱,炙甘草3钱。
【功能主治】热入血室,邪少正虚,夜微烦热者。
【用法用量】水3杯,煎取1杯,顿服之;不愈再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九
柴胡人参汤--《幼幼新书》卷十七引《王氏手集》
【处方】柴胡、人参、芍药、茯苓、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脾热生风,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4分,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七引《王氏手集》
柴胡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柴胡(去苗)3分,人参3分,生干地黄(焙)3分,桔梗(锉,炒)半两,知母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桑根白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令黄)半两,赤芍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微炙)半两,附子大者1枚(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失于将理,血气虚损,日渐困瘁,少寒多热,烦渴嗽逆,痰壅减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柴胡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知母(焙)1两,石膏(碎)1两,葛根(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下后,潮热不退,口干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保命人参散
保命人参散用于咯痰带血而出。
【处方】人参3钱,白术3钱,茯苓1钱,炙甘草5分,橘红8分,枳壳7分,桔梗7分,半夏7分,五味子7分,桑皮7分,黄芩1钱。
【功能主治】咯痰带血而出。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大圣人参散
大圣人参散用于和气快膈,养胃生津液。主治头昏体倦,胸膈不利,状若感寒。
大圣人参散--《鸡峰》卷五
【处方】白术3分,人参3分,白芷3分,葛根3分,青皮3分,桔梗3分,甘草2钱,干姜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气快膈,养胃生津液。主治头昏体倦,胸膈不利,状若感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鸡峰》卷五
当归人参汤
当归人参汤用于小儿变蒸,有寒无热者。
当归人参汤--《医林纂要》卷九
【处方】当归2钱,肉桂1钱,木香1钱,甘草(炙)1钱,人参1钱。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有寒无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各家论述】当归滋阴而行于阳,以足其血;肉桂补命门而生肝木,以壮阳气;木香宣达阳气于上下;甘草以和其中,人参保安元气,生姜补肝行阳气,大枣补中厚脾土。
凉膈散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川大黄、朴消、甘草各2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克,连翘40克。
【主治】
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正文】
用法:上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竹叶7片,蜜少许。
功用:凉膈泻热。
禁忌:体虚患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本方。
普济消毒饮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主治】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正文】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清胃散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
【正文】
功用:清胃凉血。
用法: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禁忌: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方解:本方证是由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络受伤,故牙宣出血,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清胃凉血。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盛已侵及血分,进而耗伤阴血,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于是循经外发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泻白散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正文】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用法: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本方药性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方解:
本方主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肺主气,宜清肃下降,火热郁结于肺,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肺合皮毛,肺热则外蒸于皮毛,故皮肤蒸热;此热不属于外感,乃伏热渐伤阴分所致,故热以午后为甚,其特点是轻按觉热、久按若无,与阳明之蒸蒸发热、愈按愈盛者有别;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是热邪渐伤阴分之候。治宜清泻肺中郁热,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故以为君。地骨皮甘寒入肺,可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君臣相合,清泻肺热,以使金清气肃。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
本方之特点是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之体具有标本兼顾之功,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之生理特点亦甚吻合。
左金丸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主治】
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音,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属肝火犯胃者。)
【正文】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用法:为末,水泛为丸,每服2-3克,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参考原方比例酌定。
禁忌:斟酌。
方解:
本方证是由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肝之经脉布于胁肋,肝经自病则胁肋胀痛;犯胃则胃失和降,故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乃肝经火郁之候。《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火热当清,气逆当降,故治宜清泻肝火为主,兼以降逆止呕。方中重用黄连为君,清泻肝火,使肝火得清,自不横逆犯胃;黄连亦善清泻胃热,胃火降则其气自和,一药而两清肝胃,标本兼顾。然气郁化火之证,纯用大苦大寒既恐郁结不开,又虑折伤中阳,故又少佐辛热之吴茱萸,一者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一者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一者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领黄连入肝经。如此一味而功兼四用,以为佐使。二药合用,共收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辛开苦降,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则诸症自愈
竹叶石膏汤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正文】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禁忌: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方解:
本方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口干,舌红少苔是阴伤之兆;气短神疲,脉虚是气虚之征;胃失和降,乃致气逆欲呕。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道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本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本证为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气津两伤。热既衰且胃气不和,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此善用半夏者也。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伤寒解后,虚瀛少气,气逆欲吐”证。在实际运用中,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已伤、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对于暑温病发热气津已伤者,尤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