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斛用什么树桩好种
树桩上种植,指的是在树桩上依附石斛幼苗,进行石斛种植。石斛的野生环境,往往是悬崖峭壁,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劣,野生石斛的繁衍力很低,这也造成了野生石斛的濒临绝种。立体式的树桩种植石斛能节省不少空间,并且模拟石斛生长环境种植的方式能让石斛更容易管理。树桩种植的方式适合野生石斛的家庭种植,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树桩种植的鼓槌石斛图片
用树桩石斛的方法
适合种植树桩的石斛种类主要是一些树生的野生石斛,比如紫皮石斛、珍虫石斛、大苞鞘石斛、肿节石斛、鼓槌石斛、水草石斛等。对湿度要求较高的金钗石斛、夹江石斛、铁皮石斛等种植在树上也可以成活但是比较难管理一些。
1.材料的选择,木桩选择一些带皱皮的树根,如板栗、松树、杨梅树等。为了配合意境可以选择一些造型比较好的,如果树桩没有带皮也可以的。高度一米左右。为了养护方便,我们还需要准备少量的水苔,其它的还有铁丝,有条件的话准备一些缓释肥。
2.种植,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我们可以在木桩上拧一些螺丝,但不要全部拧进木桩里,应露出半截。使用毛线将石斛包裹好,并很多的固定在螺丝上面。要注意的是,石斛要有水苔进行包裹,将肥料用水苔跟石斛根一起包好。如果种植的是带有根的幼苗,就使用绳子将其捆绑在树桩上面,等一段时间长出来新的根之后把绳子去掉即可。
3.每一根树桩是可以种植多丛石斛的,种植的时候不要太过拥挤,丛与丛有20cm的间隙。树桩种植石斛的方式造型独特又节约空间。
树桩种植石斛养护方式
1.浇水,在给木桩石斛浇水时,应根据气候适当调整。春季应维持湿润状态,夏季浇水可多一些并喷洒些水,秋冬应控水,冬季可半月补一次水。在木桩上种植石斛的时候,可在木桩上拧一些螺丝,用毛线将石斛包裹好固定在上面就行。树桩种植石斛保湿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尽量保持石斛根部湿润,可以通过根部水苔的状态来查看是否缺水。像小编除了冬季,其他季节一般都是一天进行早中晚的三次喷雾,对着叶片,树桩以及植株四周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2.施肥:新移栽的石斛由于新根系还没长健全,所以先不要用肥水灌根,等到至少15天以后再开始对根部追肥,但目前可以使用少量的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兰花专用肥等)对叶片以及茎秆喷施以满足枝叶以及花苞的营养生长。
3.光照:石斛喜欢散光,将树桩种植的石斛放在阳台上就很不错,早晚能照到阳光就好。夏季千万不要将其放在室外或是强光下暴晒,一定要做好遮阴。但是也不能将其养护在过于荫庇的地方,不然光照不足导致开花少甚至不开花。
石斛不难种,通风是关键,保证湿度,保证光线,肥量稀淡一定能种好。想叶美,阳光不要直照,想多花,多见阳光。
⑵ 有谁知道夹江叠鞘石斛的历史渊源
夹江叠鞘石斛的历史渊源
夹江县歇马乡与洪雅县天宫乡接壤的尖峰山,是夹江县境内最高山峦之一,属峨眉山余脉。自1840年(清道光庚子年)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的吏治腐败,蠹书狼役,扰累地方,政以贿成,刑以钱免,府厅州县纵盗殃民,广大农民无路可走。 残酷的盘剥、无情的压榨,在广大的人民心中聚集和萌发了要推翻清朝统治的强烈愿望。1859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李永和、蓝朝鼎秘密聚会,焚香结盟,于10月初发动了反清起义。由于连续的清军合围,起义农民经常发生头痛脑热和心速加快,病痛长期折磨着起义军的身体和心智,在此绝境下,一名起义农民意外发现了一种生长在大树树杈和阴暗潮湿的地表岩石上的圆柱状野生植物,并嚼食服用之后,顿觉生津止渴、滋阴养胃、神清气爽。自此以后,农民义军多服用这种圆柱状野生植物以生精养肺,治疗恶疾。这种生长在大树树杈和阴暗潮湿的地表岩石上的圆柱状野生植物,就是今天的叠鞘石斛。由于它独特的疗效和保健功能,用来入药和制作药膳的方法也就从那时开始流传开来。因其生产于夹江县,故谓之“夹江叠鞘石斛”。
其实,在夹江县歇马乡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有一只鸟儿偷吃了盘古的果实,在途经歇马的途中将果核吐在歇马的一颗树上,后来这颗果核就长成了夹江叠鞘石斛。
夹江叠鞘石斛的种植历史则起源于隋唐时期,最早长在梨树、桑树、核桃树、李树、樱桃树、麻柳树、黄桷树的树杈上。石斛当时叫栽秧花(又名:吊兰花、还魂草),生命力极其旺盛,有捆草、铁草、马棒草等品种。据《夹江县志》记载,清朝嘉庆年初,夹江叠鞘石斛就开始广泛种植。
1978年,歇马乡尖峰村成立了“尖峰药场”,主要生产、加工各种中药材,夹江叠鞘石斛也就是在这时开始进入医药领域。
1988年,乐山中药材公司李国俊前来歇马考察,看到歇马的石斛种植情况他们便一起去看了尖峰村王喜之和王喜成的石斛。当时,王喜之家种植有45株石斛,王喜成家种植有42株。李国俊回去后,就立即给乐山中药材公司汇报说,夹江县的石斛“由野生变成了家养”。于是,中药材公司开始在歇马大规模发展黄草种植。在歇马大力发展石斛种植的同时,该公司还逐渐在周边市县,比如眉山市、雅安市、峨眉山市、洪雅县、丹棱县、荣经县以及名山县等地到处宣传、组织种草。后来,该公司又多次组团赴云南等地寻找石斛品种,中药材公司组织引进的石斛有几百斤,农户自己引进的更是不计其数(当时,300株为一亩,大概有500亩左右)。种草拿回来之后就种植在石头上,经研究,种植石斛须用60%的牛粪,40%的泥土,且不占耕地、不费时间、不施肥料。当时,500亩的石斛种植规模吸引了乐山中药材公司、四川中药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浙江药物研究所、峨眉中药学院(现峨眉医学院)、重庆药物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2、夹江叠鞘石斛资源的现状
现如今,夹江叠鞘石斛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在夹江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夹江叠鞘石斛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集种植,技术指导,销售为一体的种植模式。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从事石斛种植的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1个,农户1200余户,石斛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种植石斛3000万丛(按每亩600从计算),亩产值7000余元。
根据乐山市医药行业有关人士介绍,曾产量较高的马边县、峨边县已经近20年未收到野生线叶石斛,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大量相关药品的供应,而且对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叠鞘石斛野生资源在我国已近枯竭,已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品种名录,并被禁止国际贸易,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把石斛列入重点推荐发展的39种中药产品之一。
叠鞘石斛生长环境特殊、生长缓慢、生长期长、繁育系数低,资源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夹江叠鞘石斛野生资源不但未得到有效保护,反而遭到长期的、不断的掠夺式采集,夹江叠鞘石斛资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失非常严重,在偏僻的社区还能发现野生叠鞘石斛,但数量不多,目前已经难以发现野生叠鞘石斛成片分布。我地叠鞘石斛分布于海拔400米~1300米左右,由于长期的连根拔起的采集方式,夹江叠鞘石斛资源陷入越来越少,越来越贵的恶性循环之中。
⑶ 乐山有什么特产
1、跷脚儿,“跷脚儿”兴起于乐山市市中区杨湾乡周村(现长春村),有六百多年历史,因当时人们吃“路边摊”时,没有凳子可坐,只能将脚跷放在饭桌横杠上吃饭而得名。
2、豆腐脑,乐山豆腐脑是四川乐山特色风味小吃之一,豆花上有深红的辣椒配着翠绿香菜或芹菜,色香味俱全。
3、西坝豆腐,西坝豆腐是四川乐山的汉族传统名菜。西坝豆腐历史悠久,于东汉时期传入,精于唐宋时期,有文字可查,则兴盛于明朝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4、甜皮鸭,乐山人称甜皮鸭为卤鸭子,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艺。由民间发掘、改进,其卤水别具特色,具有色泽棕红、皮酥略甜、肉质细嫩、香气宜人的特点。
5、钵钵鸡,“钵钵”其实就是瓦罐,钵外面是画着红黄相间的瓷质龙纹,钵内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后用签串制,晾冷浸于各种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时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长外更添情趣盎然。
⑷ “县委书记”主动加他微信请求帮忙转账,究竟怎么回事
这些所谓的“县委书记”通过对自己的微信进行包装,让受害人不能及时的分辨。然后再取得受害人信任的时候,通过自己的身份来请求受害人帮忙,来诈骗受害人的钱财。
⑸ 从古到今夹江这个地名的来由
夹江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夏为梁州之域,汉为巴蜀之地,隋开皇(公元593年)建县,因城西北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而得名。
扩展知识地名是人们赋予一个地方的名称。最早,每一处地方本来是冇或有其他名称的,当有人居住或路过,取个名字被人认同,便以此传开了。随着历史朝代的更迭,地名受到影响,便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或有的地名从古到今沿用,有的地名更换多次。现在地名的认同,一般由县地名领导小组(地名办) 定名,有的重要地名更名、定名要上报,甚至上报市、省、中央批准。
地名与整个社会有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地名的不准确,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在“文革”时期,地名不稳定,仅仅在全县241个村中,重名和定名不当的就达156个。如以前的“漹江、甘霖、新新、梧凤、青州、吴场、南安、华头、歇马、麻柳公社”均有取名为“红旗”的大队;茶坊和中兴公社干脆以数字为名称,从一到十排列,整得人头晕还找不到方向;全县40条街、路、巷,重名和定名不当的就有31条。如将学正街、文庙街、南街、遇奎街“扯伸”叫“向阳路”,将小东街、青果街“连起”称为“反帝路”,把人误得来找不着北。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平羌、清溪”的地名,由于地名在历史上重叠、搅和的复杂情况,就给现在人弄得一头雾水,使人争论不休。
一个地名的定名,自然有他的历史渊源,有他的人文、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国务院(1979)305号文件《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规范了各地的地名定名,纠正了“文革”时期造成地名定名的随意性、混乱和不良影响。夹江县人民政府1981年11月10日布告,重新对县境内的主要地名进行了命名、更名和审定。
夹江境内的地名丰富多彩,体现了姓氏文化的特征。传说,清代移民初期,由于地广人稀,移民可按自家劳力状况“插签圈地”开荒耕种,登记上报,三年不纳税赋,称为“插报”。在一处地方由某姓居住后,人们就将这一处的地形、地貌、地位加上某姓叫成地名,如以姓氏(选其一)为名称的有:吴场、尹村、侯寨、江祠、毛街、雷店、代庙、万庵子、皮巷巷、王水井、刘水碾、倪山、黄林、周柏、薛岩、童山顶、焦湾、夏岗、魏坡、徐塆、涂坎、沈 扁、张台、曾冲、郭埂、戴塝、李咀、张口、姚桥、马坝、兰田、朱坪、席河、陶渡、韩沟、晏沱、姜滩、杨溪、廖堰、潘塘、熊漕、杨浩……等,真是色彩斑斓。
比较有趣的是,以数字(选其一)为名称:半边山、一碗水、二道岩、三根桥、四陵碑、五间房、六个砣、七星沟、八角庙、九峰岭、十字路、五四村、三十二坎、千丘观、万山坪等。
以动物(选其一)为名称的有:龙沱、凤山、黑虎山、熊耳峡、天马山、牛仙山、佛鹰山、伏龟山、象鼻岩、鹰咀岩、猫儿岗、狮子桥、土龙冲、猴子顶、熊沟、牛马溪、鹿子凼、白龙池、白蟹井、九盘羊肠、花蛇沟、白鹤塘、鼓燕子、鱼市、仰天鹅、鸡趐关、狗脚湾、鸭子凼、蜘蛛坝、老鹳坪、耗子沟、兔儿坝(已消失)……等。
以植物(选其一)为名称的有:葛藤山、棉花坡、斑竹林、青杠坪、猪草沟、苦竹林、活麻湾、青竹沱、檬子树、芭蕉冲、白果树、桐子山、马草山、柿子坪、杉树林、桃坡、麻柳、汉柏、周柏、万松、大丝栗子树、紫荆、杨柳、兰草、茅坝……等
以颜色(选其一)为名称的有:红豆坪、黄田坝、绿水沱、白鹤林、黑林子、赤家 扁、青岗坪、紫荆等。
以石头为名称,有的虽不算为地名,但作为一处的景点或作为一个地方的标志名称:如乱石溪、石马坝、石骨坡、望仙台、铁石关、石缸银、石板沟、石庙子、双碑、白岩;龙脑石、钉子石、牯牛石、薄刀石、螃蟹石、张口石、乌龟石、鹰嘴石、马鞍石、门坎石、桌面石、令牌石、花腔鼓、人头石、石门、石笋、佛阡岩等(粽子石、马脑壳已毁)。
以方位定名的也很有趣,如东山、西陵寺、南安乡、北市街、正街、后街,中山、岩脚,上村、下坪,坡上、岩下,河脚、内碾、里边,湾里头、外来坟,阴山铺、阳岗山等。
另外随意见形定名,大家喊出了名的,也很有味,如吴大房子、小屋子,王(曹、陈)底下、王后、鸡贩子……等。像“王(曹、陈)底下”这样的地名,是指有王(曹、陈)姓在上面居住,下面有路通过的意思。“王后”是指地处后山,王姓聚居的意。“鸡贩子”居然也成了地名,“鸡贩子”的得名是指这里曾有人作过鸡生意。
最使人注意的是夹江县城称为“漹城镇”的地名。据地方志记载,青衣江流经夹江县境的水道,古代曾别称“漹江”。前贤兴学建有“漹江书院”,过去黑虎山的禹王宫前曾有石牌坊上书“漹城第一山”。近有学者著文,或说“秦灭楚”后,将楚国所辖的“鄢水”属民迁徙入蜀居于夹江青衣江边,将“鄢水”易名“漹江”;或说是与千佛岩“泾口”的地名有关,本籍人为了同陕西的“泾”水相区别,用“漹”取代了“泾”(古代读音“金”、“坚”、“焉”接近);另还有一说为夹江读音缘故,将青衣江别名“雅河”的“雅”读成“呀”,又从“呀”近“焉”,再加上“水(氵)”旁成“漹”。谁说正确,还需探讨。总之,“漹”以特有意义标注在夹江县城上,是有其绝妙和精深的人文内涵。
地名的变换也很有意思,如“甘江”以前叫“乾江铺”,“佛佴岩”现叫“万佛岩”,“十面渡”易名“石面渡”等。古称为“县潭”(县城外的深潭)被口音传为“谢滩”(今谢滩村);“双路铺”被叫成现在的“双龙铺”;将“易(高山)”说成“叶(高山)”,将“飨(享)堂”喊成“响堂”……等。口音传得较俗的是将“鹤林口”说成“黑林口”,将“酒市坝”喊成“狗屎坝(ba)”等。
夹江境内已经佚名的地名也很多,难以述说,如“遇奎街”、“李塘”、“鹤洲”、“金祥街”、“鱼市巷”……等。
夹江县名以“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地貌特征,隋代开皇十三年(593年),分平羌、龙游二县地,沿用原“夹江戍”名置县。最近有学者著文,佐证了夹江的县名融入了竹文化的积淀,应以“竹”定为夹江古文化的主语和标志,意在深刻地展示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夹江县志》(民国版)载:“民国成立,政体改革,县名仍旧。民国元年议改大观,呈请民政长转中央,迄未奉复,遂寝。”“夹江”这一古老美而雅的名称,作为夹江人,决不可轻率言改,让后人继续感悟这一精深的历史人文内涵。
夹江境内的大、小地名还很多很多,难以详谈。地名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随着城市、城镇建设发展,各地名的含意、用字是一件慎重的事情,使地名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⑹ 夹江县陶瓷
呵呵,那你找对人了。我是夹江人!在陕西省西安市做过陶瓷销售!
中国西部瓷都夹江的第一门户网站http://www.xbcd.net/main.aspx,那网站有夹江著名的陶瓷企业,在陶瓷动态那一栏。各陶瓷企业的图标在移动,你点它就进了夹江陶瓷企业的官网了。希望对你有用处!有什么不懂的请留言!!!我及时给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