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枳壳石斛白芍黄芪青皮半夏
扩展阅读
刚种的石斛怎样浇水 2021-08-17 15:41:52

枳壳石斛白芍黄芪青皮半夏

发布时间: 2021-08-14 15:06:12

① 大家好,这个方子有什么用 党参 白术 云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石斛 麻黄

要是益气健脾 祛风解表 治疗比较多了,气虚感冒效果也不错, 自汗也能搞定。这个方子是四君子汤加过来的。

② 突发心口窝疼,后脖颈发紧,头疼,后背难受是什么病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头疼和心口窝难受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具体可能有脑供血不足和冠脉供血不足,即冠心病。
指导意见:
就医途径
去内科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就诊,建议你测量一下血压,做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和脑部CT,药物以活血化瘀为主,可以服用银杏叶片和冠心丹参胶囊,心口窝疼得时候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平时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少食肥肉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病情分析:
你好,你目前额头疼痛属于中医讲的阳明头痛,心口窝疼痛属于胃 ,脊梁间歇性疼痛属于督脉不通畅 ,腿无力属于肝肾不足 失眠多梦 属于水亏不济心火 ;脑供血不足可能是颈椎骨增生导致 这个还是需要吃中药,给一个处方参考
指导意见:
葛根 白芷 羌活 石膏 (先煎)菊花 法半夏 鸡内金 当归 白芍 熟地 黄芪 白术 党参 鹿角胶(洋化兑服)杜仲 桑寄生 石斛 炒枣仁 麦冬 怀牛膝 桃仁 红花 青皮 枳壳 水煎服
医生询问:

你好,头疼,要分几种的一是血管性头疼,二是神经性头疼,三是血压升高,等都可以影响头疼的.可以去照个CT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病情描述个人考虑是心脾气血两虚,头痛考虑跟脑供血不足有关,睡眠多梦考虑是心肾不交,食欲不振考虑是脾虚或者肝脾不调,腿脚无力个人考虑是跟脾虚有关,或者跟肾虚有关,还有可能是痰湿较盛的关系。

另外个人考虑某些症状跟更年期综合征有关,望考虑。
指导意见:
根据病情分析,个人谨提供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在疾病慢性期考虑用中医药来综合调理还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辅助于针灸推拿

2,调畅情志,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考虑到跟年期所以要得到家人的理解

3,规律睡眠,可以调节下睡眠时间看下情况如何,晚点睡,十点躺下

4,规律饮食,宜清淡,多是蔬菜,粗纤维尤佳,喝热水,饭前饮热粥,可以少食用促进食欲的食物

5,积极户外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释放身心
医生询问:
您有没有做过心脏的相关检查?还有什么病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上肢有没有力气?

注意下老人的舌苔情况?

③ 柴胡墨旱莲仙鹤草槐米刺猬皮炙黄芪炙升麻炒白术炒白芍制大黄炒枳壳焦山栀石斛黄连黄芩炭一起主治什么

治痔疮的吧

④ 中药元参能不能和清半夏,石斛,白芍,枳壳,蒲公英,炒谷芽,佛手,竹茹,陈皮,川楝子一起服用

你好,是可以一起服用的,这些药大部分是清热的,是治疗上火,热症。

⑤ 药用植物

人参 人发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干漆 广白 广角 广丹 大 大戟 大枣 大蒜 大蓟 小蓟 小麦 小蘖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枣 山栀 山姜 山 山楂 川羌 川军 川连 川朴 川乌 川柏 川谷 川断 川椒 川贝 川芎 马兰 马辛 马菜 马莲 马宝 马勃 马蔺 卫茅 子苓 天冬 天虫 天龙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莲 木香 木通 木贼 木豆 木笔 木蓝 牙皂 瓦松 瓦韦 贝子 贝母 贝齿 牛至 牛黄 牛膝 牛蒡 见愁 手参 毛鸡 毛茛 毛姜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参 乌茜 乌韭 乌药 乌头 乌桕 乌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双花 双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艾片 艾蒿 石韦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龙脑 龙眼 归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姜 生军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参 白苏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蔹 白微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黄 地椒 地榆 地笋 地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当 百合 百部 当归 当药 中草 曲莲 肉桂 肉果 朱砂 向前 竹叶 竹苓 竹沥 竹菇 竹黄 血余 血蝎 全蝎 全参 全草 合欢 合萌 守宫 冰片 决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灯草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根 红粉 红参 红糖 红藤 红升 豆豉 麦冬 麦芽 赤芍 赤药 赤箭 芫花 芫荽 苁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苍术 芜荑 芹菜 芡实 芦荟 芦根 芦丁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园参 旱芹 旱莲 岗松 岗梅 牡蛎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条苓 龟甲 龟板 忘忧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远志 连翘 沙参 沙棘 沉香 没药 诃子 没石 陆英 灵芝 鸡头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参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节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郁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导 昆布 岩陀 知母 侧柏 乳香 灸草 佩兰 狗宝 狗脊 迭达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葱 法夏 泽兰 泽泻 泡参 降香 饴糖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荜拔 草乌 草果 茶油 茵陈 茯苓 茯神 荠菜 荠草 莎草 莽草 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矾 枯草 枯苓 柳叶 柳芽 柳枝 枳壳 枳实 桅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轻粉 虻虫 胎盘 将军 钩藤 钩吻 香附 香橼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胆星 脉通 独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针 食盐 炮姜 姜黄 姜汁 姜皮 前胡 首乌 洪连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贯众 贯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肉 莲房 莲芯 莲须 莪术 荷叶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荠 莎草 恶实 桔梗 桃仁 桃汁 盐蛇 柴胡 崖香 党参 蚌花 铁屑 铝丹 蚕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参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芋 海藻 海蛰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叶 桑枝 桑皮 桑椹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栌 黄柏 黄精 黄藤 黄丹 黄独 黄杞 黄宣 黄蜡 黄蘖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营实 萝卜 菘蓝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胆 常山 野姜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蜕 蛇莓 蚯蚓 银杏 银耳 银花 银翘 猪苓 兜铃 麻油 麻黄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陆 商枝 续断 绥草 缘豆 琥珀 斑蛰 斑蟊 葫芦 葱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壳 硫磺 雄黄 喜树 椒目 棕板 掌参 紫苏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绀 紫葳 蛤壳 蛤蚧 黑丑 黑锡 黑钻 黑菜 锁阳 象贝 奥尕 猴头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黄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实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蜡 蜂蜜 腰黄 锦纹 腹皮 榧子 槟榔 酸浆 酸模 碱花 磁石 豆姜 蝉衣 熊胆 蝉蜕 辣蓼 赭石 蕤仁 蕲蛇 樟脑 稻芽 僵蚕 蝼蛄 鲤鱼 熟地 漏芦 鹤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红 橘核 燕窝 靛蓝 糙苏 鲮鲤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节 礞石 瞿麦 藿香 蘑菇 鳖甲 蟾酥 麝香 一见喜 一见消 一点红 一枝香 一叶?1?7c 一条鞭 二叶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叶莲 人参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大黄 大枣 大蒜 大蓟 山奈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乌 川芎 马宝 马勃 天冬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香 木通 木贼 牛黄 牛膝 升麻 丹皮 丹参 乌韭 乌药 乌桕 乌梅 水蛭 巴豆 玉竹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石韦 石斛 石膏 石燕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生地 生姜 仙茅 白芨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薇 瓜萎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榆 芒硝 朴硝 百合 百部 当归 肉桂 朱砂 竹叶 竹沥 竹茹 竹黄 血余 血竭 全蝎 冰片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粉 麦冬 麦芽 赤芍 芫花 砂仁 花椒 苍术 芡实 芦荟 芦根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杜仲 岗梅 牡蛎 佛手 龟板 羌活 远志 连翘 沙参 沉香 没药 诃子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蒿 青黛 苦参 郁金 虎杖 虎骨 昆布 知母 乳香 佩兰 狗脊 泽兰 泽泻 降香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筚拨 草乌 草果 茵陈 茯苓 枯矾 枳壳 枳实 栀子 杞子 柿蒂 厚朴 砂仁 轻粉 虻虫 钩藤 香附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独活 炮姜 姜黄 前胡 首乌 神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房 莲须 莪术 荷叶 桂枝 桔梗 桃仁 盐蛇 柴胡 党参 铁屑 射干 豹骨 狼毒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藻 浮萍 通草 桑叶 桑枝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柏 黄精 黄藤 菖蒲 菊花 雪胆 常山 蛇蜕 猪苓 麻黄 鹿角 鹿茸 商陆 续断 琥珀 斑蟊 葫芦 葛根 扁蓄 硫黄 雄黄 紫草 紫菀 贯众 蛤壳 蛤蚧 黑丑 锁阳 滑石 犀角 蒺藜 蒲黄 椿皮 槐米 槐花 槐角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蜡 蜂蜜 榧子 槟榔 磁石 蝉蜕 辣蓼 熊胆 赭石 蕤仁 蕲蛇 樟脑 稻芽 僵蚕 熟地 漏芦 鹤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红 橘核 紫苏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节 礞石 瞿麦 藿香 蟾酥 麝香 一点红 丁公藤 九里明 九香虫 了哥王 二母宁 土茯苓 土鳖虫 大头陈 大腹皮 山芝麻 山萸肉 千斤拔 千年健 千里光 女贞子 山豆根 小飞扬 小茴 马齿苋 马钱子 马兜铃 马鞭草 天花粉 天竺黄 天南星 木棉花 木蝴蝶 木患子 五加皮 五灵脂 五味子 五倍子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楞子 牛大力 牛蒡子 毛冬青 月季花 乌梢蛇 凤尾草 六月雪 火炭母 火麻仁 水蜈蚣 巴戟天 玉米须 石决明 石菖蒲 石榴皮 布渣叶 龙胆草 龙眼肉 龙(月利)叶 四方藤 仙鹤草 白头翁 白芥子 白茅根 白藓皮 白僵蚕 瓜萎仁 冬葵子 冬虫草 冬瓜皮 玄明粉 半边莲 丝瓜络 地肤子 地骨皮 地胆草 西瓜皮 西河柳 旱莲草 肉豆蔻 肉苁蓉 丢了棒 自然铜 血余炭 合欢皮 决明子 灯心草 安息香 农吉利 阳起石 延胡索 豆豉姜 麦门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荬菜 花蕊石 苍耳子 苏合香 两面针 吴茱萸 牡丹皮 何首乌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龟板胶 辛夷花 连钱草 沙苑子 补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鸡内金 鸡血藤 鸡冠花 鸡骨草 青葙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叶 板栗壳 板蓝根 松节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罗汉果 败酱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钱草 金银花 金樱子 鱼腥草 狗肝菜 闹羊花 炉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灵仙 牵牛子 鸦胆子 骨碎补 钟乳石 覆盆子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莲 穿破石 孩儿参 络石藤 素馨花 莱菔子 莲子心 核桃仁 夏天无 夏枯草 鸭跖草 倒扣草 徐长卿 凌霄花 宽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海浮石 桑白皮 桑寄生 桑螵蛸 菟丝子 救必应 野菊花 桑寄生 桑螵蛸 菟丝子 救必应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胆汁 猫爪草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衔草 旋复花 淮山药 淫羊藿 淡竹叶 淡豆豉 羚羊角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芦茶 葶苈子 紫河车 番泻叶 寒水石 腊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曲草 蔓荆子 酸枣仁 (豕希)莶草 罂粟壳 薏苡仁 薄荷油 颠茄草 澎蜞菊 糯稻根 鹰不泊 十大功劳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罗布麻叶 臭梧桐叶 紫花杜鹃 紫背天葵 鹅不食草 打破碗花花 雪上一枝蒿

⑥ 请问这副药的作用:党参,黄芪,白芍,熟地,当归,川芎,陈皮,茯苓,甘草,白术,香茯 ,半夏

这幅药中的半夏有毒,煎时须加生姜三片。
此方补益气血,对肺气虚有特效,不适宜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者服用。
气滞血瘀,肝气郁结,两肋疼痛建议方如下:柴胡,郁金,川楝子,青皮,陈皮,枳壳,北沙参,姜半夏,茯苓,白芍,川芎,鸡血藤,甘草煎服。

⑦ 北沙参,茯苓,麦冬,石斛,枳壳,半夏,夜交藤,蛇舌草, 薏苡仁,炙甘草,白芍,冬瓜子

你好,北沙参,茯苓,麦冬,石斛等组成,可能有养阴清热、利湿等作用。

⑧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材有哪些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如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食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吸烟;细菌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免疫因素;继发于其他疾病等。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返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出血等。

该病属中医学“胃痛”、“胃痞”等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肾等脏腑有关。本病病因繁多,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素虚、失治误治等皆可引发。

【方一】加味香苏饮(董建华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炒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焦三仙各10克,木香6克。

【功用】调气和胃,疏肝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胀多气,时伴隐痛,反复发作,食后脘胀尤甚,不思饮食者。

【方解】本方以香附、橘皮为主药。香附入肝,解郁理气止痛;橘皮理气和胃化湿,为脾胃宣通疏利之要药,具有能散、能燥、能泻、能补、能和之功,与香附相配,既能调气和胃,又可舒肝止痛。配枳壳以破气消积,利膈宽中,能消胃脘胀满、通大、小肠;佐大腹皮下气行水,调和脾胃;香椽皮、佛手宽胸除胀止痛。诸药相伍,共奏行气、和胃、通降、舒肝、止痛之功。

【药理】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鸡内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砂仁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故能行气消胀。木香、佛手能调整胃肠运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如伴见胁肋胀痛、口苦泛恶、肝郁不舒症状者,可加柴胡、青皮、郁金等味以舒肝解郁;若伴便秘、腹胀、腑行不畅者,可入酒军或瓜蒌、莱菔子以导滞通腑;如伤食生冷,胃寒作痛者,可加良姜或毕澄茄等品以行气散寒止痛;如顽固腹胀,反复不愈,则可配用鸡金散(鸡内金、沉香或木香、砂仁、香橼皮等量研末,每服3克,日2次),健胃消胀化滞(亦可用于汤剂)。

【方二】平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15克,厚朴9克,陈皮9克,甘草4克,生姜3片,大枣2枚。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或口苦无味,肢体倦怠,胸闷气短,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而厚者。

【方解】苍术除湿运脾;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煎加姜枣,其调和脾胃之功益佳。诸药相合,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气健运,胃得和降,则诸症自除。

【药理】苍术、厚朴可调整胃肠运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生姜可止吐,促进胃液分泌,松弛肠平滑肌。甘草对胃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楂梅益胃汤

【出处】《江西中医药》

【组成】沙参30克,麦冬、玉竹、生地黄、木瓜各10克,山楂、山药各15克,石斛、乌梅、白芍各12克,甘草6克。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嘈杂,似饥非饥,似痛非痛,口干舌燥,少苔、

无苔或花剥苔。证属脾阴不足、胃土燥热型者。

【方解】方中用乌梅、山楂、木瓜、白芍之类以酸甘化阴,配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石斛等养阴益胃,伍山药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沙参、麦冬、生地黄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木瓜似有缓和胃肠肌痉挛的作用。山楂促进消化,对胃肠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乌梅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白芍与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一贯煎加味(赵清理经验方)

【出处】《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胃肠病》

【组成】辽沙参15克,生地黄12克,麦冬12克,枸杞子15克,太子参12克,焦山楂30克,乌梅肉15克,鸡内金12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

【功用】甘寒养阴,和中益胃。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痛,嘈杂干呕,不思饮食,食后胃脘痞满胀痛,口燥咽干,体倦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胃阴不足,胃失濡养。

【方解】本方取太子参、枸杞、山楂、乌梅、甘草之酸甘以化阴,助沙参、生地黄、麦冬滋阴生津之力;鸡内金补胃体;广木香理气,防酸甘之滞,助生生之机。以上诸药合用,益胃阴、养胃体。

【药理】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多糖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乌梅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鸡内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木香能调整胃肠运动,促进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再服,早晚各一次。

【方五】温阳健胃汤(张继泽经验方)

【出处】《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胃肠病》

【组成】潞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白芍10克,炒枳壳10克,高良姜5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功用】温运脾阳,健胃和中。

【主治】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肠腺化生。症见胃脘隐痛,胃胀嗳气,大便或干或烂,脉细,舌苔薄白。辨证为中虚气滞者。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益气补中,桂枝温经通阳,白芍缓急止痛,良姜温中祛寒,木香行气止痛,陈皮、半夏理气化痰降逆,枳壳破气宽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运脾阳,健胃和中之效。

【药理】党参具有保护胃黏膜功能。炒枳壳水煎液能明显促进小鼠胃肠蠕动。高良姜低浓度水煎剂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木香能调整胃肠运动,促进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六】砂半理中汤(宋孝志方)

【出处】《名医方证真传》

【组成】清半夏9克,制香附9克,高良姜9克,炒枳壳9克(或炒枳实),砂仁9克(打碎)。

【功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症见胃脘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扯之积,故做为脾胃病之主药。香附舒肝理气,良姜温中祛寒。

【药理】半夏促进胃肠运动,抗实验性胃溃疡。香附可促胆汁分泌,抗炎镇痛。高良姜低浓度水煎剂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砂仁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故能行气消胀。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按语】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若兼大便干燥或不能,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若腰酸小腹胀甚,可加沉香末2克(另冲);同时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另冲);若中焦痞满,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状,可加黄连2~3克,肉桂末2克(另冲)。

【方七】补中消痞汤(李寿山方)

【出处】《名医方证真传》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枳实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丹参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功用】益气温中,导滞消痞。

【主治】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偏寒、升降失调之胃痞证(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桂枝益气健脾温阳;枳实破气除痞;丹参活血化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姜枣调和脾胃。

【药理】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力。党参抑制溃疡形成,保护胃黏膜。丹参、桂枝改善血液循环。枳实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白芍与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生姜可止吐,促进胃液分泌,松弛肠平滑肌。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2小时温服。

【按语】对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脘中隐痛明显者加元胡、香橼皮;胸腹拘急、气逆咽哽者加香附、苏梗;胁背胀痛加广木香、郁金;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大便溏泻加茯苓;大便秘结加肉苁蓉;贫血、头眩加当归、枸杞子。

【方八】舒胃和中汤(张志坚方)

【出处】《名医名方录》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5克,川连3克,淡吴萸1.5克,蒲公英30克,佛手片10克,生麦芽30克,炒神曲10克,炙鸡内金5克。

【功用】舒胃和中,疏肝清化。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症见上腹痞胀、疼痛,胁肋胀痛,嗳气吞酸,纳差泛恶或大便溏泻,舌质红、苔薄腻或黄腻,脉弦滑或细弦。

【方解】本方系化裁经方四逆散,为肝郁犯胃,食滞化热证而设。取枳壳之降气消痞,合柴胡之轻举疏达,引“脾胃之气行阳道”;用白芍、甘草之酸甘化阴,缓急止痛;蒲公英之苦寒清热,入肝胃二经,并散滞气;配川连、吴茱萸之苦寒泄降,清肝火而泄胃热,辛热开郁,暖脾而散寒邪;佛手片疏肝胃之滞气,滞气破则上下气机畅通,胃舒肝达;合生麦芽、神曲、内金之消食和胃。诸药配伍,合力舒胃和中,疏肝清化,升清降浊,旨在“以平为期”。

【药理】四逆散能够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黏膜的血液循环;其中柴胡枳实合煎有明显增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麦芽煎剂对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轻度促进作用。蒲公英有健胃作用。鸡内金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于饭后1.5小时温服。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每取5克,分2次于饭后1.5小时开水调服,以资巩固,以20~50天为宜。

【按语】本方为张志坚主任医师多年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剂。该方紧扣肝气犯胃、食滞郁热之病机,在四逆散基础上去破气之枳实,增入行气消痞、苦辛清化、舒胃消滞之品,熔升降有序、辛开苦降、清热消滞于一炉,俾胃气舒而中焦和。慢性胃炎如能按法施治,常可应手取效。

【方九】舒胃饮

【出处】《新中医》

【组成】白芍9~15克,姜半夏、黄芩、川厚朴各9克,干姜4~6克,黄连3克,蒲公英15~30克,炙甘草9克。

【功用】和胃降逆,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不舒,满闷饱胀,时作疼痛,嘈杂嗳气,呕泛吐酸,心下痞满,肠鸣泄泻,舌苔薄黄而腻。

【方解】本方乃半夏泻心汤合芍药甘草汤两方加减化裁而成。半夏泻心汤可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加厚朴苦辛温,以其燥湿散满,行气导滞;蒲公英苦甘而寒,取其清热解毒,消积散结。共奏辛开苦降,理气消痞,缓急止痛之功。

【药理】姜半夏促进胃肠运动,抗实验性胃溃疡,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干姜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止泻作用。黄连、黄芩可拮抗回肠痉挛。芍药甘草汤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

【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