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熟地黄、当归、石斛、川芎、菟丝子、杜仲、泽泻、淫羊藿、枸杞子、五味子、这些中药可以在一起泡药酒吗
可以,没有相反和相克的药材,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贰』 明目地黄丸与杞菊地黄丸有什么不同 可以一起吃吗
同仁堂
明目地黄丸¥15.00
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都是地黄丸,这两者又有什么不用呢?可不可以一起吃的呢?现在,康爱多就为大家答疑解惑,看看明目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可不可以一起吃以及两者的不同之处。
明目地黄丸其实就是杞菊地黄丸的升级版。
杞菊地黄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把种药物成分组成。
而明目地黄丸的成分是: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
比杞菊地黄丸多了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四味药。
蒺藜功能主治平肝解郁、祛风明目。常用于肝阳上亢、肝气郁结、乳闭不通、肝热、目赤多泪、风疹瘙痒等证。
石决明煅味咸、性寒,入肝经。功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煅用有收敛、止血作用。
当归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现已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降压、利尿、保肝、护肝及拟维生素E作用,并能促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功能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有缓解胃肠及子宫平滑肌痉挛、扩张冠状动脉和利尿的作用。能抗血栓形成,并有镇静作用。
所以,明目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比杞菊地黄丸上升了一个等级。
购买的时候,最好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要哪一种。不了解情况的,可以先咨询药师或者医生再决定。
『叁』 请中医生来帮我看看这五个方子是治什么病的,或者是补什么的谢谢
上面五个方剂作用可治男性不育症, 下面我介绍几个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饮食和治疗方剂请参考》》 不育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适量食用下列食品有助于增加精子数量并提高精子活性。 1、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而胆固醇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动物内脏中还含有10%左右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能促进精原细胞的分裂与成熟。因此,适量食用肝、肾、肠、肚、心等动物内脏,有利于提高体内雄激素的分泌,增加精子数并促进生殖功能。 2、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精氨酸是精子组成的必要成分,食物有:鳝鱼、鲇鱼、泥鳅、海参、墨鱼、章鱼、蚕蛹、鸡肉、冻豆腐、紫菜、豌豆等,这类食物有助于精子的形成和质量的改善。 3、宜食用含锌食品 锌是人体必不可缺的一种微量元素,它对男子生殖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富含锌的食物有牡蛎、牛肉、鸡肉、肝、蛋黄、花生米、猪肉等。 4、多食含钙食品 钙离子能刺激精子成熟,改善男子生殖能力。如虾皮、咸蛋、乳类、蛋黄、大豆、海带、芝麻酱等含钙较多。 不育症的辨证论治: 肾阳不足型:【证见】 婚久不育,精清精冷,性欲淡漠,阳痿早泄,精子稀少或死精子过多,射精无力;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夜尿量多,畏寒喜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 补肾壮阳,生精种子。 【方药】 1.主方生精种子汤 处方:淫羊藿15克,续断12克,巴戟天12克,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子15克,五味子6克,覆盆子10克,车前子10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壮阳丹,口服,每日9克,每日3次。 (2)菟丝子丸,口服,每日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育精汤 处方:制首乌15克,韭菜子12克,当归12克,熟地黄12克,菟丝子12克,覆盆子12克,淫羊藿12克,川牛膝12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生育精汤 处方:菟丝子12克,破故纸12克,蛇床子12克,枸杞子15克,覆盆子10克,巴戟天10克,淫羊藿10克,鹿茸10克,锁阳12克,山茱萸9克,附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女方的基础体温,观察排卵情况,以便掌握易于受孕的时间。 (3)强精汤 处方:雄蚕蛾50克,鹿角胶150克,淫羊藿30克,牛膝30克,覆盆子30克,石斛30克,熟附子25克,韭菜子30克,菟丝子50克,肉苁蓉6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早、午、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下,15~20日为1个疗程。 肾阴虚型:【证见】 婚久不育,性欲强烈,性交过频,精液不液化或死精子过多,或精子过少,畸形精子过多;五心潮热,盗汗口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补肾,生精种子。 【方药】 1.主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处方:知母12克,黄柏10克,熟地黄24克,牡丹皮9克,山茱萸9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泽泻9克,丹参20克,连翘15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滋阴种子丸,口服,每日9克,每日3次。 (3)大补阴丸,口服,每日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乌蓉补精汤 处方:何首乌30克,肉苁蓉25克,菟丝子15克,山药15克,蛇床子10克,熟地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2个月为1个疗程。 (2)龟鹿五子地黄汤 处方: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泽泻9克,五味子6克,车前子6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覆盆子15克,龟胶30克,鹿胶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3)养阴生精汤 处方:熟地黄30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鹿角胶10克,山药20克,黄精20克,淫羊藿20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15克,车前子15克,覆盆子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脾肾阳虚型:【证见】 婚久不育,性欲淡漠或阳痿,早泄,精清,精稀,精冷,精少;纳谷不香,腹胀便溏,五更腹泻,精神疲乏,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量多,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治法】 温补脾肾,生精种子。 【方药】 1.主方脾肾双补丸 处方:党参30克,砂仁6克(后下),肉豆蔻10克,炒山药15克,陈皮5克,菟丝子10克,巴戟天10克,补骨脂10克,莲子lO克,山茱萸10克,五味子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附子理中丸,口服,每日1丸,每日2次。 (2)福幼理中丸,口服,每日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龙珠丸 处方:鱼鳔胶,鹿角胶,龟板胶,阿胶,紫河车,桂枝,白术,附子,龙骨,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覆盆子,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何首乌,人参,山茱萸,牡丹皮,山药,泽泻,茯苓,沉香,木香,炙甘草。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淡盐水送下。 (2)天仙益精汤 处方:淫羊藿15克,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白术15克,龙骨15克,熟附子10克,小茴香6克,桂枝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气血两虚型:【证见】 婚久无子,形体衰弱,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精液量少,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纳呆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补气养血,益肾育鳞。 【方药】 1.主方毓麟珠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熟地黄25克,白芍15克,川芎9克,当归10克,菟丝子15克,山药15克,枸杞子15克,胡桃肉15克,巴戟天10克,鹿角胶9克(另溶化),鹿角霜9克,杜仲9克,山茱萸9克,川椒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十全大补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2)卫生培元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3)党参养营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生精赞育汤 处方:淫羊藿30克,制首乌30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蛇床子12克,肉苁蓉15克,黄芪15克,当归15克,茯苓25克,牛膝15克,五味子lO克,仙茅10克,紫河车粉10克(冲服),鹿角胶5克(烊化冲服)。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益精汤 处方: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淫羊藿15克,枸杞子15克,黄精15克,制首乌15克,黄芪15克,茯苓12克,牡丹皮10克,泽泻lO克,枣皮10克,当归9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 肝经湿热型:【证见】 婚久不育,胁肋胀痛,睾丸肿痛、灼热或红肿,射精疼痛或血精,死精过多;面红耳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 处方:参见“阳强”肝胆湿热型方药。 2.中成药、单方验方见“阳强”肝胆湿热型方药。 肝郁血瘀型【证见】 婚久不育,胸闷不舒,善太息,胸胁胀痛,睾丸坠胀而痛,烦躁易怒,精索静脉曲张,睾丸或附睾有结节,阳痿或不射精。舌质暗,脉沉弦。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方药】 1.主方开郁种玉汤加减 处方:柴胡9克,桃仁9克,香附9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牡丹皮10克,白术9克,茯苓15克,天花粉15克,橘核9克,王不留行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丹栀逍遥散,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2)济生橘核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疏肝活血汤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9克,丹参20克,香附9克,穿山甲9克,路路通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痰湿内蕴型:【证见】 形体肥胖,肢体困倦,精液稀薄,精子量少,性欲淡漠或不射精;面色苍白,神疲气短,头晕心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 燥湿化痰。 【方药】 1.主方苍附导痰丸 处方:苍术12克,香附9克,枳壳10克,法半夏9克,陈皮5克,胆南星9克,生姜3片。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健脾除湿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香砂胃苓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利湿清热汤 处方:萆薜20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0克,赤芍lO克,黄柏10克,炮甲珠10克,泽泻12克,王不留行15克,茯苓15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0剂。 追问: 吃五子衍宗丸有用吗 回答: 吃五子衍宗丸有用的,但也可以吃点疏肝活血汤的 追问: 那五子衍宗丸和左归丸是不是会有冲突呢,功效一样吧 回答: 五子衍宗丸和左归丸不会有冲突d的。请放心使用 追问: 先谢谢您,因为以前精子的活动率A+B只有25%,喝了上面的五贴药,分五个月来喝,吃了五个月的左归丸,对提高精子的活动率有效果吗?现在天热了,不敢喝中药了,感觉吃五子衍宗丸,精子浓度要高点,效果好像要明显,所以现在想改吃五子衍宗丸。我想问得是,如果一旦停药,是不是效果就会下来啊,需要一直补吗? 回答: 中药是可以一直补的,尤其你的这种症状 追问: 那我现在停了中药,停了左归丸,改用五子衍宗丸,可以吧,怕喝中药喝得上火了。效果差不多吧 回答: 可以的 追问: 再次谢谢您,我这还有一贴药是中医生开给我老婆的,麻烦您看下,打扰您了 白芥子,川芎,绵萆薢,当归,陈皮,留行子,路路通,仙灵脾,炮山甲,吐丝子,仙茅,制香附,半夏(制),茯苓,杞子。 这贴药是吃什么的啊 回答: 相信中医生没有错的 追问: 这贴药是做什么用的呢 回答: 这贴药是增加受孕机率作用的
采纳哦
『肆』 。生地黄15 炒山药2 5 山茱萸15 泽泻15 牡丹皮15 枸杞15 怀菊花1
上方是以六君子汤合三妙散加减。一般可用于肾虚湿痹之症。当然中药方是因人而异辩证论治。温心提示:不要借用别人的处方以误自己身体,
『伍』 生地黄15 炒山药2 5 山茱萸15 泽泻15 牡丹皮15 枸杞15 怀菊花15 芡实
肾阴虚。腰膝酸软无力等
『陆』 杞菊地黄汤有何功效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处方】枸杞子40g
菊花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
【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明目地黄丸
英文名:
mingmu
dihuang
wan
组成:
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先甜而后苦、涩。
功能与主治:
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每次6克,或小蜜丸每次9克,或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规格:
大蜜丸每丸9克。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2)干燥性角膜炎、老年性泪腺萎缩、老年性白内障早期阶段等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明目地黄丸(浓缩丸)口服:每次8~10丸,每日3次。
明目地黄丸:是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针对眼病的蒺藜、石决明及滋阴养血的当归、白芍等药,是眼病的专用方药。
不知道你拿这两种药治疗什麽病?因为有多种名称不同的地黄丸。这些地黄丸组方不同.功效不同,应用自然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必须正确选用,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如果治疗眼疾就选用明目地黄丸.
『柒』 熟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克。石斛12菊花9决明子12红花12赤芍1
1、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麻黄可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表证,如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肾炎水肿;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散阴疽,消徵结,如阳和汤(麻黄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阴沮,痰核、流注结块,故有“麻黄得熟地通络而不发表,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黄配干姜祛除深入肌腠中风寒之邪,治风寒痹症肢体疼痛。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鼓胀、痈、疖等均不用。
2、桂枝: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助心阳、温化水饮。配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紫苏、桑白皮、炙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致的胸痹,常用于治疗心功不全、心绞痛、心梗等。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桂枝配姜黄,可治肩臂痛,治风寒痹症肩臂疼痛。注意:阴血虚乏、素出血、身无寒邪、阳气内盛者不用桂枝。
3、荆芥:风热、风寒表证均可应用;配防风、当归、川芎、苏梗治产后受风;兼能清血分伏热,理血止血。荆芥适用散全身风邪;荆芥穗适于散头部风邪;荆芥炭适于止血,治产后失血过多和血晕症。荆芥去血中之风,故风病、血病、产后病常用;荆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脉之风邪,防风善治骨肉之风邪。荆芥穗引药入脑,治脑血管病常加此药。注意:用荆芥期间禁食鱼蟹、河豚、驴肉等。
4、防风: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荆芥好,荆芥祛风解表发汗作用比防风强,常荆芥、防风同用。防风有明显的祛风解痉作用,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常于全蝎同用,增强祛风解痉作用;防风能入肝经气分,用于肝郁伤脾致腹痛、腹泻的治疗,如痛泻药方(陈皮白术防风白芍);治疗肠风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风有杀附子毒、增强黄芪作用。
5、紫苏:解表散寒用紫苏叶(后下),行气宽中用紫苏梗;和胃止呕用紫苏(叶、梗同用),降气消痰用紫苏子。苏梗还有理气安胎作用;苏叶芳香辟秽,祛暑化湿,解鱼蟹毒。
6、羌活:治风寒表证,对身冷无汗、头痛明显显效,尤对夹湿邪的感冒特效;近年常配独活、桂枝、赤芍、红花、威灵仙、防风、附子、知母、薏仁、松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羌活偏于祛上半身的风湿,善治脊、项、头、背部的疼痛;独活偏于祛下半身的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羌活善祛散头项背部风寒,桂枝善祛散肩臂手指风寒。羌活常用治疗上半身疼痛侯后头部疼痛的引经药,有治疗“督脉为病,脊强而厥”特点,常用治脊柱病。
7、独活:治风湿性关节炎偏于虚寒性者配伍桑寄生、川断、补骨脂、威灵仙、牛膝、红花、泽兰、附片等,尤其对腰腿痛效好;独活配细辛治少阴头痛;独活配牛膝、木瓜、苍术、地龙、五加皮、川断治两腿风湿痛,软弱、行走困难。独活外用于风湿痛,骨节痛熏洗常与桂枝、透骨草、乌头、当归、红花、防风、生艾叶同用。注意:血虚头痛、肾虚腰痛、阴津不足不宜用。
8、白芷:五大功效:散风、除湿、通窍、排脓、止痛。善治各种头痛,尤其前头痛或眉棱骨痛,还治牙痛、胃痛、疮疡痛;白芷与细辛均治牙痛,细辛偏于治齿髓痛或夜间痛,白芷偏于治齿龈连面颊部疼,血虚有热或阴虚火旺忌用,痈疽已溃宜少用,以免耗伤气血。
9、藁本:善治头顶痛,为治头顶部疾病的引经药,也治风寒侵入腰部而致腰脊冷痛。羌活善治后头疼,散太阳经风寒;白芷善治前头痛、眉棱骨疼,散阳明经风寒;川芎善治两侧头痛,搜少阳经风邪。
10、细辛:细辛有升浮之性,可用于头面部诸风百疾。主要特点是窜透开滞的功效,开胸中滞气,通肺窍,疏通关节,而治疗咳逆上气,寒痰喘嗽,眼风流泪,鼻塞不闻香臭,风寒痹痛等。细辛可入肝、心、肾、肺四经。蚕沙也能通凝滞,偏于祛风湿滞于肌肉而致的肌肉疼;细心主要搜风湿寒邪滞于肝肾而致的筋骨疼痛,对经久不愈疼痛常效果好。独活善搜肾经气分伏风;细辛善搜肝肾血分风寒。
11、辛夷:治鼻病的要药,治风寒感冒鼻塞配荆防、细辛、苍耳子;治鼻炎配白芷、细辛、苍耳子、菊花、双花、川芎。苍耳子也治鼻病,偏散头部风湿,兼治风头痛,辛夷偏散上焦风寒,开宣肺窍。细辛也辛通走窜,可通全身之气,偏于入心肾两经;白芷也芳香通窍,主要散头面风寒治前头痛、鼻塞。注意:阴虚火旺忌用本品。
12、苍耳子:祛风湿、通窍、散结功能,治皮肤病如各种癣、痒疹、麻风等。另秋季采鲜苍耳子,连茎叶切碎,水煮取汁熬膏,摊于布上,贴于肚脐及囟门,治疗小儿疳积,肚大黄瘦,两目少神,消化不良等,也可用膏贴瘰疬、疖疮肿毒。
13、香薷: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扁豆健脾化湿而消暑;荷叶升达清气而消暑,香薷散风利湿浊而祛暑。冬季伤寒表证用麻黄,夏季伤暑表证用香薷。
14、生姜:解表发汗,发散风寒,可用单味生姜切碎加红糖煮汤治疗风寒感冒。生姜配半夏和胃止呕,解半夏、南星毒;生姜汁可化痰止呕治风痰口禁不语,风痰阻络半身不遂配竹沥汁。生姜发散风寒、止呕;干姜温中祛寒、温肺化饮;炮姜温经止血;煨姜治胃寒腹痛,和中止呕,比干姜而不燥,比生姜而不散;生姜皮行水气,消浮肿。
15、薄荷:为辛凉解表药,常用治风热感冒,头晕头痛,咽喉肿痛。具有发散风热、清肝明目、还能消食下气,消胀、除霍乱吐泻作用。薄荷、桑叶都常用疏风清热,桑叶偏于凉血清热,疏风明目;薄荷偏入气分,富有辛凉解散作用。注意:久病、大病之后,禁用薄荷,以免汗出不止。
16、菊花:疏风散热,用于风温初起治风热感冒。也是眼科常用药,主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两目昏花,见风流泪,目生云翳,常配黄芩、密蒙花、青箱子、草决明、木贼草、桑叶、蝉蜕等;菊花、薄荷均散风热、清头目,但薄荷偏于发散,辛凉发汗力量大于菊花;菊花偏于清肝热,祛肝风,有兼养肝明目作用,菊花可常用,薄荷不能久用。野菊花有清热解毒治疗疔疮肿毒作用。
17、牛蒡子:辛苦性凉,散风除热,宣肺透疹,清热解毒,常用治疗咽喉疼痛,与山豆根、玄参、桔梗、甘草、黄芩等同用;也可配银花、连翘、苦参、归尾、赤芍治疗疮疡肿毒,促进痈结消散。牛蒡子还有“利腰膝凝滞之气”作用,配川断、牛膝、用于腰膝气滞串走疼痛。
18、蔓荆子:散风清热,凉肝明目,治头痛,最大的特点是能散头部风热而治头痛,尤其对发于头部两侧近太阳穴处头痛,常与荆防、菊花、白蒺藜同用。单用蔓荆子泡酒可治慢性头痛;配养血祛风药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羌活、防风可治头风头痛。藁本治风寒头痛,白芷治风湿头痛,蔓荆子治风热头痛。蔓荆子偏于肝风上扰致眩晕头痛,蔓荆子偏于风热上攻之头沉昏闷头痛。注意:对血虚而致头痛、目痛忌用。
19、浮萍:辛凉发汗药,轻浮升散,用于风热表证,本品疏风散热,善达肌表,常用治热邪郁于肌表而致麻疹不透者,与牛蒡子、蝉蜕、薄荷、葛根同用;也可治风热瘾疹(荨麻疹等),还有宣肺利水、消水肿作用,用于全身水肿而兼发热者,如急性肾炎水肿。注意:体虚自汗者忌用。
20、蝉蜕:四大功能:发散风热、透发麻疹、祛风解痉、退翳明目。适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对兼有喑哑,咽痛者效好,配射干、胖大海、桔梗,适于小儿麻疹发热疹出不透者,用蝉蜕散热透疹,防热毒内陷,配牛蒡子、银花、薄荷、芦根、葛根等。配防风、荆芥、浮萍、白鲜皮、赤芍治疗风疹;用于破伤风,对高热惊厥、颜面神经麻痹有祛风止抽、缓解痉挛作用,常与全蝎、钩藤、蜈蚣、僵蚕同用。适于风热攻目之目赤目昏,目生云翳之症;还可以治小儿夜啼,常在和胃、清热、消食药中加蝉蜕1.5—6克,往往收效。蝉蜕散风热、退翳、透疹、祛风解痉;蛇蜕有小毒,善除风邪,亦善退翳膜,多用治皮肤疥癣、瘙痒与皮肤病。注意:虚证及孕妇及无风热者不用。
21、柴胡:(1)和解少阳:能使外感侵入与半表半里之邪由半表半里出表而解,典型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食欲不振、心烦欲呕,舌苔薄白,脉弦,用小柴胡汤,对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流感、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等常以小柴胡汤加减;(2)疏肝解郁:肝气郁结,人体阴阳、气血不得正常升降流行,上可致头痛、胸胀胁痛,下可致腹痛、脐痛,腹中结气,经闭等,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3)升举阳气:能引清气上行而治脾胃虚弱、清阳下陷所致气短腹坠,泻痢久久难愈,肛门下坠,腰腹沉重,月经过多,小便频、脏器下垂、子宫脱垂等,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柴胡用于升阳时,用量宜小。(4)治热入血室:妇女外感发热期间遇月经来潮或适遇月经刚完外邪乘血室空虚侵入,致寒热发作,甚出现入夜高热谵语等,可在应证用药中加柴胡以开热邪内闭,提邪气由血分出气分,从内而外,或用小柴胡汤加减。(5)治疟疾:如先寒后热,寒热发作定时时,小柴胡汤加减;发时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者,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如发热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减,常在上方基础上加常山、草果、槟榔常获良效。用于慢性肝炎表现右胁隐痛或两胁均痛,脘闷迟消,腹胀,尿黄,大便欠爽,食欲不振,舌上有苔或白或黄,脉弦滑,肝功化验长时间不正常者可用:柴胡9—15 黄芩12 川楝子9—12 半夏10 红花9 皂刺3—5 白蒺藜9—12 片姜黄9 刘寄奴9 焦四仙各10 炒莱菔子10 草豆蔻10 方明燮枢汤,加减抗肝脏损伤。柴胡配黄芩清散肝胆气分热结;柴胡配黄连清散心经血分郁热;柴胡配白芍、当归和血调经,治腹痛。柴胡先降后升,宣气散结而开郁调经,前胡先升后降,下气降火而化痰止咳。南柴胡药力柔和,适疏肝解郁;银柴胡性较凉,适退虚热,治骨蒸;竹叶柴胡药力最薄,只适用于气郁轻症;北柴胡和解少阳,退热升阳、疏肝治疟。注意:阴虚内热,阳气易生动者忌用。
22、大黄:有泻血分实热、下肠胃积滞、推陈致新功能,常用通便泻热,消痈散结,清热燥湿活血通络。胃火炽盛的人口舌生疮,口渴咽燥,齿龈肿痛,大便秘结,衄血、吐血者,可用生大黄3—6克,开水浸泡20—30分,服汁每天一次,连服三天,凡大便干结数日不行的实证均可用此法。热痢初起,由肠胃湿热积滞而里急后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黄配黄连、木香、槟榔泻肠胃积滞,痢可止。大黄还可以清热除湿,治阳黄,除茵陈、栀子、车前子、黄柏外,适当加大黄可加速清热除湿退黄的效果。大黄粉外撒治黄水疮、湿疹。妇女因血瘀而月经闭止,可在调经药中加大黄活血通络。生大黄配甘草止呕,遇怵服汤药,每喝汤药即吐,把汤药煎好后,各用1克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后15—20分钟如不吐,赶紧服汤药即可不吐,生大黄、生甘草、生赭石、旋复花、半夏、党参、槟榔治神经性呕吐效好。黑白丑泻下有小毒,攻逐腹部积水,大黄泻下推荡肠胃积滞、热结;巴豆、大黄均为峻泻药,但巴豆性热,大黄性寒。大黄生用泻下力猛,酒炒则能达身体上部而驱热下行,并助其泻力,目赤、牙痛、口疮、胸中焚热者适用;熟大黄泻力缓,使用老年人及体弱者;炒碳用于大肠有积滞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大黄合芒硝同用使泻下之力增强且快速;大黄配黄芩、栀子泻肺火;大黄配黄连泻心火;大黄配龙胆草泻肝火;大黄配生石膏泻胃火。注意:元气不足、胃虚血弱,病在气分及阴虚便燥不宜用。
23、芒硝:为盐类泻下剂,主治一切热邪炽盛致大便秘结,常与大黄同用,有软坚破血作用,配当归、红花、桃仁、川芎治妇女血瘀经闭;治腹中症瘕配二术、三棱、莪术、牡蛎、郁金、山楂核、丹参等;芒硝煎水外洗治疗目赤、痔疮;芒硝配硼砂、冰片研粉治疗口舌生疮,或吹喉用治咽喉肿痛。玄明粉泻下作用缓和,多用热较轻体弱者。
24、番泻叶:治火热内结便秘,5-7克开水浸30分,取汁分两次服,4-5小时服一次,见泻即止。习惯性便秘可与每日睡前或早晨服一次,本品小量清除胃内宿食而开胃进食,适量可泻下,过量引起恶心、呕吐。注意:哺乳期、孕期、妇女经期、痔疮不宜用。
25、郁李仁:能开幽门之结气,润大肠之燥涩而行气,润燥、通肠并有利水消肿作用。火麻仁偏入脾与大肠血分,生津润燥,增液缓脾而滑肠通便;郁李仁偏入脾与大肠气分,通幽散结,行大肠气而导滞润肠。
26、蜂蜜:多用于老人、虚人、津液不足、肠道滞涩而致大便燥结。饴糖、蜂蜜、大枣均味甘补中,饴糖性微温主入脾,能缓急止腹痛,滋润滑肠之力不如蜂蜜,蜂蜜兼润肺治肺燥咳嗽;大枣甘温补中,专补脾胃,无润肠通便之力。
27、川木通:利水通淋、导热下行,通经下乳,临床最常用利尿止淋药。川木通能降泄心火,导心经湿热由小便而出,如导赤散。川木通明显利水清热作用,治膀胱结热而致热淋、血淋等,如八正散。川木通与泽泻都利尿去湿,但泽泻偏于泻利肝肾经之湿热,川木通偏于泻利心与小肠经之湿热。川木通通利小便且能兼通大便,这也是川木通一个特点。近代报川木通有显著利尿强心作用,配茯苓、猪苓、桑白皮、紫苏子、泽泻治疗心功不全致小便不利、两足浮肿、全身浮肿、烦闷喘促等。注意:内无湿热、滑精、气弱及孕妇忌用。
28、通草:利小便、下乳汁、写肺热、舒胃气。川木通降心火引热下行而利水,其性降中兼通(通血脉、通大便、通利关节);通草泻肺热助气下降而利水,其性降中兼升(使胃气上达而下乳汁)。灯芯草清心热,引热下行而利水;通草降肺气,渗湿清热而利水。王不留行、川木通主要行血脉,通瘀滞而下乳汁,通草主要使胃气上达而下乳汁。一般用量3-9克,通乳可用15-18克或30克。注意:孕妇忌用。
29、茯苓:利水除湿、宁心安神、益脾止泄。凡五脏六腑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皆可用茯苓,配党参、白术、半夏、陈皮、猪苓、泽泻、桑白皮、冬瓜皮等治脾虚湿停而全身浮肿;苓桂术甘汤加炒白芍、木香、吴茱萸、肉豆蔻治疗肠功能紊乱(出现脾虚、中焦水湿不化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用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之证,配当归、白术、柏子仁、远志、酸枣仁、朱砂0.6-0.9克。猪苓利水之力大于茯苓,但无补益之性,多用于祛邪,不用补正;茯苓淡渗利湿,益脾宁心,兼补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用。赤茯苓偏于清热利湿,茯神偏于宁心安神;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挛,茯苓皮利水消肿。茯神木治心掣痛,神惊,健忘并平肝祛风,治冠心病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茯神木15-30克,可收到止痛效果。
30、猪苓:利水渗湿,各种水肿、尿少、湿盛泄泻、淋浊、黄疸等。猪苓配泽泻增强利水效果。车前子利水不伤阴兼清热,猪苓主专利水。
31、泽泻:主泻肝、肾二经之火,逐膀胱、三焦之水,主用于利尿,祛湿清热药。临床常在补肾药中佐用一些泽泻,以防补药生热而致产生肾火。治疗肾、膀胱或肝肾有火邪、湿热时,泽泻首选。泽泻配白术,治支饮及胃内停饮而致头目眩晕。泽泻利尿消水,适用消水鼓之腹水,泽兰行血消水,适于行血鼓之腹水。
32、车前子:利水清热、通淋、益肝肾、明目、止泄泻。可用于肝火上升而致目红、目肿、目痛等急性眼痛,常与菊花、桑叶、草决明、黄连、黄芩、蔓荆子、银花、密蒙花等清火、散风热药同用,还可用于肝肾阴虚致两目昏暗,视力下降,有治疗因湿盛引起水泻,用“分利止泻”法。夏季小儿腹泻,大便如稀水状,多日不止者,用五味异功散(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加车前子3-9克、桔梗0.9-1.5克效好。车前子清热利水、明目止泻;车前草利湿清热兼凉血止血,可用于尿血、吐血、衄血。滑石与车前子均利水,滑石兼能祛暑,车前子兼益肝肾明目。
33、滑石:利水去湿、通淋滑窍,消暑止渴,常用治热淋、血淋、砂淋等所致尿道疼痛,小便不利等。滑石粉外用滑润皮肤,清热祛湿,用于痱子、湿疹、脚趾湿痒,可单用,亦可配石膏、枯矾、薄荷。冬葵子与滑石都利尿滑窍,但冬葵子兼通乳汁,滑石兼清暑热。通草、川木通、滑石皆利小便,通草能引肺热下行而利小便,川木通导心火下行而利小便,滑石除膀胱湿热利小便。
34、石韦:清肺经气分之热,利膀胱湿热而利水通淋。海金沙与石韦都能清利膀胱湿热而治淋,但海金沙偏入血分,石韦偏入气分,海金沙多用于砂石淋,石韦多用于湿热淋。
35、扁蓄:清利膀胱湿热,主治热淋,小便不利,近年常配黄柏、川木通、茯苓、泽泻、瞿麦、石韦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据实验扁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皮肤霉菌有抑制作用。
36、瞿麦:清心热,利小肠、膀胱湿热,本品能入血分,清血热,治血淋、尿血常用,并有活血化瘀作用。瞿麦穗利尿作用比茎效好。扁蓄清利膀胱湿热为主,兼治黄疸、湿疹;石韦清肺与膀胱湿热为主,偏入气分,多用于湿热淋;瞿麦清心与小肠、膀胱湿热为主,偏入血分,多用于血淋。
37、海金沙:利尿、清利小肠与膀胱湿热。海金沙配冬葵子、牛膝、金钱草、泽泻、泽兰、赤芍、槟榔(或沉香)、王不留行等治疗泌尿系结石,腰痛明显加桑寄生、续断、狗脊、杜仲、乳香、没药等,瞿麦、萆薢、海金沙皆治淋,瞿麦多用治血淋,萆薢多用治膏淋,海金沙多用治石淋。
38、金钱草:利水排石,能清利肝、胆、膀胱、肾经湿热,主用利尿通淋和排出结石。配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槟榔、大黄、玄明粉、茵陈治胆结石;配猪苓、茯苓、冬葵子、滑石、牛膝、槟榔、海金沙、泽泻、泽兰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
39、冬葵子:利尿、滑肠、通乳。治泌尿系结石方:冬葵子15 牛膝15、泽兰12 黄柏12 泽泻9 猪茯苓15 金钱草30 扁蓄12 生大黄6 乌药6 瞿麦12 黄芩12;车前子清利湿热通淋,兼利湿止泻;冬葵子滑利达窍而通淋,兼滑肠通便。王不留行通行血脉而下乳,冬葵子滑利除滞下乳。
40、薏苡仁:微寒,生用利湿、排脓、舒筋,炒用健脾胃。木瓜与薏仁均能舒筋,木瓜偏于治寒湿所致筋脉拘急和腿肚转筋;薏苡仁偏于治湿热所致筋急拘挛,肢体难伸。扁豆、薏苡仁均健脾,扁豆偏于消暑除湿以健脾,薏苡仁偏于淡渗利湿以健脾。本品味淡力缓,病重者需重用和久服。注意:滑精及小便多不宜服用本品,孕妇忌用。
41、防己:利水、祛风、通行经络、泻下焦血分湿热。汉防己、木方剂作用大致相同,汉防己偏于祛湿利水,治下焦湿热,下半身水肿,湿脚气时用;木防己偏于祛风通络、止痛,治上半身水肿及风湿疼痛。通草甘淡,去气分之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之湿热。木瓜酸温,化湿兼能舒筋活络,善治筋挛、足痿;防己苦寒,利水兼通络泻热,善治水肿脚气。本品大苦大寒,不宜大量食用,恐害胃伤中。注意:阴虚及无湿热实邪者忌用,热在气氛不宜用。
42、木瓜:利湿理脾,用于中焦湿盛致吐泻、腹胀,也可治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跗而致的湿脚气;舒筋活络,治筋病筋急者能缓,筋缓者能利,用于(1)暑湿伤中,发生吐泻不止而致两腿腓肠肌痉挛,与霍佩、扁豆、党参、吴茱萸、白芍、甘草等同用。(2)因湿邪侵袭,经络不和,筋挛关节不利,肿胀沉痛之湿痹,常与牛膝、五加皮、当归、川芎、威灵仙、海风藤等同用。白芍治筋病,主要柔肝缓急而养筋;木瓜治筋病,主治利湿温肝而舒筋。
对溃疡病致长期胃痛,属于虚实并见,寒热夹杂,气血皆病证候效好。
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临床应用上有区别:
明目地黄丸:用于溢泪症(迎风流泪)和一些慢性视神经视网膜疾病的辅助治疗.
杞菊地黄丸:用于目涩症(干眼症).耳聋.老年性白内障初期的辅助治疗.
服中药,要有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才有效,如今有经验的中医师很少能遇到,且又能正确的应用中医理论的中医师几乎没有了.
『玖』 地黄 葛根 黄芩 红花 知母 [山茱萸]山芋 麦冬 天花粉 川石斛 栀子 淡竹叶 泽泻是治什么病的
病情分析: 你好;地黄 葛根 黄芩 红花 知母 [山茱萸]山芋 麦冬 天花粉 川石斛 栀子 淡竹叶 泽泻是治什么病的,这个不好说。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烦恼,
意见建议:请先到正规的医院诊断,再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